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2、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原因是A.机体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B.机体产热大于散热C.其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的快D.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3、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肌肉抽搐B.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C.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D.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会因缺氧出现高原反应5、图1;图2为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食物充足,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为图1中的曲线IB.若图1中的曲线II变为曲线III,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C.图2中D四点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只有B点D.图2中D点时,种群数量不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一年生苔草有许多分枝;一株苔草各个月龄分枝数量在所有分枝中所占比例关系可画成金字塔图形。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未施加和施加N;P、K肥料的金字塔图形。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可能促进苔草合成较多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施加越多的N、P、K肥料,金字塔图形的底部越宽C.未施肥的以月龄较老的分枝为主,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D.在苔草施肥后以该幼枝为食的小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加7、下表为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胺磷浓度(mol/L)动物指标00.040.090.160.300.54种类数(S)563629221818总个体数(N)61241921213312192

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是呈正相关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9、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C.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10、最新研究表明,胸腺上皮细胞通过制造不同的蛋白质,模拟整个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来“教育”未成熟的T细胞区分敌我,即胸腺上皮细胞通过呈现不同的“身份”为成熟的T细胞预演了它们一旦离开胸腺将会遇到的自我蛋白,错误的自我蛋白训练形成的T细胞会收到自我毁灭的命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T细胞不能正确地区分敌我,则会引起免疫失调B.胸腺上皮细胞模拟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C.T细胞在胸腺中起源、分化、发育、成熟,并参与到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T细胞自我毁灭的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过程,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操作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先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吸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

A.AB.BC.CD.D12、自然界中有一种鞭毛纲原生动物——眼虫,眼虫在运动中有趋光性,这是因为在鞭毛基部紧贴着储蓄泡有一红色眼点。体内通常因含大量叶绿体而呈绿色,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春夏季节,眼虫常在有机质较多的污水内大量繁殖,使水质成绿色,可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下列关于眼虫的分析错误的是()A.眼虫的趋光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现象B.眼虫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可作为消费者C.眼虫的大量繁殖可能会造成浮游动物的大量减少D.水质污染将有利于眼虫的繁殖,其种群密度也将不断增大13、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14、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兔的能量只有②流入狐是因为其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D.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16、为响应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号召,我国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应该禁止对该地的开发利用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营养级别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8、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9、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20、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21、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2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24、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5、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6、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6分)27、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____________(填“NaHC03”或“H2C0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02和H20排出体外。

(4)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预期结果。

。试管。

NaCl溶液/%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

3

0.9

③?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体积缩小;皱缩。

②、③处的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28、某淡水湖曾因污染物排入和过度养鱼;导致水质严重恶化。近几年经过生态治理,水质基本恢复。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淡水湖中;鱼类呈现一定的分层现象,造成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氧气和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类属于___________。

(2)治理前;通常需要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_____,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向该淡水湖引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适当放养滤食性鱼类。这样的治理还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水质基本恢复后,为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常选用网眼大小合适的鱼网,使鱼类种群处于____________型的年龄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29、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30、下图为正常人体感染病毒发热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出_______调节的特点。

(2)体温上升时;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此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可能通过释放_____引起骨骼肌收缩。

(3)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时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持续维持在38.5℃时;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并且此时散热量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体温正常时的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5)体温下降时,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进行。

(2)果林中美国白蛾等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调查;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的原因是______。

(3)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两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说明它的作用部位在突触间隙。

【详解】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是轴突的上的一部分。由于题中提出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因此可排除ABD三项,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神经递质的传递,因此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故选C。2、D【分析】【分析】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详解】

A;变温动物也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A错误;

B;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B错误;

C;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温度越高,物质代谢越快;而恒温动物在寒冷时,物质代谢加快增加产热量,因此两者无法比较,C错误;

D;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3、C【分析】【分析】

本题以“探究NAA(萘乙酸)对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含义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AA(萘乙酸)对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浓度,自变量NAA(萘乙酸)的浓度,因变量是枝条的生根数量,而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均为无关变量。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4、C【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主要内容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目前认为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抽搐,血液中钙盐过多会引起肌无力,A正确;

B;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的,B正确;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C错误;

D;从平原到高原;空气稀薄,人体自我调节性差的人会因缺氧出现高原反应,D正确。

故选C。

【点睛】5、B【分析】【分析】

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图1中曲线I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A项错误;

B;分析图1;曲线II的K值较曲线III大,若曲线II变为曲线III,K值变小,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如天敌侵害或环境恶化等,B项正确;

C;图2中A、B、C三点的种群增长速率均大于0;该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长(C点后也在增长,D点后趋于稳定),故A、B、C三点的种群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项错误;

D;图2中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该条件下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若改变环境条件,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故选B。6、B【分析】【分析】

年龄结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结构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据图示可知;与甲组相比,乙组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小的分枝成为优势,推测施肥可能促进苔草合成较多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

B;施加越多的N、P、K肥料;生长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幼枝的生长,金字塔图形的底部越窄,B错误;

C;据图示可知;与甲组相比,乙组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小的分枝(幼枝)成为优势,C正确;

D;在苔草施肥后幼枝增多;所以以幼枝为食的小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加,D正确。

故选B。7、B【分析】【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甲胺磷浓度的增大,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越来越少,种类数(S)越来越少。

2;抗性的土壤动物也不一定对其它环境因素适应能力就强;即具有抗药性的土壤动物有可能有利于种群延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

【详解】

A;随着甲胺磷浓度的增大;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越来越少,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A错误;

B;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物种数目(S)和个体数目(N),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小,污染越严重,C错误;

D;长期施用甲胺磷农药;导致土壤动物相应抗性增强,但抗性强的也不一定对其它环境因素适应能力就强,即具有抗药性强的土壤动物不一定都有利于种群延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C【分析】乙烯可催熟果实,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生长素可诱导产生无子果实。9、A:B【分析】【分析】

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正确;

B;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

C;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需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显然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

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进而使尿量减少,显然二者在尿量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B。10、A:D【分析】【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

(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T细胞作为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若T细胞不能正确地区分敌我,则会引起免疫失调,表现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胸腺上皮细胞模拟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因为细胞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T细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后迁移至胸腺中发育成熟,即可参与到特异性免疫过程中,C错误;

D;T细胞自我毁灭的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进而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AD。11、A:C【分析】【分析】

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都是避光;避热、趋湿的;采集小动物时,将收集的土壤放在无底花盆的金属网上。

【详解】

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作临时装片后,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A正确;

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B错误;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C正确;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加入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放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利用避光性、避热性采集土壤小动物,D错误。

故选AC。12、B:D【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生物的特征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与自然选择有关,眼虫的趋光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现象,A正确;

B;分析题意;眼虫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同时眼虫可在有机质较多的污水内大量繁殖,能作为分解者存在,B错误;

C;眼虫的大量繁殖与浮游动物竞争溶解氧等资源;可能导致浮游动物的大量减少,C正确;

D;眼虫可在有机质较多的污水内大量繁殖;但由于环境有限,其种群密度也不能一直增大,D错误。

故选BD。13、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详解】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

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兔流向狐的能量是其生长、发育、繁殖能量的一部分;A错误;

B;兔子的粪便是草的能量;兔子的遗体是兔子的能量,所以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

C;图中②与①分别代表兔和狐的摄入量;比值不能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能量逐级递减,所以获能最少,D错误。

故选ACD。15、B: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A正确;

B;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

C;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C错误;

D;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正确。

故选BC。16、A:B:D【分析】【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

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A错误;

B;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B错误;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C正确;

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8、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9、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20、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22、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3、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24、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6、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6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示可知,①③为淋巴的形成及回流,②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相互渗透,④、⑤、⑥分别为血浆和组织细胞、淋巴和组织细胞、组织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a、b分别为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c;d为肌糖原的合成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围绕“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①③为淋巴形成及回流。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此过程是单向的,因此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细胞D为肌细胞。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乳酸进入血浆中,与NaHC0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03,H2C03分解为C02和H20排出体外。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原因,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步骤④应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⑤预期结果:0.7%的NaCl溶液为低渗溶液,小于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红细胞吸水膨胀,所以②体积变大;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与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因此③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解析】①、③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NaHC03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体积不变)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28、略

【分析】【分析】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一般生态系统物种越丰富,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

【详解】

(1)该淡水湖中;鱼类呈现一定的分层现象,造成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氧气和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类属于消费者。

(2)治理前;通常需要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向该淡水湖引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由于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藻类对光能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故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同时适当放养滤食性鱼类,这样的治理还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质基本恢复后,为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常选用网眼大小合适的鱼网,使鱼类种群处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相关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解析】食物消费者种群密度减少藻类对光能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自我调节增长29、略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④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⑧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⑨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⑩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体液免疫;图中①②⑧⑨⑩表示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

(2)分析题图可知;某物质是由T细胞产生的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为淋巴因子。

(3)能识别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吞噬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