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8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康乾盛世2、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3、下列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②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③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④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A.①B.②③C.①②D.③④4、中国古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5、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重心转移到南方6、第一位以王位世袭制而诞生的君主是()A.尧B.舜C.禹D.启7、在我国历史上的诸多“王朝”中,与“隋朝”的历史特点最为相似的应是A.汉朝B.宋朝C.唐朝D.元朝8、政权“魏”的建立者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曹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建国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请根据提示填写我国外交成就简表:。时间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____20世纪70年代____20世纪90年代____10、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11、刻在______或______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12、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13、判断,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4、【题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_____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______的真情写照。15、A.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1)坚持抗元,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3)他主持编写“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他是_________________。B.西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1)唐朝时称西藏为_________________。(2)元朝时的设置标志着西藏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_______________。(3)清政府设置的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的官职是_____________。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1)唐朝农民创制的新型农业灌溉工具是_____________。(2)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优良品种_____________,提高了粮食产量。(3)成书于明朝,其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的大型农书_____________。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2)___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3)北京的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6、唐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鉴真和玄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最终日本受唐文化影响巨大,社会生活至今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______(判断对错)17、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口号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8、宋金达成和议之后,中国的疆域最北边到“淮水——大散关”一带。()19、由于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______(判断对错)20、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唐朝。21、中国原始传说时代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称为“禅让”。()22、两宋时期的政局特点是政权的并立存在。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36分)23、试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2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1)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

(2)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4)两宋时期,还有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政权并存?

(5)元朝时期,政府设立哪一机构加强对对材料一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元朝时由于民族大融合,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5、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文化的交流传播比较突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一位远行求法的高僧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故国之都。不久,皇帝接见了这位高僧,向他详细询问西行求法的情况,并希望法师还俗辅政,法师予以回绝,并请命立即投入译经工作。﹣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开放史》

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及的“法师”与“皇帝”分别是谁?(2)据材料二,这位高僧远行求法的起点是哪座城市?他的目的地是哪里(唐朝时的名称)?根据他口述的西行见闻写成了哪一部名著?(3)一百余年后,材料三中的高僧将中国佛学传到了日本,他主持修建的什么建筑成为日本的一级国宝?26、中国较早形成了考试制度;对世界影响深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结合材料二回答;该选官制度中的考试科目最重视什么科?分析材料二你认为该选官制度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在完善该选官制度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7、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8分)(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28、列举唐时三个著名的诗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儿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1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1分)它所证明的实事有什么意义?(2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的变化?(1分)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1分)30、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帝曰:“可。”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书可以不烧?

(3)材料中的“帝”是指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选:A。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把握唐太宗的统治局面名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盛世.【解析】A2、C【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他统治时期,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三省六部制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与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现“皇权下的民主”。故选C。【解析】C3、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本题要注意对教材中的谚语的理解,注意准确识记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解析】B4、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中。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天平。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古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的思想家”为切入点,考查老子思想观点。

解答需要首先读懂题干,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B5、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选B。【解析】【答案】B6、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产生的。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他是第一位以王位世袭制而诞生的君主,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世袭制【解析】【答案】D7、D【分析】略【解析】D8、D【分析】依据所学;20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故选:D。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形成。

本题以三国鼎立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参加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收回香港;中国收回澳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50;70,90年代外交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后来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70年代是中国外交成就取得胜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三大外交成就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外,还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和中国重返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风云变幻,我国及时调整了外交策略,这一时期,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成功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我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作用也越来越大。回顾20世纪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轨迹,70年代绝对称得上中国外交史的“春天”。70年代,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相继建立外交关系。70年代的外交成就,由于知识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复习时要给予高度关注。10、略

【分析】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而不是北京人,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故答案为:

错误:北京人;改正:山顶洞人.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解析】北京人;山顶洞人11、略

【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龟甲;兽骨.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解析】龟甲;兽骨12、略

【分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

五代十国。

本题查五代十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解析】五代十国1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有没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因为此时,在北宋周边地区出现了大理、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它同北宋之间是并立的关系。故本题错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解析】【答案】B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词《满江红》,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出自文天祥的诗《正气歌》,这是它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解析】【答案】岳飞文天祥15、略

【分析】A.(1)本题考查文天祥抗元朝。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故填写:文天祥。(2)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元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故填写:忽必烈。(3)本题考查《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填写:司马光。B.(1)本题考查吐蕃民族。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朝时称西藏为吐蕃。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也很高。故填写:吐蕃。(2)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理。元政府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填写:宣政院。(3)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理。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故填写:驻藏大臣C.(1)本题考查唐朝的农具。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构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填写:筒车。(2)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故填写:占城稻。(3)本题考查《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之大成的农学名著,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故填写:《农政全书》。D.(1)本题考查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故填写:洛阳。(2)本题考查明长城。为了加强军事防御能力,明朝大规模的修建长城,达到完善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故填写:明长城。(3)本题考查故宫。明成祖的时候,修建了北京城,城的中心是紫禁城,今称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填写:故宫(紫禁城)。【解析】A.(1)文天祥。(2)忽必烈。(3)司马光。B.(1)吐蕃。(2)宣政院。(3)驻藏大臣。C.(1)筒车。(2)占城稻。(3)《农政全书》。D.(1)洛阳。(2)明长城。(3)故宫(紫禁城)。16、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在唐朝时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西游天竺,学习天竺佛教文化,与日本无关.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解析】×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故答案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金议和之后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点。宋金议和以后,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9、×【分析】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杜甫。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20、×【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自东汉时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以后,道教就开始兴起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教。21、√【分析】【分析】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部落首领选举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采用“禅让制”的首领是:尧、舜、禹。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22、√【分析】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夏,称“西夏”;112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1127年,金灭北宋;同一年,北宋皇族赵构建立南宋。因而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与两宋政权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金。两宋时期的政局特点是政权的并立存在,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民族政权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点。【解析】√四、材料题(共4题,共36分)23、(1)材料一中“初行”是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向西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2)材料二“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反映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描述的是我国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社会面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北人南迁是材料三中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2)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南朝;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4)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张骞出使西域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联系。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过程和意义。【解析】【小题1】(1)材料一中“初行”是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向西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2)材料二“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反映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描述的是我国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社会面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北人南迁是材料三中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2)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南朝;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4)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小题2】【小题3】【小题4】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和吐蕃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可知,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第二问,依据材料一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可知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结合教材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本题考查了唐朝的民族政策。结合教材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的对待各个民族,与各民族友好往来,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尊重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习俗,因俗而治,实行民族平等政策。(3)本题考查了澶渊之盟。依据材料二中“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等信息可知,这是宋朝和辽之间订立的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宋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打退辽军,宋辽议和,双方撤军,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4)本题考查了两宋时期与两宋政权并立的民族政权。契丹建立在宋朝之前,后改称辽,与北宋并立;11世纪前期,在西北党项族建立了西夏,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北宋与西夏并存。12是初期,女真族建立金,在北方兴起,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同年南宋建立,金军几次南下,进攻南宋,后来宋金议和,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因此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还有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存。(5)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和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由材料一中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元朝时期,政府设立宣政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元朝时由于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6)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解析】(1)藏族;文成公主入藏。(2)开明的民族政策。(3)辽;澶渊之盟。(4)西夏、金。(5)宣政院;回族。(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一位远行求法的高僧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故国之都。不久,皇帝接见了这位高僧,向他详细询问西行求法的情况,并希望法师还俗辅政,法师予以回绝,并请命立即投入译经工作”可知,材料一中提及的“法师”与“皇帝”分别是玄奘和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一路上备尝艰辛苦难,西游天竺求取佛经。(2)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可知,玄奘远行求法的起点是唐朝都城长安,目的地是天竺(今印度),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3)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是唐朝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解析】(1)玄奘、唐太宗。(2)长安、天竺、《大唐西域记》。(3)唐招提寺。

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本题考查科举制。唐朝时期,不断完善科举制,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3)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考试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解析】(1)科举制隋朝(2)进士科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设武举。(3)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使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读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五、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我们可判断出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进行了改革,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北魏孝文帝。(2)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