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语文上册月考试卷90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而刘夙婴疾病C.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府吏见丁宁②渐见愁煎迫B.①君尔妾亦然②作计乃尔立C.①会不相从许②叶叶相交通D.①故作不良计②知是故人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名为鸳鸯A.孔雀东南飞B.头上玳瑁光C.手巾掩口啼D.卿当日胜贵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____役:役使。B.知来者之可____追:追赶。C.眄庭柯以____颜怡:使愉快。D.____乘化以归尽聊:姑且。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丈:一丈见方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往往:常常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若属皆且为所虏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9、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文言特殊句式。
(1)农人告余以春及()
(2)既自以心为形役()
(3)宾主尽东南之美()
(4)彼且恶乎待哉()10、请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____________1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二三其德____________(2)士贰其行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12、下面是从老舍《茶馆》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根据语境分析画线句的含意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吴祥子那点意思!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呢?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13、《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说明什么哲理?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4、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15、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急雪脊令③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至》首联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B.《客至》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2)从主题、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分析本诗与《蜀相》的异同。评卷人得分四、情景默写(共3题,共9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艰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2)《滕王阁序》中以时空为喻,表现作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22、下面文段至少四处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②“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③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隔离与救治,④让亲友乃至更多人做好必要防护,更能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便于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⑤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大局,也是对自己和亲友的负责之举。⑥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给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中新网2011年11月20日电在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后,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可能真的要被改写,光速并不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今年9月22日,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经测算,中微子跑过这段732千米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这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相悖。10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优化了实验方案并开始复核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最终“新的测量方法没有改变最初的结论”。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表示,在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这一结论被驳倒或者被证实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4分)24、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会通过对立和冲突,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1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
B项,“而刘夙婴疾病”是被动句,该句的意思是“而且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身”。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见”;①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表被动。
B.“尔”;都是代词,这样。
C.“相”;①副词,偏指一方;②副词,互相。
D.“故”;①副词,故意;②形容词,旧。
故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自名为鸳鸯”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
B.“光”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发光。
A.“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C.“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故选B。4、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B项;“追”,补救,挽救。“知来者之可追”指“未来的事(指辞官归隐)还可以挽救”。A项,“既自以心为形役”指“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所以“役”为“役使”正确;C项,“眄庭柯以怡颜”指“看看院子里的树木,心情很愉快”,所以“怡”为“使愉快”正确;D项,“聊乘化以归尽”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聊”为“姑且”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课内主要靠识记,课外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BCD项,都可以联系句子分析其意思。5、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句意为:庭院内外设了很多小门墙;到处都是。往往:到处。
故选D。6、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均为介词;表比较。
C.连词;况且/连词,表让步,尚且。
D.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与“为”放在一起表被动。
故选B。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谢”译为“辞别”;第二句“谢”译为“告诉”。
B.第一句“适”译为“出嫁”;第二句“适”译为“依照”。
C.第一句“相”译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第二句“相”译为“相互”。
D.两句“见”都是偏指一方。
故选D。二、其他(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骋”,开畅;舒展。“极”,穷尽。“信”,实在。
(2)“固”;本来就。“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为”,是。
(3)“事”;指耕种之事。“畴”,田地。“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将于西畴有事”。
(4)“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归尽”,到生命的尽头。“奚”,疑问代词,什么。【解析】(1)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呀。
(2)就知道把死与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3)农夫把春天到了这件事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4)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9、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以春及”;状语后置句,“以”作为介宾短语“以春及”的介词,有“把”的意思。同时,这个介宾短语作为状语又置于动词“告”之后。“农人告余以春及”可以翻译成“农夫把春天。(2)“为”表示被动,被动句,句意为:既然是自己愿意让心灵(内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为身体(为生计委身世俗)所左右。(3)判断句(4)翻译是他还有什么依赖呢?“恶”是什么的意思,这不是符合正常的习惯么。宾语前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如本题“彼且恶乎待哉”,“恶”是什么的意思,这不是符合正常的习惯么。宾语前置句。【解析】(1)状语后置句(2)被动句(3)判断句(4)宾语前置句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秋以为期”的意思是“把秋天当作迎娶你的日期”。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
(2)“二三其德”的意思是“他的品德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解析】①.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②.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二三其德:他的感情一变再变。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士贰其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3)三岁食贫: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4)其黄而陨: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解析】①.二三: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②.贰: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③.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④.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12、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将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思考。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意思”,结合上文“每月一号,按阳历算”“那点意思送到”“那点意思得多少”可知,吴祥子所说的第一个“意思”指的是钱,吴祥子向王利发要钱,又不直说,而说“那点意思”,是委婉地表达要钱的意图。由“你看着办”可知吴祥子没有说出要钱的具体数目,可他又希望王利发能给出让他满意的钱数,所以他说“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里的“不好意思”就是暗示王利发,如果给的太少,他会跟王利发过不去,给王利发找麻烦。
【点睛】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的方法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解析】同样是“意思”,但前后含义不同:“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上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态度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诗歌开篇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解析】运用比喻手法。作者以“水”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三、古代诗歌阅读(共5题,共10分)1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错误,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故选D。1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赏析错误;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
故选D。
《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仔细阅读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这是写景,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解析】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17、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字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
《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千”可知,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解析】(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18、略
【分析】【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主题:本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由此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蜀相》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抒发了自身的仕途失意悲哀。
表达方式:本诗“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此句是咏古迹抒情,其余七句均是议论,“诸葛大名垂宇宙”评价诸葛亮名垂千古;“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评价其抱恨终身,英雄未遂平生志。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议论,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赞扬其才能和忠心;尾联抒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解析】(1)D
(2)主题:相同之处,都借吟咏诸葛亮,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的称颂,对其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不同之处,本诗侧重表现诸葛亮的才智胆略,而《蜀相》吊古伤己,在称颂诸葛亮同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表达方式:相同之处,都有议论抒情。不同之处,本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抒情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蜀相》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四、情景默写(共3题,共9分)19、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有:“须臾”的“臾”,“博见”的“博”,“兴隆”的“隆”,“倾颓”等。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漏字。【解析】(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崩,摧,扪,胁,膺,嗟。【解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1、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性名句默写的能力。
(1)要扣住“扶摇直上九万里”“扶摇羊角”寻找对应句子;回顾原文即可联想到“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2)抓住关键词“时空为喻”“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回顾原文可知“时”“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与“已逝;非晚”对应,“空”与“北海虽赊”对应,回顾原文,即可知本句答案。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抟;扶、赊、隅、桑榆等。
【点睛】
默写名句名篇时,一要做到书写规范,笔画完整,字迹工整;二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找准对应的句子;考生出错的原因大多是平时或只背不写,或记了不辨,不理解名句含义。因此,对名句的记忆,首先要立足于对句意的理解,理解了句意就不容易写错字;其次要立足于书写,不仅会背还要能写准确。【解析】①.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②.北海虽赊③.扶摇可接④.东隅已逝⑤.桑榆非晚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合逻辑,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中,“切断”“过程”搭配不当。
③句;关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全球高压有载分接开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医用 PTFE 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店铺债权债务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店铺租赁权转让及装修设计咨询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购置与物业管理合作协议4篇
- 2024铁路货运合同铁路运输货物交付与验收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厨废弃物处置与废弃物处理设施改造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与个人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合同范本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