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解析版)_第1页
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解析版)_第2页
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解析版)_第3页
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解析版)_第4页
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浙江专用)黄金卷07(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千米。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主要判断依据是(

)①粟黍和小麦种植地点出现频率高②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③黄河流域的粟黍开始传入西方④每百年的遗址数量丰富而稳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有(

)①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②位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交通方式的巨大革新使运输更便利③天山冰川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④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少,环境稳定性较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

2.C【解析】1.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沿线的粮食作物粟黍、大麦和小麦种植地点出现频率增加。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迅速增多,①正确④错误;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说明东西方交流进程处于加速时期,②正确;黄河流域的粟黍开始传入西方时,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刚开始,③不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2.图中公元前1000年—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附近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湿度高,说明此时期农业发展好,食物供应充足,沿线人流物流量大,社会经济活动场所较多,①正确;图文材料中没有反映交通方式变革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②错误;巴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和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图中也显示此时期空气湿度较大,③正确;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环境稳定性较好,风沙少,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故此期间遗址数量较多且稳定,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青土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为甘肃石羊河下游的尾闾湖。古代水面较大,伴随着气候干旱化和绿洲扩展,1958年完全干涸;2010年起青土湖开始人工注水,湖面逐年增大,湖区植被逐渐恢复。下表示意近年来青土湖区离水面不同距离内的植被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青土湖区离水面不同距离内植被状况距水面距离(米)群落植被特征植被覆盖度(%)0(水边)芦苇单优群落,伴生罗布麻、西伯利亚蓼等40~7030芦苇优势群落,伴生盐爪爪、鹅绒藤等40~60800盐爪爪群落,伴生芦苇、白刺、黑果枸杞等40~551500白刺群落,伴生盐爪爪、芦苇、黑果枸杞等20~403000怪柳群落,伴生白刺、盐爪爪、黑果枸杞、芦苇等10~20与芦苇和盐爪爪相比,白刺的必然特征是(

)A.根系更深 B.叶片更小 C.植株更矮 D.茎花现象4.在距水面1500米的低洼地区,最有可能的植物优势群落是(

)A.芦苇 B.盐爪爪 C.白刺 D.柽柳5.2010年人工注水后,青土湖区植被(

)A.不同部位种群差异减小 B.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带状分布格局逐渐明显 D.草本植物比例降低【答案】3.A

4.B

5.C【解析】3.据表格可知,芦苇和盐爪爪距水面更近,白刺距水面较远,因此白刺为了吸收水分,根系会更深更加发达,A正确;叶片大小主要受蒸腾作用影响,白刺与芦苇等距离很近,气温差别不大,叶片大小差别受气候影响较小,B错误;植株高矮主要受土壤、风力等影响,材料不能体现,C错误;茎花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该地没有茎花现象,D错误。故选A。4.根据距水面距离可判断,芦苇、盐爪爪、白刺、柽柳需水量逐渐减少,距水面1500米分布的应该是白刺,但低洼地区水分条件会稍好,因此可能形成的优势群落为需水量稍多的盐爪爪,B正确,ACD错误。故选B。5.据材料“1958年完全干涸,2010年起青土湖开始人工注水”可知,人工注水前湖泊干涸,区域内为干旱环境,而注水后湖泊形成较湿润环境,向外逐渐变干,环境较注水前复杂,因此注水后群落结构趋于复杂且不同部位种群差异变大,AB错误;注水后形成以湖泊为中心向外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植被,带状分布明显,C正确;注水后,生态环境改善,适合在该地生长的草本植物比例会有所上升,D错误。故选C。【点睛】湖泊(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径流、发展灌溉、提供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尔乐山脉,向北流入北冰洋,流域内多年冻土广布。观察发现,近几十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图左示意勃拿河流域住置,图右示意该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勒拿河5~6月(

)A.以降水补给为主 B.易出现凌汛C.含沙量最小 D.水温最高7.与5~6月相比,勒拿河7~8月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较少 B.下渗量增多C.蒸发量增大 D.灌溉耗水增加【答案】6.B

7.C【解析】6.勒拿河5、6月径流量最大,降水最大值在7、8月,说明勒拿河主要补给方式不是降水,A错误;5、6月气温回升,河冰开始融化,且勒拿河有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上游的融冰时间早于下游,浮冰在下游堵塞河道,产生凌汛现象,B正确;5、6月河流流量大,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C错误;水温与气温呈正相关,应在7月达到最高,D错误。故选B。7.与5~6月相比,勒拿河7~8月降水量更多,A错误;下渗主要受土质的影响,5~6月的下渗量与7~8月相差不大,B错误;7~8月气温高于5~6月,蒸发量增大,径流量减少,C正确;当地纬度较高,种植业规模较小,灌溉用水量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的补给方式若以大气降水为主,说明当地降水较多,图中纵坐标表明,当地降水较少,冬季气温较低,积雪量较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勒拿河的主要补给方式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南麂列岛海域(下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列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有利于(

)A.降低全球气温 B.行使海洋权益 C.拓展养殖空间 D.增强碳汇功能9.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

)A.径流影响大 B.自然灾害威胁小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答案】8.D

9.C【解析】8.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会增加藻类的覆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加大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强碳汇功能,D正确;发展贝藻混养不能直接降低全球气温,A错误;与海洋权益无关,B错误;并没有拓展养殖空间,C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南麂列岛海域既有寒流,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正确;径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但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与径流关系不大,A错误;与自然灾害威胁和贝类天敌威胁无关,BD错误。故选C。【点睛】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由于密度差异,高密度冷水下沉,小密度温水上升,使海水垂直搅动,海洋深处中的营养物质被海流带到上层。营养丰富的浮游生物的生长,也能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贝类和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从而展开复杂的生物链。此外,浙江沿岸已开发的“上升流”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上升流是指海洋从底部到海洋内部的垂直流动,这种流动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他能把营养物质从海洋的下层带到上层,甚至到表层。除了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外,南麂岛就像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大量的营养物质聚集在这里滋养各种生物。此外,海流的特殊特性也使得经过的鱼被“拦截”-“水障作用”落下,通常出现在寒暖流的交汇处,随着寒流而来的冷水鱼和随暖流而来的温水鱼,往往对来袭洋流的性质感到不舒服,不敢向前走,所以迷茫的鱼只好聚集在这里。因此完善的海流环境、适宜的气候、广阔的东海大陆架光照面积和众多岛礁提供的各种生境,也共同造就了南麂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植生滞留槽,又称“雨水花园”,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完成下面小题。10.“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水汽蒸发增多②地下径流增多③水汽输送减少④地表水下渗减少A.①② B.④ C.①④ D.②③11.关于“植生滞留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加快【答案】10.A

11.C【解析】10.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水汽蒸发增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①②正确,④错误;水汽输送不受影响,③错误。故选A。11.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应减弱,A错误;收集的雨水较少,无法作为日常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B错误;下渗增多,可缓解城市地面沉降,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2)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和内陆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补充意义最大。人类可以合理利用水循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修水库等。左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右图为该地某一地形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2.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背斜谷13.右图剖面图对应左图中的(

)A.X1Y1线 B.X2Y2线 C.X3Y3线 D.X4Y4线【答案】12.D

13.B【解析】12.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判断,甲处等高线凸向高处,应为山谷,因此排除AC;根据图例可知,图中岩层从老至新依次为P21、P22、T11、T12、T13、K,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中心岩层为较老的P22,两侧为较新的T11、T12,因此甲处为背斜,即当地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D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D。13.右图剖面显示,右侧端点海拔低于50米,而X1Y1线右侧海拔等于、大于50米,排除A;右图剖面显示有明显背斜谷和向斜山,且出露的岩层依次为K、T11、P22、T11、T12、T11、P22、P21,与图中X2Y2线穿过的地貌和岩层相同,B符合题意;右图剖面显示,左侧出露岩层为K,右侧端点海拔低于50米,而X3Y3线右侧出露岩层为T12,右侧端点海拔高于50米,排除C;右图剖面显示有明显背斜谷和向斜山,而X4Y4线只穿过一个南高北低的斜坡,排除D。故选B。【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高黎贡山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左图为高黎贡山及周边区域略图,右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高黎贡山东侧峡谷深邃,其形成原因有(

)①地壳抬升

②板块张裂

③冰川侵蚀

④流水侵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影响高黎贡山西坡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带幅较宽的主要因素有(

)①土壤肥力

②热量

③大气环流

④坡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4.B

15.B【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高黎贡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地壳抬升形式山地,加上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如今的地貌,因此①正确,排除②;本地区河流众多,以流水侵蚀为主,④正确,排除③。①④正确,故选B。1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高黎贡山西坡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带幅较宽,说明本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满足湿性常绿阔叶林生长,主要由于高黎贡山西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③④正确;土壤肥力对植被分布影响不大,①错;热量也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与东坡相比,西坡热量条件不存在明显优势,排除②。③④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球表面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在于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和缓,两者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表形成丰富多姿的地表形态。我国北方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如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公路修建成“S”形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旅游景观 B.减小山地坡度 C.降低修建难度 D.减轻水土流失17.据统计,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A.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 B.车流量大,容易追尾C.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 D.阴雨天多,能见度低18.该公路靠山壁的一侧有混凝土砌成的挡土墙,墙上有很多孔洞,推测孔洞的主要作用是(

)A.预留检修孔洞,便于维修 B.为固定铆钉所留,便于施工C.方便土壤透气,防止异味 D.排出表土中水分,防止滑坡【答案】16.C

17.A

18.D【解析】16.读图,该公路位于我国北方某山地上,山区地势陡峭,地形坡度大,公路施工难度大,且行车安全性较差,因此山区公路常修建成“S”形,以减小线路坡度(而非减小山地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升行车安全性,B错,C对;结合材料信息“我国北方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如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提示,该公路修建成“S”形之后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而不是为了制造旅游景观而特意修建成“S”形,A错;读图,在如此陡的山坡上修建公路,破坏植被,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D错。故选C。17.根据设问“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提示,我国北方1月份为冬季,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A对;车流量和弯道数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车流量大,容易追尾;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不是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的原因,BC错;我国北方1月份为冬季,阴雨天少,D错。故选A。18.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公路靠山壁的一侧有混凝土砌成的挡土墙,墙上有很多孔洞”提示,这些孔洞应该是排水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把挡住的大块土层里的水随时随地排泄出去,不会积蓄水位上升给挡土墙造成不可承受的压力,不至于最后混凝土砌成的挡土墙压弯瞬间崩塌。所以该方法对控制地下水作用下的坡体滑坡有较好的效果,D对,排除ABC。故选D。【点睛】山区地势陡峭,地形坡度大,公路施工难度大,且行车安全性较差,因此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以减小线路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升行车安全性;山区公路近可能沿着地势起伏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延伸。2020年5月5日18时(北京时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基地发射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分离前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0.下列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甘肃酒泉(约40°N) B.山西太原(约38°N)C.四川西昌(31°N) D.海南文昌(约20°N)【答案】19.B

20.D【解析】19.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叫做天体,未进入宇宙空间,不能称为天体。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是天体;②中秋节时的月亮,是天体;③分离前的长征五号B运栽火箭,未进入宇宙空间,不是天体;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未进入宇宙空间,不是天体。故选B。20.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快。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城市中,文昌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快,故选D。【点睛】地球自转速度:①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两极为零。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如图),向下挖坑、四壁凿洞修建而成,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关于地坑院分布地区的自然特点及地坑院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当地土层深厚②当地降水丰富③能防御暴雨洪灾④能降低噪声和室内温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下列选项中与地坑院功能类似的传统民居是(

)A.蒙古包 B.窑洞 C.吊脚楼 D.永定土楼【答案】21.C

22.B【解析】21.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黄土塬(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面上,黄土塬地区黄土层堆积深厚,且地下水位较低,这些为“平地挖坑,四壁凿窑”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①正确;这些地区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是偏大陆性的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干旱性气候,降雨量偏少,②错误;地坑院建设在黄土塬上,而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发生,而且黄土塬三面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等一些设施,但地坑院本身不能防御暴雨洪灾,③错误;地坑院窑洞是在厚厚的黄土层下进行开凿,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黄土保温性强,因此,窑洞能降低噪声和室内温差,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C。22.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黄土塬上向下挖一定深度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窑洞,由此可知地坑院属于地下的窑洞,故与地坑院功能类似的传统民居是窑洞,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属于地下的窑洞,亦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除了具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虑到暴雨乃至洪水的影响,地坑院建设在黄土塬上,而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发生,而且黄土塬三面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全球纺织业的转移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近代纺织工业化生产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美国在20世纪初接力英国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纺织制造中心转向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顺利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英国首先成为世界纺织制造中心的关键是(

)A.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B.原材料充足C.机械设备先进 D.市场需求量大24.美国在20世纪初接力英国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得益于(

)A.美国棉花产量稳定提高 B.对外开放程度高C.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 D.合成纤维技术已经大量应用25.中国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和交通 B.劳动力和市场 C.能源和技术 D.原料和劳动力【答案】23.C

24.A

25.B【解析】2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起国,因此,英国能够成为世界纺织制造中心的关键在于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取了机器大生产,机器设备较为先进,C正确,排除ABD。故选C。24.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美国在20世纪初接力英国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主要得益于美国棉花产量稳定提高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其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A正确;成为新的纺织制造中心,对对外开放程度的依赖度较小,排除B;美国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较高,排除C;合成纤维技术在当时尚未大量应用,排除D。故选A。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顺利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主要依赖于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纺织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为其提供充足丰富的劳动力,因此B正确;原料,交通,能源,技术也是影响中国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的区位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排除ACD。故选B。【点睛】工业区域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土地,原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地价,动力,交通,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其中,工业区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在大幅提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老挝(如下图)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储量大,品位高。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测和开采,将铜精粉(是由低品位的含铜原矿石经过选矿工艺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指标的精矿,呈粉末状,可直接供冶炼厂炼铜)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将成品铜或制成品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1)描述老挝的地形特征。(4分)(2)分析我国企业将铜精粉运回国内加工的原因。(4分)(3)推测我国铜业企业在老挝修建矿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6分)【答案】(1)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南河谷有狭小平原分布。(4分)(2)老挝工业水平落后,当地基础设施差,社会协作条件差,没有冶炼加工能力;我国加工冶炼能力强,产能大,需矿石多;矿石经破碎挑选成为铜精矿,减少运输矿石的重量,节省运费。(4分)(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热带季风气候,多暴丽、洪水等气象灾害;气候湿热,蚊虫叮咬,疫病流行;森林广布,容易遭受野生动物侵袭。(6分)【分析】本题以老挝区域图及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工业发展的影响和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详解】(1)地形特征描述需要从地形(以哪些地形类型为主,如何分布等)、地势(地形大势,起伏状况等)、特殊地貌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老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南地区有部分狭窄的平原分布。由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西北(西)高,东南(东)低,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2)本题首先可以从老挝加工能力有限和我国加工能力强两方面分析。老挝经济发展水平低,铜精粉加工需要一定的加工能力,而老挝加工能力较弱(工业水平低、基础设施差、社会协作条件差);我国加工冶炼能力强。其次从我国需求量大及分选后运回国有利于降低成本角度进行分析。我国产能大,需矿石多;矿石经破碎挑选成为铜精矿,减少运输矿石的重量,节省运费。(3)本题主要考查该地区的环境特征,交通建设遇到的困难主要从自然角度分析,包括地形、地质、气候、生物等方面。地形方面:该地区山地众多,落差大,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修建难度大。地质方面:多山地,板块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方面: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容易出现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生物方面:气候湿热,蚊虫叮咬,疫病流行;森林广布,容易遭受野生动物侵袭。2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000k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hR2012.620.754.160.6824.51975.3Q1111-8.423.31.242.2193.72975.7(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4分)(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答案】(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4分)(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6分)(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6分)【分析】本题以西北地区局部图为材料;涉及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自然条件、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详解】(1)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R地处沿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