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14-15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1页
【高效导学】14-15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2页
【高效导学】14-15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方案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困难的任务C.方案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把握在15亿以内D.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后,将开头缓慢下降答案:C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诞生率高于死亡率B.人口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C.我国早已实行方案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我国人口数量已开头下降D.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基本是呈现一种指数形式的增长解析:我国虽然早已实行了方案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答案:C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施环境爱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铺张和破坏相当严峻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省并举,把节省资源放在首位解析: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答案:C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解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生育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答案:C5.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A.通过肯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加光合作用的目的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本事,提高产量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解析:在农田中无法提高光照强度。答案:A6.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6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C.把握人口和爱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进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D.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解析:随着人口增多,粮食需求量增多,但耕地削减了。尽管可通过提高单位产量来增加粮食总产量,但单位产量不会大幅度提升,因此把握人口数量和爱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7.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人口增长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继而又会使人口连续增多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进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解析: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人口增长会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而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因而就会使人口连续增多,A正确;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我国在进展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等,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D正确。答案:C8.如今经常消灭的漫天沙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沙尘暴的频繁消灭与人为的高强度开荒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应当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掩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①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形成沙尘暴的缘由在于植被的破坏,防风固沙力量减弱,通过植树、种草等增加植被掩盖率可以降低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说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答案:D9.随着我国方案生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科学家估量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当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握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养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结婚可削减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在抱负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不行能符合“J”型曲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并不是说我国人口的K值为16亿。答案:D10.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诞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学问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曲线上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诞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当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11.人口的数量经常随环境资源的转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行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诞生率始终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把握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把握__________,我国实行把握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而把握人口数量,依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当把握其诞生率,也就是少生。答案:(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2)增加(3)诞生率方案生育12.下图为1982年某省人口的年龄结构(按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图中各横柱表示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数目,纵轴由下向上表示年龄由小到大。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显示人类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消灭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体上看,人口种群年龄结构基本是________型,因而把握人口的任务长期而困难,由于从总体趋势来说,诞生率________死亡率。(3)图中Ⅰ的两个年龄组成的横柱较狭窄,说明此时人口进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从社会角度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Ⅲ(35~45的年龄)削减的历史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人口动态受各种________因素的影响,将在年龄锥体中反映出来,并保持得相当长久,影响以后的进展趋势。(5)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人口种群密度大小,图示可见,____________是猜测将来人口进展趋势的主要信息。(6)人口政策的制定以____________为科学依据。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其消长的缘由,与其他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有相同之处,由于人类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遵循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受自然因素制约;也有不同之处,人口数量变化还受人口政策及社会的制约。人类制定人口政策,应以生态学的进展规律为科学依据。答案:(1)男∶女=1∶1①父亲可以产生比例为1∶1的X、Y两种精子,且这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几率相等;②XX和XY两种类型的受精卵成活率相等(2)增长大于(3)诞生率低方案生育政策的限制(4)战斗导致诞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社会(5)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6)生态学原理13.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斗疾病等缘由,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________增长。(3)20世纪70年月后,我国人口诞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