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以下是小凯同学在四月份参加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完成某实验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

B.液体加热

C.向试管里加块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

2、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作燃料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物质的组成属于混合物B.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下面关于蔗糖(C12H22O11)叙述不正确的是()A.蔗糖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B.蔗糖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22:11C.低血糖的患者喝蔗糖水后能直接被人体吸收D.在蔗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如果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6、据报道,rm{1994}年rm{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rm{111}个,中子rm{161}个,则该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rm{(}rm{)}A.rm{50}个B.rm{111}个C.rm{161}个D.rm{272}个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溶液是纯净物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8、若rm{CO}和rm{CO_{2}}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者质量之比是rm{(}rm{)}A.rm{7:11}B.rm{11:14}C.rm{14:11}D.rm{2: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10、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铵受热过程中,能看见白色固体逐渐消失B.给铜绿加热,能看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绿色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C.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D.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

B.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C.2H2O表示2个水分子。

D.3Ca2+表示3个钙原子。

14、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用量筒量取90mL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15、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所以才能被电解。

B.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通电分解是物理变化。

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6、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为()

A.

B.

C.

D.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将潮湿空气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浓硫酸和烧碱溶液,依次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剩下的气体是____.18、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质量关系,而化学式就反映了物质中的这种质量关系。(1)计算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量:氯气(Cl2);二氧化碳(CO2)。(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请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9、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探究活动,其基本环节大体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选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字母填空:A.碘酒B.CH4C.NH4NO3D.氧化铝E.干冰F.NaOH

(1)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2)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俗称“苛性钠”的是______;

(5)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2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极。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2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铜、二氧化碳、氧化镁。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②;③。(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3)从宏观、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式“H2O”具有哪些含义(各答出一项即可):宏观:;微观:。符号“2H2O”表示:。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3、rm{(1)}下表是rm{1隆芦18}号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你仔细观察,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rm{垄脵}写出rm{11}号元素的元素名称:____________;

rm{垄脷16}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元素rm{(}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rm{)}

rm{垄脹}观察此表;写出一条你发现的规律:____________.

rm{(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rm{垄脵}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rm{(}填基本反应类型rm{)}反应.

rm{垄脷}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____rm{(}选填如图序号rm{)}你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但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中毒性肺气肿。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______的现象原因:______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应采取__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5)从上述材料中可知臭氧的作用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______。

(6)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SO2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是______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______反应,其中臭氧是______剂。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3题,共27分)25、如图中,rm{垄脵}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rm{A}rm{B}rm{C}是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rm{(1)}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rm{(2)A}rm{B}rm{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rm{(}写字母编号rm{)}

rm{(3)A}和rm{B}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______rm{(}填“相似的”或“不同的”rm{)}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rm{(}选填“得到”或“失去”rm{)}电子。

rm{(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rm{(}填“原子”或“离子”rm{)}2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rm{A}rm{B}rm{C}rm{D}为化合物,且rm{A}与rm{B}的组成元素相同,rm{C}与rm{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rm{C}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rm{.}试推断:rm{(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rm{C}____rm{D}____;rm{(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B隆煤}甲rm{+}乙:____;甲与其他物质化合反应生成物质rm{D}甲rm{隆煤D}。27、A、rm{B}rm{C}rm{D}rm{E}五种元素是前rm{20}号元素,rm{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rm{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rm{dfrac{1}{4}}rm{C}的阳离子rm{C^{+}}比rm{B}原子多rm{2}个电子;rm{D}和rm{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rm{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rm{E}和rm{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rm{B}多一层.rm{(1)}写出元素符号:rm{A}_____、rm{B}_____、rm{C}_____、rm{D}_____、rm{E}_____.rm{(2)}画出rm{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2题,共8分)28、空气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看看你对空气的了解有多少: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点燃的蜡烛能在空气中长时间的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得松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燃料的用量激增;排放到空气中的一些______和______,改变了空气的成分,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29、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1)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2)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3)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4)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5)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未加热)

。亚硝酸盐含量(mg/kg)

时间1号坛2号坛3号坛封坛前0.150.150.15第4天0.60.20.8第8天0.20.10.6第12天0.10.050.2第16天0.10.050.2表2未加热和加热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

。亚硝酸盐含量(mg/kg)

时间未加热加热煮沸后1号坛2号坛3号坛1号坛2号坛3号坛3号坛封坛前0.150.150.150.150.150.15第4天0.60.20.80.60.20.8第8天0.20.10.60.20.10.6第12天0.10.050.20.10.050.2第16天0.10.050.20.10.050.2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什么?

(2)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3只坛内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3)根据曲线及表1;表2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4)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解答】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木条放在瓶口,而不是伸入瓶子里,图中操作错误;

B;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并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操作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分析】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木条放在瓶口;

B;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并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A【分析】【解答】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指数项目.

故选:A.

【分析】根据污染指数项目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题.3、B【分析】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等,因此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元素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答案】B4、B【分析】解: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物质的组成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合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种类.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解析】【答案】B5、C【分析】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蔗糖分子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蔗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1个蔗糖分子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蔗糖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22:11,故正确;

C.蔗糖进入人体不能被直接吸收;需要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故错误;

D.在蔗糖(C12H22O11)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葡萄糖(C6H12O6)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6)=1:8,所以在蔗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如果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结构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糖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C6、B【分析】解:由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rm{111}个.

故选:rm{B}.

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本题.

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rm{=}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rm{=}核内质子数rm{+}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解析】rm{B}7、B【分析】解:rm{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

C;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错;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D错.

故选B.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rm{B}根据溶质的种类考虑;rm{C}碘酒中溶剂是酒精;rm{D}溶液可以有颜色.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解析】rm{B}8、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应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转化是解题关键。【解答】要使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氧原子个数也相等;一个rm{CO}和rm{CO_{2}}分子中氧原子个数比为rm{1}rm{2}要使氧原子个数相等,所需rm{CO}和rm{CO_{2}}分子个数比为rm{2}rm{1}此时物质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此时rm{CO}与rm{CO_{2}}的质量比为rm{(28隆脕2)}rm{44=14}rm{11}故选C。【解析】rm{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B【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看出;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10、CD【分析】解:A;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量筒不能加热;故B错误;

C;燃烧匙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C正确;

D;蒸发皿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CD.

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才能很好的回答本题.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解析】【答案】CD11、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答】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A说法正确;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故选项B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C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D。【解析】rm{BD}12、BD【分析】解:rm{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与物质的燃烧并无直接关系,例如蜡烛的燃烧等就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碳酸钙等都含氧元素,但都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D;可燃物咋空气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BD.

A;依据化合反应的特征及定义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解析】rm{BD}13、BC【分析】

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所以A不正确;

B、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所以B正确;

C、化学式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2H2O表示2个水分子;所以C正确;

D、3Ca2+表示3个钙离子;所以D不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Ba;(2)元素符合或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3Ca2+表示3个钙离子;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

14、BD【分析】

A;称量固体时要将食盐放在纸上进行;故A错误;

B;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含有水的质量为100g×10%=10g;所以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体积为90mL,使用量筒量取,故B正确;

C;进行搅拌时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不能使用温度计,故C错误;

D;配好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倒进细口瓶中贴标签备用;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溶液配制的知识进行分析;称量氯化钠固体需要放在纸上进行,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15、BD【分析】

A;水为化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不是含有氢气和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即该反应中水分子被破坏;故B正确.

C;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原子的定义可知道;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6、BD【分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微观粒子的模型,B和D都符合,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

潮湿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灼热的铜网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被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蒸气被除去;烧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被除去;剩下的气体是氮气和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和稀有气体.

【解析】【答案】根据灼热的铜网能与氧气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烧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8、略

【分析】试题分析:关于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mBn)=Ar(A)×m+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Ar(B)×n];3、元素质量分数(1)所以:氯气(Cl2)的化学式量=35.5×2=71,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式量=12+16×2=44(2)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16×100%=11%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解析】【答案】(1)7144(2)1:811%19、略

【分析】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故答案: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解析】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20、略

【分析】解:(1)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填:E;

(2)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医院里常用于皮肤消毒.

故填:A;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填:B;

(4)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故填:F;

(5)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所以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硝酸铵.

故填:C;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故填:D.

(1)根据干冰易升华吸热来分析;

(2)蛋白质遇到碘酒发生变性;

(3)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属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5)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析】E;A;B;F;C;D21、氧正16水氢气+氧气【分析】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的体积,所以气体B是氧气,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故填:氧;正;

(2)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毫升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毫升;故填:16;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填:水氢气+氧气。

故选。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本题就考查的内容不难,但由于生成气体的体积用图象描述,需要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还要经过认真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答案,所以本题出错率很高,应引起注意。【解析】氧正16水氢气+氧气2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态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金刚石、硅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碱、盐,所以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铝、铜;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氧化镁(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3)据上分析,H2O,宏观: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或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微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O表示:2个水分子考点: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构成【解析】【答案】(1)①金刚石、铝、铜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氧化镁(2)化合物、分子、离子(3)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或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个水分子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3、(1)①钠②非金属③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2)①分解②D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综合性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rm{(1)垄脵}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rm{11}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钠。故填:钠;rm{垄脷16}号元素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rm{垄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填: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2)垄脵}根据图示:该反应由“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rm{垄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线框内应填rm{D}故填:rm{D}质量守恒定律。【解析】rm{(1)垄脵}钠钠rm{(1)垄脵}非金属rm{垄脷}非金属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垄脷}分解rm{垄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垄脹}质量守恒定律rm{(2)垄脵}24、带火星的木头复燃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化学减少氟里昂的使用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3SO2+O33SO3化合氧化氧化【分析】解:(1)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故填:带火星的木头复燃;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3)制冷剂会使臭氧层遭到破坏;故应减少氟里昂的使用,故填:减少氟里昂的使用;

(4)颜色;状态、气味都属于物理性质;从以上资料中看以看出,臭氧的物理性质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故填: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5)利是对人类好的一方面;弊是同时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好的一面;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等等;故填: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

(6)因为“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化学方程式为:3SO2+O3=3SO3,反应物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故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氧化反应,其中臭氧是氧化剂。故填:3SO2+O33SO3;化合;氧化;氧化。

(1)根据臭氧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3)根据保护臭氧层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6)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题干信息、得氧失氧来分析。

对于臭氧这种物质,并不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内容。但在考试中通过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阅读自学,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日常所学,才能答题,这种考题最能考查学生的能力,要在平时培养自己的自学阅读能力。【解析】带火星的木头复燃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化学减少氟里昂的使用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3SO2+O33SO3化合氧化氧化五、推断题(共3题,共27分)25、略

【分析】解:

rm{(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获得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rm{=}质子数rm{=}核电荷数rm{=}核外电子数rm{=11}

rm{(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因为rm{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rm{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填:rm{BC}

rm{(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rm{A}粒子rm{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m{A}粒子化学性质与rm{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rm{7}大于rm{4}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电子;

rm{(4)C}中核内质子数rm{<}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答案:

rm{(1)11}

rm{(2)BC}

rm{(3)}最外层电子数;相似的;得到;

rm{(4)}离子;

rm{(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解答;

rm{(2)}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rm{(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rm{(4)}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11}rm{BC}最外层电子数;相似的;得到;离子26、(1)H2O2CO2CO(2)【分析】【分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乙、rm{A}rm{B}rm{C}rm{D}分别是氧气;氢气、过氧化氢、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rm{(1)A}rm{C}rm{D}分别是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化学式分别是rm{H_{2}O_{2}}rm{CO_{2}}rm{CO}

故填:rm{H_{2}O_{2}}rm{CO_{2}}rm{CO}

rm{(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rm{2{H}_{2}Ooverset{碌莽陆芒}{=}2{H}_{2}隆眉+{O}_{2}隆眉}甲是氧气,rm{2{H}_{2}O

overset{碌莽陆芒}{=}2{H}_{2}隆眉+{O}_{2}隆眉}是一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故填:rm{2{H}_{2}Ooverset{碌莽陆芒}{=}2{H}_{2}隆眉+{O}_{2}隆眉}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

rm{D}【解析】rm{(1)H_{2}O_{2}}rm{CO_{2}}rm{CO}rm{(2)2{H}_{2}Ooverset{碌莽陆芒}{=}2{H}_{2}隆眉+{O}_{2}隆眉}rm{2C+{O}_{2}overset{碌茫脠录}{=}2CO}rm{(2)2{H}_{2}O

overset{碌莽陆芒}{=}2{H}_{2}隆眉+{O}_{2}隆眉}27、(1)HONaClS

(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明确元素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元素的性质及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来解答即可。【解答】rm{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A为rm{H}rm{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rm{dfrac{1}{4}}说明rm{B}的次外层应该是第一层,电子总数是rm{8}所以rm{B}为rm{O}元素;rm{C}的阳离子rm{C^{+}}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A为rm{A}rm{H}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rm{B}说明rm{dfrac{1}{4}}的次外层应该是第一层,电子总数是rm{B}所以rm{8}为rm{B}元素;rm{O}的阳离子rm{C}rm{C^{+}}原子多比rm{B}原子多rm{2}个电子,是rm{10}个电子,当然rm{C}原子是rm{11}个电子,故C为rm{Na}元素;rm{D}和rm{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rm{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也是rm{18}个电子,所以rm{D}原子是rm{17}个电子,所以rm{D}是rm{Cl}元素;rm{E}和rm{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