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件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件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件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件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课件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12341.(2019课标全国Ⅱ,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涉及农村改革,并根据时间信息“1979—1981年”,可知当时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无法让农民富起来,所以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当时政策鼓励发展社队企业,即集体企业,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包产到户,故C项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明确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3-12342.(2018课标全国Ⅲ,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1988年相对于1982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故A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表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4-12343.(2017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材料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该报告主张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该报告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意味着要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有所突破,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5-12344.(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出现了题干材料中的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6-123名师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本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所在。回顾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把握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4-7-考情分析

-8-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9-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过程①发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试行:安徽、四川等省推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开始试行包产到组。③推广:1980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3)意义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10-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2)概况①方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③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④主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改革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②内容: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③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11-读图指南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悄然摘下,换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中国农村一场排山倒海的改革浪潮由此掀起,数亿中国农民的命运开始改变。-12-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2)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5)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13-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南方谈话(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4-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主要内容①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①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5-4.中共十五大(1)内容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16-5.中共十九大(1)时间:2017年10月。(2)内容: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7-主题一主题二“中国梦”的成真——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名家评史】材料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8-主题一主题二【材料解读】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进行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20-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1.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D.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尤其是在1995年之后,增速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1978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特别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均不能完整概括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故B、C、D三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21-主题一主题二“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你读史】材料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22-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

-23-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中国在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的区别-24-主题一主题二-25-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2.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B.中国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C.中国政府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D.中国政府在工业化建设上的急躁冒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提升国力,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属经济领域,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中国政府引进外资以发展经济,反映了中国政府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外资的引进,没有体现在工业化建设上的急躁冒进,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6-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第一步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改革第二步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7-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28-对应训练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我国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的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29-二、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指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5.“多”:指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6.“宽”: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30-对应训练2.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用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