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43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右图中海底地形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大陆坡--锰结核矿分布集中B.②--海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③—大陆架--海洋生物资源丰富D.④—海盆—锡等有色金属矿丰富2、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西欧地区最近的海上航线经过()A.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B.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C.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D.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3、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堿发展战略经济区,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①内水权益②领海权益③毗连区权益④专属经济区权益⑤公海权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4、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区。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置。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①内水权益②领海权益③毗连区权益④专属经济区权益⑤公海权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5、下列海洋空间和开发利用搭配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底货场B.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油库C.海上通信与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海底光纤D.海上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海洋牧场6、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图。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①——渔业资源②——锰结核③——海底热液矿④——石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下题。

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A.旅游大客车B.公交大客车C.集装箱卡车D.水产冷藏车8、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下图为“河北省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长芦盐区大清河盐场的盐堆”据此完成下题。

大清河盐场晒盐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B.风多雨少,日照充足C.地势平坦、泥质海滩宽广D.大清河流经,河流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7题,共14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其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北京市某校学生在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查询资料绘制世界红树林分布图,如图所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世界红树林分布特征。

同学们发现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与珊瑚礁一样都是“陆地建造者”。(2)分析红树林在促淤造陆中的作用。

同学们还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占用红树林养殖、围垦红树林造地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3)简述我国保护红树林可采取的有效措施。10、[选修2——海洋地理]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海底黑烟囱”指海底热液喷口处海水沿裂谷张性断裂或裂隙渗入洋壳内部,受炽热的熔岩影响,与底部岩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温度达350~400℃的热液在喷口涌出时与冷海水相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不断堆积成的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在这样不见天日,温度和压力很高的极端环境下竟然存在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嗜热硫还原细菌为基础生产力的食物链,此处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蠕虫。下图所示“全球热液喷口分布示意图”。

指出海底黑烟囱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海底黑烟囱处出现独特生态系统的原因。11、【海洋地理】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000米以上的海底山地。海山地形会破坏大规模的水平海流,使水平海流在海山附近形成环流和上升流,这种海水流动称为“泰勒柱”(下图为泰勒柱理想模型)。按照“泰勒柱”理想模型,海山能够形成高生物量、高生物多样性的高生物群落特征。全球海山数量众多,形成高生物群落的海山却数量稀少。

推测海山形成高生物群落需要具备的条件并说明理由。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在查阅海岸地貌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珊瑚礁海岸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地貌,从全球来看,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但是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有珊瑚礁分布。针对珊瑚礁的形成,小明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且在较硬的基底上生长较好,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四个阶段。

(1)简述图示火山体对珊瑚礁形成的促进作用。

(2)推测Ⅲ阶段所示珊瑚礁形成期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并说明依据。

(3)针对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有图示发育模式的珊瑚礁分布这一现象;小明准备从下列两个方向着手探究其成因。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帮助小明完成该探究,如果多选,则按方向①计分。

方向①:海水运动方向②:海底地貌13、[海洋地理]

甲烷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产甲烷菌经过生化作用产生。北冰洋海底及海岸带储藏了巨量的甲烷,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上空的大气甲炕含量升高。某研究小组对加拿大北极和亚北极海水中的溶解甲烷展开研究。下图示意采样点位置分布。

说出采样点分布特征,并简述气候变暖导致该地甲烷含量升高的原因。1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主要盐场之一,分析莺歌海盐场形成的原因。

(2)海南岛周围海洋空间十分广阔,与海上活动相比,深海活动面临哪些问题?

(3)随着海南省的发展,向海洋要地成为必然。人类“造陆”的主要方式有哪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海底仓库是未来海南省储存物品的方式之一。与陆地环境相比,海底储藏具有哪些优点?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能是海水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由海水周期性涨落引发的水体势能和潮水动能,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江河口区域。钱塘江由于特殊地形形成巨大的涌潮。下图分别为我国杭州湾位置示意(图一)和潮汐发电原理示意(图二)。

(1)简述中秋节前后我国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2)说明利用潮汐发电的基本过程。

(3)试分析舟山群岛附近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列举杭州湾地区可以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本题考查海底地形与海洋资源的分布。根据图示①为海沟;②为大陆坡;③为大陆架,大陆架地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B【分析】【分析】

【详解】

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西欧地区最近的海上航线;首先应从波斯湾出发,然后从波斯湾唯一的出口——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再经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又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地中海西边出口——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再北上到达西欧地区各港口,由此判断,B正确;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起止位置错误,排除A;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不是波斯湾到西欧最短航线,排除C;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到达黑海后,不能直接到达西欧,排除D。故选B。

【点睛】3、D【分析】【分析】

【详解】

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所以内水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都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公海属于国际所有,不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①②③④正确,⑤错误,故本题选择D。

【点睛】

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利益。4、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这其中包括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内水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等,①②③④正确;山东半岛所临海域为渤海和黄海,不是公海,⑤错误。故选D。

【点睛】5、C【分析】【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底货场属于海上储藏空间,不属于海上交通运输,A错误;海上油库属于海上储藏空间,不属于海上生产空间,B错误;海底电缆;海底光纤属于海上通信与电力输送空间,C正确;海洋牧场属于海上生产空间,D错误。故选C。

【点睛】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海底电缆、海底光纤。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文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6、C【分析】【详解】

由海底地形剖面面图可以判断:图中①处为大陆架,②处为大陆坡海沟,③处为海岭,④处为洋盆。大陆架渔业资源丰富;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洋盆;海岭处地壳薄弱,岩浆活动强烈,多热液矿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故选C。7、C【分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因此本题C选项符合题意。8、D【分析】【分析】

【详解】

大清河盐场位于渤海西岸;属于华北地区,大陆性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A不符合题意;大清河盐场临海,风力强,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晒盐,B不符合题意;大清河位于华北平原向海洋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泥质海滩宽广,有利于建设晒盐场,C不符合题意;大清河流经,河流会带来大量淡水,含盐少(不会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稀释海水,不利于晒盐,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二、综合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场红树林的分布;作用和保护的有关知识。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我国的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岛。

【详解】

(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世界红树林分布特征可以从分布的大洲、国家、经纬度、半球、疏密程度等角度来考虑。读图可知,全球红树林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带;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红树林种类多,西半球种类少;从海陆因素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分布的红树林的种类最多。

(2)红树是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岸上的一种特有木本植物;包括常绿乔木和灌木。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红树林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浄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故红树林在促淤造陆中的作用为削减风浪,減缓水体运动速度,促进泥沙淤积。

(3)保护红树林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法律法规;法律意识、保护区的建立等角度来考虑。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要加大对于红树林的保护,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管理,违法必究;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科普旅游,加大保护红树林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专业队伍等,为红树林保护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教育、宣传,提倡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及管理,树立全民保护红树林的意识。

【点睛】【解析】(1)全球红树林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带;东半球比西半球红树林种类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分布的种类最多。

(2)红树林可削减风浪;减缓水体运动速度,促进泥沙淤积。

(3)制定与红树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管理;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科普旅游;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为红树林保护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宣传与公众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及管理。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黑烟囱"的有关知识。

【详解】

"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在海底沉淀下来,尤其是喷溢口的周围连续沉淀,不断加高,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叫做黑烟囱。读图和材料可知,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大洋内部,板块向两侧运动,海底黑烟囱应在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岩浆活动活跃海底。原因:由于地处深海,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作用极弱,生物生产只能依靠热液喷口处附近的温度来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此处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由于是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有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地处深海,封闭性好,受人类活动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

【点睛】【解析】黑烟囱处位于地球板块的生长交界(张裂)处;岩浆活动活跃海底;深海光照不足,生物生产不依靠光合作用;热液喷口处附近,温度高,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位于深海,封闭性好,受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11、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海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山形成生物群落具备的条件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洋中形成高生物群落主要是该地上升流明显,营养物质多、生物丰富造成。结合材料可知,海山山体较大、高度较高、顶部较宽,则会引起强烈的环流和上升流,同时海山一定的高度、宽度和体积,还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海底长期存在较大规模的水平海流,水平海流遇到高大海山的阻挡就会形成环流和上升流,会把海底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丰富,鱼类等生物丰富。附近海域水质较清澈,水质清澈保证光照条件好,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解析】海山山体较大、高度较高、顶部较宽;海底长期存在较大规模的水平海流;附近海域水质较清澈。海山一定的高度、宽度和体积,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山体较大可以阻碍水平海流形成上升流,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水质清澈保证光照条件好,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1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珊瑚礁为背景材料;涉及火山体对珊瑚礁形成的促进作用;海平面变化、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有珊瑚礁分布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可知;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且在较硬的基底上生长较好。火山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较硬,为造礁珊瑚生长提供了所需的坚实基底,同时,火山的隆起,为造礁珊瑚提供了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从而促进了珊瑚礁的形成。

(2)

由材料“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可知;造礁珊瑚需要生存在海平面以下的水中,由图Ⅲ可知,珊瑚礁部分礁体暴露于海平面以上,且礁体出露部分变化不大,因此,可推断该海域的海平面需要先升高,使火山岩上部形成珊瑚礁,然后下降将形成的珊瑚礁出露海平面。

(3)

方向①: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方向②:由材料可知,造礁珊瑚一般在较硬的基底上生长较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的火山体有一部分可为珊瑚礁的形成提供坚实基底。

【点睛】【解析】(1)火山体一方面提供了造礁珊瑚生长所需的坚实基底;另一方面提供了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从而促进了珊瑚礁的形成。

(2)海平面先升后降。该阶段初始海平面不断上升;珊瑚礁随之向上生长;后来海平面下降,部分珊瑚礁因出露海平面而停止向上生长。

(3)方向①:该海域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能够满足造礁珊瑚的正常生长。方向②:该海域位于板块边界附近,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的火山体有一部分可为珊瑚礁的形成提供基底。13、略

【分析】【分析】

本试题考查了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由材料图文可知,采样点集中分布在北冰洋南部海岸,沿海岸线呈线状分布;延伸长度较长。气候变暖后导致北极沿岸地区储藏的甲烷释放出来;气候变暖后河流携带了更多的物质,为产甲烷菌输送更多营养。【解析】特征:基本沿海岸线呈线状分布;延伸长度较长。原因:海岸带冻土融化释放甲烷;温度升高,海底甲烷泄漏(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河流解冻,为产甲烷菌输送更多营养。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盐场的形成条件;围填海造地、海底环境特点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盐场的形成需要适宜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读图可知,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有平坦开阔的海滩,便于晒制海盐。

(2)深海与海洋表面相比;具有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盐度高、水体流动慢等特点。

(3)人类造陆的主要方式包括填海造陆和围海造地。填海造地是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土和废料等建造陆地,其重点是填埋;围海造地是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其重点是围海。

(4)与陆地环境相比;海底储藏的空间更广阔;远离居民区,存储更加安全;海底温度低且变化平稳;低温缺氧;适合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暴的危险品,也适合于储备大米、小麦等易霉易腐的食品。

【点睛】【解析】(1)坡度较缓的淤泥质滩涂;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2)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3)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围海造地是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填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