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A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11000字_第1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A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11000字_第2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A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11000字_第3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A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11000字_第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A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1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社会信用环境改善,金融支持政策更为精准王军曾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信用体系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两者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确实如此,A县得到的贷款逐年升高,A人的信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随着金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按时还贷的观念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村里逐步营造了廉洁守信、守纪守法的环境,全区信用评分不断提高。从宏观看,A县于2011年10月成为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个“信用县”,A县于2014年被中国人民银行评为“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从微观看,农民的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在村委会将信用评价结果在乡村微信群、网站公示,张贴在操场的公示栏上,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信用评价结果,对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镇实行信贷优惠,促使广大农民高度重视自己的信用,欠钱不还、恶意逃债的问题显著减少。部分农户看到了信用评级的好处,开始完善自身的信用,不仅自己积极还款,还帮助村民还款。前几年,那练村有人因家里突发状况不能够及时还钱,同村人知道其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还贷,村民说:“这不仅是帮助他,也是帮助我们自己”。是的,个人还款情况会影响信用村的评定,是关系到整村人的利益,所以这是大家伙的事情。后来,那练村评上了信用村,村里可以申请的额度又增高了。此外,A县把农户的信用状况与村民的道德品质、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关联起来。村民们把取得“信用户”看作一项荣誉,它不仅是一张经济身份证,也是一张道德身份证,村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信用。四、A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A县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题,促进A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然而,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受到各方条件的约束,A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一)信息数据采集难、更新难自从信用制度建立后,进行过大规模更新的次数少,数据库的资料也越来越老。现阶段农村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模式单一,主要采取登门调查、手工录入的方式。实际采集的数据体量庞大却内容分散,采集后还要人工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采集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农户数据众多,造成信息采集、加工的重复劳动和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农户获取贷款受阻。中国农行李杨表示,A县的村委和金融机构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获取居民的资料,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又没有足够的人手,所以不能进行全面的信用数据采集,也不能频繁地使用这种方式,导致了信用信息的更新滞后。A县政府一般两年更新一次信用信息系统,2011年第一次,2014年更新第二次,2017年第三次,2020年第四次。金融办的叶翔表示,数据处理的工作非常繁杂,进行一次资料的更新,需要五六十台电脑同时录入80多种信息,一个多星期的连轴工作才完工。但是金融机构对数据的要求是注重实效和准确性,而且更新周期通常不超过一年,这就造成了银、政两方在数据更新的需要上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个情况也容易降低各个金融机构搜集资料的热情。金融机构对实效性的追求无可非厚。诚然,目前的信用系统还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优化和更新,并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信贷额度,使其符合农户的融资需要。其次,农户的信用数据难以获取,获取的数据质量不高。农户没有像工资卡这样可以记录具体收入的工具,他们大多也没有记账的习惯,所以对家庭收入只能是模糊的一个数字。如果农户为了自己的私利,隐瞒着不良资产的信息,金融机构也难以核实。基于此,当前的信用信息还不能反映农户信用的真实情况,导致信息质量和客观性参差不齐,使得金融机构不敢放贷,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二)信用评价的指标有待完善A的信用体系建设中,A政府拨款支持信用建设的各项工作,激励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低。但是客观来说不良贷款率依然存在,这表明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没有解决,其中信用指标设置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信用评价指标中农户与非农户差别不大,没有针对农户的评价指标。如,种植业的耕地面积、株数、生长情况。家畜的存栏头数、大小等。这是反映农户资产的信息,应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中。2.农民的收入来源没有进行细分。农民的收入来源有种地、打零工、外出打工、从事个体户以及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等等。从事不同的职业意味着面临不同的风险,随之改变的是信用状况的不同,信用评价体系应对其进一步细分,准确的评价人们的信用状况。3.信用评价指标中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的比重不合理。A县的信用评级指标中非经济因素占比较大,非经济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卫生状况、邻里关系等指标,这些指标的评定是由工作人员来打分,主观意识较强,工作人员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的打分,我们还不敢确定。所以在没有完善主观因素的打分问题前,应减少非经济因素的比重。4.忽略投资回收期、生产周期的问题。家庭年收入是衡量农户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投资不一定马上就有利润,比如从事林木产业,投资初期产生树苗、肥料、人工等费用,然而树木一般3-5年才能成熟,才会产生利润。所以以家庭年收入作为衡量指标时要考虑农户从事产业的回收期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信用评价指标仍存在不足,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三)信用成果应用率有待提高当前,金融机构还未能直接利用农村信用评级的结果,信用成果不够畅通。农户的信用数据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输入信贷系统,然而,金融机构侧重对农户系统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信用+信贷”模式尚未成熟。于此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信贷信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信用成果难以落地。第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农村涌入许多新鲜的血液,但是农村地区的人员规模大、不同类别的人员特征各不相同。但一些涉农金融产品仍以服务小农户为主,缺乏为现代化农户提供信贷产品。如:A农商行贷款产品有公职人员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芒果种植户贷款、农户小额信贷等。缺乏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不同群体的产品。由此可见,A的金融机构对现代化农户的信贷产品较少。第二,A金融机构主要是针对偿债能力强、生产经营状况好、资金雄厚的主体,缺少利用信用建设成果创建面对资金缺乏者的金融产品。如:A农商行只有“扶贫小额贷款”一个金融产品提供给资源缺乏的农户。第三,农户授信额度不能满足。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A县出现了合作社、专业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也日趋规模化、集约化,农村信贷需求呈现长期化、大额化、多元化的趋势。现有的最高信用额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如:A县林逢镇百冠合作社拥有5000余亩芒果基地,评估值5000多万元,但是因为资金缺乏的问题,合作社不能购买肥料进行施肥。另外,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机器、设备、生产线、厂房等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财产,应该作为抵押物,但是,银行却以难以变现为由拒绝抵押。原先的贷款额度就成了杯水车薪,经常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因此,坐落于A县内的银行机构应开始考虑增加贷款限额以及增添对应A县各产业所需的贷款产品等金融产品。(四)农村信用市场法律不完善习近平曾说“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农村信用体系是近几年出现的改革措施,农村信用体系出现了法律不配套的情况,相关的理论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基层政府实践常常面临“摸着石头过河”的窘境。在国家层面,除了2013年的《征信业管理条例》、2014年《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外,没有新的全国性信用法律法规出台,《社会信用法》也还在制定当中。国家方面的信用法律法规还没出台,则地方法规的信用立法没有可以参考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立法的进程。在地方层面,仅有浙江、山东、湖北等9个省出台了省级层面的地方性法规,省级的信用立法还未普遍出台。安徽省没有出台关于信用的地方性法规,阻碍了安徽省各城市、县域的信用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在农村层面,国家和地方的信用立法必不可少,但是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县域地方应根据当地需求建立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的规章制度。信用立法的缺失导致许多问题无法可依,如:对人们造假信用信息的行为、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欠债不还的行为以及泄露人们信用信息的行为。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此外,还缺乏对守信人员的激励和对失信人员的惩戒措施。如果不进一步加快完善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那么这些问题将会阻碍农村金融改革释放活力。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进一步释放出金融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五、完善A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一)利用金融科技进行信息采集和更新第一,优化线下采集方式。为了减少信息采集的人工成本,提高信息采集的速度。可以通过优化线下信息采集的流程,规范信息采集的标准,实现信息采集流程化,形成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信用信息采集模式。在驻点乡镇成立信息采集、更新的团队,当地农户的基本状况、资产等信息发生变更时,信息采集团队则进行实地调查,将变更的数据更新到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准确并动态更新征信对象的信用信息。第二,创新线上采集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全面升级,创建信用系统“PC端+手机端”,在pc端的操作平台,政府信息主管部门定时或者实时从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合作单位的数据库中提取用户的经营状况、税费缴纳、信贷状况、产权等信息,把提取的信息更新到系统中,对农户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将矛盾、可疑的信息传输给信息提供者复核、更正,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在APP中,则设计通俗易懂的征信问卷,对信用指标设置多个选项以供农户灵活选择。农户可以自行在手机App上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录入信用、更新信息,“金融服务室”、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这一措施减少了信用采集更新的成本,实现农村信用信息采录一体化、信用信息更新自动化。(二)设计科学合理的农村信用评级指标第一,增加负债和财务指标所占比重,完善负债和财务指标。目前,A县的信贷申请的主要过程是“三农金融服务室”收集农户信用信息,录入系统,进行信用评级,随后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评级进行授信,农户根据信用额度进行贷款。然而,在收集信用过程中发现,各家农户的情况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以更大限度满足农户的需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负债和财务指标:1.增加负债在信用评级中的比重。全方位汇总农户的负债金额、分析农户的负债种类等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评估负债的风险,以便更全面、客观评价农户信用。2.细化农户的收入指标。如,农业收入、工商收入、租金收入、渔业收入等。3.细化产业投资的回收期,以便从不同时间节点评估农户的资产状况。4.细化家庭支出的去向。如食物支出、教育支出、购买工作资料等。5.衡量家庭收支的稳定性。农户家庭收支状况是反映还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农户的家庭资金情况的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还款能力,如果农户的家庭收支稳定,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提高信贷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如果农户的家庭收入异常,则可以降低信用评级和信贷金额,减少坏账。第二,设置适合贫困户的评价指标。家庭收支反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但是信用等级反映了农户的还款态度,资产状况和信用等级都是重要的因素。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其资产仅能满足家庭开支,用统一的指标来对其进行评价不合理也不公平。应该减少资产的占比,增加信用状况的评价。一是添加重要指标。如,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由于黄赌毒等不良嗜好等,以便全面科学评价贫困户的信用状况。二是增加社会评价的指标。原先的指标存在硬性指标过多,缺乏主观的信用判断,“金融服务室”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根据村民对其的评价来评估贫困户的信用状况。(三)创新开发满足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 第一,提高信用示范户的授信额度。从以前的5-10万元提高到10-30万元,对部分贷款超过30万元的设施农业大户,通过与A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等方式来解决,满足其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第二,提供差别化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结合本机构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户信用评价的成果,制定灵活的信用贷款政策、开发产品,根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策略。此外,至少要每年调整信用贷款额度,让守信的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奖励,让失信的农户得到应有的惩戒。第三,针对需求推出金融产品。对于A的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项目需求,可以推出芒果贷、肉鸽贷、蔬菜贷、火龙果贷等信贷产品,满足农户的生产周期与贷款的需求配套;对于抵押贷款,可以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宅基地使用权贷款等;对于农户的生活需求,可以推出“新房贷”、“助学贷”、“装修贷”等贷款产品。第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补偿措施。政府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的力度支持,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四)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第一,出台国家层面的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社会信用法》、《征信法》等国家信用法律法规,将信用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对信用数据的收集、处理、利用、保护等过程中进行统一的规范,对其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制定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规制,使信用信息的收集、评级以及失信行为有法可依。第二,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农村信用法》、《农村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