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解析版)_第1页
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解析版)_第2页
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解析版)_第3页
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解析版)_第4页
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8练语言文字表达+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西高安元代窖藏青花(见右图)的考古大发现,引起了文物专家们的关注,其中的荷叶盖罐,主体都是三爪龙和缠枝牡丹。追逐的龙,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牡丹又让这神秘莫测有了民间乐见的富贵华丽之感。(

)。这种景象不禁勾起人们对江南夏天的记忆。六月,裹挟着雨点的极细切快捷的风从远处吹到南方午后出奇的静的池塘。荷叶边角陡然掀起,似要飞翔起来。然后,主角三爪龙就要登场了——是它,搅动了午后的风风雨雨。中国古董瓷器中,元青花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它仿佛是神一般的存在。元朝时,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被彻底。蒙古民族马背上“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的新篇章。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由于战乱云集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画师们以“苏麻离青”,或叙英雄故事,或抒人生百味,为中国瓷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片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彰示颠覆美不胜收不谋而合B.彰显推翻大放异彩不谋而合C.彰示推翻美不胜收不约而同D.彰显颠覆大放异彩不约而同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静态牡丹荷叶衬托下,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分明就是一幅蓝白相间、赏心悦目的盛夏彩墨图了。B.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衬托上静态牡丹荷叶,一幅蓝白相间、赏心悦目的盛夏彩墨图呈现出来了。C.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衬托上静态牡丹荷叶,分明就是一幅蓝白相间、赏心悦目的盛夏彩墨图了。D.在静态牡丹荷叶衬托下,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一幅蓝白相间、赏心悦目的盛夏彩墨图呈现出来了。3.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D2.C3.南方午后的池塘,出奇的静。远处有风吹来。极细切快捷的风声,裹挟着更远的雨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彰示:昭示。彰显: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语境为显示种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应选用“彰显”。颠覆:倾覆,翻倒,也比喻用阴谋破坏而非直接用武力从根本上推翻。推翻:用武力打垮旧的政权,使局面彻底改变,也指根本否定已有的说法、计划、决定等。语境指审美标准被推翻,应选用“颠覆”。大放异彩: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语境指东方古陶瓷散发出独特光彩,应选用“大放异彩”。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语境指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事先没有约定而都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应选用“不约而同”。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对应后文“这种景象”,句子应以“盛夏彩墨图”为结尾,排除BD;前文先说龙,后说荷花,故此处以“动态的龙”“衬托上静态牡丹荷叶”衔接更好,排除A。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分析句子内容的层次,池塘先在,接着有风先吹过来,后裹挟着雨点。据此拆分长句句子:把“南方午后出奇的静的池塘”改为“南方午后的池塘,出奇的静”;把“极细切快捷的风从远处吹”可初步改为“风细切而快捷,从远处吹来”;最后应是“风裹挟着雨点”。整合以上语言。承接前面“六月”这一时间点,句首应表明地点:“南方午后的池塘,出奇的静”;接下来按照出场次序整合句子,可以是“风细切而快捷,从远处吹来,裹挟着雨点”,或者“远处有风吹来。极细切快捷的风,裹挟着更远的雨点”。句子所在语境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成句时注意语言表达要符合文段语言风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时节,①,但在冰雪之下,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上水面,生机悄然萌发。“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就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白玉蟾所写的《立春》一诗。诗中描写的是,在寒意未减的立春,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②,此种景象,可谓是“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春,蠢也,动而生也。”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宣告着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开始。北京冬奥会开幕,③。值此时节,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世人,尽显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浪漫。在这场冰雪盛会中,昂扬奋进的奥运精神与温厚悠远的中国气韵交融互映,让人们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这也正契合了立春时节,万象勃发的美好寓意。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简述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4.①虽然天地间寒意未消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③恰逢立春节气5.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所以选择在立春节气这一天,因为立春代表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这正契合昂扬奋进的奥运精神与温厚悠远的中国气韵。【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但在冰雪之下”可知,此时天气还很寒冷,从关联词“但”可知,前句与此句有意思上的转折,故应有关联词“虽然”连接。故可在①中填入“虽然天地间寒意未消”。第二空,从前文“在寒意未减的立春,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可知,虽然立春寒意未减,但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故②中可填入“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空,从后文“这也正契合了立春时节”可知,冬奥会开幕式的当天正值立春节气,故③中可以填入“恰逢立春节气”。5.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讲立春节气的特点,“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宣告着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开始”。第二段主要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恰逢在立春这天举行,立春所代表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精神也恰恰契合了冬奥会昂扬奋进的精神和温厚悠远的中国气韵。比较两段文字,应能确定主要事件是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节气这天举行,所以关键内容都在第二段。再根据题干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分析第二段主要内容,可确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恰逢在立春这天举行”应为结果,“立春所代表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精神恰恰契合了冬奥会昂扬奋进的精神和温厚悠远的中国气韵”应是原因,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等将两个句子连缀起来则可得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照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节选自《新唐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D.吏部,是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贡举以及天下文官的考核与任免。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漕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C.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9.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答案】6.B7.D8.C9.(1)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取,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2)如果凭借这么大的天下,降低身份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3)堂兄杜悰历任将相,但杜牧官场受挫不能振作自己,心里很郁郁不平。【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潘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前面讲“钜封剧镇”,为“系天下轻重”的主语,“所以”后面不能断开,如果断开,语句缺主语,排除CD。“嫌”的宾语为“不当位而言”,不是“不当位”;“实”是实在的意思,修饰“有罪”,表判断,“实有罪”可以独立成句,因此“言”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吏部……主要掌管贡举以及天下文言的考核与任免”错误。“贡举”是礼部的职能。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一生从未被重用”错误,概括不当。结合“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分析,意思是“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不是“一生从未被重用”。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举”,被攻取;“炬”,名词作动词,放火;“焦土”,化为焦土。(2)“苟”,如果;“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偌大的天下;“故事”,旧例。(3)“困踬”,窘迫,受挫;“自振”,宾语前置,振作自己;“颇”,很。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后来杜牧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提拔为监察御史,上书称病在东都设立分衙门。因弟弟杜耾病重辞去官职。又担任宣州团练判官,被授官做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节度使率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成德军与昭义军是仇敌,王元达想报仇雪恨自然会奋勇作战,但不能长驱直入攻打上党,他攻击的对象一定会在西面。现在如果率领忠武军、武宁军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州二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毁灭叛贼刘稹的巢穴。昭义军的粮草,全部仰仗崤函以东地区,节度使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担任司勋员外郎,常兼任史馆的职务。改任吏部员外郎,又请求担任湖州刺史。过了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杜牧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堂兄杜悰历任将相,但杜牧官场受挫不能振作自己,心里很郁郁不平,逝世时年仅五十岁。当初杜牧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名字应该叫毕。”又梦中写道“皎皎白驹”四字,又写道“过隙也。”不久,蒸饭时饭甑破裂,杜牧说:“不吉祥。”因此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了。杜牧在诗歌方面的特点是情致豪迈,当时人们号称为“小杜”,来与杜甫区分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0.对文中划波浪线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麟德:年号纪年法,我国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麟德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B.及冠:男子满十八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C.阙下: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阙下指帝王所居住之处,又可指宫廷,本文借指朝廷。D.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勃天资聪颖,才情过人。他六岁便善写文章,九岁的他读完颜师古注的《汉书》,即写了《指瑕》指出颜氏的过失和疏漏。B.王勃浮躁浅露,拖累家人。他在写《檄英王鸡》被贬出沛王府后,求补虢州参军,又杀死官奴曹达,其父也因此事受到牵连。C.王勃才华横溢,文不加点。他写文章的时候,先磨墨、酣饮,再蒙被而卧,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D.王勃闻名当世,为人称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杨炯认为自己文章胜过卢照邻,不如王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14.课内文言文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答案】10.A11.B12.D13.(1)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2)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1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起”与“更衣”是连动短语,中间不要断开,排除BD;“遣吏伺其文辄报”属于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伺其文”“辄报”是连动短语,承接关系,联系紧密,不必比断开,“一再报”独立成句,中间要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十八岁”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胜过卢照邻,不如王勃”错误,从“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知,应该是杨炯认为自己的文章胜过王勃,不如卢照邻。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匿”,藏;“觉”,暴露;“当诛”,判处死罪;“会”,正赶上。(2)“因”,于是;“莫”,没有人;“当”,担承;“沆然”,轻松,漫不经心地样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共同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于是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王勃与杨炯、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