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5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C.是以见放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A.亡矢遗镞(失去)

履至尊而制六合(实行)B.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奋六世之余烈(威势)C.瓮牖绳枢之子(窗户)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囊括四海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⑤/②③④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日前宣布;将在亚洲市场推出一款能够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电池,该电池目前已正式在新加坡___________。

②您在努力让个人资产增值的同时;是否注意到家庭财产会在自己的___________选择中不知不觉地流失?

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就市场内活禽交易的相关制度;日常管理、消毒检疫、自身保护、活禽屠宰等情况询问了市场商户;并对现场进行了___________。

④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___________礼尚往来,他仍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他家致谢。A.面市草率考查因为B.面世草率考察因为C.面市轻率考察出于D.面世轻率考查出于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B.始以强壮出空以身膏草野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于是赵王乃戒五日6、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B.虽欲报恩将安归C.见犯乃死,重负国D.子卿尚复谁为乎7、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梁,吾仇也B.请其矢,盛以锦囊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7题,共14分)8、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10、固定句式。

⑯奈何绝秦欢“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

⑰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11、疾。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___________

必为有窃疾名词,___________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__________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动词,___________1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剑斩虞常已。

(2)宜皆降之。

(3)空以身膏草野。

(4)反欲斗两主13、指出下列句式的具体类型。

固定句式。

(16)奈何绝秦欢_______

(17)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_______14、解释下列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_______

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

尊贤而重士_______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______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16、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7、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被动句,“被”表被动;

B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C项;被动句,“见”表被动;

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察察之身”。

故选D。2、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

A项;“履至尊而制六合”句意为: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履”,登上。

B项;“奋六世之余烈”句意为: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烈”,功业。

C项;“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意为: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揭”,举。

故选D。3、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天下云集响应;意思是“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应和他”。云:像云一样;响:想回声一样。两个词均为名词作状语。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意思是“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相争斗”。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使动用法,使斗。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意思是“使北方匈奴退却七百余里”。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意思是“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使八州排列座次,使六国诸侯来朝拜)”。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拜。

⑤囊括四海;意思是“统一全国”。囊:名词作状语,像布袋一样。

①⑤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④为动词使动用法。

故选D。4、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此处的语境是该电池在新加坡供应市场;故应选“面市”。

②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此处的语境是自己不慎重的选择导致财产流失,故应选“轻率”。

③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此处的语境是进行了实地观察调查;故应选“考察”。

④因为: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出于:(事物)从某处出现;产生;(言行)从某一角度、方面出发。此处的语境是从礼尚往来的角度出发,故应选“出于”。

故选C。5、D【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介词,经由;通过;介词,趁,趁机。

B项;介词,在的时候;介词,用。

C项;介词,在;介词,到。

D项;副词,于是,就。

故选D。6、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常语序为“即谋单于;以何复加”,宾语“何”前置,为宾语前置句。

B.正常语序为“虽欲报恩将归安”;“安”为宾语,为宾语前置句。

C.“见”表被动;为被动句。

D.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宾语“谁”前置,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C。7、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结合“;也”分析,为判断句。

B.正常语序为“请其矢;以锦囊盛”,“以锦囊”为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C.正常语序为“还矢先王;而以成功告”,“以成功”为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D.“为”表被动;为被动句。

故选D。二、其他(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戏剧语言的作用的能力。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对人物语言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结合剧本,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在“穿外套”“围披肩”“拿起手提包”这些舞台说明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舞台说明,如“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等等,再依据对话“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托伐,再见”“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等内容可知:“穿外套”“围披肩”“拿起手提包”这些舞台说明说明了娜拉已经做好了出走的充足准备,并且下定决心和海尔茂分开。【解析】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间:离间。穷:处境艰难。

(2)“身之察察”“物之汶汶”是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汶汶之物”。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

(3)以:因为。分:职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都是被动句。内:在朝内,名词作状语。外:在朝外,名词作状语。

(4)卒:最终。使:派。“短屈原于顷襄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顷襄王短屈原”。短:诋毁。迁:放逐。【解析】(1)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结果遭到小人的离间,可以说处境艰难。

(2)一个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3)楚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应守的职分;所以在宫内被郑袖所蛊惑,在外面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愤怒,就把屈原放逐了。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能力。

奈何绝秦欢;意思是“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奈何”,固定句式,意思是“怎么”。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意思是“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安乎”是固定句式,表反问,意思是“怎么呢”。【解析】①.奈何②.怎么③.安乎④.表反问,怎么呢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①第一个“疾”,动词,痛心;句子译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②第二个“疾”,名词,毛病,缺点;句子译为: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③第三个“疾”,形容词,劲疾;句子译为: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劲疾。④第四个“疾”,动词,妒忌;句子译为:孙膑到了后,庞涓惟恐他比自己贤能,妒忌孙膑。【解析】①.痛心②.毛病,缺点③.劲疾④.妒忌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1)“剑斩虞常已”;“斩”为动词作谓语,谓语前“剑”应为状语,因此,“剑”为名词作状语,用剑。

(2)“宜皆降之”;“降”为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后跟宾语“之”,因此,“降”为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为形容词,带宾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因此,“膏”为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4)“反欲斗两主”,“斗”为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后跟宾语“两主”,因此,“斗”为使动用法,使相斗。【解析】(1)名词作状语,用剑;(2)使动用法,使投降;(3)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4)使动用法,使相斗。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固定句式的能力。

句意为“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奈何”“如何(何如)”“若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句意为“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安乎”“安哉”,表反问语气,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前面是疑问代词,后面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解析】①.“奈何”,怎么②.安乎,表反问,怎么呢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追亡逐北”中;“追”是动词,根据语法结构,“亡”做宾语,故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逃亡的败兵。

“会盟而谋弱秦”中;“弱”表示秦国具有弱小的性质或状态,故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

“尊贤而重士”中;“尊贤”和“重士”语法结构相同,“尊贤”是动宾短语,“尊”动词,故“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愚”表示百姓具有愚昧的性质或状态,故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中,“非”是否定副词,形容词放在某些副词之后,表示某种状态时,形容词要活用作动词,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解析】①.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败兵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③.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看重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⑤.形容词用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