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卡上准确工整地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3.请在答题卡中题号对应的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损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实验上小荷初露。诗歌这一语言的黄金,承载着人类最光荣梦想的文学体裁最早被作为试验田来开发。AI能创作小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小说逻辑与诗歌逻辑不一致。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尤其是严格使用韵律平仄规则的古典律诗。另外,诗歌的理解也必须有读者的高度参与。诗歌字数较少,领悟又寄托于意象上,也就是说,诗歌除了吟咏的节奏、字词蕴含的韵味,其接受需要依赖读者的“脑补”。这些是诗歌AI写作更加蓬勃活跃的原因。小说则不然,它需要交互信息的介入,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写作小说的人工智能的运作应配备成熟的对话机制(聊天界面):另一方面,大面积互联网的铺设给机器的学习能力插上了翅膀,虚构叙事类的文学创作能力取决于数据库的不断反哺。因此,在小说的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人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从人工智能与文学领域的交叉实践可知,积极推动实践文学发生变化的人往往是具有科研属性的人员。因为文学较为特殊的属性,并不直接带来迅速的爽感反馈,因此写作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很难出现高度普及的情况。而且,对于基本框架设计,对于语感声口等独特性的期待,对于逻辑和叙述节奏把控的要求等因素,都说明文学创作必须由更专业的写作者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作品。(摘编自邱华栋《AI的创造力来源》)材料二: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䔌明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它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文学创作能否真正被“人工智能技术化”?这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同青年科幻作家、文学计算领域学者刘洋谈到的,人工智能文学创作,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只有对文学进行可量化、指令明确的拆解和数据化,然后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数据库、语料库、修辞库、情感表达库,并进行大算力的喂养,才能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但其第一步——文学的量化,至今仍然被视为“天方夜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之路,依然道阻且长。同时,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但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他者”,可以让人类自身不断反思——科技时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究竟在何处。(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材料三: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表明,目前诗歌AI写作较为活跃的原因,是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且对其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读者的参与和二次创作。B.材料一表明,人在人工智能写作小说的初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工智能的数据库足够丰富,对话机制足够成熟,人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C.从材料二可知,据慕明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D.从材料二可知,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一些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那些无限性、非理性和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也许能模仿、创造出一个个故事,但它永远不会解码该故事背后所饱含的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我的心灵感受。B.建立文学大语言系统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基础,完成后将极大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加快AI创作的发展速度。C.人工智能文学创作尽管面临挑战,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其促使人类反思文学在科技时代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D.文学与科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在精神层面拥有独特价值。作家依靠文学展现个人思考深度,洞察社会伦理风貌。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在人工智能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项是()A.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理解、把握《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风和语言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续写了后四十回的内容。B.AI小说《机忆之地》创作过程中,人类创作者将元宇宙等科幻元素与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探索相融合,并以此作为主要内容。C.林悠然以宇宙、星河为背景,构想出人类、AI与宇宙共存共生的宏大叙事,通过输入关键词、主题等内容,激发AI的创作潜能,与其共同完成了《梦回星河》。D.超110万字的《天命使徒》采用“国内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完成,一个勤奋的作家写成该篇幅小说需一年,而人工智能仅需一个半月。4.结合材料一、二谈谈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5.科技时代,文学具有哪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价值?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答案】1.B

2.B

3.D4.①多种文体创作成果初现,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诗歌和散文,在小说创作领域有了初步探索;②辅助写作功能强大,能够收集与整合资料,写情节大纲,制式写作驾轻就熟。5.①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展现艺术独有的核心创造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②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将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传递个体复杂的感性经验。③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表达人们独特的情感。④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反映作家的思想和社会现实,能够引导人们进行反思、批判,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解析】【导语】三则材料都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可能性。材料一讨论了人工智能在诗歌和小说创作中的现状与问题,指出人的作用仍然显著。材料二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的潜力和局限性,特别在于创造力和个体经验的难以替代。材料三强调文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其精神层面和情感影响,这些特质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代替的。【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如果人工智能的数据库足够丰富,对话机制足够成熟,人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写作小说的人工智能的运作应配备成熟的对话机制(聊天界面)”“虚构叙事类的文学创作能力取决于数据库的不断反哺”“在小说的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人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等内容,可知文中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在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依然很大,而没有说人的作用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减弱。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加快AI创作的发展速度”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同时,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可能AI创作的发展速度很难准确预测,不能断定“加快AI创作的发展速度”。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能论证。人工智能在研究人员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风和语言特点后,重新续写后半部分,突出的是人的作用。B.能论证。“人类创作者将元宇宙等科幻元素与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探索相融合”之后,再由AI进行创作,突出的是人的作用。C.能论证。强调人在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写作创作中,扮演了关键性指导和创建角色,突出人工智能写作离不开人的指导。D.不能论证。主要强调了人工智能写作的效率之高,而不是人在其中的作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第二段“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可知人工智能在诗歌和散文、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够能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作品。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可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作家快速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资料,为创作提供丰含的素材。根据“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可知人工智能可以为作家提供情节大纲的框架,激发创作灵感,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根据“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可知在一些格式较为固定、内容相对规范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能够熟练地完成任务,表现出较高的写作水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可知艺术的核心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和模仿的,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展现人类这种独有的创造力,这是科技时代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②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可知文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这是人工智能难以做到的,在科技时代这种对人类经验的传递显得尤为珍贵。③根据材料三“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可知文学与科学不同,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审美形象,使得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④根据材料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知文学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在科技时代,文学依旧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进行反思,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切朱赞军大爷和大妈们给我起了个绰号。一切。我喜欢这个绰号。收——冰箱彩电洗衣机家用电器——收——废铜废铁手机旧货喽——破烂换钱。声音洪亮,吆喝阵阵。我不爱说话,从来不吆喝,现在,必须面对竞争,不得不吆喝起来。收。一切电器。收。一切破烂。最终,我的简洁打败了同行的啰嗦。此后,我就成了一切。我在北京的胡同里收废品,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钱赚,时间自己说了算。人这辈子,自己说了算的事,不多。收废品,收的是人。人对了,废品是钱。人不对,废品是垃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家愿意把废品给我,是缘分。许多同行在吉祥社区这片儿和我竞争,后来都离开了,他们没缘。我现在每天能睡到自然醒,电话一响,生意自来。我做事有我的原则,一个衣柜,我50元收,碰巧你想买,你开价,只要不低于50元,拿走。我还连收带卖过自行车、板车、三轮车、老年代步车。说来有意思,我还卖过两次二手汽车,汽车这东西有点麻烦,太专业,弄不好会出人命,人命啊,是大事,还是保持稳定吧。有人劝我雇人,我不想,我当不了老板。我只想着攒钱,不为自己,为儿子,他今年考大学,穷家富路,当爹,得有个爹样。你有了绰号,叫一切。你觉得挺好,是吗。我可不这么认为,我到了北京,人家就叫我,小一切。你说,我考不上大学就别考了,到北京找你,给我介绍人脉。收废品,这是什么人脉,这也不是个正经职业呀。你介绍我认识了房东朱大爷,他不也靠着退休金和收你的房租凑合着过吗。你请我,游长城,以环保的名义顺手捡废品。吃烤鸭,烤鸭店说,明天开始,买烤鸭单送一只鸭架子,你让我慢慢吃,吃到今夜零点,十个服务员打着哈欠,欣赏着我们。逛故宫,我看你玩得比我都高兴,你拽着我唱,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故宫里面唱沪剧,帝王将相和你有啥关系。你带我看升国旗,大家看旗,你也看旗。升旗结束,你盯着游客手里的各种瓶子,你比国旗班的战士还忙。全村人都羡慕你在北京做买卖,也是,收废品也是买卖。你帮腿脚不利索的街坊换煤气,不收钱。我说,公家收五块运费,咱们收两块,你说客户关系需要维护,你差点跟我断绝父子关系,付出劳动凭什么不能收钱。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搬搬扛扛你爱搭把手,有必要吗?你有些毛病得改改了,顺手帮人扔垃圾,帮人收快递,给老年人买饭,有必要吗?树杈搭在电线上,人家还没说什么,你就说有安全隐患。人家装修,为了点儿垃圾边角料,你义务当监工三个月,可真行。我想不明白,你是收废品的,不是社区工作者。你给我的解释是,人只要做事,就是一种修为。咱俩都是高中毕业,没必要那么高深。你说,吉祥社区的老老少少都是家人。我没看出来,除了我,谁是你的家人?你还说,买卖废品时,能看出人品。我看出来了,不少人就是要占你便宜。你还继续说,不计较小钱,就是一种修为。拉倒吧,必须计较,反正我就是要计较,小钱也是钱。大家说,有事没事找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小一切是个财迷,不如老一切。我的爹呀,12345和110应该给你接个分机。老一切和小一切,他们就这样互相计较地活着。夜黑,酒烈,爷俩喝成了哥俩,老一切借着酒劲拿出存折。四十万。小一切重新打量老一切。爹,是真爹。折,是真折。老一切说,没想到吧,小钱儿,攒的,上大学不能缺钱啊。兜里没钱,上再好的大学,不硬气。你考不上大学,就给你攒着娶媳妇。兜里没钱,娶再好的媳妇,也不硬气。咱俩一起干,争取存上一百万。收废品的活儿锻炼人,体力智力都得有,能挣钱还锻炼身体,这工作,难找哇。再说,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以后干别的工作也不抓瞎。小一切说,你说过,我妈没得早,不让我吃苦。老一切说,好儿子,我是你爹,说话算话,现在是熟悉环境,不是吃苦。酒话伴着未来,小一切搂着存折,睡出了口水。老一切搂着小一切,眼角挂泪,没再醒来。街坊四邻帮助小一切料理后事,小一切看到的是熟脸。他喜欢的人,来了。他不喜欢的人,来了。朱大爷说,你爸托我给你找个工作,我给你问了,只要你想干,随时可以上班。这间小房你就住着吧,不收你钱。人这辈子,自己说了算的事,还真是不多。我的灵堂布置得真好,让各位费心啦。能烧的就烧,能卖的就卖吧。我儿子,不对,还是随着大家,叫他小一切吧,他把我的骨灰留在了我喜欢的北京城。他回了老家,他和我说,一定要复读,考上大学,考上北京的大学。北京,是他的一切。老街坊们,一切安好。(选自2023年第05期《百花园》)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一切在吉祥片区打败了其他同行,生意会自动找上门来,这表明街坊邻居与老一切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越来越信任他。B.老一切常常免费帮大家做事,被人占便宜也不计较,对此小一切表示非常不理解,这表明父子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和冲突。C.“人只要做事,就是一种修为”“不计较小钱,就是一种修为”,说明老一切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想以此求得好名声。D.街坊四邻帮助小一切料理老一切的后事,这是对老一切乐于助人的感恩与回报,同时也是作者对北京这座城市人情世故的还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收。一切电器。收。一切破烂。”小说多次出现类似短句,简洁明快,语言口语化,符合人物身份,使小说充满生活气息。B.父子一同游长城,吃烤鸭,逛故宫,看升旗,这些细节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让读者在趣味中直接感受父子间情感的升温。C.作者匠心独运,以老一切的灵魂口述自己死后的圆满作为小说的结尾,既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又暗合了民族的文化心理。D.小说围绕老一切收废品的故事展开,以小见大,引发了读者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异乡立身处世等问题的思考,耐人寻味。8.小一切最终决定复读,并要考上北京的大学。请结合原文分析小一切这样做的原因。9.小说多次切换叙述视角,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6.C

7.D

8.①“老一切”人好,谁家有事他都伸手,真诚朴实,获得良好口碑,老邻居们真诚为他办丧事,这一切都让“小一切”备受触动,认识到做人做事的重要原则,“北京”是“小一切”真正成长的地方,父子俩在北京都有无法割舍的情愫。②北京承载着老一切的奋斗与梦想,作为父亲的遗愿与精神象征,小一切希望能在这座城市继续完成父亲未尽的心愿。9.①本文构思巧妙,在叙事上用多视角灵活切换的方式将三个相对独立却彼此关联的故事片段有机组合,以短篇幅承载深内涵,富有表现力。②小说多次切换叙述人称和视角,以还原“老一切”这个在北京生活的底层异乡人形象,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③小说在“老一切”自叙和父子酒后夜话温馨场面中插入“小一切”质疑父亲言行的叙说,丰富情节内容,凸显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使叙述节奏张弛有度。④小说以“老一切”灵魂口述死后的圆满结尾,独具匠心,既暗合民族文化心理,又蕴藏作者的人文关怀,突出主旨,富有余韵,引发读者的共情深思。【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名叫“一切”的废品收购者及其儿子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城市生活中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方式。作者塑造了乐观勤勉的“老一切”和逐渐理解父亲的“小一切”这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父子间的互动不仅表现了代际观念冲突,还传达出对家庭的责任与希望。小说语言简洁、口语化,以幽默细节描绘城市温情,反映出浓厚的人情味和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哲学。结尾处表现的父爱和社会的温暖赋予作品深刻的情感力量。【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C.“想以此求得好名声”错误。由“你帮腿脚不利索的街坊换煤气,不收钱”“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搬搬扛扛你爱搭把手”“吉祥社区的老老少少都是家人”可知,“老一切”出自本心地对待社区里面的人们,把他们当家人,真心实意地付出,从“大家说,有事没事找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小一切是个财迷,不如老一切”可以侧面印证“老一切”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此知道“老一切”并不是为了求得好名声而去帮助别人。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小说围绕老一切收废品的故事展开”错误。小说写了名叫“一切”的废品收购者及其儿子的故事,不仅是老一切收废品的故事,还有他帮助邻里的故事。文章以老一切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写出其人品,传递出社会的温情。因此小说是通过老一切与老街坊和谐相处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异乡立身处世等问题的思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①由老一切回收废品,无所不包,帮助街坊四邻事无巨细,比如帮腿脚不利索的街坊换煤气,顺手帮人扔垃圾,帮人收快递,给老年人买饭等情节,以及“大家说,有事没事找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可知,“老一切”人好,谁家有事他都伸手,真诚朴实,“一切”父子在北京有无法割舍的人情。②北京是老一切奋斗、付出过的地方,他为了儿子而努力奋斗,也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北京也承载着父子俩的美好回忆,父子俩在这座城市一起游玩,走过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次弯腰捡起的废品都承载着父子的记忆,“小一切”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与回忆。北京作为父亲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成为了小一切希望延续父亲精神和实现其期待的目标,因此他决定复读并志在考上北京的大学。通过这些分析可见,小一切的决定既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人生目标的确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叙述视角的分析鉴赏能力。①本文共有三个故事片段,第一个是以“老一切”的视角写他在北京收废品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第二个片段是以“小一切”的视角写他对父亲的“不满”“不理解”;第三个片段是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父子俩喝酒谈心,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总之,文构思巧妙,在叙事上用多视角灵活切换的方式将三个相对独立却彼此关联的故事片段有机组合,以短篇幅承载深内涵,富有表现力。②第一个故事是以“老一切”的视角写的,写他绰号的由来,写他如何收废品、攒钱;第二个片段写“小一切”眼里的父亲,他觉得父亲傻,“帮腿脚不利索的街坊换煤气,不收钱”“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搬搬扛扛你爱搭把手”“顺手帮人扔垃圾,帮人收快递,给老年人买饭”“义务当监工三个月”,他不理解父亲“吉祥社区的老老少少都是家人”的说法,其实通过“小一切”的视角,补充了“老一切”的生活工作细节,从侧面塑造了“老一切”的形象;第三个故事则是以全知视角写父子俩,尤其是“老一切”的内心世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说多次切换叙述人称和视角,以还原“老一切”这个在北京生活的底层异乡人形象,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③小说在“老一切”自叙和父子酒后夜话的温馨场面中插入“小一切”质疑父亲言行的叙说,写父子喝酒谈心,场面温馨;而第二个故事中“小一切”质疑父亲言行,写父子两代人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这样写使叙述节奏张弛有度。④小说最后“老一切”灵魂口述死后的圆满结尾,“老一切”感叹“我的灵堂布置的真好”,还说“让各位费心啦”,祝福“老街坊们,一切安好”,独具匠心,因为我们中国人对于身后事很重视,这样写既暗合民族文化心理,又蕴藏作者的人文关怀,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写出了异乡人以真情融入当地生活,“他把我的骨灰留在了我喜欢的北京城”,暗含“老一切”已凭借自己的付出与真情深刻融入这座城市,引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①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节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材料二:人谓太史公为孔子立世家非是,盖以为论道德则孔子为帝王师,不当在诸侯之列;语其位则孔子未尝有封爵不当与有土者并是大不然。盖方汉之初,孔子尚未有封号,而太史公逆知其必当有褒崇之典,故遂为之立世家。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有德者以德而世其家。以土者,土去则爵夺;以德者,德在与在。今观自战国以后,凡有爵土者,孰有能至今存耶?则世家久,莫有过于孔子者。《史记》又以孔门七十二弟子与老子、孟子、荀卿并列为传,则其尊之至矣。孰谓太史公为不知孔子哉。(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材料三:王荆公讥太史公不宜列孔子于世家,以为孔子之道不因世家而尊。迁之于晋则曰:“嘉文公锡鬯圭②,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强吴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于赵、于韩皆然。而序孔子则曰:“周室既衰,诸侯逃行。孔子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子,故附《孔子世家》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而尊周者,诸侯之事,故上不得比于本纪,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节选自袁枚《随园随笔·释孔子世家》)[注]①舄(xì)奕:连绵不绝。②鬯圭(chàngguī):古代礼器,亦称“场圭”,玉制,祭祀时用以酌鬯酒。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语其位A则孔子未尝有B封爵C不当D与有土者E并F是G大H不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匹敌、相当,与《过秦论》“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的“抗”意思相同。B.特,仅仅、只,与《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意思相同。C.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与《劝学》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于”用法不同。D.比,并列、挨着,与成语“比肩接踵”“鳞次栉比”“朋比为奸”的“比”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从《史记》体例着笔,认为孔子的道德不因为将其列入“世家”而变得伟大,也不因将其置于“列传”而显得渺小。B.汉代初年,孔子暂未获得封号,但太史公却将其列入“世家”,是因为他根据孔子的德行预料孔子一定会享有尊崇的礼仪。C.何良俊认为有封地者可凭封地使家族世代相传,有德行者可凭德行使家族绵延不绝,可见封地与德行对世家传承同等重要。D.袁枚引用司马迁的观点,总结出“世家”中人物的选择标准,得出孔子应列于“世家”,而非“本纪”或“列传”的结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旅人也,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2)孔子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14.王安石为何反对将孔子列入“世家”?针对王安石的观点,后人提出了哪些反驳意见?请根据材料在横线处补上恰当内容。

【答案】10.ACF

11.A12.C

13.(1)孔子是个羁旅之人,没有掌握一寸土地的权力,把他归在列传里面是合适的,为什么要列为世家呢?(2)孔子哀叹礼乐崩坏,追忆修习经术,以实现王道,匡正乱世使其回归正道。14.①以道德论,孔子才大道高,列入“世家”也不足以尊其才、道。②以土地或德行都可“世其家”,而孔子可以凭借德使其家世代相传。③入“世家”不以道德论,而以尊周论,孔子在尊周上居功至伟。【解析】【导语】这三篇文章围绕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争议进行讨论。王安石质疑这一安排,认为孔子的德行不依赖于任何体例;何良俊则认为因孔子的德行预示其崇高地位,堪列“世家”;袁枚通过分析司马迁的选择标准,认为孔子的影响如同诸侯之世家。因此,争论焦点在于孔子的影响力与体例的符合程度,各方观点呈现出对孔子地位及影响的不同解读。【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地位角度来看,孔子未曾有过封爵,不应该与那些有封地的人并列。这种说法是很不对的。“则”与前文构成顺承关系,其前A处断开;“孔子未尝有封爵”,主谓宾齐全,句意独立,其后C处断开;“是大不然”主谓齐全,其前F处断开。故选A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意思不同。对抗/匹敌、相当。句意:所以为他设立世家来对抗其他人吗?/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B.正确。句意:为什么只做公侯呢?/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C.正确。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表示比较。句意:没有超过孔子的。/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D.正确。句意:所以地位高的不能与本纪相提并论。/“比肩接踵”,肩挨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鳞次栉比”,形容像鱼鳞和梳子的齿那样一个接一个有次序地排列着。“朋比为奸”,相互勾结做坏事。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见封地与德行对世家传承同等重要”错,原文是“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有德者以德而世其家。以土者,土去则爵夺;以德者,德在与在”,可见原文强调的是德行的重要性。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孔子旅人也”,判断句;“柄”,权力;“宜”,合适;“曷”,为什么。(2)“悼”,哀叹;“达”,实现;“匡”,匡正;“反”,通“返”,使……回归。【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处,先在材料一中找到对应信息“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仲尼之道不从而小”,按照“理由一”的结构,概括为:以道德论,孔子才大道高,列入“世家”也不足以尊其才、道。②处,按照思维导图提示,在材料二中找到反驳“理由一”的对应信息“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今则世家久,莫有过于孔子者”,然后概括“世家”的标准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以土地或德行都可“世其家”,而孔子可以凭借德使其家世代相传。③处,要针对①进行反驳,不能就“孔子才大道高”进行反驳,可反驳的是评论准备,可在材料三中找到对应信息“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尊周者,诸侯之事……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概括为:入“世家”不以道德论,而以尊周论,孔子在尊周上居功至伟。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史公在叙述帝王时称为“本纪”,叙述诸侯传国时称为“世家”,叙述公卿特别突出的就称为“列传”,这是他的惯例。他把孔子列入世家,为什么没有依据呢?孔子是个羁旅之人,没有掌握一寸土地的权力,把他归在列传里面是合适的,为什么要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亲自具备了圣人的资质,他的教化非常兴盛,影响万代,所以为他设立世家来对抗其他人吗?这也不是最深刻的讨论。孔子的才能,可以做帝王,为什么只做公侯呢?孔子的学说,可以普及世间,为什么只限于他的家族呢?把孔子放在世家,孔子的学说并不会因此变得伟大;把孔子放在列传,孔子的学说也不会因此变得渺小。然而司马迁自己搞乱了他的惯例,这就是所谓的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材料二:有人说太史公为孔子设立世家是不对的,认为从道德上讲,孔子是帝王的老师,不应该排在诸侯的行列;从地位角度来看,孔子未曾有过封爵,不应该与那些有封地的人并列。这种说法是很不对的。在汉朝初期,孔子还没有封号,但太史公预先知道他一定会得到尊崇的典礼,所以就为他设立了世家。拥有土地的人因为拥有土地而使家族世袭,有道德的人因为道德而使家族世袭。以土地为依据的,土地没了爵位就被剥夺;以道德为依据的,道德在就存在。现在看来,自从战国以后,所有有爵位土地的人,谁能够保存到现在呢?所以世家时间长久,没有超过孔子的。《史记》还把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老子、孟子、荀卿并列记载,这表明了对孔子的极高尊敬。谁说太史公不了解孔子呢?材料三:王安石讥讽太史公不应该把孔子列入世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因为世家而受到尊崇。司马迁在写晋国的时候说:“赞美晋文公赐予鬯圭,所以写了《晋世家》第九。”写越国的时候说:“赞美勾践灭掉强大的吴国,尊崇周室,所以写了《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写郑国、赵国、韩国都是这样。而叙述孔子时说:“周室衰微,诸侯各行其是。孔子哀叹礼乐崩坏,追忆修习经术,以实现王道,匡正乱世使其回归正道。看到他的文辞,为天下制定礼仪法规,把六艺的统纪流传后世,所以写了《孔子世家》第十七。”他的意思是诸侯能够世袭家族,是因为他们知道有天子并且能够匡正乱世回归正道;把天子的权力归于周室的,没有比孔子更合适的,所以附上《孔子世家》来表明他始终为周的意图。而尊崇周室,是诸侯的事,所以地位高的不能与本纪相提并论,地位低的也不能贬为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徐步杜甫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①。芹泥随燕觜②,花蕊上蜂须。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③。[注]①晡: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②觜:同“嘴”。③如愚:出自《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步”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逸致,也正因“徐步”,诗人才能观察到燕觜、花蕊、蜂须等细微之物。B.开篇借用“青芜”“荒庭”“日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荒败、寂静又略带野趣的环境氛围。C.诗歌用字精妙,“随”“上”让原本被动的芹泥、花蕊拥有了主动性,使画面充满生机,妙趣横生。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嫉妒的无奈与自嘲,亦暗示了诗人自觉因醉酒而显得愚拙。16.《徐步》和《客至》同是杜甫诗作,都写到了饮酒,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D

16.①《徐步》:诗人“把酒”吟诗,任凭酒液溅湿衣裳,表现了诗人的不拘小节(自由从容/放浪形骸)的生活哲学,也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②《客至》:作者家境贫寒,只能用陈酒招待客人,表现出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后文诗人邀邻翁共同饮酒,也反映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解析】【导语】《徐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下午庭院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借酒与诗反映了杜甫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闲适心态与自我完善的态度,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从容与豁达。【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暗示了诗人自觉因醉酒而显得愚蠢”错误。尾联中的“醉如愚”并非真的指诗人因醉酒而变得愚蠢,而是诗人对自己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的一种自嘲和无奈表达。这里的“醉如愚”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解嘲和调侃,而非对诗人真实状态的描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徐步》:“把酒从衣湿”是说诗人手持酒杯,边走边饮,以致酒倾洒出来溅湿衣服,刻画出诗人潇洒随性、不拘小节的形象。敢于谈论才华会招来嫉妒,实际上,我喝醉了就像个傻瓜。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会招来嫉妒和忌讳,因此敢论才见忌。因此诗歌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困境,解酒解愁,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之情。《客至》:“樽酒家贫只旧醅”,尽管条件有限,但诗人依然以真诚的心意款待客人,体现了主客间的深厚情谊和诗人纯朴好客的性格。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尾联中诗人隔着篱笆呼唤邻翁共同饮酒的场景,将全诗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也体现了诗人与邻里关系的淳朴和睦。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寒假里,小徐和家人一起登泰山,途中云雾障目,冰滑难登,让他不由想起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戴在深入研究李白的诗歌时,注意到李白特别喜欢运用青色来描绘景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将下雨时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__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际。(3)古代诗文中往往用不同季节来表现时序更替,光阴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道中迷雾冰滑

②.磴几不可登

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青冥浩荡不见底

⑤.日月忽其不淹兮

⑥.春与秋其代序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送了春归又送秋,人间随处寄悠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磴、兮、冥、淹、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道德角度考量文学,并不是对文学进行道德价值上的评判,而是要进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安排、形象设计体现出了何种道德意蕴。当我们对文学与道德关系进行探讨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说作品“不道德”“三观不正”的时候,

。还是在说作品里的某个人物或者事件三观不正?作品内容背后的道德观与作者本人的道德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文学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重塑,这也就意味着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输出某种道德观。尽管道德立场是作者永远无法彻底避开的,

,而是表达作家本人的某种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虽然也包括道德,但是一定比道德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美,也包括丑。在美学上,审美这个词并不简单等同于对美好的事物的欣赏。对丑的事物的呈现,

。可能有人就会有疑问:审美不应该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活动吗?丑的事物让人难受,怎么还能是美的呢?确实,丑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因为对丑的事物的痛斥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对丑的事物的体现会让我们更加渴望美,这就是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18.下列句子中的“还”和文中加点的“还”,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A.这么高的山,他那么胆小,还爬上去了!B.林先生勉强安慰着,心里的难受,比刀割还厉害。C.严守一还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就醒了。D.一年到头开销还不够,哪里能有多余的钱呢?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答案】18.A

19.①到底是在说作者本人三观不正②但作者创作的主观自的并不是道德③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20.丑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愉悦,但是对丑的事物的痛斥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对丑的事物的呈现会让我们更加渴望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文中“怎么还能是美的呢”中“还”表示没想到如此,居然。A.“还爬上去了”中“还”同样表示没想到如此,居然,与文中“还”意义和用法相同;B.“比刀割还厉害”中“还”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C.“还像往常一样”中“还”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保持不变;D.“开销还不够”中“还”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下文“还是在说作品里的某个人物或者事件三观不正”,本空需要有关联词语与“还是”搭配,可填“是”;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此处需要一个与“作品里的人物或事件三观不正”相对应的对象,结合语境应与“作品”有关,与作品有关的除了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还有作品的作者,即可得到“作者本人”这一对象,故填入“到底是在说作者本人三观不正”。②处,横线前“尽管道德立场是作者永远无法彻底避开的”,这里有一个让步的意思。横线后用“而是”引出了“表达作家本人的某种审美理想”这一目的,由此可知,此处应是对前文让步的转折,说明作者创作的主观目的不是道德;根据下文“而是”关联词语的提示,本空需要有关联词语“不是”与之搭配,故填入“但作者创作的主观目的并不是道德”。③处,结合上文“审美这个词并不简单等同于对美好的事物的欣赏”,下文“丑的事物让人难受,怎么还能是美的呢”可知,本空的语境是“对丑的事物的呈现”也属于审美范畴,故填入“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丑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因为对丑的事物的痛斥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将“因为”改为“但是”。二是搭配不当,“对丑的事物的体现”搭配不当,“体现”应改为“呈现”。故原句可改为:丑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愉悦,但是对丑的事物的痛斥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对丑的事物的呈现会让我们更加渴望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①“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仿佛要伴乘这火热的时光与浪漫的初夏撞个满怀。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古人把石榴又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红。②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初开之时,红艳艳的石榴花像是少女的面颊,总有一种含情脉脉的神韵与娇羞。“东风不度榴花放,我自喧妍夏日开”,怒放的石榴花,红得浓烈,红得纯粹,红得奔放……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感,成为了初夏时节一道最绚丽的风景线。21.文中①②两处皆引用古诗文写石榴,一处没有提供出处,一处提供了出处,作者为何这样安排?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写出石榴花“强烈的生命感”的?【答案】21.①处,为间接引用,引用诗句描写石榴花开放的情景,引用内容是描述石榴花的一部分,前后语义连贯,直接表达对石榴花开放的惊喜和感慨,使读者能迅速融入作者的情感体验中,所以无需交代出处。②处,为直接引用,引用内容是考证石榴的命名,交代了古代石榴名字的渊源,加上出处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22.①运用叠词和排比手法,强调石榴花颜色之艳、数量之多,突出石榴花“强烈的生命感”。②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灼热”,化视觉为触觉,写花开得热烈;“烂漫”写花颜色鲜;“飞扬”写花飞舞,突显石榴花蓬勃的生命力。③多用短句,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突出花的生气。【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引用的类型,再从艺术效果和内容上进行分析。①处,由原文“‘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可知,①处的引用只是在对石榴花的开放情景进行间接的引用,成为了作者描述的一部分,引用诗句立即引出石榴花的形态与生机,也更容易与前后文自然衔接,因此无需提供出处,保持行文的流畅性。②处,由原文“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可知,②处为考证石榴古名“丹若”由来,引用了《广群芳谱》的记载,提供出处在于增强文献的权威性及内容的可信度,符合规范引用的要求,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①由原文“红得浓烈,红得纯粹,红得奔放”和“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可知,作者采用排比如“红得浓烈,红得纯粹,红得奔放”,突出石榴花颜色的浓烈、饱满及热情;而“红得”一词反复出现,增强了描述的韵律感和层次感,强化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中的叠词,形象描绘了石榴花的繁茂和盛况,展示了它们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态势,创造出一种视觉的恢弘感。这样的手法让石榴花的生命活力得到强烈体现,给人以震撼的美感体验。②由原文“灼热,烂漫,飞扬”可知,“灼热”化视觉为触觉,把花的热烈生动地表现出来;“烂漫”形象生动地指出花的颜色鲜艳;而“飞扬”则写出花的动态美感,更多展现其蓬勃的生命力和朝气,词语的选择生动体现在写作中,极具表现力。③由原文“红得浓烈,红得纯粹,红得奔放”“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等信息可知,采用短句式,简单明了,富有节奏感。这样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