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5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2、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既可以影响出生率也可以影响死亡率,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是⑤年龄组成,种群增长率直接与①、死亡率、②、③有关C.深圳市春节期间,中国人种群密度变动很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图中的②和③D.蚂蚁种群属于集群分布,华北平原机械化播种的大豆属于⑥或⑦随机分布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盲目引进水葫芦造成泛滥违背了整体性原理B.将厨余垃圾用于稻田堆肥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C.西北硬性规定种植杨树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利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4、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生产者、Ⅱ、Ⅲ、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5、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菊科植物在秋天开花;上海市在初冬播种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不能抽穗结实;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柽柳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产生上述现象的影响因素分别是()A.阳光、温度、温度、水分、水分B.温度、温度、阳光、温度、水分C.温度、阳光、温度、温度、水分D.温度、阳光、水分、阳光、水分6、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团(每个集团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集团觅食行为生境利用G1间歇型啄食(100%)草滩(68.6%),泥滩(15.4%)G2间歇型啄食(86.5%);

泥滩挖掘取食(9.9%)浅水区(44.2%),泥滩(39.1%)G3多种觅食行为中水区(41.3%),深水区(30.4%)G4潜水取食(99.3%)深水区(74.7%),中水区(17.1%)

A.冬天食物短缺会使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B.与集团内相比,集团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C.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D.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8、小龙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缺乏食物时,小龙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小龙虾养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定初始的资源和空间条件,小龙虾种群密度增大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B.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龙虾塘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龙虾产量可能相同D.初始放养密度不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9、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10、美国某海岸岩石潮间带的相关动物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生态学家paine在该处相邻区域选择了两块样地,其中一块样地每周检查并去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体型变大并成为了优势种,以后贻贝又成为了优势种,两年后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物种数由15种降至8种,四年后,藤壶绝迹,只剩下贻贝和海藻;另一块对照样地则几乎未发生改变。paine又继续在千里之外的新西兰西海岸进行了相似研究,并取得相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paine实验结果揭示了顶级捕食者对于群落组成影响的关键种地位B.捕食者调节被捕食者种间竞争的结果取决于竞争者的资源获取能力C.对照样地的物种组成状况排除了自然环境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paine进行新西兰西海岸相似实验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1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12、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泥沙生态缸编号①-+++-+②++++-++③+++++++④++++

注:“+”表示有;“-”表示无。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④C.生态缸②的稳定性最强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13、如图表示两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的结局分布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说明B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B.若A是农作物,B是杂草,则应适当降低资源1的供应率C.资源1和2供应率都极低或其中一种供应率极低的情况,可以导致B不能生存D.生态修复工程中可选用A-B共存区的资源供应来增加结构稳定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5、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6、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17、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18、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_____越多,对_____和_____的影响就越大。19、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食物链都从生产者起始。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A;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正确;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竞争关系,正确;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正确。

故选C。2、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图中①为出生率,②③分别为迁入率和迁出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出生率,⑥⑦分别是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A;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A错误;

B;④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发展趋势;⑤为出生率,B错误;

C;深圳市春节期间;影响中国人口变动很大的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应图中的②和③,C正确;

D;华北平原机械化播种的大豆属于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C。

【点睛】3、A【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适应环境;且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水葫芦是外来物种;引种到当地,因缺少天敌而泛滥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A错误;

B;将厨余垃圾用于稻田堆肥;是废物资源化,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B正确;

C;原西北硬性规定种植不适合在那里生存的杨树;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混合林物种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单一树种产量高,但连年种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利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D正确。

故选A。4、C【分析】【分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分析题图;Ⅰ与生产者双向箭头,故Ⅰ是无机环境,生产者;Ⅱ、Ⅲ都有箭头指向IV,故IV分解者,Ⅱ、Ⅲ都是消费者。

【详解】

A;图中由生产者、Ⅱ(初级消费者)、Ⅲ(次级消费者)构成食物链;而IV是分解者,Ⅰ是无机环境,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

C、途径①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分解者和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现的,故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正确;

D;根瘤菌是消费者;因此它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应该来自于②,而不是⑥,D错误。

故选C。5、C【分析】【分析】

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与其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有关(温度因素);菊科植物需要一定时间的短日照处理才能开花(光照);冬小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抽穗结实(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温度有关(温度);柽柳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与其适应干旱环境有关(水分)。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6、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C:D【分析】【分析】

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孩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

【详解】

A;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A错误;

B;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B错误;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故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使幼年个体增多,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调节年龄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D正确。

故选CD。8、A:B:C【分析】【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给定初始资源和空间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变,环境容纳量与种内斗争无关,与环境有关,A正确;

B;环境资源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

C;当养殖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都会导致产量下降,最终可能总产量相等,C正确;

D;初始放养密度会影响种群增长速率;比如高密度水产养殖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导致种群增长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C。9、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详解】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B错误;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无机物;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无机营养,故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转变成了无机物,故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CD。10、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详解】

A;从题图看;海星是顶级消费者,生态学家paine在其中一块样地中持续去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体型变大并成为了优势种,以后贻贝又成为了优势种,两年后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物种数由15种降至8种”,由以上题干信息可知,paine实验结果揭示了顶级捕食者对于群落组成影响的关键种地位,A正确;

B;捕食者调节被捕食者种间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捕食者对哪种被捕食者摄取量更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生态学家paine在该处相邻区域选择了两块样地”可知;对照样地的物种组成状况排除了自然环境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实验要遵循平行重复原则;paine进行新西兰西海岸相似实验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D正确。

故选ACD。11、A:D【分析】【分析】

1;由题意知;雌孔雀在进行交配时具有选择性,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与雌孔雀交配、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增大,因此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会升高,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

2;具有大屏尾的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大屏尾基因缺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在种群中繁衍的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生可以以物种形成的几个环节入手进行记忆,同时识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知识。12、A:B:D【分析】【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缸④,因为前者泥沙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

C;生态缸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因此,生态缸③较生态缸④稳定性强,生态缸②稳定性最强,C正确;

D;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能);由于四个生态缸都具有消费者,因此不能说明消费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故选ABD。13、A:C:D【分析】【分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

A;图示表示A、B对资源1和资源2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即其生态位不完全重叠,A正确;

B;适当降低资源2的供应率;能够形成A(农作物)能生存,B(杂草)不能生存的结果,B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