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本节课将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思想内容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现代诗歌有关联。通过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修辞手法和情感把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歌语言,提高学生准确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以及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感知,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歌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包括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
②深入体会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
①掌握并运用现代诗歌的阅读策略,包括如何捕捉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诗歌中的跳跃性思维和抽象表达。
②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理解它们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相互映射,以及这些意象在诗歌整体结构中的作用。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步骤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讲授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诗人身份,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以此促进学生深入体验诗歌创作过程,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诗歌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同时,使用PPT展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郭沫若吗?他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展示郭沫若的图片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朗诵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郭沫若诗歌的魅力。
简短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基本内容、诗歌特点和艺术手法。
过程:
讲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
详细介绍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使用PPT展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技巧。
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深度。
过程:
选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和诗句进行深入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意象和诗句的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和诗句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类似的技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一个意象或诗句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意象或诗句的内涵、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意象或诗句的内涵、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艺术手法。
强调诗歌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以及它对当代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意象,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并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艺术手法。
7.课后作业点评(下次课开始前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创作能力。
过程:
学生提交课后作业,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包括郭沫若的生平、创作动机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他们对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
2.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捕捉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深入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3.文学鉴赏能力:
4.创作能力: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歌创作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现代诗歌。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诗歌结构的掌握和对情感表达的尝试,显示出创作能力的提升。
5.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分工协作,并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
6.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诗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7.文化认同与传承:
综上所述,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仅在知识掌握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创作能力、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认同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些学习效果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了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诗歌朗诵视频和展示PPT,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觉效果,使得诗歌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我引入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模拟诗人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在情感和创作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够充足,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深入分析。
3.在教学评价上,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差异。
(三)改进措施
1.为了解决小组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我将在未来的课程中适当延长讨论时间,并提前准备好讨论话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2.针对学生对抽象诗歌意象的理解困难,我计划引入更多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综合居间代理采购合作合同版
- 2024石榴产业生态园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客车租赁与旅游交通配套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购房赠送高端定制家具及装修一体化合同4篇
- 2025年碎石石粉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窗帘环保材料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项目投资合伙人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铝灰处理废弃物处理项目环保验收合同4篇
- 2025年度旅游景区导游工作绩效评估合同4篇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