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0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噬菌体繁殖过程中,大分子合成所用的原料是()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C.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2、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表示其中的部分实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糖类是遗传物质4、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22,XB.22,YC.44,XXD.44,XY5、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B.可遗传的变异是指能够遗传给子代的变异C.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D.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6、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②表示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③表示生殖隔离,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形成的D.生物进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连续自交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生物多样性不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进化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
A.B.C.D.9、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无人工选择,产生的F4中抗病植株占7/16B.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C.过程③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有3/4的后代是符合要求的植株D.运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方式的只有①;③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0、下列有关四个遗传系谱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C.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D.家系丙的遗传方式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1、玉米种子的饱满和凹陷、种子糊粉层的有色和无色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农业研究所选择纯合玉米种子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亲本组合F1F2甲有色饱满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乙有色饱满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A.甲组合亲本的表型是有色饱满和无色凹陷,乙组合亲本的表型是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B.甲组合F1的有色基因和饱满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乙组合的在不同染色体上C.甲组合F2性状重组的原因是F1玉米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D.乙组合F2中没有无色凹陷性状,是无色凹陷相关基因致死导致的12、白菜(2n=20,AA)和野甘蓝(2n=18,BB)均为十字花科。研究人员发现,野甘蓝具有抗旱性状,且抗旱基因可以转移到其他物种染色体上。利用下图所示流程来培育具有抗旱性状的白菜(已知培育过程中,子代植株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配对的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产生的配子为可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的体细胞中含有29条染色体,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14个正常的四分体B.F2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29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野甘蓝的抗旱基因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转移到白菜染色体上D.Fn是具有抗旱性状的纯种白菜,则其一定符合要求,可直接用于推广1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4、下列科学家与其对应的科学成果属实的是()A.摩尔根在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方法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C.萨顿用“基因”概念代替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概念D.蔡斯与赫尔希用细菌及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5、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2P个体的比例为1∶32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___________。17、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二倍体植株幼苗________→四倍体植株(做____)×二倍体植株(做_____)→三倍体植株(做_____)________×二倍体植株(做_____)→无籽西瓜18、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时,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入_____中,配子中只含有_____中的一个。19、杂交育种的原理是_____,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____集中在一起,再经过_____和_____,获得_____的方法。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提高_____的常规方法。2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2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22、阅读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能产生水的一些主要生理过程来完成下表:。生理过程脱水缩合(1)____(2)____反应物(3)____4种脱氧核苷酸O2、[H]反应场所核糖体(4)____线粒体内膜终产物(除水以外)(5)____子代DNA(6)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必需营寄生生活;噬菌体繁殖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然后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MA;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指导下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因此,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故选A。
【点睛】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A【分析】【分析】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蛋白质外壳(C、H、O、N、P);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图示实验没有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因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所以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B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大肠杆菌提供;C正确;因为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噬菌体,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要把握本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分析。3、A【分析】【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的后续放射性分析发现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了32P的放射性,而没有检测到35S的放射性;由此证明了DNA才是在亲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即A正确。
故选A。4、C【分析】【分析】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详解】
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46条;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X,C正确,ABD错误。
故选C。5、D【分析】【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有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但不是所有的结构变异均会使基因数目发生变化,如倒位,A错误;
B;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B错误;
C;由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单倍体植抹高度不育;不能将遗传物质传递到下一代,C错误;
D;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睛】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综合考查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6、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可遗传的变异;②表示自然选择,③表示生殖隔离。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②表示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③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指的是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生殖隔离的三个层次:一是不能杂交,二是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三是能产生后代但后代不可育,例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是没有经地理隔离,产生的生殖隔离,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故选B。7、A【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连续自交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交配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故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睛】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A:B:D【分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图中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
【详解】
A、图中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缺失了b和C两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B、图中染色体上多出了两个基因b和C;是另一条染色体上易位而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位置和顺序都没有改变,只有b基因变成了B基因;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没有改变;但位置发生了倒置,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正确。
故选ABD。9、B:D【分析】【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杂交育种中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②是单倍体育种;③是基因工程育种;④是诱变育种。
2;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详解】
A、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无人工选择,产生的F4中杂合子的抗病植株占(1/2)3=1/8;则纯合抗病植株占(1-1/8)×1/2=7/16,故抗病植物共占1/8+7/16=9/16,A错误;
B、过程②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n种,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B正确;
C、过程③得到的转基因植株是杂合子(ddRrrr),自交后代符合要求的玉米植株是纯合子(ddRRrr);占1/4,C错误;
D;①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不同物种的基因进行重组,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故选BD。10、B:C【分析】【分析】
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儿子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父亲和儿子有病,母亲和女儿正常,可推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丙图中父亲和女儿正常,母亲和儿子有病,可知此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或显性遗传病;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可推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详解】
A;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丁是显性遗传病,因此丁不可能是色盲遗传,A错误;
B;家系甲中的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无论是哪一种遗传方式,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几率都为1/4,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甲是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于乙家系男患者的女儿(母亲)正常,因此不可能是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家系丙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或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BC。11、A:B:C【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BC、根据甲,乙两组合的F2数据分析,两组杂交实验的中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有色:无色=3∶1,饱满:凹陷=3∶1,但F2表型及比例均不符合的比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组合亲本的表型是有色饱满和无色凹陷,有色基因和饱满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甲组合F1玉米的有色基因和无色基因或者饱满基因和凹陷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性状重新组合,F2中出现了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的重组性状;ABC正确;
D;乙组合亲本的表型是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有色基因和凹陷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正常进行,产生了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ABC。12、B:C【分析】【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互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详解】
A、图中F1的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为AAB,其中A染色体组中含有10条染色体,B染色体组中含有9条染色体,因此F1的体细胞有29条染色体;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10个正常的四分体,A错误;
B、从F1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B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无法联会配对,其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因此,F1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0~19,白菜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0,因此F2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29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野甘蓝具有抗旱性状;且抗旱基因可以转移到其他物种染色体上。即野甘蓝的抗旱基因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转移到白菜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Fn是具有抗旱性状的纯种白菜;若一对抗旱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其自交后代也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需要自交检验才能用于推广,D错误。
故选BC。13、A:B:D【分析】【分析】
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详解】
A;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包括杂合子和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
B;测交必须用到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都不知,故不能用测交去判断,可以通过自交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体,C正确;
D;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法可也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ABD。14、A:B:D【分析】【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
A;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B正确;
C;约翰逊提出用“基因”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C错误;
D;蔡斯与赫尔希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5、B:C:D【分析】【分析】
判断子代噬菌体放射性的方法:
【详解】
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的只是噬菌体DNA,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由细菌提供,A正确;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机械技师考题复习测试题
- 绿化工程施工废弃物控制措施
- 2025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科学实验教育培训计划
- 二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指导计划
- 二年级体育活动教学计划
- 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协调与运输措施
- 义乌市绣湖中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适应性检测卷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阆中市马驰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12月)监测地理试卷
- 医院安保工作职责与安全措施
- 女科学家吴健雄
- 妇产科学-自然流产课件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 微纳米定位技术v3课件
-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
- 汽机发电量计算
- GB∕T 1457-2022 夹层结构滚筒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 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 第五章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一级Uncle Vic‘s Wagon 课件
- 2019幼儿园家委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