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阁”,指尚书合,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文中泛指大的官府。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在“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2、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丁开山”的传说。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与杜甫的诗句“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一样,都是成都的别称。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留无所施(用)大人故嫌迟(起得晚)B.何意致(招来)不厚卿但(只是)暂还家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事事四五通(遍)D.却(但是)与小姑别逆(预想)以煎我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尔卜尔,体无咎言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6、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②岂敢定居?一月三捷A.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C.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一张一弛,文武之道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B.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者。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亭亭如盖矣。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7题,共14分)9、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石之铿然有声者____________
(2)磔磔云霄间____________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____________
(4)大声发于水上____________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____________
(6)古之人不余欺也____________10、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
(1)而此独以钟名____________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____
(3)大石侧立千尺____________
(4)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
(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____________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___________11、请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____________1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二三其德____________(2)士贰其行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臣之辛苦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多谢后世人谢: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适还家门适: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既若见录见:__________________
④妾不堪驱使堪:__________________
⑤却与小姑别却:__________________
⑥徒留无所施徒:__________________施: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6、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17、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急雪脊令③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1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B.《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2)从主题、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分析本诗与《蜀相》的异同。评卷人得分四、情景默写(共2题,共6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艰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22、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苏轼《定风波》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漫步长啸吟诗;显示了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
(2)柳永《望海潮》中运用数量词具体描写杭州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4分)23、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②至少98.0%左右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防疫期间,③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④通过这次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了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此前,⑤有关部门数次开展整治随地吐痰,但未起到根治之效。⑥“公筷公勺”数十年前便已倡导,但难以撼动传统习惯。24、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引用了鲍照《拟行路难(其二)》的诗句;请引用《拟行路难(其四)》的诗句拟写下联。
上联:“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婉转深沉,流露弃妇哀怨悲苦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3分)25、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会通过对立和冲突,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1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D项;“‘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表述错误,“黄昏”,古代计时单位中时辰名,一般指19点至21点,也就是戌时。
故选D。2、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说法错误。“百”和“九”都是概数。
故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起得晚”错误;应该译为慢。
C.“又;加上”错误,应该译为双层。
D.“但是”错误;应该译为退出来。
故选B。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D.即;古义:就。今义:就;便。
A.体;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C.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
故选D。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体”;古义:占卜显示的兆象。今义:①身体,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②物体;③文字的书写形式,作品的体裁。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C.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D.“谋”;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商量,商议”的意思。
故选D。6、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和②中的“一”均为数词。
B.①中的“一”为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②中的“一”作数词。
C.①中的“一”是形容词;一样的;②中的“一”作数词。
D.①中的“一”与“何”连用;整体表示“多么”;②中的“一”作数词。
故选A。7、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数词。
B.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C.形容词;一样。
D.副词;有时,或者。
故选A。8、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每逢;副词,常常。
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C.动词;设置;动词,安置;放置。
D.副词;然后;副词,已经。
故选B。二、其他(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1)句式结构为“中心词+之+修饰语+者”;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是定语后置句。
(2)省略介词“于”;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于)云霄间磔磔”,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3)介词结构“于山谷中”作谓语“咳且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是状语后置句。
(4)介词结构“于水上”作谓语动词“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大声于水上发”,是状语后置句。
(5)“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6)否定句中代词“余”作动词“欺”的宾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是宾语前置句。【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省略句,状语后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状语后置句⑤.判断句⑥.宾语前置句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1)句中介词结构“以钟”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名”名词作动词,译为“命名”。
(2)(3)(4)(5)句中名词“舟”“侧”“目”“耳”“夜”依次放在“行”“立”“见”“闻”“泊”等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方式;方位、时间等,译为“乘着船”、“在侧面”、“用眼睛”“用耳朵”、“在夜里”。
(6)语境中大风浪使(石钟山)发出声音,“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解析】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②.舟:名词作状语,乘着船。③.侧:名词作状语,在侧面。④.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⑤.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⑥.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秋以为期”的意思是“把秋天当作迎娶你的日期”。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
(2)“二三其德”的意思是“他的品德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解析】①.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②.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二三其德:他的感情一变再变。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士贰其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3)三岁食贫: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4)其黄而陨: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解析】①.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②.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③.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④.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意思是“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不行”,不能走路。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意思是“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意思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成立”,成人自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意思是“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报告申诉。
(5)“臣之辛苦”意思是“我的辛酸苦楚”。“辛苦”,辛酸悲苦。【解析】(1)不会走路;形容柔弱。
(2)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3)成人自立。
(4)申诉(苦衷)
(5)辛酸悲苦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无以;没有用来的;晚年。
(2)见;看见;牧伯,长官;皇天后土,天地神明,;鉴,明察。
(3)陨首;献出生命;结草,报答恩情。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解析】(1)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料,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
(2)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梁州;益州的长官们目睹明白。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3)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情。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本句意为:多多告诫后世的人。谢:告诉;告知。
②本句意为:刚出嫁就被遣送回家。适:出嫁。
③本句意为:您既然记挂着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④本句意为:我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堪:胜任。
⑤本句意为:退下来与小姑告别。却:退下。
⑥本句意为:白白地留下来而没有用处。徒:徒然,白白地。施:用。【解析】①.告诉,告知②.出嫁③.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④.胜任⑤.退下⑥.徒然,白白地⑦.用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6、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错误,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故选D。1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赏析错误;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
故选D。
《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仔细阅读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这是写景,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解析】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19、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解析】(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20、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主题:本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由此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蜀相》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抒发了自身的仕途失意悲哀。
表达方式:本诗“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此句是咏古迹抒情,其余七句均是议论,“诸葛大名垂宇宙”评价诸葛亮名垂千古;“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评价其抱恨终身,英雄未遂平生志。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议论,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赞扬其才能和忠心;尾联抒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解析】(1)D
(2)主题:相同之处,都借吟咏诸葛亮,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的称颂,对其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不同之处,本诗侧重表现诸葛亮的才智胆略,而《蜀相》吊古伤己,在称颂诸葛亮同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表达方式:相同之处,都有议论抒情。不同之处,本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抒情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蜀相》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四、情景默写(共2题,共6分)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崩,摧,扪,胁,膺,嗟。【解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啸”“蛾”“缕”“盈”。【解析】①.莫听穿林打叶声②.何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合同书模板3篇
- 教育领域中的农业科技应用与实践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持合同4篇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尊享不过户二手房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协议执行细则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及税费代缴服务协议3篇
- AI驱动的智能医疗设备进展报告
- 科技驱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变革
- 珠海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 机械制造技术-成都工业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机制 助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