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立千古《红楼梦》章回解读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内容概括:
《石头记》的来历: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此石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经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二仙师将它携至繁华的尘世走了一遭。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题名《金陵十二钗》。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木石前盟):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经神瑛侍者灌溉使其久延岁月,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投胎为林黛玉。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姑苏有乡宦甄士隐(真事隐)与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元宵之夜,甄家仆人丢失了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真应怜)。甄英莲的命运通僧道的谶语揭示出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岳丈,日子越过越差,甄士隐走投无路。道人唱《好了歌》,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经道人点化,甄士隐随之出家。
甄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谶语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本回以甄士隐为主线:①梦一道一僧,闻“还泪之说”/木石前盟→②资助贾雨村→③祸不单行→④投奔岳父→⑤遇跛足道人,出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也是全书的纲领。《红楼梦》正是作者的小说创作主张的实践。
小说主要内容: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其中大旨谈情,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
对其他文学的批评:历来野史,皆蹈一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风月笔墨坏人子弟;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1.“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①
和②
的“还泪之说”。A.①绛珠仙草②神瑛侍者B.①警幻仙子②补天之石C.①空空道人②补天之石D.①神瑛仙草②绛珠侍者【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阅读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书中相关的情节,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还泪之说”。
故选A。2.下列关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生有一株绛珠草,赤霞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它,绛珠草得以延长生命,后来修成了人,后来,听说神瑛知侍者要下界,她也要下界,为的是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B.神瑛侍者降世时变为宝玉,嘴里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块石头,石头能大能小,思慕凡尘,一僧一道将其变成了美玉,含在宝玉嘴里下界历劫。而黛玉的前世便是那绛珠仙草。C.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百灵宝玉。宝玉玉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巧与宝钗锁上“莫失莫忘,仙寿永昌”组成一副对联: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后上演了一场“调包计”,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D.癞头和尚送给宝钗金锁,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是人为的撮合,是现实姻缘。而木石前盟则是前世约定,是自然所然,在前世就已演绎一段情感,延续到现实,影响来生,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缘定三生”。【答案】C【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自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C项,“宝玉玉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巧与宝钗锁上‘莫失莫忘,仙寿永昌’组成一副对联”说法错误。原著中,宝玉玉上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选项中将玉和锁上的内容交换了。
故选C。
【点睛】
名著阅读题复习策略:1.理清名著脉络,胸中有丘壑。对名著的掌握不能是断裂式的,前后的知识必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因此,要从宏观上梳理好全书的脉络,做到“大处着眼”。2.聚焦名著细节,复习有实效。选择题的命题基本在细微处,所以每个章节重点的人物、对应的事件要清清楚楚,不能张冠李戴。既要宏观复习,又要关注细节,由表及里,登堂入室。3.形式多样,查漏补缺,提高复习实效。(1)观看名著影片,进行直观了解。十来篇名著大部分都有对应的电影或电视剧,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自己观看。影视画面细节处也更容易记住,再配以名著的阅读,就可以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2)借助图表梳理,强化名著记忆。有些名著我们还可以借助列图表的形式,来梳理情节,弄清人物关系。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人物。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B.《红楼梦》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C.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用仙水精心灌溉快枯死的绛珠仙草,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D.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宁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D项应为“荣国府”。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到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念了几句言词,将其取名为《好了歌》,(
)听到此歌后心中彻悟,并为它做了解注。A.贾宝玉B.甄士隐C.甄宝玉D.贾雨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念了几句言词,将其取名为《好了歌》”“谁听到此歌后心中彻悟,并为它做了解注”,这依然是针对《红楼梦》第一回设题。第一回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5.贾雨村最初是靠谁的接济,才得以进京赴试?A.林如海B.贾政C.冷子兴D.甄士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本章节的相关内容,贾雨村是在《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假语村言”。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C.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D.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答案】A【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知名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重点注意识记作品名称、作者,要对情节,人物,主旨等加以分析。找出选项中的细微错误。选项A中的“甄士隐未能彻悟”错误。听了跛足道人吟唱《好了歌》后,甄士隐当时就未能彻悟,道人对歌作注后甄士隐就跟随着道人走了。故选A。7.《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后空空道人改为
《情僧录》
,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它题为__________。【答案】《石头记》)《金陵十二钗》【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知名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重点注意识记作品名称、作者,要对情节,人物,主旨等加以分析。此题就要求考生对《红楼梦》作品的名称进行识记。《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它题为(《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8.填空题
(1)宝黛二人“木石前盟”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曾是赤霞宫的__________,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__________,这株仙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词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__________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居于赤霞宫中。因有红尘之念,后被空空道士、渺渺真人念咒变成一块美玉带入红尘,在富贵温柔之乡上演了一出“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最终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后来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句诗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是_______。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她的形象特点是:柔美多情、________、聪颖多才。【答案】
神瑛侍者
絳珠仙草
林黛玉
满纸荒唐言
女娲
薛宝钗
林黛玉
多愁善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红楼梦》是“课标”要求改种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平时认真阅读,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解答此题并不难。根据自己阅读该名著时,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填空即可。9.简答题
(1)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
(2)《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4)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答案】(1)①“无材补天”的顽石,暗示宝玉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其“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②“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为宝黛初会埋下伏笔。“还泪”之说,也与正文部分黛玉的多泪、悲剧结局相照应。
③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3)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4)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5)蒋玉函是某贵族府中的一名演员,艺名琪官,宝玉对他一见倾心,即成知友。琪官将系小衣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花汗巾送给了琪官。这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给他的,当天夜里,宝玉又悄悄把琪官送的大红汗巾系在袭人腰上。这样写,是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为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
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是元妃送来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是暗示他俩可成配。【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红楼梦》内容的把握,都是针对《红楼梦》而设置的题目。第(1)个问题的题干是“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概括。回答小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时,首先要熟悉“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回答其作用。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女娲补天”中提到的“顽石”,有暗示作用,暗示宝玉“顽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难以改变。“木石前盟”在内容上交代了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的浇灌之恩,结构上为后文宝黛初会有熟悉感埋下伏笔,且与正文部分黛玉的悲剧结局照应。这两个深化故事在效果上也为情节染上浪漫主义色彩。第(2)个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寓意。首先要精读小说的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两次葬花的时间不同,找到其中的原因在分析概括寓意就容易了。第一次,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花流到臭水沟被玷污,展现了她高洁人格。第二次,黛玉误会了宝玉,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埋葬的结局,黛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本题回答时要答出葬花的原因,人物的心境,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第(3)个问题的题干是“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精读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抓住王熙凤在秦可卿丧事这件事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小说中写到了她采取种种措施,杀伐决断,令行禁止,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由此概括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第(4)个问题的题干是“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本题考查对小说重要情节的分析概括。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首先要阅读小说第三回中道:“敕造宁国府”这一章节,了解有关“大观园”建造的建造原因,再简述其建造的来历。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后元春回家省亲,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本题回尤其要突出贾元春被加封嫔妃这一原因。第(5)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物件的作用。首先要找到与这两个物件有关的情节,抓住涉及的人物,回答出跟这两物件有关的情节和作用即可。“茜香罗”跟蒋玉函有关,事情的经过是琪官(蒋玉函)将系小衣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花汗巾送给了琪官,又把大红汗巾系在袭人腰上。内容上的作用是为了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结构上的作用是为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红麝串”是元妃送来的东西。表明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暗示他俩可成配。回答“茜香罗”和“红麝串”的作用,要分开回答即可。
【点睛】
文学名著阅读题复习策略:1.明确范围,重视文本。对《考试说明》划定的考查范围,应了然于心。这个范围,不仅是指篇目范围,还包括考查的具体内容(如“基本常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的范围。只有明确了范围,复习时才有针对性。对《考试说明》列入考查范围的名著的识记与理解,只有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撇开文本,死记硬背复习资料上抽象化、概念化的结论的这种复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考情了。2.精心梳理,构建网络。3.比较异同,加强理解。比较异同,是加强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识记与理解的好方法。10.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三岁女儿英莲上街看热闹,遇见一僧一道。那僧要甄士隐把女儿即所谓“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舍给他,甄士隐不理睬。为什么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说明。
(2)《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异常兴奋,请概括阿Q进行了哪些革命行动。【答案】(1)①有命无运:出身乡宦之家;年幼被拐;被薛蟠强占为妾;遭夏金桂欺凌。②累及爹娘:爹娘思女成疾;甄士隐出家。
(2)①在街上大嚷“造反了”;②盘辫子;③找假洋鬼子要投降革命。【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结合名著内容分析。
(1)且说她“累及爹娘”,甄士隐夫妇老年得女,疼爱之极,可她三岁被拐,父母伤心之极,落下病根。一月后又遭遇火灾,甄士隐退至岳父家,贫病交加,加上旧年失女隐痛,士隐看破世情,出家。说她有命无运,是她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可从她的三次易名看出“英莲”——应怜,“香菱”——相怜,“秋菱”——求怜看出。出生在官宦人家,取名英莲,即“应怜”,父母爱她,怜惜她。可是却好景不长,才三岁被拐,过得不是人的日子。长大了,被卖,本是卖个好人家,却不料拐子贪财,一女二卖,结果,被弄进薛府,本就是为妾了。却也衣食无忧,故此时改名“香菱”,也是有人相怜之意。岂料,薛蟠又娶恶妻,给她改名“秋菱”——求怜,求告也不得怜,给当个丫头般作贱,整日的找她麻烦,还故意使自己的陪嫁丫头勾引薛蟠,使他不再理会“秋菱”,也拿她出气。后来,薛蟠恶妻死了,她的好日子按说也到了,没想到却难产而死,什么福也享不到。
(2)相关情节有:阿Q大嚷“造反了”时好像已经是革命党,精神上高于未庄的其他一切人,情绪高涨感觉良好,对原来害怕的赵太爷们也不恭顺了,到土谷祠飘飘然地幻想“革命”后的好处了。去静修庵,赵秀才已先他一步革了命,他自悔之余马上“退一步想”,他们不来招呼他因为是不知他已经投降革命党。当辛亥革命波及到阿Q所在的未庄时,“茂才公”、赵司晨、赵白眼等人相继盘起了辫子,在未庄出尽了风头。阿Q听了很羡慕,于是便大胆效仿,也做了一回“革命党”。看到小D竟敢也盘了辫子,本来是要“惩罚他忘了生辰八字”的,后来单是怒目而视吐了一口唾沫,表示我已是革命党,不再与你一般见识。阿Q去钱府找假洋鬼子讨要革命的资格,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时,他无聊忧愁,喝了两碗酒又升起了“白盔白甲”的幻想,于是又高兴起来。最后为了报复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想象假洋鬼子满门抄斩,他又马上释然了。
考生根据以上情节概括即可。11.(题文)以下不属于《红楼梦》的别名的一项是:A.《石头记》B.《风月宝鉴》C.《情僧录》D.《镜花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的掌握情况。关于《红楼梦》的别名,前三个都是,最后一个是《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镜花缘》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12.《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___,“神瑛侍者”是______。【答案】林黛玉
贾宝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能力。名著阅读是北京卷常考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平时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弄清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要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要能结合现实正确评价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这类试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情况,所以要想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其实功夫在于平时的认真研读,不要求通读文章,但是要认真把握名著的重点内容,本题注意是考查名著的情节内容的理解。《红楼梦》第一回作者通过甄士隐梦中那一僧一道的对话中这样几句话得到证实:“僧笑道;‘现今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道人问;‘近日又有风流冤孽造劫历世不成?’僧人回答的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下世”的神话,并说因为这件事又勾出了很多风流冤家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结果使得绛珠草久延岁月,修炼成绛珠仙女,警幻仙子称她“绛珠妹子”。绛珠仙女是林黛玉的第二个前身。所以“绛珠仙草”指的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炼石补天遗弃的一块顽石,幻化为一块美玉,在人间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后,返本归真,在石头上自记了这段经历,故《红楼梦》又名《石头记》。B.“木石前盟”是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旁,有降珠仙草一株,被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浇灌,得以修成女体,二者下世为人,前者把一生眼泪相还。二者分别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身。C.“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第一回和第五回分别出现在贾雨村和贾宝玉的梦中,这是着意强调,借此点出贾雨村的遭遇和归宿是贾宝玉的人生遭际的缩影。D.《红楼梦》在人名地名命名上多使用谐音法。比如甄士隐、贾雨村,实为“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答案】C【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浏览四个选项可以发现,这是针对《红楼梦》设题,考生可以浏览每个选项,把握考查的方向,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概括、手法分析等,然后再辨析正误。本题中,C项,“‘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第一回和第五回分别出现在贾雨村和……的梦中”错误,“贾雨村”应为“甄士隐”,如第一回的回目是“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故选C项。14.下列对《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故曰“甄士隐”;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贾雨村”。B.癞头僧看见英莲,乃指着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后两句即暗示元宵佳节英莲丢失,甄家被烧。C.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后来绛珠仙子用她一生的眼泪来还他。这就是金玉良缘。D.中秋佳节,贾雨村借着酒兴,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对月寓怀,抒发了自己的抱负。【答案】C【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本题C项,“这就是金玉良缘”错,这是“木石前盟”。故选C。15.名著导读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满纸荒唐言,___________,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答案】(1)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2)一把辛酸泪【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这道题考的是名著阅读中三个悲剧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干给的是有关三个悲剧人物的故事情节。仔细阅读文段,抓住文中信息要点,回顾小说相关情节,判断小说中的人物。“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说的是:林黛玉,她原是警幻仙境的一株仙草,因宝玉的前生用露水浇灌她,她下世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还尽恩情。“终于离弃‘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说的是贾宝玉。“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是说薛宝钗。薛宝钗“可叹停机德”而至于“金簪雪里埋”,案程高本,从“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点来说,薛宝钗似乎更适合,薛宝钗她们都注定是“薄命司”中的人物。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名著阅读中的开卷诗。“满纸荒唐言”,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把”是量词,用来形容可以一手抓住的东西,作者用“一把”来修饰“辛酸泪”,暗示了“辛酸泪”多。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都云作者痴”。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尾句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总之,《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16.甄士隐女儿_____在_____节时走失,正应了疯癫的僧人的谶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三月十五_____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疯跛道人吟唱_____之后,甄士隐听后马上领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之后随后来这个疯跛道人出家去了。而他的女儿被人称为“呆霸王”的_____强夺去,改名叫_____。【答案】英莲
元宵节
葫芦庙
好了歌
薛蟠
香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
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供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疯跛道人吟唱《好了歌》之后,甄士隐听后马上领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之后随后来这个疯跛道人出家去了。而他的女儿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17.(1)甄士隐的仆人(_________________)丢失了他的爱女(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岳父(________________)又很势利,只有丫环(_______________)反成为“人上人”。
(2)《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还泪之说”。(请在空中填写人名及物名)【答案】霍启
英莲
封肃
娇杏
薛宝钗
金锁
贾宝玉
通灵宝玉
绛珠草
神瑛侍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答案。
(1)《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表述为,“真是闲处光陰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正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可以知道,此处的四个空应填“霍启、英莲、封肃、娇杏”。
(2)“金玉良缘”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象征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另外,由提示语“请在空中填写人名及物名”可知,此四处应填“薜宝钗、金锁、贾宝玉、通灵宝玉”。“木石前盟”,《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表述为,“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另外,由提示语“请在空中填写人名及物名”可知,此两处应填“绛珠草、神瑛侍者”。
【点睛】
读名著容易,但答好名著阅读题不简单。因为名著阅读题的考点覆盖广,考察内容多,命题形式又灵活,一般有三类题型。(1)分辨人物题。名著涵盖广阔,人物众多,所以分辨出人物的甲乙丙丁,完全可以成为考题。常见的命题方式,主要是选取名著的片段,或者对相关情节作简单分析,让大家读过之后,选择或填写出相关人物。(2)性格分析题。比辨析人物更难一点的就是分析人物的性格。这是最容易考到的题,也可以说是名著阅读中最有价值的题。(3)综合运用题。所谓的综合运用,考察的方面比较多。诸如文体常识,作者情况,内容梗概,写作的背景,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18.《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可小说开头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这是为什么?【答案】(1)推动情节发展。提纲挈领式的线索人物往往成对出现在重大转折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整部小说总纲:甄士隐的遭遇,为后文作铺垫,是贾府命运的缩影。对称的叙事结构:全书以梦开始,以梦结束,两人都同时出现,构成对称式的叙事结构。【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整本书阅读情况,以及分析把握文章某一内容作用能力。题目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可小说开头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这是为什么”,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红楼梦》这本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小说开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的作用。重点考查分析把握文章某一内容作用能力。分析把握文章某一内容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红楼梦》主要内容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开篇却以甄士隐这个小乡绅的家庭兴衰为故事的开始。甄士隐本来“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女儿甄英莲聪明伶俐,妻子贤惠,却天有不测风云,显示女儿被拐子拐走,后因隔壁葫芦庙中炸供起火而“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可怜甄家早已烧成了一片瓦烁场了。于是甄士隐在贫病交迫之下,渐渐地露出下世的光景来。终因听到“好了歌”而悟透了人生,抢了一僧一道的褡裢出家做神仙去了。甄士隐家庭的兴衰正是后文贾府兴衰的缩影。甄士隐的经历——经历了乐享天伦到遭遇飞来横祸,骨肉分离,半世坎坷落魄,最后终于大彻大悟出世,正是后来贾宝玉的人生经历。文章是通过预演甄士隐的雏形故事,为后文做铺垫,第一次把《红楼梦》由盛到衰后彻底败落的必然这一主题传达给读者,是全书主题的一个总纲。开篇是以女娲补天和石头的故事开始的,属于神话范畴,石头记则是以甄士隐的故事开始,属于现实范畴,然后通过甄士隐的梦将现实世界拉回神话世界,使得仙界与人间这两者的故事产生联系,从而引出僧道携石头入红尘,神瑛与绛珠的前世情缘等,而在现实中又以他的女儿甄英莲引出贾雨村的葫芦案成功带出另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最后遭遇女儿被拐,家中失火,投靠岳父,半世坎坷的他贫困交加尝遍人间冷暖,在解注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与其飘然而去,所以他是个穿梭于神话世界与现实中的人物,是两者的链接。至此甄士隐退场(在八十回前没有再出现过,笔者认为八十回后甄士隐肯定会再度出现,他或许会在大结局里与同样颠沛流离的贾宝玉相遇),贾雨村登台,换由他带出林黛玉进府与薛宝钗进京的故事,让宝黛钗三大主角相会,并通过冷子兴的演说将故事的叙述一步步带往现实世界中的贾府,也借冷子兴之口让读者对贾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到这里故事的叙述已经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故事围绕的中心贾府中来。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19.《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为《好了歌》作解注,谈谈你从解注中读到了哪些人物的结局,列举三个即可。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驁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青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答案】(1)“蛛丝儿结满雕梁”,暗示了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2)“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三句,暗示了薛宝钗、史湘云白首孀居的婚姻。
(3)“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句,是对睛雯、林黛玉薄命早天的暗示。
(4)“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句,则似指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
(5)“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三句,可知是指甄宝玉、贾宝玉抄家后沦为乞丐。
(6)“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二句,暗示柳湘莲日后作了强梁。
(7)“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二句指巧姐的遭际。
(8)“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二句,暗示贾赦、贾雨村锒铛人狱。
(9)“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二句,暗示贾兰、贾菌先困顿窘迫,后出人头地。【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
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
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细分析,其实也预示着红楼梦中各主要人物的结局。最后宁荣二府树倒猢狲散,只剩得个衰草枯杨,而林黛玉、贾宝玉生活过的潇湘馆、紫芸轩等现如今都结满蛛丝。薛宝钗、史湘云只能独守空房,孤寡到老。林黛玉、晴雯等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王熙凤因自己的贪婪而枉送性命。最后真假宝玉皆沦为乞丐,柳湘莲考取了功名。贾赦、贾雨村因贪赃枉法而坐了牢,贾兰、贾菌等人有的罢了官,也有的升了官等。曹雪芹借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道出了红楼梦的结局。20.《红楼梦》第一回先用“________”、“木石前盟”两个神话作楔子。“木”指________(人名),“石”指________(人名)。【答案】
女娲补天
林黛玉
贾宝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宝石花装饰玻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甲基苯骈三氮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膏状渗硼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动系统清洗净化工具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铁矿石全球购销战略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聘用合同规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行政事项委托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版消防工程设计咨询与审查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入股合作矿产资源开发经营协议书3篇
- 创业投资基金合同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中国末端执行器(灵巧手)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北京离婚协议书(2篇)(2篇)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康复医学科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 Samsung三星SMARTCAMERANX2000(20-50mm)中文说明书200
- 2024年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2篇)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高中学校开学典礼方案
- 内审检查表完整版本
- 3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