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5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近代早期,欧洲印刷书盗印现象层出不穷,为此很多印刷商向政府部门申请特权或专利权,并在书籍上印制自身标记和版权声明,还组成印刷联盟,分享开销、获利和集结资源。这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交流十分活跃B.版权保护仍需加强C.市民阶层逐步壮大D.宗教传播速度加快2、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文化双向交通的肇始。而当时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译述。这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3、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4、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古代中国,虎往往被整合到传统文化的观念世界里。孔子认为:“苛政猛于虎也。”东汉时期德政服虎的故事频繁见诸史载,如《后汉书·儒林列传》载:东汉建武年间,刘昆任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河”。对虎与吏治关联的文化现象反映出()A.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B.社会对仁德政治的期待C.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巩固6、孟子以“天”为人伦道德的本源,认为人的心性受之于天,尽心知性亦知天,就可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庄子认为“天”与人本来是合一的,其对立是人为造成的,主张“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两人都主张()A.推行无为而治B.完善个人道德修养C.强化君主权力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7、中世纪晚期,西欧文学创作高度繁荣。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市民文学则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以上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在于()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基督教会统治崩溃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英国历史学著作《极端的年代:1914—1991》;把1914—199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后就是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材料三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两幅图片的提示信息;说明“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的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其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仕”与“隐”是自士阶层出现便困扰士人身心的两难选择。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但东汉中后期一直到南北朝,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在生存和内心自由之间痛苦挣扎。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仗进之风大起,乐于高卧山林者凤毛麟角。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他更愿意选择远离朝廷政治权力中心,到州郡做地方官或闲职散官,似官似隐,同享世俗享乐与精神自由。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

——引用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传统心态与行为》(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仕隐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和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胜利。——《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之间的关系。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的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对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至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贩运的茶叶量占输出总量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城。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90.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经贸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末中俄茶叶贸易的趋势及影响这一趋势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80年代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谈谈对中苏贸易发展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071838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最高学府。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予帑金以支持其办学、学术科研及藏书建设。康熙至嘉庆年间,福建各级官吏捐俸或拨付田产,资其购置图书。1851年,“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1908至1901年,藏书先毁于战火再呈“中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历史价值。——摘编自陈明利《唐至清代闽台书院藏书研究》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000华侨90%集中在西岸。

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对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16、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材料一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60世纪1789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0年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1799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1815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招致巨大阻力,同时复辟王朝无力对凡尔赛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这一计划搁置下来。1833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从1870材料二从2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埋下了德国

(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

(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包容多样并存的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发展着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基础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对于生存的共同需求、世俗国家组织的强大和古典人文精神历史久远的传承。中国文化包容的内容从空间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从时间上表现为在融合和变异中保持了持续性特征的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从社会角度上看则表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与共生。这种包容的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围绕着"文化包容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被誉为“万城之城”的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的律条很简单也很含糊,显然是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部法典保护全体自由公民的利益。个人行为和经济活动有了相对自由;妻子儿女可以靠法律保护自己从父权之下解放出来。此后平民要求加入行政官员行列。自公元前367年起,执政官职位向平民开放。不久,两名执政官中总有一人出自平民便成为惯例。公元前287年,平民又一次向贵族挑战。他们离开罗马迁到台伯河北岸。这一行动,迫使霍腾西阿法令得以通过,即特里布会议的决议对全体罗马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平民终于取得了宪法中的主人地位,罗马的民主开始引人注目。﹣﹣季羡林等主编《从共和到帝国﹣﹣古罗马文明》(1)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典”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从“这部法典”到“霍腾西阿法令”通过的这一时期内,所实施的法律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中①②处分别是什么建筑?简述两者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材料三: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中世纪文化几乎全部控制在天主教会手中,罗马教皇和教廷是天主教会的最高代表,因而,罗马和意大利也自然成为西方中世纪文化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并迅速地发展于意大利,它把欧洲带入了文艺复兴时代,引导欧洲人乃至整个人类步入了近现代社会。﹣﹣王军、王苏娜著《意大利文化简史》(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艺术作品利用中世纪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合法外衣,进行着革命性和开拓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试以西斯廷小教堂内的壁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②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建筑师们,大都经过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并力求于建筑中表现其进步思想。试以圣彼得大教堂为例,论证这一观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学者薛聪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3~5世纪,汉字经过朝鲜地区传入日本;留学唐朝的吉备真备、空海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儒学在3、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来,朱子学成为“官学”,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纲常与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682年,新罗建立了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676年,日本仿隋唐国子监之制设大学寮于京师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日本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二宫、八省,在地方设国司和郡司;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4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朝鲜,在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后经百济传入日本。6世纪,大批留学唐朝的僧人把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此外,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习俗也为朝鲜人、日本人所接受。——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21、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3、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据“印刷书盗印现象层出不穷”等关键信息可知,题意在强调欧洲版权保护问题急需要加强,故B正确;题意没有体现文化交流问题、市民阶层和宗教问题,故ACD排除。2、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传教士所做的“不只是翻译”而是“创造性工作”,就是翻译的同时,增加了主观自身的理解和客观需要的内容,即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排除B项;“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在近代,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公元4世纪末期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排除D项。故选A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③正确,19世纪中叶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④正确,D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不是华工出国的原因,①错误,排除AB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先秦到东汉时期的中国。古代中国在“苛政猛于虎”和德政服虎的文化建构之中,都寄托了社会民众对于统治者施政的理想期待,施行仁政、德政可以把最凶猛的虎兽感化和降服,反之苛政对于百姓的损害甚至比虎还凶猛,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生态环境的治理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德政的期待,并不是天人合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虎和吏治的结合,以此来反映对德政的期待,不能得出儒家思想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B项。6、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孟子追求“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其实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庄子认为“天”与人本来是合一的,可见,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孟子和庄子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是儒家学派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虽提及道德,但没有明确提出要完善个人道德修养,材料主要体现了孟子和庄子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君主权力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7、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为西欧文学繁荣奠定经济基础,是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运动,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基督教会统治崩溃”不属于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排除C项;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一“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可知,希腊化时代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由材料一“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可知,希腊化推动了希腊文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使其成为各地通用的语言;由材料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可知,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2)结合图文信息“1918年德国签订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可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具体事件是指一战和二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使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得到传播,二战对世界殖民主义造成致命的打击,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3)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三“资本主义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可知现代秩序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由材料三“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可知,世界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进行。第二小问原则和目标,为了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方案,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在独立、平等、友好合作等基础上开展的,故我们秉承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的目标是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解析】(1)作用: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2)史实依据: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法西斯势力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

影响:一战中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得到传播,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观点: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进行。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标: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10、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可归纳出起源较早;根据材料“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可归纳出“隐”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士”;根据材料“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可归纳出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材料“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可归纳出受到其它思想的影响。因素:根据材料“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环境稳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态度及儒家学者的个人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评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和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平衡进退出处的中隐思想,是他对自己人生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理性思考的产物,是在对黑暗现实的逃避与消极反抗之余,去追寻人格的独立,去探寻生活中的美的结果。【解析】(1)特点:隐为仕服务(仕主隐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素:政治环境;儒家社会责任感;士人的探索反思;佛道思想的融合。

(2)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指的是亦官亦隐,与现实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中唐时期政治环境恶化、国力衰弱的背景之下士人吸收传统仕隐思想和佛道思想的产物。评:积极:调和了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为后世文人心态的成熟作了铺垫,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消极:弱化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上促使士大夫价值观庸俗化发展。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得出农耕文明的特性;根据所学,还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和封闭的大陆环境等角度来考虑。影响: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积极方面可从政治稳定统一、经济繁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等角度来分析,消极方面可从造成闭塞、缺少交流等角度来分析。

(2)原因:根据“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得出土地的贫瘠;根据“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得出相对有利的地理环境;还可从城邦布局的特征分析总结。影响:根据“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得出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还可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原因: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等信息分析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达成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解析】(1)关系:危机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从长远看;贸易保护主义又加深了经济危机。

(2)宗旨:各缔约国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清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趋势:全球化、体系化、法制化(或规范化)等。13、略

【分析】【详解】

(1)趋势:由材料“中国的茶叶输出量迅速增长”可知;茶叶出口迅速增长;由材料“闽茶向俄輸出遇到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可知,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由材料“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可知,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由材料“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发展进步,饮茶也在俄国普及”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发展和饮茶习惯是茶叶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由材料“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对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可知,内外战争致使的社会政局波动也是影响茶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被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可知,地理;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另外再结合所学可从国际环境、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商口岸的开放等因素进行分析。

(2)变化:由材料“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可知;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由材料“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比50年代,俄国向中国出口飞机和汽车等汽车工具的出口量有所减少,而其他商品则相应增加,这说明苏联对中国的出口逐步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结合所学可从互补、互助、互益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解析】(1)趋势:茶叶出口迅速增长;出口的茶叶从闽茶变成两湖茶;贸易路线从福建转移到湖北,汉口逐渐成为贸易中枢。

影响因素:工业发展;饮茶习惯;内外战争致使社会政局波动;国际环境;地理;交通条件;资本主义人侵;通商口岸的开放。

(2)变化:中国对苏联的出口从此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转向以轻纺工业品等制成品为主;苏联对中国的出口从飞机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转向以机械设备;汽车、化肥、水泥、钢材、木材为主。

认识:中苏贸易双方均有利益需求且利益互补;中国支持苏联战后的国际地位,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技术、资金援助;中苏贸易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工业化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中苏贸易发展增进了中苏交流和加强了双方学习借鉴。14、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可得到藏书数量多,类型多样;根据材料“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可得到保存规定详细;根据材料“1851至1908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可得到历史与现代并存;具有教育特征;具有近代化发展特征。

(2)历史价值:根据材料“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可得到丰富的藏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了相关人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到推动了我国藏书业的发展;为我国藏书保存提供了范本;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解析】(1)特征:藏书数量多;类型多样;保存规定详细;历史与现代并存;具有教育特征;具有近代化发展特征。

(2)历史价值:培养了相关人才;推动了我国藏书业的发展;为我国藏书保存提供了范本;丰富的藏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15、略

【分析】【分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中国、美国、列强等角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对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从迁出地、迁入地、移民主体、移民从事职业等方面概括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移民的时代特征、移民的影响等方面谈认识。

【详解】【解析】(1)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美国西部开发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

(2)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认识:受工业化潮流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美国交通、经济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相关联。16、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1)重视海上扩张;特别是1898年的扩张;从1900年贸易状况看,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菲律宾,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2)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吸收工业化的成果,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资源丰富,发展后劲足,通过西进运动使国力大增,地理位置优越,没有卷入与列强的斗争中去,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3)总体上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取得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解析】(1)水平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

(2)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

(3)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17、略

【分析】【详解】

(1)态度:根据材料“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且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背景知识可以分析得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凡尔赛宫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其以示对专制的打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民众民主意识提高。根据材料“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可以得出国王路易十八主张恢复其为王室的居所。专制王朝复辟,以此彰显王权。根据材料“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得出拿破仑和路易·菲利普主张将凡尔赛宫改造为历史博物馆。通过凡尔赛宫体现法国历史,构建民族认同;展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2)解读: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且结合所学有关法德关系的一战、二战相关史实,可以看出二战前,凡尔赛宫是法德对抗与复仇的标志与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德在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地上矛盾尖锐,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导致法德之间长期仇视和战争,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结合战争与文化遗产价值相关的认识所学,得出凡尔赛宫成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场。保护凡尔赛宫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缅怀历史、珍惜和平,警示人们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荣。【解析】(1)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凡尔赛宫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其以示对专制的打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民众民主意识提高。

国王路易十八主张恢复其为王室的居所。专制王朝复辟;以此彰显王权。

拿破仑和路易·菲利普主张将凡尔赛宫改造为历史博物馆。通过凡尔赛宫体现法国历史;构建民族认同;展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2)二战前;凡尔赛宫是法德对抗与复仇的标志与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德在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地上矛盾尖锐,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导致法德之间长期仇视和战争,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凡尔赛宫成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场。保护凡尔赛宫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缅怀历史、珍惜和平;警示人们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荣。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赋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7分)18、略

【分析】【详解】

论述:按照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根据“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等信息,围绕“文化包容性”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产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从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民族关系、政治体制、主流思想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升华,指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示例一∶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原因中国文化包容性是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中国东面;南面环海,北面为草原和戈壁,西面为高原和沙漠,内部平原广阔、河流众多。这种特殊的环境使中国既能抵御外敌入侵从而保持本民族文化又能与其他文明保持接触从而吸收营养来丰富自己。第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第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留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第四,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后,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思想丰富和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

示例二∶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的表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具体表现如下∶从政治上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之间以友好往来相互交流为主,形成持续不断的民族融合潮流。从经济上说,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共存。各族各地人民通过朝贡贸易、商业往来、人口迁徙等方式进行产品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从文化上说,儒家思想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形成了汉代儒学,继而又借鉴和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学艺术上形成了高雅的贵族士大夫文化和世俗的市民文化并存的局面,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正是在包容的特性下不断发展壮大的。19、略

【分析】【详解】

(1)法典:依据材料一“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可知;该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意义:依据材料“特里布会议的决议对全体罗马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平民终于取得了宪法中的主人地位,罗马的民主开始引人注目”,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2)建筑:依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图拉真纪功柱,②是图拉真市场。价值:结合所学这两个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分析。即:①纪功柱描绘了图拉真远征的场景,是举世罕见的艺术杰作。②图拉真市场是为市民服务的建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在①②中任意选择一个,结合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壁画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