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居民的分化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2、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的是()A.李白B.

鉴真C.

黄巢D.戚继光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

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

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4、以下能准确地概括隋唐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B.分合无常C.繁荣开放D.国运衰退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6、下列情景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是A.张之洞坐轮船到北京向光绪帝述职B.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C.1906年张三赴京进行科举考试争取做官D.抗战期间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7、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8、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着,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A.清政府B.袁世凯政府C.段祺瑞政府D.蒋介石政府9、下列国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朝鲜B.日本C.印度D.越南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D.有利经济发展11、下列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A.都是唐朝的僧人B.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C.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D.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12、隋朝是古代统一的苦难与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王朝。下列叙述与它的“辉煌”“伟大”有关的是()A.实现了南北朝的统一B.开通大运河C.创设科举制度D.开创“文景之治”13、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著名帛画是()A.《妇女凤鸟图》B.《御龙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14、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请写出下图房屋建筑的名称:16、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_,法家代表人物是______。17、公元前_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______年,张角领导的东汉末年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18、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金政权的建立者是____。19、公元____年____(人名)夺取政权,改国号为____,西汉灭亡。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0、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大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三:如图(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2分)(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分)(3)材料三图片中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的人物是谁?(2分)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2分)(4)上图人物在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就?至少答两点(4分)请写出他的一句教育名言。(1分)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像思考并回答:(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朝代?(2分)它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但都有什么相同的目的呢?(6分)(3)人民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出两点即可)(4分)23、(13分)学以致用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中的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24、据说两千多年前,借助丝绸之路,新疆和田地区就有与月饼极似的圆形面饼,如今已经成为和田百姓桌上的寻常食物。而且,随着时光流转,新疆月饼也在不断花样翻新。比如“切糕月饼”,既有切糕的干脆,又有月饼的香甜。诚如人类学家张光直所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饮食文化的交融是一面透镜,透射出各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人民日报:《孔方斌:<民族交融好味道>》(1)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流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汶口原始居民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三子目大汶口原始居民中的内容:“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品,甚至什么随葬品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可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汶口原始居民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其概况、价值、意义。2、D【分析】A;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涌现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后人尊称为“诗仙”.

B;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C;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

D;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

故选D.

本题考查历代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指领导我国军民反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掌握历代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及影响.【解析】D3、A【分析】右图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因鼎上的有“司母戊”而得名,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上面没铸有497个文字,也不是四羊方尊.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解析】A4、C【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故选C.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解析】C5、B【分析】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不是“坊”。ACD均表述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社会经济。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两汉时期的经济。【解析】B6、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废除的相关内容。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故1906年张三赴京进行科举考试争取做官,不可能发生。ABD三项都可能出现。故选C。【解析】C7、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铜文明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青铜器。故选B。【解析】B8、B【分析】略【解析】B9、B【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较大;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日本影响。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唐朝对日本影响的具体表现。【解析】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BC【分析】略【解析】ABC11、ABCD【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他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口述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历尽千辛万苦,体现了两人的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ABCD。故选ABCD。【解析】ABCD12、ABC【分析】略【解析】ABC13、A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妇女凤鸟图》战国时代作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绛红细绢地,以蓝黑、黑、粉白敷彩涂染作画。画中有一侧面的绢秀细腰妇女,作合掌褥祝状。妇女头上有一只展翅的凤鸟与一只独脚节尾的夔龙奋力搏斗。龙和凤是古代神话中的吉祥之物,战国时,常用作织锦和刺绣的纹饰。考点:战国时期的著名帛画【解析】【答案】AB14、AD【分析】依据所学;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属黄河流域,半坡聚落会制造彩陶.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属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会制作黑陶.故AD表述不正确.

故选AD.

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本题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答案】A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发现这所房屋下面是干栏,因此我们可判断出这是干栏式的房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出现房屋,人们开始过着定居生活,所以答案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的房子)。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干栏式建筑(木结构的房子)16、孟子韩非【分析】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故答案为:

孟子;韩非。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孟子韩非17、209184【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故答案为:

209;184。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大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大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20918418、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元昊;金政权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解析】【答案】阿保机(耶律阿保机)元昊阿骨打(完颜阿骨打)19、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政权建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政治腐败,赋役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据此第一空可填9年;第二空可填王莽;第三空可填新。【解析】9年;王莽;新。

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0、×【分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但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活年代与地位。五、综合题(共4题,共36分)2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汉族的祖先在先秦时期自称华夏人在汉朝时期改族称为汉人。轩辕一般指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孔子是儒家爱派创始人,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考点:华夏族黄帝孔子【解析】【答案】(1)汉(2)黄帝(3)孔子儒家学派(4)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一句即可。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是秦王赢政建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2)在对待儒说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3)本题是能力提高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秦皇汉武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两人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建立或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的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考点:秦汉的大一统。【解析】【答案】(1)秦朝(2分)。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2分)(2)秦;焚书坑儒(2分)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都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2分)(3)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两人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建立或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的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4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倡“仁”“礼”、为政以德,战国时期的孟子又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法家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道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学生在回答时要结合实际的情况,用儒家、法家、道家的主张去回答。如(1)儒家道德教育: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行为。(2)法家规章制度:违反校规校纪要受到应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