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
专题六:人称
知识储备
一、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
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
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第一人称的作用:
(D便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3)叙述亲切自然,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有亲切感;
(4)直抒胸臆,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
(5)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
感或者希望。“我”(“我们”)是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式的人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
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根据“我”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②“我”是故
事中的重要人物。③“我”既是故事的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又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通过“我”
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在月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
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二人称的作用:
(1)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增加亲切感:
(2)便于抒情,便于对话,直接对“你”来抒发感情,有呼告效果;
(3)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
(4)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1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以一种叙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
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3.第三人称的作用:
(1)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牛.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2)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设;
(3)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4)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距离,更具客观性。
(5)可以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等均可自由开展。
4.需要注意两种情况:
(1)人称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
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弼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
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在记叙时,同一人称也会有不同的叙事视角。如“我”不同年龄阶段的视角: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叙事或回忆,描写的是纯真的童年,抒发的是童年的感受,让读者深受感动:成
年视角:从成年的视角观察、审视往事,往往具有批判性、反思性,能很好地揭示主题。
考点全解
一、常考题型
1.文章运用了第X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试体会其表达作用。
3.本文对XX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X段中却有两处运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4.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步骤
1、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第几人称。
2、先弄清使用相应人称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沐分析。
(1)明确人称的一般作用:
⑵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
①阅读全文,明确文体。
②根据文体大致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③分析表达人物或作者XX的感情(结合中心回答)
3.按照题干要求,整合答案。
专项精练
(2023春•江西九江•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彭程
①此刻,目光所及的广阔视域里,众多植物茁壮茂盛,一派浓郁恣肆的碧绿,喷吐着生命的活力。这
里是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万宁。眼前这些树木花卉,让我的思绪飞向三十年前,我到过的西双版纳
热带植物园。两地之间海陆阻隔,江河纵横,山脉连绵。然而想象能够消弭阻隔,就像我此刻的体验。在
意识的调遣下,距离不复存在,方向随意掌控。
②在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
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
重游的感觉,后来,陕北高原成为我新的向往。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曾经的虚幻变作真实,陌生成为
熟悉,然而向往也会同步扩展,没有停歇。目光尽头的地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
③有许多年了,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静的时辰,展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碓定其上的一
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思绪。一幕幕画面穿越时光和距离,翩然闪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始森林,脚
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上上,松脂的清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而来;是浙东南永嘉群峰环
抱中的楠溪江,用千百条清澈澄碧的溪水,用奇岩、飞瀑、深潭、古村和老街,打造出了三百里山水画廊。
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向往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
瀚壮丽,西藏纳木错圣湖边飘扬的经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色苦养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和猎
狗为伴的鄂伦春人家。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惬意的慰藉。
④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的强度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
行旅。是在天山北麓,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至少有几十万株吧一
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润,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
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呢中盈满了汨水。这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大江,却让我镂
3
心刻骨。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
神建立起i种关联。
⑤久久凝视那一幅雄鸡形状的版图上,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你正是
从这里,从一草一木,从一峰一壑,建立起对一片国土的感情。
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
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同构,无数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甚至一种最为深切的
哀痛和悲愤,也可以经由风光和自然来获得寄托。在敌寇铁蹄践踏、国土沦丧、百姓流离的霸淡日子里,
诗人戴望舒这样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己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⑦漫游,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脚步每当
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而所有的家乡,它们的名字的组合,就形象地描画出了
一个国家的名字,成为对它的标注和阐释。在被这个名字覆盖和庇炉的一大片土地上,我们诞生和成长,
爱恋和死亡。
⑧我的心的方向,朝着四面人方,无穷无尽。
(选自《光明日报》)
1.文章开头至第④段使用第一人称“我”,第⑤段改用第二人称“你”,请分析人称变化产生怎样的表
达效果?
(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三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又见地衣
金艺
①穿过一片水杉林,走过荷叶簇拥的池塘,再经过几树海棠、石楠,然后躬身钻过一丛茂密的夹竹桃,
眼前就是那片向阳的山坡。爬上山坡,可以望见单位的办公楼。
②我急匆匆赶来,期待在上次发现地衣的地方,再次看见它们的身影。
③清明前一晚,一直电闪雷鸣。第二天傍晚,我散步到这片绿毯般的山坡,夕阳正从远处的树梢上一
4
点点坠落,紫色的异檐花、黄色的鼠曲草亭亭玉立。我突然发现,一块石头周围的草皮里,泯出一小片一
小片的黑色,像是打翻了墨水瓶。凑近了看一,我心・跳,是你们吗?地衣!可不是嘛,•只一只深绿色的
小耳朵,挤挤挨挨的,像是在偷听大地生长的声音。
④用手轻轻一拨,地衣就脱落下来,再拨一下,一层一层,重重叠叠,柔软肥厚。有多少年没见到地
衣了,而且是在城市中发现的。我捧起一把地衣,像捧着一个奇迹。
⑤地衣有好多名字:雷公菌、地木耳、地耳、天仙菜、地皮菇……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名称,表
达对它的熟悉和喜爱。
⑥小时候听母亲说,春夏雷雨过后,草丛里会长出黑黑的地衣,好吃又有营养。但母亲从没有带我采
过地衣,时常带我去采地衣的,是姐姐。姐姐说:“一打雷,土地就被震醒,地里会探出一个个小耳朵,你
要去看吗?"我当然要去看,于是挎个小竹篮跟着她走。
⑦春寒料峭的雨后,我和姐姐穿着花棉袄,去一个名叫向东的地方采地衣,不为吃,纯粹是好玩。有
一次姐姐偷偷穿了母亲新做的红色呢子大衣,撑着雨伞去找地衣,结果滑了一跤,大衣上沾满泥巴。因为
这件事,姐姐回家后挨了母亲一顿责骂。那时候,我们玩的方式还有采葬菜、挖红薯、捡孽芳,两人经常
玩得一身湿、一脚泥,小脸小手通红,直到玩累了才回家。
⑧这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它们沉睡在我的记忆深处,今年的春雷却把它们给唤醒了。
⑨现在,在单位附近的这片山坡上,我又像小时候那样采起了地衣。虽然两手空空,但这难不倒我。
不远处有一片菜地,我在那里捡到两片老去的包菜叶子,然后用包菜叶子将粘着泥和草的地衣捧回家。
⑩地衣好吃却难洗。家乡的山坡土地肥沃,所以地衣也长得肥硕。城里的山坡没人施肥,这儿的地衣
大的宛如指甲盖,小的只有绿豆般大小,泥草混杂其间。不过我不怕麻烦,小时候采过、吃过地衣,却没
洗过地衣,现在正好补上这一课。
⑪把地衣倒进洗菜池,将洗菜池蓄满水,这时泥沙沉底,杂草浮上水面;拂去杂草,一把一把捞出地
衣,再把水池里的泥沙冲洗干净。如此循环往复,五六遍过后,基本可以洗干净。再用淘米水浸泡,吸附
掉地衣上面的杂质。
⑫清洗过后的地衣,在水池里浮浮沉沉。我久久凝视着它们。在晃动的水面上,我仿佛看见父亲爬上
院子里高大的泡桐树,挥舞斧头把合围十儿米粗的大树一截一截砍下;仿佛看见母亲有节奏地踩着缝纫机
的踏板,一块布在她的手中、在针头卜.来回穿梭;仿佛看见左邻右舍的大娘们,端着碗在自家房前屋后,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碗里也会出现红色碎椒炒地衣,煞是好看……
⑬地衣很娇气,在空气洁净的地方才能生长,因此也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志。为此,我对它又添一
分好感。我可以和地衣一起,在这片山坡上自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地衣会在雷雨后疯长,雨期过长,就
5
会腐烂,天晴数口,又会干枯,采摘时机很难把握,有时遇见,有时遇不见。可它在与不在。对我来说已
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里能望见童年和少年的时光。
(选自《散文选刊》)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将叙述人称由“它们”变成“你们”,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023•广东揭阳・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
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泗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
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
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
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
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
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二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等锋上每一根
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
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
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鸵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
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
十r,可能会的!”
6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
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⑩■戈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跳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
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
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领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
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领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爸宓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3.文章采用了第几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3秋・云南文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的涅槃
陈义怀
①涂干西蹑手蹑脚卜.了床,踮着脚尖从墙边取卜遮掩在斗篷后面的包被挎到肩上,再移到门后一点点
摇动着拉开了门闩。牛圈里父亲高低起伏的鼾声中夹杂着牛的反刍和喷鼻声,他掏出一张揉得有些皱巴的
纸,想把“父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抹平顺些。泪水忽地涌出来,他扯起衣袖抹了一把,把纸片从牛圈门缝
中塞了进去,决然地转身走了。
7
②打涂干西记事起,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父亲说穷人兴家只有八个字:刻苦耐劳,勤俭节约。
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颗不能
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父亲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涂干西。可涂干西隐约觉得,这不是
他想要的生活,他要活出另一个样子。一不听话,父亲就收拾他,武器五花八门。涂干西眼里,父亲吝啬、
刻薄、蛮不讲理,如一座山横在他渐渐长大的心上,像一只老虎拦住他的去路。一个日益强烈的念头攫住
了他:要跨越父亲这座山。有时也有些可怕的想法掠过:夺过父亲手里的棍子,然后狠狠地……等他睡着
时,抓起烟管劈头盖脸地……要不,他牵牛时,在前面突然挥动一块红布……当然,这只是孩子一时愤激
的思绪,从没付诸实施。昨天父子间那场惊动了全村的冲突,使十五岁的涂干西下决心要去走自己的路。
他要去县城找活干,哪怕做苦力也行。
③秋日的太阳还有几分热力。一个瘦小的妇女正埋头捡拾地里的落穗,那身影和总在父亲的拳头棍棒
下护着他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眼里一热,手中的棍了•在地上狠狠地点点戳戳。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
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他抬脚踢飞一块石子,惊得路边林子里一群鸟雀尖叫
着扑棱棱飞向天空。
④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划燃随身带着的火柴,跳动的火苗中,隐约可见坡地上散着几根
白骨。他一声尖叫,一个箭步跳下坡坎,重重摔在地上。四周树叶摇响,像在齐声嘲笑。涂干西乂气乂恼,
手里的棍子狠狠在地上戳了戳。宣战似地说:“老子今天就睡这儿了!”结果这晚涂干西睡得出奇地好。他
陡然明白了,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
⑤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第二天在期待和兴奋中很快过去,星星点点的雨滴开始落下,涂干西有些着急,他意识到自己走错路了。
雨越来越密,间杂着隐隐的雷声。涂干西只得抓着崖畔垂下的一段蛇藤爬到了山腰的一处洞穴,刚安顿下,
他就闻到了一股骚臭味,地上还有爪印和干结的粪便。这是闯到谁家里来了啊,他有些犹豫。可雨瞬间就
大了,雷也越来越近。涂了西心里一横,就这了!
⑥半夜,一阵凄厉的嚎叫越来越近,猛然睁开眼,黑暗中两双绿幽幽的眼睛逼视着他。涂干西毛发直
竖,顺手抓起棍子,弓身死死抵住岩壁。两个家伙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朝他扑来,涂干西下意识把棍子横着
一挡,一只家伙前爪就搭在棍子上,涂干西全力甩推,那家伙跌撞在岩壁上发出一声哀嚎。涂干西感觉有
什么东西嵌进了腿里,一只脚猛踹出去,抡起棍子一阵猛击,另一只哀哀呻吟着倒在地上。他迅速抓起一
块石头朝先前那只砸卜.去,一声惨叫后,洞穴里只回响着涂干西扑通扑通的心跳。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
借着月光,他看见两头还未成年的狼横躺在地上。
⑦涂干西扯了一给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痛一拐出了洞穴。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
8
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可家的方向已分辨不清,城里的
路也找不到。他不丧气,也不后悔,内心有•种莫名的东西正恣意生长,丰盈着他扩展着他。
⑧晌午,一粒黑点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原来是走村串户的一个卖货老头儿。了解情况后,老头儿从
担子里掏了一包药粉给涂干西敷腿上的伤。涂干西问,“到县城还有多远?”“还有四五十里地呢。”“走了
两三天,我还没有走出十里路啊,我感觉自己走了好远呢!”涂干西看着头发苍白的老头儿,突然想到父亲,
他的鼻子一阵酸楚。“娃儿,你不止走了卜里啊!我一辈子也没有走你这么远的路呢!”涂干西感觉老头儿
的手和声音都在轻徽地抖动着。
⑨回到家时,涂干西觉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十年八年。爹正在给牛喂草料,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手里
的一抱草滑落到地上。才两三天,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以前那个凶悍凌厉的父亲消失了,他的眼睛红通
通的,满是哀伤。涂干西突然单膝跪地,“爹,孩子错了!”他看着父亲,就像看着一个老去的孩子。那二
刻,他清晰地感到自己已跨越了父亲这座山。
(选自2021年2月27日《西安晚报》,有删改)
4.本文采用了第几人称叙事?请说说这样安排的效果。
(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战马魂
蒙福森
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虽历经千年,
至今古韵犹存。
②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
③“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④“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⑤占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遥想当口,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
四野。
⑥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9
⑦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⑧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⑨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⑩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⑪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切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刨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
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砌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
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
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⑮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径内,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能阻,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恻援老泪纵横。
⑱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的援心如刀割。
⑳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
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㉑“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㉒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㉓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
跨身一跃而上。嗷呜一一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㉔坐骑奔跑起来了。
㉕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㉖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沃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㉗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㉘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
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i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
如地裂……
10
㉙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
了,激发了,i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映一一”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
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㉚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㉛马群依然在奔跑。
㉒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⑬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①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唳一一”一声长啸,
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㉖此时,i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
片。
㉖''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
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㉗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
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9期,有删改)
5.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述故事。
小说荐读课上,大家对第I•八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奖作品《陶》进行了品读。
陶
睛月
他看向书架上的陶,两头尖,中间鼓,泥黄的底色上,有幽玄而神秘的彩色鱼纹。二十年前,他考上
西北的师范大学,那附近有条占玩街,他知道自己没家底,但也想去长长见识,没想到,却惹了大麻烦。
那日,他正陶醉在一个摊位前,转头见一辆三轮车迎面驶来,便赶紧迈过摊位朝路边闪去。抬腿时却
不小心带倒了这陶。随着一声脆刖J,这陶已磕破一个口子,躺在摊边的地上。
11
摊主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
老者抬头盯着他道:“年轻人,怎能从人摊位上迈过去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对人的侮辱?”
“汪老,让这小子交点儿学费。不懂规矩,不懂得尊重,学问再高,也是白踽!”汪老左右摊位的几个
人嚷着。
只见汪老轻轻一扬手,几个人顿时就消停了。
汪老心疼地来问查看那个破洞,说:“我这陶,一万多(元)的东西。看你是个学生,就按原价赔我吧!”
可他去哪儿弄这一万多(元)呢?想逃,却没机会。
当初,他正是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才考的这所大学。自幼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常需借
钱度日。可再难,母亲都会想法儿把钱还了。母亲常说,借人钱,哪能不还呢!他损坏了人家东西,又怎
能一逃了之?
经过交涉,他留下了身份证、学生证和手机号,答应一个月内把钱送来。一个月后,他如期把一万多
块钱交到江老手里,捧着破r一个洞的陶,走到无人的街角,呜呜大哭起来。这一万多是母亲卖掉老宅换
的,病残的母亲,只能住在临时搭的棚子里。他怎能不悲伤心痛呢?
他把这陶捧回来,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一迈,以及由此造成的惨痛。从此,他时刻惕厉自省,很快
就被同学和老师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没想到,一年后,汪老又到学校找他来了。
汪老说:“我前几天来这学校见一个同学,才知道你家里的一些情况。我当年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
就放弃了。你比我有智慧,选择了这所不要学费、生活费的大学,就好好学吧!那个陶罐是个魔品。市场
价最多也就千把块。”
他激动地问:“那你为什么要……”
汪老又那样轻扬一下手,制止了他,说:“这是市场规矩,汀坏人东西,按十倍报价。”顿了顿,又说:
“市场价千把块的话,进价也就六百来块。你这一万多块一年利息三百来块,给我三百就行了。”
说着,汪老掏出一摞钱塞进他手里,乂一扬手,就快速地离开了。他却像被人施了定身术,愕然地抓
着钱站在那里,许久才回过神来。毕业后,他进入社会,来到现在这家公司,从普通员工开始直至全面接
手,他始终都把这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一也总爱想起汪老那一扬手。那一扬手,柔和淡定,气定神闲,
却如将军的指令,能折服千军万马。
如今他早已成了一个懂得尊重,懂得规矩,做事细致认真,待人平易谦恭,敬业爱人的企业家。
这天,他正对着书架上的陶浮想联翩,一个新结识的老总走进来看到,却大叫起来,“老弟,你怎么有
这玩意?”
12
“怎么?”他问,“你认识它?”
“我不但认识它,还认识它的主人呢!”
“它的主人是谁?”
“就是那个时常扮作小贩蹲在街边,和摊贩神侃的陶瓷专家汪老啊!你没听说吗?汪老把他的藏品全
卖了,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好几百个学生呢!”
老总说着,注意力乂集中在陶上。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仰韶彩陶瓶呢!"老总自言自语道,''我知道它二十年前就值一万多(元),现
在市场价最少也得一百多万(元)吧!”
6.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请变换人称,以“他”的口吻向新结识的老总简要讲述自己与汪老的故事。(50
字以内)
(2022春•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再见,黄花菜
①记忆中的山里老家,到处都有黄花菜的影子。每年的六七月份,远远近近,墙角田头,开得艳艳的,
有点招蜂样的娇艳,那就是黄花菜。
②其实在农村,它不叫黄花菜,有个不土不洋的名字叫“金针花二因为比较贱,好养,种在哪里,不
用太花心思去照顾,也不用施肥,只要有老根在,来年必会抽出绿绿的一大丛。因此农村人都喜欢房前屋
后种上一些。我家门前的矮墙上,就被勤劳的妈妈种上了一大圈的金针花。每当开花的时候,我每天必做
的活儿,就是采金针花。
③采金针花其实也算是技术活儿。那时候我至多五六岁吧,只是觉得爬墙好玩,妈妈一指派任务,便
很开心地去执行了。金针花最佳的采摘状态,应该是含苞欲放的时候。可是我偏喜欢它怒放的样子,早上
的时候舍不得摘掉它,总是爬上爬下的,像个野猴似的玩个够,等到它开得艳艳的才摘,每次也总会被妈
妈批评说摘得过熟了。
④晚饭结束,碗筷洗毕,妈妈会在灶前烧开一大锅的水,把我采的金针花倒进去,焯一卜.便捞出来。
到如今,脑海里常常还有这样的画面浮动:昏黄的灯光下,妈妈开始缝缝补补,我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
架着个竹筛子,将烫好的金针花一根一根地捋直,整齐地码在上面。待几日后,金针花变成了咖啡色的金
13
针干,妈妈就把它们收起来,待到冬口,特别是过年杀了猪,抓出一大把,放水里泡开,和着一大片一大
片的五花肉狠狠地炖,便是•道口水飞溅的下饭菜。农村里流传着一句话:“猪肉焙金针,吃了没良心。”
话虽这么说,但农村人还是老吃这道菜,既下饭又过油瘾。
⑤日子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好,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猪肉也不再是家常菜的宠儿,这道菜也就
渐渐淡出了农村人的饭桌。只是偶尔会在山里人擅烹的姜汤面里看到黄花菜的影子。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它
的存在,直到妈妈最后一次住院。
⑥亲爱的妈妈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最后的几天,吃东西几乎每一口都是在艰难的吞咽下进行着。我
每天绞尽脑汁地变着法子做点能让她吃下去的菜,也总是成效不大。最后的一餐,两年前的八月十五夜,
窗外挂着一轮大大的圆月,我做了这道小时候一直让我大快朵颐的猪肉焙金针,满怀希望地看着憔悴万分
的妈妈,艰难地嚼着这道菜。吃了几口,她便说吃不下了。收拾碗筷的时候,我不甘心地夹了i筷子的黄
花菜,硬是塞到她嘴里,要她再吃一口,好像那一口下去,便是多了一口希望。
⑦可惜,笫二天早上,她便脚踩莲花腾空而去,从此脱离了病痛折磨,却把这份难以抹平的伤痛永远
留给了我。那一口黄花菜,她活在人世吃到的最后一口菜,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从此,不吃黄花菜!
⑧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凉了乂如何?再怎么等,都等不回您的出现!
⑨再见,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了!
(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2018年第2期,有删改)
7.作者写到母亲时,多用第三人称“她”,在第⑧段中却用了第二人称“您”。作者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山东滨州-统考一模)文学作品阅读
魔季
张晓风
⑴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
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2)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秋瘦J',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柯是浅绿的,
14
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
地挤满了•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⑶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
画一一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⑷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像那些溪畔
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
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
我们是怎么会痴联得那么厉宙的!
⑸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客未散尽、阳光诡谥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
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
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己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6)“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⑺“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⑻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乂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
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乂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
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⑼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一一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
教过她了。
5)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
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一一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
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13)“嗯?”
(14)“你在干什么?”
(15)“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
里提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
15
自己的重现呢?
(18)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
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不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
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她不是也爱水吗?她不是一直
梦想着要钓一尾金色的鱼吗?(可是从来不晓得要用钓钩和钓饵。)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到池边去张望那根
细细的竹竿。俯下身去,什么也没有一一除了那张乂圆乂憨的小脸。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
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⑲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个
神奇的魔术师了,当他的魔术棒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
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术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8.第(18)段为什么用第二人称“她”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
知识卡片: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
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
丰富文本的内涵意蕴。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
草原日出
[英国]多丽丝•莱辛①
①早晨四点半,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
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儿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
就不枯燥了。
②他在田域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
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③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测绘与保护协议3篇
- 2024年钢筋工程分包与合作施工合同
- 2024年门窗采购协议细则版B版
- 2024年驾驶员服务与公交公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车辆停放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环保管家技术服务定制合同
- 2025年度LED显示屏租赁运营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智能化系统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 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 新开模具清单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 2023年军政知识综合题库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评估试卷
- YY 0286.1-2019专用输液器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微孔过滤输液器
- GB/T 22544-2008蛋鸡复合预混合饲料
- GB/T 12224-2015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 特殊焊接作业 安全要求
- 浩学堂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系列之诊断学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