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约从离衡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内立法度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刺:讥刺)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B.齐与楚从亲C.被发行吟泽畔D.明道德之广崇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夏衍(yán)怜悯(mǐn)荤腥(hūn)搽粉(chá)B.揩油(kāi)契约(qiè)拷绸(kǎo)蠕动(rú)C.骷髅(lǒu)弄堂(nòng)缜密(zhěn)皮辊(gǔn)D.游说(shuì)惺忪(xīng)籼米(xiān)栅栏(zhà)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9题,共18分)6、《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怎么分?各写了什么?7、《修辞立其诚》中作者在阐述观点时使用了什么写作思路?8、通读《为了忘却的记念》,为文章的五个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9、重点②:文中的“苟活者”指的是什么人?如此称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重点1戏剧冲突是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物自己内心矛盾的艺术形式。它在戏剧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和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三种形式。试简要分析《玩偶之家》(节选)中主要的戏剧冲突。1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方正之不容也。

(5)明道德之广崇。

(6)蝉蜕于浊秽。

(7)厚币委质事楚。

(8)惠王患之。

(9)时秦昭王与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5)其后楚日以削12、解释下列加点字。

乃。

见犯乃死,重负国_______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_______13、难点②:作者为什么以“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点来写“三一八”惨案?14、一词多义。

因。

(1)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

(3)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

(4)因利乘便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6分)16、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7、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18、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与导语。标题在15字内,导语在65字内。

标题:_____

导语:_____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背景链接: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19、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20、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1)竹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2)浮萍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3)蝉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4)牛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21、某中学开展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参赛队员,请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两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正方: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难道出身卑微,行事多有违德之处,但最终一统天下的刘邦不是英雄吗?难道为夺皇位,不惜杀死同胞兄弟,却察纳雅言,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不是英雄吗?反方: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词类活用。

①⑦名词做状语;“云”意思是“像云彩那样”,“内”意思是“在国内”;

②③⑥使动用法;“斗”意思是“使争斗”,“离”意思是“使离散”,“朝”意思是“使朝拜”;

④⑧名词做动词;“履”意思是“登上”,“帝王”意思是“称帝称王”;

⑤形容词做动词;“小弱”意思是“变小变弱”。

正确分类是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故选D。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A项;前句为助词“的”;后句为代词“他”;

B项;前后句皆为表转折的连词;

C项;前句为介词,用;后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

D项;前句为介词“被”;后句为语气词。

故选B。3、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微:含蓄隐晦。

B项;害:嫉妒。

D项;存:思念。

故选C。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离”同“罹”;遭遇,遭受。

B.“从”同“纵”;合纵。

C.“被”同“披”;披散。

D.没有通假字。

故选D。5、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衍”,应读作“yǎn”。

B项;“契”,应读作“qì”。

C项;“髅”,应读作“lóu”;“弄”,应读作“lòng”。

故选D。二、其他(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文篇幅短小,但全文结构是完整的,依据议论文的结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分析问题,第三部分为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主要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依据语句的内容来看,第一个飞跃和第二飞跃是两个递进的层次,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一个飞跃之前为一层,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第二个飞跃之后为一层,总结并深化上文,阐述正确认识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据此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概括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实际总括了下文两个飞跃的过程;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阐述第一个飞跃,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三层,从“这时候”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阐述第二个飞跃,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四层,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说明两个飞跃的关系,并指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四个层次之间,恰好形成“总、分、总”的关系,都是集中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过程的,讲的正是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理论机制,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解析】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概括地指明了意识与存在的辩证关系;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阐述第一个飞跃,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三层,从“这时候”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阐述第二个飞跃,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四层,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说明两个飞跃的关系,并指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鉴赏能力。

由第一段“‘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知,文章先提出问题,即“修辞立其诚”是什么,阐述其内涵,然后分析问题,为什么要“立其诚”,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批判,指出“立其诚”的意义,最后总结深化问题,总结“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并且指出它是唯物主义的原则。【解析】按提出问题,即内涵分类,分析问题即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解决问题即端正学风,真实表达来写作的。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部分主要出现两个人物;白莽和柔石,主要写与白莽的交往。二人的三次见面,一是白莽送原版《彼得菲传》,二是送他译的书,三是获释后相见。所以可归纳为回忆白莽。

第二部分主要出现柔石和冯铿;主要写与柔石的交往。所以可归纳为追忆柔石。

第三部分知道了白莽就是殷夫;简述了白莽;柔石同时被捕的事。所以可归纳为柔石、白莽被捕。

第四部分写五烈士遇难经过;在狱中非常艰苦,上了镣铐,冯铿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生活中连饭碗都没有,表现了革命者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所以可归纳为烈士遇害。

第五部分进一步论述作者的悲愤的心情,表达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信念。所以可归纳为抒发悲愤。【解析】一、回忆白莽。二、追忆柔石。三、柔石、白莽被捕。四、烈士遇害。五、抒发悲愤。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是“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文中第三节“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将自己称为“苟活到现在的我”,认为自己是“苟活者”,即苟且活着的人,与刘和珍“为了中国而死”“真的猛士”相对,作者借此警醒自己,也试图唤醒世上的“庸人”和其他“苟活者”,希望他们像刘和珍一样觉醒,为中国的未来奋斗。【解析】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疑义。“苟活者”是作者的自称。在第一节,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与“死者”“逝者”相对。第三节把自己说成“苟活到现在的我”,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相对。显然,“苟活”是作者通过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不断地从奋斗中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说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暂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也大有人在,在这里,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看到希望,并奋然前行,所以如此称谓。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冲突的鉴赏能力。

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节选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冲突是海尔茂和娜拉的夫妻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展开的。海尔茂把妻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取同男子一样的权利。故二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是戏剧的主要冲突,直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服务。

人与人之间的另一个矛盾冲突是娜拉和阮克大夫之间的冲突。

阮克大夫对娜拉一直有执着的爱慕之情;以至于他“从来不肯过门不入”;但娜拉一心爱着海尔茂,她尽管一直明白阮克的心思,却不点破,也不拒绝,曾经还企图利用阮克对自己的深情来获取他的帮助。随着阮克的病重和即将离世,娜拉打消了利用阮克对自己的深情的想法,并以委婉的对话和“点烟”表达了对阮克的同情与慰藉。这一矛盾冲突较好地表现出娜拉善良;渴望真挚感情、憎恶虚情假意的性格,衬托出海尔茂的冷酷无情,也使娜拉这一形象更加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②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选文中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主要是娜拉内心的冲突和海尔茂内心的冲突。

娜拉在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之后;害怕海尔茂知道借款真相,所以她以累了想睡觉;甚至用发夹弄坏信箱上的锁,试图延误和阻止海尔茂看信;但同时她又对会说甜言蜜语的海尔茂抱有幻想,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这一奇迹发生。她爱海尔茂,爱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放弃和离开他们,但又能够下决心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牺牲生命,跳水自杀。娜拉内心的冲突,既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海尔茂内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既舍不得娜拉这一美丽可爱“玩物”,又不愿因娜拉借款的事影响自己的名誉;既不能平等对待娜拉,给予娜拉真正想要的爱情和生活,又不愿让娜拉离开。这一冲突较妤地刻画出海尔茂的丑恶嘴脸。

③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主要指娜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突。

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人物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不融合。节选部分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寒风呼啸,而娜拉带着“奇迹会发生”的期盼走出了家门,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环境是极不融洽的,使故事蒙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氛。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体现为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盛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海尔茂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人化”,他不能接受娜拉对经济独立、夫妻平等、人格平等的要求,反映了娜拉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对女权思想的压制和束缚。【解析】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海尔茂和娜拉的夫妻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取同男子一样的权利。

②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以娜拉为例;娜拉害怕海尔茂知道借款真相,又对会说甜言蜜语的海尔茂抱有幻想,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这一奇迹发生。她爱海尔茂,爱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放弃和离开他们,但又能够下决心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牺牲生命,跳水自杀。

③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主要指娜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突。故事背景是圣诞节前后,娜拉带着“奇迹会发生”的期盼走出了家门,她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环境是极不融洽的,使故事蒙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氛。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中“听”本为动词;在句中做“不聪”的主语,词性发生变化,动词用作名词,译为“听力”,“听之不聪”即“听力不明”的意思。

(2)“谗谄之蔽明也”中“谗谄”本是动词;指“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或奉承;巴结、谄媚”,在句中做“蔽明”的主语,词性发生变化,动词用作名词,译为“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邪曲之害公也”中“邪曲”本是“邪恶;不正”;形容词;在句中做“害公”的主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邪恶的小人”。

(4)“方正之不容也”中“方正”本指“品行端正不阿”;形容词;在句中做“不容”的主语,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品行端正的人”。

(5)“明道德之广崇”中“明”本为形容词;“明亮,清晰”;在句中带宾语“道德之广崇”,词性发生变化,形容词作动词,译为“阐明”。

(6)“蝉蜕于浊秽”中“蝉”本指“蝉虫”;名词;在句中用于动词“蜕”之前,不做主语,表明方式和状态,活用为状语,译为“像蝉一样”。

(7)“厚币委质事楚”中“厚币”本为“丰厚的礼物”;名词;在句中修饰动词“委质事楚”,表明方式方法途径,属于名词做状语,译为“拿着丰厚的礼物”。

(8)“惠王患之”中“患”本是名词“灾祸;祸害”,在句中带有宾语“之”,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且为主语“恵王”主观上的意识活动,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是祸患”或“以为患”。

(9)“时秦昭王与楚婚”中“婚”指“婚姻关系”;名词;在句中做“秦昭王与楚”的谓语,词性发生变化,名词用作动词,译为“通婚”。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中“内;外”本是方位名词;“国内、国外”的意思;在句中修饰动词“惑、欺”,表示动作的范围,属于名词用作状语。

(1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亡;破”本为不及物动词“灭亡、破败”;在句中带有宾语“国”和“家”,且宾语“国、家”是“灭亡、破败”的承受者,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灭亡,使破灭”。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短”本是形容词“不长;距离小”;在句中带有宾语“屈原”,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说的坏话”“诋毁”。

(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中“忠;贤”本指“忠诚、忠心”“有才能”;在句中做动词“求、举”的宾语,词性发生变化,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忠诚的人、有才能的人”。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祖”本指“祖先”;名词;在句中带有宾语“屈原之从容辞令”,由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效法;继承”。

(15)“其后楚日以削”中“日”本指“天、一天”,名词;在句中修饰动词“削”,表示动作的方式方法,属于名词作状语,译为“一天天地”。【解析】(1)动词作名词;听力。

(2)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3)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4)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5)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6)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7)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

(8)意动用法;以为患。

(9)名词作动词;通婚。

(10)名词作状语;内,在国内;外,在国外。

(11)使动用法;亡,使灭亡;破,使破败。

(12)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3)形容词作名词;忠,忠诚的人;贤,贤能的人。

(14)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15)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乃”意思如下:于是;就;才;竟然;表判断,是。

“见犯乃死;重负国”意思是“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乃”,副词,才。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意思是“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乃”,于是,就。【解析】①.副词,才②.副词,于是,就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鲁迅描写刘和珍的形象时有这样几句重复的话: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她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选择记念刘和珍作为纪念“三一八”惨案的切入点乃匠心独运:就是这样一位微笑、和蔼的刘和珍君,竟然被凶残的杀害了,这自然激起了读者的愤慨和阅读兴趣。第一,作者笔下的刘和珍是一个有着正义感、责任感,“微笑”“态度很和蔼”的女青年,扩大为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这是一批可爱的爱国青年。但段政府竟然杀害他们,流言家诬蔑他们,其手段凶残下劣,不言而喻。第二,写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用特写镜头,场面惊心动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能够想见发生在执政府门前这场惨案的全景。第三,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对刘和珍等人的追悼,以程君的话,真切反映了惨案之后正直的人们对死难者的沉痛悼念。作者纪念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的整个历史事件。【解析】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侧面表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所谓“暴徒”“受人利用”的无耻谰言也就不攻自破。

刘和珍遇难时;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历历在目,青年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

刘和珍死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她举办追悼会,还有程君的话,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

“记念刘和珍”讽刺的是整个“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具有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蒙故业;因遗策,意思是“继承前代开创的事业,沿袭先辈留下的策略”。因:动词,沿袭。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意思是“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因:介词,凭借。

(3)相如因持璧却立;意思是“蔺相如趁机拿着和氏璧后退一步站着”。因:介词,趁机。

(4)因利乘便,意思是“趁着有利的形势”。因:介词,趁着。【解析】①.动词,沿袭②.介词,凭借③.介词,趁机④.介词,趁着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5、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6分)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7、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共有3个诗节,10行,却能被许多人转发;推荐。从内容上,诗歌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母亲在世时,每天为我炒“一碗油盐饭”,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这碗“油盐饭”,我懂事后,想念母亲,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时间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从表现手法上,这首小诗,语言朴素,都是日常口语;意象单纯,“一碗油盐饭”;但意蕴丰富,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表现得生动可感。同时,这首诗,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

【点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解析】①简单的叙事,再现日常生活的细节,真挚感人。②时间前后相承,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③语言朴素,意象单纯,内涵丰富。④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18、略

【分析】【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和导语的能力。拟写标题前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标题。如果有导语可以压缩导语;有些新闻标题的拟写还需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提示语来完成。本次新闻中,报道的角度是美国和俄航天专家分别对中国的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表示祝贺。因标题在15字内,因此要对总结出的内容继续压缩,压缩为: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新闻的要素齐全,因而读者可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试题如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