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1页,共3页东华理工大学《经济法总论》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区别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是()。A.犯罪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C.打击的部位不同D.使用的手段或者方法不同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D.国务院3、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A.具有谋求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求个人利益的目的C.具有谋求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具有谋求利益的目的4、甲在抢劫时,突然产生幻觉,看见警车驶来,于是自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5、甲将乙交给他保管的照相机擅自出卖给不知情的丙,则此时该买卖合同的效力为()。A.无效B.效力待定C.可撤销D.有效6、刘女士在餐厅就餐时,左脸不幸被火锅烫伤。刘女士向餐厅索赔无果,遂提起民事诉讼。除要求厅赔偿治疗费外,她还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女士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属于法定权利B.刘女士、餐厅和法院之间不存在多向法律关系C.刘女士与餐厅之间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D.如果餐厅赔偿治疗费,那么这种赔偿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7、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B.诉讼时效是民事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C.起诉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的,诉讼时效暂停计算D.当事人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请求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8、《左传》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其中“贼”指的是()。A.掠人之美B.杀人无忌C.贪以败官D.寇攘奸宄9、不同学派关于法的性质有不同理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律不外乎主权者的命令B.批判法学派认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最主要标准是实施效果C.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应与社会主流道德和人性的正义准则保持一致D.历史法学派认为一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制度决定着法的内容和性质10、乙放在办公室内的1万元现金被丙窃取。为了报复丙,乙向公安机关谎称被盗现金数额为5万元。乙的同事甲在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时,按照乙的唆使证明被盗数额为5万元。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伪证罪B.诬告陷害罪C.包庇罪D.报复陷害罪1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承担刑事责任。A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12、下列职务中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C.自治县县长D.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13、我国哪一部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一章之前()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4、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15、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认定为主犯的是A.教唆犯B.实行犯C.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16、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B.教唆犯都是主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D.传授犯罪方法的,一律不成立教唆犯17、下列有关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环境污染导致他人财产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B.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实行推定过错的归责原则C.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系由不可抗力所致,加害人可以免责D.环境污染系由受害人或者第三人过错所致,加害人可以免责18、为杀人而制造枪支的,属于A.预备行为B.未遂行为C.实行行为D.不可罚行为19、甲收到乙通讯公司短信,内容为:本公司为您提供实时天气预报服务,每月收费5元,如不接受此服务,请回复“N”。甲看后未予理睬。后甲发现乙公司向自己收取了该费用,遂要求返还。甲与乙公司之间的天气预报服务合同()。A.不成立B.无效C.可撤销D.有效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21、下列各种法律解释中,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是()。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任意解释22、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是()。A.非法拘禁罪B.招摇撞骗罪C.玩忽职守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23、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最高期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10年B.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C.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D.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超过15年24、甲误将乙从事恐怖活动的犯罪所得当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所得转移至境外,甲的行为构成A.洗钱罪B.窝藏罪C.包庇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25、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承诺的是()。A.甲向乙发出要约,要求乙1个月内给予答复,过期视为承诺,乙未能如期作出答复B.丙向丁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丁回复为:同意你方条件,但价格应减半。丁的回复视为承诺C.蒋某向沈某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韩某得知后立即向蒋某回复:完全同意你方条件,请立即发货。韩某的回复视为承诺D.大商场橱窗展示某模特穿的高档服装,杨某看到后立即进入商场向售货员表示购买橱窗内展示的高档服装,商场表示同意。商场同意的意思表示属于承诺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选项中,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A.甲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一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自己未从中牟利B.乙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某街道办企业使用C.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某国有企业使用,自己未从中获利D.丁将公款借给朋友,供该朋友的孩子出国留学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228条、第342条、第410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B.有权解释C.学理解释D.类推解释3、我国《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对该规定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正确理解有()。A.“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B.“为他人谋取利益”必须发生在得到他人财物之后C.“为他人谋取利益”中的利益既包括正当利益,也包括不正当利益D.“为他人谋取利益”既是收受型受贿罪的要件,也是索取型受贿罪的要件4、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包括()。A.总则B.分则C.序言D.附则5、汉朝的法律形式有()。A.令B.科C.格D.式6、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形有()。A.明知不欠债而清偿的B.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用C.赌博之债D.行贿受贿7、下列人员可以成为渎职罪主体的有()。A.司法机关工作人员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D.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8、下列情形中,可以成立单位犯罪的有()。A.甲设立公司,主要从事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以牟利B.乙与公司股东商议后,以公司名义走私香烟,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C.丙为使其公司承建工程,向国有投资公司主管人员支付巨额回扣D.丙以公司名义吸收公众存款,并将违法所得用来购买豪华别墅9、下列各项中包含法律事件的有()。A.某国发生战争,致使我外贸公司从该国的进口受阻B.某律师事务所与刘某约定,只要刘某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就聘他到该所工作,结果刘某由于被汽车撞伤住院治疗未能参加考试C.陈某已有配偶,某天出差时突发急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导致婚姻关系消灭D.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后,由于突发泥石流损坏公路,致乙公司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时问交货10、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有()。A.附随的售后服务B.商业秘密C.无效合同D.如实告知义务三、问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1、(本题5分)1983年5月,王某因犯抢劫罪与强奸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6年,因服刑期间表现不错,1996年5月被假释。1998年10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多元)而未被发现。2002年4月,王某因参与一起重大诈骗犯罪行为而被逮捕,交待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1)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2)对王某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3)对王某假释考验期满后的诈骗罪应如何处理?(4)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5)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内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表现正常。到2002年4月,其因参与一起重大诈骗犯罪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的真实姓名为“汪某某”,因其在1981年的元月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他作为被通缉的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惩罚而改名为“王某”。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应如何处理?为什么?2、(本题5分)2013年7月,W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3、(本题5分)简论《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4、(本题5分)联系实际,论述宪法上的平等保护与合理差别的内涵。5、(本题5分)林某,男,35岁,工人。2000年3月林某窜入某百货公司,窃得自行车两辆、收音机一台及烟、酒等物价值3000余元,2000年4月被公安机关拘留。林某在被拘留期间,出于悔罪,除如实交待上述盗窃行为外,还交待了其他的犯罪事实:首先,2000年2月12日在富裕小区的一家住户内盗窃的犯罪事实:在该户的保险柜中看到白粉(海洛因)就顺手带上,回家称竞有100克;拿走保险柜里一张信用卡,并用这张信用卡支取了5000元钱。其次,1999年7月10日夜间,伙同王某到某厂职工宿舍抢劫财物并杀死一人。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依法将同案犯王某逮捕归案。问:对以上案件事实应当如何评价和处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1、(本题10分)某小区的停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