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7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B.初速度大小为5m/s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两者相距最远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乙的图像为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内,甲、乙两车相距越来越远B.出发后甲、乙两车可相遇两次C.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5、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中国车企推出一款国产新能源汽车。试车员某次在水平路面上测试该车性能过程中,车上速度传感器拟合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B.内汽车位移大小为C.内汽车座椅对试车员的作用力不断减小D.时,汽车加速度大小为6、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的斜面,以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垂直斜面向上B.沿斜面向下C.沿斜面向上D.竖直向上7、一辆小汽车以18m/s的速度直线行驶,通过某路段时,发现正前方浓雾中一辆卡车,卡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汽车立即减速,两车恰好没有追尾,该过程用时3s且视小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3s内A.小汽车平均速度为9m/sB.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C.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D.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两物体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若A,B一起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A.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B.物体B所受摩擦力不为0,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物体A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D.物体A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9、如图所示,倾角高为h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边上距B点高处的D点,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Q与弹簧另一端相连,并静止于斜面底端的A点,此时小物块Q恰好不接触地面且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已知小物块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物块Q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Q静止于点A时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B.小物块Q静止于点A时所受的弹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C.若另外给小物块Q再施加一拉力,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水平的D.若另外给小物块Q再施加一拉力,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则拉力的最小值为10、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这时()A.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C.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东行驶D.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11、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运动始终比乙快B.2s末乙追上甲C.4s末乙追上甲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1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处固定一光滑的定滑轮,细线的一端拴小球A,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现用一外力拉细线,将小球从图中位置缓慢拉至B点,在此过程中,小球A对光滑半球的压力N、对细线的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小球A对光滑半球的压力N大小不变B.小球A对光滑半球的压力N变小C.小球A对细线的拉力F大小不变D.小球A对细线的拉力F变小1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承担一工作,必定要考虑工作的成效,想要求得工作的成效,尽可能采用好的方式方法。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更加需要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引,对下面列举的物理研究过程采用的思想方法,其中认识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B.质点概念的引入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采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的方法14、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时,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时,A的加速度为C.当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5、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关于前4s内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物体先向右运动,第2s末开始向左运动C.第3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左侧D.第2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它们的下端平齐并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甲所示。当砝码盘放在弹簧上端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此弹簧的压缩量将砝码放在砝码盘上并记录弹簧的压缩量,多次测得砝码质量与对应弹簧压缩量并描绘出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则大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小弹簧的劲度系数后___,砝码盘的质量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7、弹力有无的判断。

(1)弹力产生的条件。

a.___________

b.挤压发生___________

(2)常见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方法。(2)假设法。18、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过程中先后经过A、B两点,已知经过B点的速度是经过A点速度的且A、B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35m,则经过A点的速度______m/s,从静止下落到B点的总时间为______s。(g取)19、试写出下列概念所用的物理思想方法:质点______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_。20、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6s时两车恰好并排行驶,则t=0~6s时间内: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为______m。

2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记录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在刻度尺的位置。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以弹簧的弹力F为纵轴,弹簧的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的F—x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2、小明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导体棒的直径,刻度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用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某个圆筒的深度,部分刻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cm。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1题,共8分)23、(1)在图甲中木箱的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N的力拉木箱,木箱重200N,作出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2)作出图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7分)2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从所打的点中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了A、B、C、D、E五个计数点,如图所示。测量得d1=8.00cm,d2=17.99cm,d3=30.00cm,d4=44.01cm。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5、在涉及时刻与时间的讨论中,常有以下说法:前2s、第2s内、第2s末、第3s初。它们分别指的是时刻还是时间?请在时间轴上把它们标示出来。26、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先匀加速行驶;运动中在连续两个2s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分别为10m;30m,当速度达到某一较大速度时保持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危险,司机立即刹车直至停止,汽车在刹车阶段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刹车的第1s内位移为20m,第6s内位移为0.5m。求:

(1)汽车加速阶段中的连续两个2s时间内各自平均速度的大小;

(2)汽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3)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27、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向右做直线运动,它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

(1)在下图中画出a-t图像.

(2)计算前6秒内的位移.

28、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有一个拉板块的双人游戏,考验两人的默契度.如图所示,一长L=0.60m、质量M=0.40kg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质量m=0.8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0,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一人用水平恒力F1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恒力F2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1)为使木板能向上运动,求F1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F1=22N,为使滑块与木板能发生相对滑动,求F2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游戏中,如果滑块上移h=1.5m时,滑块与木板没有分离,才算两人配合默契,游戏成功.现F1=24N,F2=16N,请通过计算判断游戏能否成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A.当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

x=6+5t-t2=6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由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2;变形可得。

结合可知。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前2s内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2、D【分析】【详解】

在时间内,乙的速度比甲的小,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时刻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者间距减小,所以时刻,两者相距最远.故A错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知时间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时刻,乙物体还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图中可知乙的速度一直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由v-t图象直接读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关系分析何时相距最远.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分析两物体何时相遇.两物体速度始终为正值,速度方向一直为正方向,由速度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3、C【分析】【分析】

【详解】

A.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增加的速度;故A错误;

BC.根据。

可知;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火箭刚发射时,故D错误。

故选C。4、C【分析】【详解】

A.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两车在某一时刻相遇,由题可知,两车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则可知两车在时刻相遇;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在时刻相遇后;乙图的斜率始终大于甲图的斜率,即乙车的速度始终大于甲车的速度,因此出发后甲;乙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B错误;

C.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像可知,甲车的图线为倾斜的直线,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的图像为抛物线,且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可知,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即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又因为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的位移相同,则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因此可知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故C正确;

D.时间内;乙车位移与甲车的位移相等,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5、C【分析】【分析】

【详解】

AB.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在2.5s内通过的位移为

由于汽车在0~2.5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汽车位移大31.25m,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A;B错误;

C.在v-t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故在0~2.5s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座椅对试车员的作用力逐渐减小,故C正确;

D.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加速度大小为

在v~t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图可知,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t=2.5s时汽车加速度小于10m/s2;故D错误。

故选C。6、A【分析】【详解】

对整体分析,整体以加速度匀加速下滑,说明斜面为光滑斜面,中央的苹果受重力、周围苹果的作用力,两个力的合力

受力如图。

则知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7、B【分析】【分析】

【详解】

AB.小汽车的速度从18m/s减为6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

A错误;B正确;

CD.小汽车用匀减速追击匀速的卡车,恰好没有追尾,则表明在时间t=3s时两车速度相等且刚刚追上,有

解得

C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B:D【分析】【详解】

AB.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

CD.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睛】

在求摩擦力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进行分析;但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9、A:B:C【分析】【详解】

A.静止于斜面底端的A点,此时小物块Q恰好不接触地面且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0,则有弹簧弹力沿斜面的分力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相等,则小物块Q静止于点A时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A正确;

B.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弹簧的长度为

所以弹簧与斜面的夹角为重力与斜面的夹角也为由平衡条件则有

则小物块Q静止于点A时所受的弹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B正确;

C.根据

则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为则有

解得

所以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水平的;C正确;

D.若另外给小物块Q再施加一拉力,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拉力的方向与斜面的夹角成如图所示。

沿斜面方向有

整理可得(利用数学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

拉力的最小值为

D错误。

故选ABC。10、A:C【分析】【分析】

【详解】

AB.甲乙两车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相对甲车在向西行驶,故A正确,B错误;

CD.若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故甲车在向东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11、C:D【分析】【分析】

【详解】

A.在2s前;甲比乙运动得快,2s后,乙比甲运动得快。故A错误;

B.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2s前,甲比乙运动得快,2s后,乙比甲运动得快,2s末间距最大,故B错误;

CD.在4s时;甲乙图线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乙追上甲。此时位移。

x=10×4m=40m故CD正确。

故选CD。12、A:D【分析】【详解】

AB.受力分析如下:

由图可知:因为小球所受合力为零,故小球所受重力mg、半球对小球的弹力和绳对小球A的拉力可以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如图可知,三个力构成的三角形与图中由绳顶点高度及半球半径AO构成的三角形始终相似,故有:

可得:

由于小球在上拉的过程中,和AO的长度不变,由于重力不变,所以根据相似比可以得出:半球对小球A的支持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A对光滑半球的压力N大小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D.由以上分析:

由于小球在上拉的过程中,的长度不变,减小,由于重力不变,所以根据相似比可以得出:小球A对细线的拉力变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A对细线的拉力F变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13、B:D【分析】【详解】

A.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极限的思想;A错误;

B.质点概念的引入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B正确;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错误;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的方法,D正确。

故选BD。14、B:C【分析】【详解】

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因为所以当时,都相对地面静止;A错误;

C.当A的加速度aA大于B的加速度aB的时候,开始相对滑动,对A列牛顿第二定律

对B列牛顿第二定律

由得

解得

此时相对滑动;C正确;

B.当时,A和B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对A、B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B正确;

D.对B列牛顿第二定律

当fAB最大时,aB最大,所以

无论为何值,的加速度不会超过D错误。

故选BC。15、B:D【分析】【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速度时间图像。

【详解】

A.物体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A错;

B.物体的运动方向在2s改变;B对;

C.前两秒的面积比第三秒大;所以第三秒末物体在出发点右侧,C错;

D.第2s末往后物体反向出发点运动;故第2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对。

【点睛】

速度时间图像问题的关键:斜率表示加速度,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2][3]大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得。

所以。

【解析】0.050kg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两物体相互接触弹性形变18、略

【分析】【详解】

[1][2]到达A点所用时间为t1,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t2,则根据公式可知

位移差为

速度关系为

解得

则【解析】30419、略

【分析】【详解】

[1]“质点”采用理想模型法;

[2]“平均速度”采用的都是等效法。【解析】理想模型法等效法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已知t=6s时两车恰好并排行驶,由v-t图像的图形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几何关系可知2s到6s两车的位移相等,所以第一次并排时在2s末,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甲车2s末到6s末的位移,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

[2]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为开始时刻;有。

【解析】801521、略

【分析】【详解】

[1][2]根据胡克定律

根据图线

联立解得。

该弹簧的原长为

图线斜率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即【解析】##############################22、略

【分析】【详解】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读;所以读数在4.222mm~4.226mm,均算正确;

[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解析】4.224(4.222~4.226)2.185四、作图题(共1题,共8分)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解析】(1)(2)五、实验题(共1题,共7分)24、略

【分析】【详解】

[1]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s=0.1s

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小车的加速度【解析】1.12.0六、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前2s;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