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第13讲古代诗歌五首
星}画晅弛
除于岛.孚伯王,3t事
天继之,"与W
M•»'互力咽.论M个人
挖存在■子广空阊下一
登幽州台献
名句:田也.潭下R,忖死人的傀♦第小
膜达在且古二卦g中,生今患
主*V时5杼的叫I
亨子类.号少限野者.世舸辽都.•»
心》至实主义论人
.会学.;®•衰现B诗人登—W此5气
--------0.tt观了乐观・值.钿6句上的Jg机不
望岳,名蛤,田阳it.「干事箜一醐见一CM8t316
»K7«**AT«SJfi.■于事堂,百做
王彳遥依的4*8远大。.EBff.
作・王安石.字介篇.—,底.■京八大箕Z-
・济(strg了活人会五新划0出s$
町近大患负.以及大无艮e潸e.cs:站
古诗五首直飞来•名句:不艮一■建宣蹲建才阐■傅近
丽了华人年少一・.幅&K凡.具育近大
壬看的iRiag-______________________
ft#陆&.字其观.—.0・30活人
月改村UJ便水•他图色.一3・*震"可见
3。■*字点4t
■的王葭三受所敦."x-w写出自己的
游山西村欣■之曾.遢含H理发其I•中新下去.
W旬:短拿会山勒的事通
劈谢了乡国的淳林好春.WST
王青灯田国生告的炳在之情
a#a*!r:字理人,&«».wft*®r.文学本
出.WRi*A
叫*回算处关gfliFinit
含旬:苒红…护注ShSB5-EM|
=心11本金
王・S.不忘SMRK
1
一、作者介绍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
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陈伯玉集》传世。
(2)杜甫(712年—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4)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
《放翁逸稿》等。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5)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
自珍全集》。
二、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
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
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
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见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
蓬勃勃的朝气。
《登飞来峰》: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郸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
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己亥杂诗》: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
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三、生字注音
怆(chuAng)然涕(ti)岱(dAi)宗青未了(1询。)曾(c6ng)云
决眦(zi)凌(ling)鸡豚(tun)叩(kbu)门吟(ym)鞭
四、词语汇总
1.《登幽州台歌》
(1)前:过去。
2
(2)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4)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念:想到。
(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怆(chuang)然:悲伤的样子。
(8)涕:指眼泪。
2.《望岳》
(1)岱宗:泰山。
(2)夫:读“fd”。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如何:怎么样。
(4)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5)青:指苍翠的美好山色。
(6)未了:不尽,不断。
(7)造化:大自然。
(8)钟:聚集。
(9)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10)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11)割:分。
(12)昏晓:明亮和昏暗。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明暗截然不同。
(13)荡胸:心胸震荡。
(14)曾:同"层”,重叠。
(15)决眦:张大眼睛远望。决,裂开。眦,眼眶。
(16)会当:终当,终要。
(17)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1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登飞来峰》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
琅哪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3)闻说:听说。
(4)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5)望眼:视线。
(6)缘:因为。
3
4.《游山西村》
(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tii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5)箫鼓:吹箫打鼓。
(6)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6)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6)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7)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8)叩(kou)敲门。
5.《己亥杂诗》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3)即:到。
(4)落红:落花。
六、课文翻译
《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
自落泪。
《望岳》: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
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
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登飞来峰》: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
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
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
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己亥杂诗》: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
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
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七、核心理解
4
(一)《登幽州台歌》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
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
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
“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
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
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渺小啊,不禁感到孤
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俯仰古今,看大地茫茫,空阔寂寥,叹自己生不逢明主,内心满怀悲愤,
不禁流下了眼泪。
。《望岳》
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泰山?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远望的角度,用设问的修辞,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壮阔的气势。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
“钟”字用得好。“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
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害字用得好。“割”字是“分”的意思,泰山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
3.请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虚实结合,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峻挺拔。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4.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胸震荡;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
裂。
5.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
(三)《登飞来峰》
1.借助想象,描绘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呈现的画面。
高耸入云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巍峨的应天塔,鸡鸣时分,能看见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
2.这首诗中“浮云”“最高层”两词的寓意是什么?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眼下的困难、障碍、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
最高层:既是实写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蕴含了
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诗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
能看得远”的哲理。衍生意义是: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
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四)《游山西村》
1.请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写出来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
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5.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
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
妙在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过“疑”字
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
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
而又奇妙的画面。
(五)《己亥杂诗》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画面: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6
赏析: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情景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
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2.“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该如何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散,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喻自己辞官,“春泥”喻平民
百姓,“花”喻朝廷。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启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自我放弃,要继续奋斗,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4.诗人辞官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是怎样的?
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八、课文主题
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悲伤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
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望岳》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
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3.《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不畏困难的思想境界。
4.《游山西村》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
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闲适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5.《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
执着追求。
九、写作特色
1.《登幽州台歌》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
来打动人。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
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
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2.《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
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
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麻,体势雄浑,更乃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3.《登飞来峰》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
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
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
需要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7
4.《游山西村》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
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
很高的艺术水平。
5.《己亥杂诗》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比喻
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十、默读课文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语
1.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2.柳暗花明:形容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经过一番曲折后,出现新的局面。多指由逆境
转变为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顺境。
考点一:课文背诵与默写
例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伤感诗句是:
(2)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3)《望岳》中想象登上泰山之巅,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7H:,。
(4)《登飞来峰》中,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用“,”
来阐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5)《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倾吐心曲,表现
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6)《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8
(7)《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正确朗读课文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考点三:理解词义
3.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B.决眦入归鸟(眼眶)
C.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D.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
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
F例
4.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
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
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
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
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
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
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
的情感。
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
|A^|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之称。
B.王安石《登飞来峰》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千寻”是泛指很高
的意思。
C.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之后是惊蛰,清明之后是谷雨。
9
D.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后逐渐演变成赏
月的风俗。
>基础过关
1.下列诗句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独怆(chuang)然而涕(di)下。B.岱(dA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zeng)云,决眦(zi)入归鸟。D.莫笑农家腊(la)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un)。
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诗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句子
7H:,。
(2)《望岳》中,虚写泰山的秀美,实写泰山的高大,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
句是:,o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表达
了自己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龚自珍《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
7H:,。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表现村中热闹非凡、民风淳朴的语
句是:,。
(6)《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人生之路回环住复,有时像是陷入绝境,但路疑无而实有,
景似绝而复出,让人心生",”的感叹。
3.下面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绪。
B.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时间的久远
和空间的广大;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4.对《望岳》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无法形容,含惊叹仰慕之情。
B.颔联中的“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C.颈联写层云升起,飞鸟归林,暗含诗人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其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
10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愿。
6.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领联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
C.颈联“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
D.尾联诗人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突出了主客深厚的情谊。
»提升专练
一.阅读诗歌,回答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知文本】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揽贤士而建的高台。
B.诗歌前两句中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古代的贤君和后世的贤人。
C.“悠悠”两字既写出了天地之间空旷无边的景象,也写出了时间的悠远。
D.本诗语言苍凉奔放、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充满艺术感染力。
【感悟意境】
8.小豫读完本诗后认为,与课本所配的插图(图1)相比,图2更符合本诗的意境。你认为哪幅插图更好?
请说明理由。
图1图2
11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
B.【乙】诗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且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极写登临之高险。
C.【甲】诗写山,突出其连绵不绝、高大巍峨,为抒情做铺垫;【乙】诗用神话传说突出山峰神秘,为议
论做铺垫。
D.【甲】【乙】两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而且都阐明了发人深省的道理。
10.这两首诗中都写到了“云”,请说说【甲】诗中的“曾云”与【乙】诗中的“浮云”有何区别。
11.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从【甲】【乙】两诗画线的句子中任
选一句,解释它在原诗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12.阅读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态,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
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B.【甲】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C.【乙】诗第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D.【乙】诗第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15.两首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什么样的志趣与愿望?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13
第13讲古代诗歌五首
除子同.李伯王.事
天gw与人之茶
M«•爵,互力WI.售人£个人
的寻在餐于广JWJ宇由空同下H
登幽州台歌名句:念天心.■下观.忖死人的傀■第小
侬在m百不sa刑空中,生酬a
主*V.射y的痔卷噌
««,学子类.q沙陵守老世你杜工部.-*
作畲支,aasat壬**人
,会当.;空•・毗1港心6W关w沼7
«.(t观了乐观自信,上的•8不
望岳2句:B田因,依干・0.ffHg-Pg理31专
SlH!了■每涛人不便京哈.・子g、R®
王看遗季的用wruiig大一.f你.
tt,王安石,李介电,号*4.3快.*/6率2—
W7KIS寰51了法人克云=;eS中
和远大施及,以及大无能漏•.H理:站
古诗五首登飞采・含旬:":TH内心
*觐了0人*少,*,侬不凡,兵曾远大
主■的有日厚才
作,tt».字务Jfi.号吮tEt3B诗人
月农田3甑is的■色.-iiaKsr可见
■«•亭点明这变化的
[涛山西村]•M壬g班蚊.一又一村.写出・己的
旗♦之倚.»«9在因0中初下去,
区旬:S»全力拓的库・
空扬了,良的丽分..®ST
2B灯田BB生君的热量-0情
ft*AB^:亨珊人.号母廉tt巴思东,文学东
比”.多雨加.襄现两人
里修♦回实公关”国东m建
己亥杂诗名旬:arE晶运的TIM!
事我了诧人鼻«却正,但依然关3B拿会
壬B盘,-E■之力
14
一、作者介绍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
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有《陈伯玉集》传世。
(2)杜甫(712年—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4)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
《放翁逸稿》等。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5)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
自珍全集》。
二、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
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
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
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见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
蓬勃勃的朝气。
《登飞来峰》: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邺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
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己亥杂诗》: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
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三、生字注音
怆(chuAng)然涕(ti)岱(dAi)宗青未了(li*o)曾(ceng)云
决眦(zi)凌(ling)鸡豚(tun)叩(kbu)门吟(ym)鞭
四、词语汇总
1.《登幽州台歌》
(1)前:过去。
(2)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4)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念:想到。
15
(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怆(chuang)然:悲伤的样子。
(8)涕:指眼泪。
2.《望岳》
(1)岱宗:泰山。
(2)夫:读“fii”。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如何:怎么样。
(4)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5)青:指苍翠的美好山色。
(6)未了:不尽,不断。
(7)造化:大自然。
(8)钟:聚集。
(9)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10)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11)害分。
(12)昏晓:明亮和昏暗。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明暗截然不同。
(13)荡胸:心胸震荡。
(14)曾:同"层”,重叠。
(15)决眦:张大眼睛远望。决,裂开。眦,眼眶。
(16)会当:终当,终要。
(17)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1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3.《登飞来峰》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
琅哪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3)闻说:听说。
(4)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5)望眼:视线。
(6)缘:因为。
4.《游山西村》
(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m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16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5)箫鼓:吹箫打鼓。
(6)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6)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6)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7)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8)叩(kou)敲门。
5.《己亥杂诗》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3)即:到。
(4)落红:落花。
六、课文翻译
《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
自落泪。
《望岳》: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
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菌分类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经济法核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复习侧重点与方法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师考试策略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的心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考试指导试题及答案
- 视频设计执行方案范本
- 卫生委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探究
- 稀土金属加工质量改进工具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离职体检免责协议书
- 光电工程师需掌握的常用计算试题及答案
- 烟草证借用合同范本
- 烧烫伤培训课件
- 3D打印在康复辅具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县级安全生产大讲堂课件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主题班会
- 小学语文《习作一形形色色的人》说课稿附板书课件
- GB/T 3785.1-2023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