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备考】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20年9月试题汇编):K单元-诗词鉴赏_第1页
【2021届备考】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20年9月试题汇编):K单元-诗词鉴赏_第2页
【2021届备考】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20年9月试题汇编):K单元-诗词鉴赏_第3页
【2021届备考】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20年9月试题汇编):K单元-诗词鉴赏_第4页
【2021届备考】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2020年9月试题汇编):K单元-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单元诗词鉴赏【语文卷·2021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202208)】K0(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山枇杷花二首(其二)白居易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若健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注】①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别正在京城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元稹曾在嘉陵江边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白居易也作了组诗酬和元稹,这是其中的一首。②解语:善解人意。③推囚:审问犯人。④违程:耽搁行程。8.诗歌一、二两句中山枇杷的“叶”与“花”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学问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叶”葱绿,诗人把叶色比作“裙色”,但假如此裙是碧绡做的,其色仍嫌浅了些,从而突出了叶色的葱绿;“花”浓艳,诗人把眼前之花比作“芙蓉”,但芙蓉花色粉红偏淡,不及此花色深,从而突出了山枇杷花的浓艳。解析:依据题目要求,抓诗歌一、二两句中能表现山枇杷的“叶”与“花”特点的词语,如“裙色”“碧绡”“芙蓉”“红粉”,明显考生应从颜色角度来分析;再抓住“浅”“轻”二字确定诗人感情倾向。【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开放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9.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学问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答案解析】本诗以乐景衬哀情(抒情特点2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情感1分)。诗人通过对山枇杷花的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春意,春意越浓,更加反衬出身处异乡、归期遥遥的友人孤寂清冷,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分析2分)。解析:先确定诗歌的抒情特点,依据注释,再结合诗句三四两句可知是“以乐景衬哀情”;然后要依据题干要求答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显是思念、关切之类的感情;最终确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情感。【思路点拨】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悟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叙写了割麦者的辛苦劳碌和拾麦者的辛酸苦楚,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怜悯和自身的愧疚。(2)李白的《蜀道难》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蜀道的艰险,其中有两句表现了擅长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的无可奈何,这两句诗是:“,。”(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分贵贱,择师的标准应当是“,”。【学问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力气,力气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⑴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留意“禄”“晏”“鹤”“猿猱”“攀援”的写法,不要漏了“之”“也”。【思路点拨】依据题干供应的对所考查“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取。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需依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状况来填写句子。乙选考题【语文卷·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202209)WORD版】K0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朝中措辛弃疾①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②。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注】①作者写作本词时正闲居代湖。②星斗文章:天上的星斗焕发异彩。⑴从时间和表达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的力气,力气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①从时间的角度看,上片写“夜深”所见;下片写“朝来”(白天)接待访客。②从表达的角度看,上片描绘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下片则围绕山居生活与客人对话。解析:第一问,从上片的“夜”和下片的“朝”可以推知上片是写“夜深所见”,下片写“白天待客”。其次问,由上片的“残月”“凉”“星斗”可以推知上片写景,由“难忘”可以推知下片写情。每点2分,结合词意说明,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颜色、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留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留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4分)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含蓄地表明白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要想知道我对“山林”和“钟鼎”的选择,只要问问白鸥即可知道。作者不直说,而是让客人去问白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淡看富贵功名、乐于过退隐山林的闲居生活的感情。解析:“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提出问题,“山林”“锺鼎”要选择哪一个,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人生态度。结合词意说明,意思对即可,4分。【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简洁精确     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连接的;③把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赏析】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诞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责怪;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宽敞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见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作者写作本词时正闲居代湖。词的上片写“夜深”所见,夜已深,一觉醒来,感觉有点凉,起来到屋外围着中庭闲逛,看到天上的星斗焕发异彩,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居生活画面;下片写“朝来”(白天)接待访客,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含蓄地表明白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要想知道我对“山林”和“钟鼎”的选择,只要问问白鸥即可知道。作者不直说,而是让客人去问白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淡看富贵功名、乐于过退隐山林的闲居生活的感情。【语文卷·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202208)】K0(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简洁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简介】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2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2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间消逝之快,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解析:“流光简洁把人抛”,指时间消逝之快。“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时间无情,催人变老。【思路点拨】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间消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22.本词写景极为精彩,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5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两个“又”示意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颜色的变化示意时间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肤浅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解析:本题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以动写静,以实写虚,以乐景衬哀情。【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需要引起留意的地方是,既要把写景的句子答出,景物写出,更要把作者所述之情表现出来。【赏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猛烈地对比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间的消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哽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心情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连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心情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作者单用之。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同时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句式是一种示意法的句式,是某种特定心态借助意象的表现方法。它让人可以产生听觉上的风声雨声,视觉上的潇潇绵绵、飘飘扬扬,触觉上的寒意、潮意、潮湿意,始终到心态上的感知:酸辛感、苦涩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存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迫。“何日归家”四字,始终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接受了反衬的手法,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憧憬的家庭生活,增加了奇怪、和谐的意味,与作者的凄苦形象对比,突出思归的心绪。下片最终三句格外精妙。“流光简洁把人抛”,指时间消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示意。但细加辨味,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大自然一切可以年年如此,衰而盛,盛而衰,可是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再进一步推去,家国一旦破败,不能重见么。“流光简洁把人抛”的全过程,怎样抛的,本极抽象,现今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示出来。所以假如说,示意具体时序由春而夏,那是“实”的表现,那么将抽象的流光抛人揭示开来就是“虚”的具体化。至于颜色的自然绚丽,化抽象的时间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间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间消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这里有意把下片诸句倒过挨次来谈,又将“何日归家洗客袍”置于上下片的关联点上去理解,是想从具体的句式和情思上说明这首短词形似明快,实则苦涩,在艺术上具有似“流”实“留”的特点,情韵在回环周转地流荡,呈一种漩涡状。这种艺术手段最能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充分表达出。“流”,是流畅少停蓄,而“留”则有顿挫,有吞吐,有抑扬之势。蒋捷确有一些词写得稍嫌“流”,但这首《一剪梅》却不属此类作品,不行匆忙扫瞄,不细辨味。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语文卷·2021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202209)】K0(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7分)【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①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伴侣。18.这首元曲抒发哪两种情感,请加以简析。(3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一是不与达官贵人为伍,二是甘心淡泊安静的生活。作者先借江景之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点秋江白鹭沙鸥”,表达对渔民生活的憧憬之情;再直抒胸臆“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忘”,表达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之情。(情感2分、分析1分)解析:抓住诗中意象,“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点秋江”“白鹭沙鸥”,分析作者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简洁精确     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连接的;③把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19.“点秋江白鹭沙鸥”意味醇厚,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点秋江白鹭沙鸥”一是图画之美(颜色),以江之“青”和天之“蓝”为底,衬托鹭之“白”;二是以静写动,“点”字,由形容词“点点”变为动词“点缀、飞行”,由静变为动,显现生气,以示宠爱之情;三是意境之美,以无限的秋之天空、江之无际来衬托“点点”之小鸟,境界阔大,营造了自由拘束的无拘无束的意境;四是以“白鹭、沙鸥”自况,抒发了作者对自由拘束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神往。(任写两点得4分)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③点明作用。【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②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④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诗词鉴赏】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抱负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拘束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安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明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共七句,可分为四层:“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为第一层,交代渔夫活动的环境。这开篇的两句,对仗工整,“黄芦岸”对“绿杨堤”,“白苹渡口”对“红蓼滩头”。这里,作者对景物的选择煞费苦心,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同时,作者对这四种意象颜色的选择也是匠心独运;黄、白、绿、红四种颜色相互衬托,不仅颜色明丽明丽,而且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短短两句,作者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江盛景图:秋江浩淼,江岸上黄色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堤坎上青青的杨树仰头直立。不远处,渡口旁的白苹长得格外茂密,滩头的红蓼红得明丽。好美的景色啊!这环境,正是垂钓的好处所,这季节,也正是垂钓的好时候。其次层“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写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江上,但并非他一人。他虽没有伍员那样的刎颈之交(渔父)与之为伴,可他有很多毫无机巧之心的伴侣,它们率真自然,深契渔翁的心境。可这些“忘机友”是怎样的伴侣呢?第三层“点秋江白鹭沙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渔翁是以白鹭沙鸥为伴的,它们才是他的“忘机友”。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蕴含却很丰厚。“点”字用如动词,格外奇异,形象地交代了白鹭、沙鸥在江面上飞掠、玩耍的情形,描绘出的意境很阔大:在一望无际的浩淼的江面上,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于此。舟舷两边,白鹭奋飞、沙鸥翔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看到渔翁安详、友好的态度,或许还会落在渔翁的船头上,对着渔翁发生几声动听鸣叫。这个友白鹭、侣沙鸥的渔翁是那样的恬适、安详。与鸥鹭为伴,过恬淡的生活是很多文人渴望达到的生活境界,李白有“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的话,黄庚在<渔隐>诗中写道:“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鸳盟。”最终两句是第四层:“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让那些富贵之人空艳羡吧,过这种自由拘束的生活的,是一个一字不识的烟波钓徒。和渔翁比起来,那些达官贵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最终的两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荣利的蔑视和甘心恬淡静谧生活的情怀。实际上,像曲中所描写的渔翁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现实中的渔翁未必敢在万户侯前那么傲岸,曲中的渔翁乃是作者抱负的化身。我们知道,白朴自幼经受金元易代的变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金亡后,他怀有“满目山川之叹”,和诸遗老肆情山水、躲避世事。他曾写过一组《中吕·阳春曲》(知几),以平实的叙述、谈论手法表现他远祸全身、诗酒悠游的处世态度,本曲通过对抱负中渔翁友白鹭、侣沙鸥的自由生活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作者对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的赞美和追求。由于这首小令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由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因此倍受元代受压抑的学问分子的宠爱。卢挚曾仿照这首小令(卢白二家本为至戚,或为唱和之作),作过《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歹带]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鹭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杀人间,伯子公侯。”方法与此曲全都,甚至好几个句子都直接来自此曲。艺术上,这首小曲语言清丽,风格俊逸,细心择词又不露痕迹,描绘的景物明丽明丽,意境阔大,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宠爱和赞美之情,是元散曲中的上品。(三)古诗文默写。(6分)【语文卷·2021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202208)】K0(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7分)梅花引①·荆溪阻雪宋蒋捷②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22.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力气,力气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构思新颖,以拟人手法,借白鸥设问(1分),没有描绘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1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分)。解析:结合诗歌特点及内容去分析这首词开篇的特点。【思路点拨】诗歌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化、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①首尾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使读者简洁把握全诗的脉络。②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③层层深化,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④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⑤先景后情,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制造意境,表达主题。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⑥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23.赏析画线的诗句,说说作者为何而愁?。(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2分);引入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受,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2分)。解析:找出诗中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简洁精确     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连接的;③把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赏析】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是作者蒋捷的家乡,可谓词人行踪的一个见证。他曾多次经此乘舟外行或归家,而这首《梅花引》正是他在途中为雪困,孤寂无聊之际,心有所感而写成的词作,以表达当时的惆怅情怀。词中以悠扬的节奏、活泼的笔调,在冷清的画面上,织进了吵闹的回忆和潇洒的情趣;在淡淡的哀愁中,呈现了一个清妍潇洒的艺术境界。它即兴抒情,旋律自由又富于幻想,吟诵起来,给人的感受,犹如观赏一支秀丽 的随想曲。清代词评家刘熙载对此词推崇备至,曾称之为“长短句之长城”。“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词的起笔就很不落俗。既没有描绘雪景,又没有直叙受阻,而是幻想出一只拟人化的白鸥来设问。白鸥栖息水滨,形象飘逸,毁灭在荆溪泊舟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和谐。这里借助白鸥,构思已属新颖,而它的问法,尤为奇异。它将孤舟仆人的停靠到底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这个问题,极其简明地用“是身留,是心留”来概括。第一步先作一个选择式的询问,其次步紧接着又用“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来反问。好像它已经看出苗头,但仍避开作出推断。这种表现方法,较之作者在《喜迁莺·金村阻风》中,“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的写法,虽然同样都借助了白鸥,却显得更俏皮而又有迂回之趣。这样,一起笔就用空灵的笔墨,虚笔侧写,揭示了孤舟受阻这一题旨,还为通篇的结构──时而写“身留”,时而写心未留──供应了线索。“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这几句,承上文,写身留,描绘了孤舟中的冷清。在笔法上,从前面的虚笔侧写,转为实笔正写。作者发挥了炼字的功夫,通过“拍”字、“舞”字,写出了寒风吹袭下,舱帘掀打和灯焰闪烁的动态,突出了一个“冷”字;又用“对”字、“闲”字,刻划了他对着缄默的身影孤寂地发愣的静态,突出了一个“孤”字。在这一动一静之中,渲染了冷清孤独     的气氛。又用“冷清清”一句,予以点破,兼指环境和心境。人们在孤寂的时候,往往会自然地怀念起旧日的伴侣。正是这种孤舟夜泊的境遇,促使仆人公追念起从前同友人的团聚,因而逗引出“忆旧游”的思绪。超群的过片,不仅能承上启下,还需要打开一个新的境界。这首词中的过片,就符合这个要求。它以“旧游旧游今在否”这句内心独白,遥承起笔中对仆人公并非“心留”的提示,同上片的“忆旧游”相连接,具体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随着怀念旧友的思绪,作者把笔墨挥洒开去,以“花外楼,柳下舟”两句,揭出了同眼前的冷清相对比的另一番境界。句中在“花”“柳”这两个娇艳字眼儿的点染下;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奇怪回忆:在春意盎然的花红柳绿之中,他们乘舟荡漾、楼台逗留。这个“柳下舟”的“舟”字,同起笔中的“泊孤舟”相呼应,表明仆人公的这一回忆,是由于“泊孤舟”的冷清所引起的。写到这里,作者突然调转笔锋,写出了“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三句,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折,把刚刚荡开去的境界忽地又收拢回来。原来是,奇怪的回忆,引来他寻梦的渴望,而一再地努力入梦却没有成功。句中“梦也梦也”的重叠,就表现了他寻梦的努力。好梦难寻,最终重新坠入冷清的现实──只见荆溪寒水空自流。这一跌一荡的笔下波澜,反映了仆人公翻腾的思绪,也通过鲜亮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他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两句,再次回到了对“身留”的描写。从“湿透”两个字,读者可以悟出,仆人公寻梦不成,已经踱到甲板上,伫立很久。他不顾漫天的飞雪,凝视着“漠漠”密布的阴云,听任身上的木绵袄被雪水浸透。他何以这样出神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他陷入了肤浅的愁思。直到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仆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好像是自己的境地还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效果。最终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潇洒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受,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好像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或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全词流淌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概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有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古人评论蒋捷的词,曾说它:“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语),又说它“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刘熙载语)。从这首《梅花引》看来,他们的确是道出了它的清妍之美。【语文卷·2021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202208)】K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瑶瑟①怨(唐)温庭筠冰簟②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③去,十二楼④中月自明。【注释】①瑶瑟:对瑟的美称。②冰簟:凉快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③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④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宅。8.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十二楼中月自明”一句中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5分)【学问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我也认为“自”用得很好。“自”是徒自、空自的意思,(1分)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聚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高楼。(2分)“自”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中仆人公的孤寂与怨思。(2分)解析:先明确观点;再解释“自”的意思;接着结合诗句谈“自”表达的情感,所达到的效果。【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开放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留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假如有,也要写进去。(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分)第一句借冰凉的竹席和洒满月光的床,写出仆人公因伤离念远难以成眠,又寻梦不成的忧怨。(1分)其次句呈现了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只间或有几缕漂移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拂过),暗透出人物清冷孤独的意绪。(1分)第三句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突出女子的思念,(1分)第四句借徒自照临高楼的明月,表现仆人公的孤寂落寞与别离之思。(1分)(可依据上述得分点给分,也可答对两点即给满分。)解析:先确定写景的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再结合诗句做具体赏析,抓住主要意象“冰簟”“雁声”“月”等;确定要留意题干要求是“这首诗”,因此,确定要结合全诗来谈,不能漏句子,更不能泛泛而谈。【思路点拨】如何快速、精确     地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经常就是诗歌的中心大事。很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白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其次步,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第三步,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第四步,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第五步,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善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语文卷·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开封高级中学等)高三阶段测试(一)(202209)】K0(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好事近[金]赵可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与胆瓶梅蕊,共此时萧索。倚窗闲看六花飞,风轻止还作。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词句简要分析。(5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听窗”“倚窗”等动作以及“闲看”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诗情雅趣,内心闲静。(3分)而“共此时萧索”“满疏篱寒雀”又隐含了一丝落寞、一层愁绪。(2分)解析:找出诗中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简洁精确     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连接的;③把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9.这首词的上下片都有景物描写,试分析这首词产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6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上片的梅蕊暗香的景象,下片雪花纷飞的姿势,从多种感觉角度写景。上片、下片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写雪,视听结合。②动静结合。空房独卧听雪,满疏篱寒雀,是静景。移步倚窗闲看,雪花纷飞,是动景。③反衬。以屋内听雪,来表现四周环境的安静。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每点3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思路点拨】鉴赏诗歌景物的方法:①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并精确     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秀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舒适秀丽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     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诗词赏析】赵可,金泽州高平人,字献之。海陵贞元二年进士。仕至翰林直学士。博学高才,尤工歌诗乐府,一时诏诰,多出其手。流辈服其高雅。有《玉峰散人集》。这首词借景抒情,上片的梅蕊暗香的景象,下片雪花纷飞的姿势,从多种感觉角度写景。上片、下片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写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空房独卧听雪,满疏篱寒雀,是静景。移步倚窗闲看,雪花纷飞,是动景。反衬。以屋内听雪,来表现四周环境的安静。“听窗”“倚窗”等动作以及“闲看”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诗情雅趣,内心闲静。而“共此时萧索”“满疏篱寒雀”又隐含了一丝落寞、一层愁绪。【语文卷·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班级小一调考试(202209)】K0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阮郎归梅词苏轼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注释】①儿家:我家。(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力气,力气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解析】答案:“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吵闹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加了艺术感染力。(3分)或:“春”运用借代的手法,作者借“春”代指梅花。(2分)既写出梅花吵闹绽放的景象,又示意着春天的来到,为下面写春风入西邻进行铺垫。(2分)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开放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词中的抒情仆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词中的抒情仆人公是一个孤独     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孤独     ;她肌肤洁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装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布满,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2分)或:词中的抒情仆人公是一个孤独孤独的思妇形象。(2分)她整日闭门不出,也没有心绪装扮自己;看到梅花盛开,想折寄远行之人,却因日暮而不能。(2分)解析:解答这类题:先总写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留意四点: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仆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诗词鉴赏】此词上片首句直接典用林和靖诗句来描写梅花的奇怪和暗香;次句有“白玉堂前一树梅”的影子,间接点破首句的暗香来自梅花;“东风”即“春风”,此句的“西邻”和下句的“儿家”相对,意指西邻春风得意,而自己却门扉紧掩,暗含春风撩动春愁之意。下片开头三句既是写梅更是写人,到此人梅一体、物我不分,尤其以“香腮粉未匀”来凸显思妇盼郎不归而不事梳妆、无心装扮的落寞心情。“折梅寄相思”古已有之,但词中思妇却因“日暮云重”而无从遥寄。此词的高妙之处不在以梅花喻闺中少妇,而在又以闺中少妇的境况、思绪来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惆怅心情和抱负难施的种种遗恨,同时也寄予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愿。四、名句默写(6分)【语文卷·2021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202208)】K0阅读诗歌(二)完成4题(共6分)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4、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的乐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学问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①不同意。(1分)②诗句写出了深山僻水,风风雨雨,形单影只,以酒为伴。垂钓者是孤寂的,营造的气氛是凄清的。(3分)看似闭适自乐的背后,隐蔽着孤独孤独的的心情;潇洒旷达的背后,隐含着无可奈何的心情。(2分)解析:首先观点要鲜亮,不要模棱两可,由全诗的意思来看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山雨”“溪风”“瓦瓯”“蓬底”的意象让人感觉到一种“清冷”的氛围;“无人唤”“也不知”,让人感觉孤独,无奈的情感。【思路点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四步走:第一步,体悟要深化。诗人写诗都不行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生疏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确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示意信息,深化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其次步,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需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要留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开架空分析。第三,留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第三步,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第四步,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开先入为主,用固有的生疏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开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语文卷·2021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开学考试(202208)】K0阅读诗歌(一)完成1——3题(共13分)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儿女各当家”指。(3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解析:关键是对“当家”的解释,由全诗意思不难得出“当家”的意思“干农活”。【思路点拨】诗句的含义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后把诗句整体翻译,结合作者情感,体会其中的意思;诗句的作用或从内容、或从情感、或从主题、或从结构,依据状况具体分析。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学问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2分),以白描的手法(1分),描绘出春耕季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劳碌景象(2分)。解析:先概括一、二句描绘的景象,抓住“耘田”“绩麻”,可知描绘的是农村生活;再说说表现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思路点拨】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秀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舒适秀丽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     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学问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宠爱劳动的习惯(2分),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夫的辛苦和繁忙(2分)。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憧憬之情(2分)。解析:“也”“学”,说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宠爱劳动,也表现诗人的赞美之情。留意,对诗句的理解不能想当然,确定要立足全诗。【思路点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假如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语文卷·2021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202209)】K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青玉案·送山谷弟贬宜州黄大临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樽垂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8.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5分)【学问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答案解析】①路途的困难遥远;(2分)②环境的凄凉惨淡;(2分)③兄弟年老,相见无期。(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离别之痛”在题干中已经点明,实际上市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千峰百嶂”“”写路途的困难遥远;“天黯淡”写环境的凄凉惨淡;“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写兄弟年老,相见无期。【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其次,逐句赏析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第三,分点概括,形成答案。9.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学问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答案解析】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长亭饯别,直至日暮;别语缠绵,语无伦次。(2分)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2分)别后的孤寂,更加衬托了现实中送别的伤感。(2分)解析:题干明确了考查虚实结合的方向。先明确诗句中虚实结合手法的具体运用。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最终点明其中的效果。【思路点拨】这里考查虚实关系,所谓“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或人事;所谓“实”,则是眼前所见的景物或人事。答题时要留意规范,先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虚”“实”的体现及其关系,再点明手法的作用。【语文卷·202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2208)】K0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泷中清·屈大均舟随瀑水天际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注:《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诗前原有小序云:“泷在乐昌县(在今广东省)北,凡有六——曰穿腰泷,曰梅泷,曰寒泷,曰金泷,曰白茫泷,曰垂泷。”泷,湍急的河流。此诗写的是垂泷。赏析其次句“白浪如山倒翠微”中“倒”字的妙处。(4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力气,力气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解析】答案:“倒”,倒塌,崩倒(1分)“白浪如山倒翠微”写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泷中,泷中的波浪掀涌成山,随即又崩倒坠落在泷中(把“倒”解释为“倒映”可酌情给分)(2分)“倒”字既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壮丽,又抒发了诗人的宠爱赞美之情(1分)。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倒”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开放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答:【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①夸张(1分)第一句写轻舟随着瀑布冲下,好像从天际坠落;第三句写泷中的巨石有时竟会倒退几步才立住(1分),夸张手法写出了泷中水位之高和水流的迅猛(1分)②比方,其次句写白浪汹涌,攒立如山,写出了泷中的壮丽景象(1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把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谈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诗词赏析】《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泷中》“舟随瀑水天际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首句以似“天际落”的“舟”与“瀑水”意象,写泷中水位之高;次句以“如山倒”的“白浪”意象,写泷中水势之猛;三、四两句并没有直接写水势,而是掉转笔锋,相继写“却立”的“巨石”与“惊飞”的“白鹭”两个意象,从而侧面烘托了水势之大,笔力雄豪,奇情壮采。《看剑作》“剑气时时似白云,时来不得更从军。青山只为英雄设,老向松霞不事君。”首句以“剑气”、“白云”意象写出诗人奋勉有为的豪迈气概,但三、四两句以“青山”、“松霞”意象作结,豪气荡尽,徒然哀叹。这种方式主要是依据诗人表达情感的需要接受的意象组合。

【语文卷·2021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202208)】K014.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暮过山村贾岛(唐)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力气,力气层级为C。【答案解析】答案: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楚地听到微小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安静凄冷。次句为视觉描写,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勾画出一幅荒芜的山村远景。解析:“数里”就可以听到微小的水声,可见山村的“安静”,而“水”又是“寒”的,可见环境的“冷落”。映在眼前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可见山村的“荒芜”。诗的首联从视觉与听觉点出了诗题“暮过山村”。【思路点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从写景的角度来考虑,在此题中主要有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力气,力气层级D。【答案解析】答案: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芜景象,给人以安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惊担忧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安静平安,给人以安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模糊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从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安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第三点可不答)解析: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静静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然后诗人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思路点拨】诗人在暮过山村时历经了惊恐到欢欣喜悦的心情变化。前三联写了夜幕渐黑,作者途径安静清冷的荒芜山村时感到阴森惊恐,“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鸣叫,令人惊惶担忧,“落日恐行人”,天色渐暗,孤独的行人更加感到不寒而栗。尾联写诗人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隐模糊约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拓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不禁感到温存与亲切,从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安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受。【赏析】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楚地听到微小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安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画出一幅荒芜的山村远景。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或许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原来就令人闻而惊惶担忧;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独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静静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疆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疆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静谧。这时候诗人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芜的山区旷野,最终隐模糊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存与亲切,从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安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的确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语文卷·2021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202208)】K0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很多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患病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选择一些未受灾难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请简要分析(2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方成“翠羽盖”和“黄金钱”。解析: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把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谈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绚烂,香远益清,坚毅直立,借以塑造出资质奇怪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2分,内在形象2分)解析:①抓住诗中描写“决明”诗句,概括他的特点,分析外在形象;结合注解,分析内在形象。【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先要确定景物的时空特点,即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接着检索所写景象。确定时空里的景色,总是由多个景象构成的,这些景象在动静、声色、虚实、凹凸、远近上的协作,共同制造出景色的美感。有时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景物的描写方法和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颜色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凹凸观看角度的变化等。同时,有的题目要求回答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那还要生疏古诗词里常见景象跟情感的关联性,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即景即情等,能够结合具体的诗句,找出写景和感情的关系,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学问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力气,力气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患病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怜悯与哀叹。(2分)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诗句,结合注解。分析诗人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1)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2)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简洁精确     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连接的。(3)把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赏析】《秋雨叹三首》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15首。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奸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一。秋日杀,万物凋而百感集,古有“悲秋”者悲秋之萧瑟,“病秋”者病秋之隐沦,“惊秋”者惊韶华逝而年岁晏之速。少陵于此首亦融悲、病、惊,伤物残而叹自身老大难有成。新的季节缓缓渗透,布满并取代旧的,诗的境界中季节却若闻鼓而起,鸣金而息,皆是突至突离,春日瞬间吹生百草,“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秋日就如主刑杀的神,化片乌云持镰刀拂过这世界,在潮湿和清冷中将一切带走。“雨中百草秋烂死”,仿佛秋光眩晕,零雨其濛,赶忙熄灭世上一切生气,而“阶下決明颜色鲜”,首句的急转令我们仿佛忽见秋雨昏昼中一星微光,決明在雨水中颜色光鲜,居于自己青春的光景,天真地向季节的刃炫耀着初生的花叶。“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很多黄金钱。”翠羽盖是富家华美的装饰,黄金钱更是富贵的象征,然而这不过出自小植物微弱的生命,只是瞬息的现象,決明仍“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着自身生命的隐秘。越是明丽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仿佛拥有了润泽奇怪的形象,也就同时拥有了秋天的诅咒,若乐府中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待秋色深,便无复“翠羽盖”与“黄金钱”,小植物便终究是小植物,在秋风中无助地凋零,甚至来不及叹息,故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至此处決明之悲渐伏,而自身之悲渐起,決明之生命正如书生之生命,于人世昏暗之时独居内心一隅,经营超然的诗书,本草书中言“決明”其物有明目去翳之功,诗书亦复如是。而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绚烂,亦若“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很多黄金钱”,在纸上何等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惊,“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仰慕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对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终点他将关注点临时转向风中決明馨香的劝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语文卷·2021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2209)】K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学问点】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句的力气,力气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解析】答案: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观赏。(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示意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2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观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解析:解答这类题,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内容上考虑这两句诗的作用,二是从结构上。开头句有引起下文,为下文作感情铺垫的作用。【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颜色、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