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考点基础练考点一生态脆弱区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主要价值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A

2.C【解析】1.三江源位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故地势高,气候高寒,且降水少,主要植被为草原、荒漠,一旦被破坏,难以恢复,故生态环境脆弱,A正确;冰川众多,湿地广布、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都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故②正确。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是三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故④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人类活动,故①错误。三江源是三江的源头,无法调蓄其下游的洪水,故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该地某类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图中红色砂岩裸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该类生态环境问题及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盐渍化—华北地区 B.沙漠化—西北地区C.石漠化—西南地区 D.红漠化—东南地区4.该地区治理此类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合理灌溉 C.退耕还牧 D.退田还湖【答案】3.D

4.A【解析】3.由图文可知,红色砂岩裸露是地表裸露的红壤因降水冲刷而大量流失,造成土地贫瘠,甚至形成荒漠的土地退化现象,又称红漠化,D正确;盐渍化、沙漠化区域森林较少,与图不符,AB错误;石漠化地区的基岩是石灰岩,C错误。故选D。4.该地区治理此类生态问题主要是解决地表裸露的红壤因降水冲刷而大量流失的问题,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合理灌溉、退田还湖与水土流失现象关系不大,BD错误;退耕还牧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D错误。故选A。考点二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由上图可知(

)A.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 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 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6.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 D.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答案】5.C

6.B【解析】5.读图可知,农牧区的界线总体向西北推进,并且北方的变化幅度比南方大,C对,D错;农牧界线向北推进,从自然原因来看:全球变暖,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人为原因来看: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能适应更恶劣环境;作物品种优化,环境适应能力增强;人口激增,过度垦荒;可见,农牧区界线的变化并非只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农牧区界线整体北移,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重心南移,AB错。故选C。6.根据已学知识,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若开垦荒地,易产生荒漠化,因而要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业。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7.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人口迅速增加,用水增多 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8.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

)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 B.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C.范围不断扩大 D.由山区向平原集中【答案】7.C

8.B【解析】7.楼兰古城地处西北内陆,高山环绕,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最终从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走向消失,故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8.由于人口增长,用水量增加,故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道干涸,绿洲退化,使绿洲向盆地的边缘,河流上游退缩。故排除ACD选项,B项正确。故选B。 考点三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左图)及“该地区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完成问题。9.图中的草方格沙障(

)A.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 B.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 D.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10.为恢复石羊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③下游修建水库④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9.D

10.C【解析】9.右图中的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是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减少土地荒漠化,防止风沙掩埋公路,D对;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不是主要目的,A错;沙障可以防治沙尘暴,但是这是公路旁,主要是为了保护公路,B错;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只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C错。故选D。10.为恢复石羊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上游推广节水灌溉,下游河流水量增加,①合理。沙漠地区,河流水下渗多,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增加下游水量,②合理。内流河,下游水量小,修建平原水库,易变成咸水湖,③不合理。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便于合理用水,④合理。C对,A、B、D错。故选C。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景泰县(下图)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仅为185毫米,蒸发量却达2303毫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县域内盐碱危害、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生态功能弱,生态环境基础差。(1)简析景泰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2)分析景泰县周围有大面积沙漠的主要原因。(3)请为景泰县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位于沙漠向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变化显著;地势起伏大,多山地丘陵地形,生态系统不稳定;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多;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2)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再加上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当地蒸发旺盛,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3)因地制宜恢复植被,减少风沙活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治理土壤盐碱化。【分析】本题以景泰县为材料,涉及我国西北的自然环境、生态脆弱区的地理特征、防治生态问题的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可知,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地势起伏大,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脆弱;年均降水量仅为185毫米,植被稀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蒸发量高达2303毫米,县域内盐碱危害、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生态功能弱,生态环境基础差。(2)景泰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再加上有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当地蒸发旺盛,地表水难以得到储存,沙漠、戈壁广布,多风沙活动。(3)景泰县植被稀疏,风沙活动频繁,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可抑制风沙活动;当地水资源缺乏,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克服水资源短缺的不利条件;还可以改进农业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治理土壤盐碱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质量;将生态退耕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区域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练“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乙时段地下水埋藏最浅 B.图中甲时段土壤肥力最高C.图中丙时段土壤有机质最多 D.图中丙时段地下水埋藏最深2.有关肥岛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肥岛增强过程时沙漠化加刷 B.肥岛减弱生态在变好C.肥岛增强植被蒸腾作用增加 D.肥岛减弱地下水增加3.据材料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削减灌丛植株B.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D.增加载蓄量,肆意放牧【答案】1.D

2.C

3.D【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因此肥岛效应增强;而沙漠化阶段,灌丛退化为沙漠,肥岛效应减弱。甲是草甸,乙是灌丛,丙是沙漠,由材料可知,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C正确,沙漠化加剧过程中肥岛效应减弱,A错误,肥岛效应减弱时生态环境恶化,B错误,肥岛减弱地下水减少,D错误,该题选C。3.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应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从而可以预防荒漠化,ABC不符合题意;增加载蓄量,肆意放牧,导致植被的破坏,加剧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D符合题意,故选D。右玉县地处晋蒙两省(区)交界,四面环山,与毛乌素沙漠毗邻。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塞上绿洲”。下图示意右玉县挖鱼鳞坑造林及造林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右玉县植树造林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

)A.气温较低 B.土壤贫瘠 C.降水稀少 D.劳动力不足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

)①降水量明显增加

②地表径流减少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下渗量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4.C

5.B【解析】4.气温低可以种植耐寒的树种,气温低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A错误;土壤贫瘠可以种植耐贫瘠的树种,B错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存活,是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C正确;当地人口多,劳动力充足,D错误。故选C。5.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功能会恢复。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蒸发、蒸腾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但降水量不会有明显增加,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莫高窟坐西朝东坐落在甘肃敦煌鸣沙山东麓的悬崖峭壁上,鸣沙山的风沙流会从崖顶飞泄而下,成为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莫高窟山崖顶部是平坦的荒漠,自东向西分布着烁质戈壁带、沙地带。为防止风沙,建立了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由人工灌草带、砾石铺压带、立式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等部分组成。下图为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风沙流对莫高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A.洞口堵塞 B.崖壁坍塌 C.提高温度 D.侵蚀壁画7.给莫高窟带来风沙危害的主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8.图中表示草方格固沙带、人工灌草带、立式栅栏带的分别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答案】6.D

7.B

8.D【解析】6.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原因是“鸣沙山的风沙流会从崖顶飞泄而下”,风沙下落过程中形成的风沙流具有较强的磨蚀作用,侵蚀窟内文物,同时所携带的粉尘物质进入窟内形成大量降尘,覆盖侵蚀洞窟内壁画和彩塑,影响艺术效果,相比较而言,堵塞洞口对莫高窟的壁画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风沙流是风携带沙尘运动并不能造成崖壁的坍塌,也不会提高石窟内的温度,B、C选项错误。故选D。7.莫高窟坐西朝东坐落在甘肃敦煌鸣沙山东麓的悬崖峭壁上,由于是东麓地带,受南北方向的风影响较小,C、D选项错误;从材料可知,风沙流是由鸣沙山方向而来,鸣沙山位于石窟西侧,故其给莫高窟带来风沙危害的最主要方向应为偏西风,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B。8.立式栅栏带应该最靠近沙源,减少流沙,①是立式栅栏带;②位于鸣沙山山坡处,地形坡度较大,此处应以草方格固沙带为主,减缓沙漠向东部移动。③处为平坦沙地,此处地形较为平缓,适合铺设人工灌草带,降低沙尘在莫高窟顶的侵蚀。因此,草方格固沙带、人工灌草带、立式栅栏带对应的正确顺序应为②③①,D正确。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其分布受气候、植被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沙丘土壤水分特征、某研究团队在该沙漠东南缘沙坡头的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上分别设置了代表性的试验样地,获取数据如下图所示。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夏季最高温度达38.1℃,年均降雨量为176.5mm,年均蒸发量为1500-2000mm,土壤基质为松散贫瘠的流沙。固定沙丘植物生长较密、植被覆盖度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1)归纳两种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特征。(2)从地表植被角度分析固定沙丘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流动沙丘的原因。(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减少人为植树种草治理流动沙丘的措施,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答案】(1)土壤水分含量总体随着深度变化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在表层(0~40cm)最大;流动沙丘上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固定沙丘。(2)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丰富(并有一定覆盖度的生物结皮发育);导致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入渗量;同时由于具有较丰富的植被,植物耗水量远大于流动沙丘。或者:流动沙丘上固沙植被(包括各种生物土壤结皮)相对稀疏;植物耗水少;降水在其上很难形成径流,绝大部分会入渗到土壤中。(3)该地区降水稀少(不足200mm),地带性植被并非森林、草原,应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人为植树种草会蒸发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该地区人为植树种草成本较高。【分析】本大题以腾格里沙漠沙丘土壤水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详解】(1)结合材料和图表可以看出,土壤水分含量总体随着深度变化而逐渐增加,特别在0~40cm的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最大。两者相比,流动沙丘上土壤水分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固定沙丘。(2)小题要求从地表植被角度分析固定沙丘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流动沙丘的原因,可以从固定沙丘植被丰富或者流动沙丘植被稀疏两个方向选一个进行论述。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丰富,使得表层土壤的孔隙度下降,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下渗量;与此同时,由于具有较丰富的植被,植物通过生长和蒸腾作用消耗较多的水分,使得表层土壤含水量低。反之,流动沙丘植被稀疏,下渗量更大、植被消耗水分减少,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多。(3)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气候、自然带、植物耗水量、成本等角度考虑。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降水稀少,地带性植被并非森林、草原,应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植被蒸腾作用会减少本就稀缺的水资源,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沙漠地带人为植树种草成本较高。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九湖位于湖北神农架林区西北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山湿地,有丰富的高山草甸和湿地蕨类植物,还是鹤、鹤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大九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支流堵河的发源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随着附近居民的排水、开垦等发展农业及湿地旅游活动的强度过大,大九湖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1)简述大九湖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2)说明大九湖的湿地破坏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3)分析为保护大九湖湿地可采取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