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课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课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课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课标点击】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主认知】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把握都城四周的地区。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把握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斗。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头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迁移应用】

1.下列哪一年月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帝国过渡的时间标志(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是(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加实力以赢得兼并战斗

C.确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二、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重点)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打算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从今,“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

(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心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把握,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把握、发给。

(3)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行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行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心官制(“三公九卿”制)

(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心机构中,_______挂念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心政府的职能部门。

(2)评价:①秦朝中心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协作,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这就在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1)建立

消灭: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间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______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__________,全国分为____郡,由中心政府直接管辖。

(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心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_______)。,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把握。这套从中心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心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迁移应用】

3.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心集权进展的必定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实行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心任命,不行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6.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

)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心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把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秦朝地方百姓假如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8.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心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帮忙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州、县三级知能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选学)

1.措施

(1)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3)军事方面:修筑抵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

(4)法律方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进展,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核心突破】

1.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1)内容:①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②建立完备的中心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建立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2)概念总结: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①“专制主义”指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心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②“中心集权”指的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心把握地方、地方确定听从中心。

(3)秦朝专制主义的基本特点

①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②中心官制特点: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从中心到地方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协作,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把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宽敞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相同: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2)不同点:

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心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肯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心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简洁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3.直观再现

【案例导析】

1.《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中嘻嘻哈哈、疯颠颠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依据所学的学问对该剧的剧情处理,进行评价。

这是不行能的,完全是小说为了情节而虚构的。

(1)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威猛,必定规定很多约束,增加人们的神圣感。

(2)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绝不会允许小燕子在森严的皇宫随心所欲。因此不行能消灭剧中无可奈何的情形。

2.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清静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

请回答:

(1)王绾与李斯争辩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他实行“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题题型。依据设问来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猎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概括,同时,留意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答案:(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李斯。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行郡县是建立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展。

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秦始皇召开的关于是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争辩。材料中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争辩的格外明确。秦始皇最终接受了李斯加强中心集权的论点。这是历史发进展的必定。

【实战练兵】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

2.秦代确立的中心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至上

B.“家天下”

C.权力高度集中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3.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实行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4.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心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消灭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缘由是(

A.交通的进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沟通的需要

D.加强中心集权的需要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生疏,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7.(选做题)【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同学

假如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参考答案:

【迁移应用】

1.D前三项分别是夏、商、西周建立的时间,D项才是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标志。留意秦国与秦朝的差别。

2.B各国变法以前,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是旧贵族势力利益的代表;同时,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斗连续不断,要想保存自己的势力,扩大地盘,只有实行措施来进展自己。因此,建立封建制度和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等都是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愿望(目的)。

3.B“理解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概况。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其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并确立了皇帝世袭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并非对古代有道明君的效法。

4.C秦统一前,天下长达550年左右战斗不休。如秦始皇所说,假如再分封侯王,“是树兵(引起战乱)也”。所以,他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B两项是军事措施,D项是中心官制,C项才正确。

5.D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心任命,且不行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推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6.C②项属于御史大夫的职权;秦朝的丞相不把握兵权,故④是错误的。

7.B地方百姓打官司应当在地方进行。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主,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8.D秦朝地方政权机构是郡县两级制。

【实战练兵】

1.A

2.C要紧扣概念中的“集权”二字。在秦中心集权制下,地方权力严格集中于中心,中心权力严格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C项概括最全面。

3.C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吸取先代分封导致割据战乱的教训而实行郡县制。

4.A

B、C、D三项不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

5.D分封制度简洁导致国家的分裂,秦在统一后吸取分封制的教训,确立了郡县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演集权。

6.B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史料的理解力量,属于中等题。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