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作业18_第1页
【创新设计】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作业18_第2页
【创新设计】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作业18_第3页
【创新设计】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作业1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时酶的特性目标导航1.进行有关的试验和探究,学会把握自变量,观看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比组和重复试验。2.说明酶在新陈代谢中的特性。一、酶的特性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样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1)转变化学反应________,降低反应的__________。(2)不转变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本身并__________。2.酶的特性(1)酶具有__________,是一般催化剂的107~1013倍。(2)酶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3)酶的作用条件________(对环境条件的转变格外敏感)。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______________下进行的。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____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____________,不再恢复活性。低温可使酶的________明显下降,但在适宜的条件下活性可以________,因此酶适于________下保存。学问点一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争辩表明: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分钟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和水,相当于Fe3+催化速率的109倍,但是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A.多样性,稳定性 B.高效性,多样性C.高效性,专一性 D.高效性,稳定性2.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如下试验:A.试验原理:①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B.试验步骤: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下表中挨次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分组加入2mL淀粉糊加入2mL蔗糖溶液加入2mL清水加入2mL稀释唾液30水浴滴入数滴碘液观看结果试管A√√30min√变蓝试管B√√30min√不变蓝试管C√√30min√不变蓝C.通过该试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白“酶具有专一性”。请依据以上内容回答下述问题:(1)该同学试验设计所用的试验原理()A.不正确 B.无法验证淀粉是否被分解C.格外好 D.无法验证蔗糖是否被分解(2)该试验中接受两组对比,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应当对该试验的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___________________并赐予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点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存3.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肯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据图推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B.乙图中a点以后,随温度上升酶的活性下降C.丙图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D.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对反应速率均有影响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试验。其他同学看了该试验设计后,提出了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加入物质试管号12稀淀粉糊(mL)22新颖唾液(mL)—2蒸馏水(mL)2—恒温处理(15min)370碘液(滴)22A.1号试管不必加入2mL蒸馏水,而应当加入2mL新颖唾液B.2号试管不必加入2mL新颖唾液,而应当加入2mL蒸馏水C.2号试管应当保持在37℃D.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颖唾液,并保持在0℃基础落实1.在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试验时,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此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自变量和对比变量2.将刚采摘的甜玉米马上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由于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转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3.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4.在适宜温度、pH条件下,右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时反应的过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是()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5.做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试验时,用口含一小口清水然后将含过的清水加入淀粉溶液中,也会使淀粉消化,和用纯唾液的效果一样,这一现象表明()A.酶的专一性 B.酶的高效性C.酶的多样性 D.酶受温度和pH的影响6.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B.酶因热而失活C.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D.酶促反应速率和酶量的关系7.某同学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试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消灭砖红色;得出结论。此试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应当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力量提升8.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9.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A.Ⅰ和Ⅱ B.Ⅱ和ⅢC.Ⅰ和Ⅳ D.Ⅱ和Ⅳ10.科学家在某温泉喷水口中发觉一种耐热细菌,其最适环境为温度80℃和pH为7.0。从这种细菌体内提取到一种细菌蛋白酶,现将这种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水混合后,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7.0,保存于80℃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最终剩余的物质是A.细菌蛋白酶、多肽、淀粉、水B.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多肽、麦芽糖、水C.细菌蛋白酶、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D.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麦芽糖、水11.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酶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图推断,假如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有关某种淀粉酶的试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解所示。依据结果推断,叙述正确的是()试管编号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pH887温度604040淀粉酶1mL1mL1mL淀粉1mL1mL1mL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综合拓展13.如图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试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振荡2支试管,然后将其下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①用60℃左右的热水保温,是由于α-淀粉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保温5min的目的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min以后取出试管,往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煮沸1min。在此过程中,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是: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作为________。(3)解释甲、乙两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的缘由。①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试验现象说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上述试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学问清单一、1.(1)速率活化能(2)平衡点不转变2.(1)高效性(2)专一性(3)温存二、温存的条件空间结构永久失活活性恢复低温对点训练1.C解析思路导引正确解答该题应围绕酶的特性开放以下思考:(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是Fe3+的109倍,这说明白什么?(2)过氧化氢酶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说明白什么?(3)以上事实说明白酶具有什么特性?学问链接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1)甲图说明:在底物充分,其他条件适宜的状况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比。(2)乙图说明:酶A会促进A反应物的酶促反应,酶B则不会,所以酶具有专一性。(3)丙图说明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②酶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转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1)D(2)试管A与试管B试管B与试管C清水和唾液对淀粉水解的催化效果的差别、唾液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催化效果的差别(3)试管C中滴加碘液的步骤换成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无颜色变化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解析此试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在分析评价试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比原则。本题所加试剂不对,蔗糖与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不能说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应加入鉴定产物的试剂,如斐林试剂。试验链接设计试验的一般思路,首先找出并分析试验目的,猎取试验变量和试验类型,然后设计试验步骤,在步骤设计中遵循基本试验原则,最终预期试验结果。验证性试验只有一种预期结果,而探究性试验则需要做各种可能的结果分析。一切试验都要在可行性的条件下进行,如用碘液检测蔗糖是否水解是不行行的。3.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明显丙图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学问链接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甲图说明:①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将减弱。②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③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2)乙图说明:①在肯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酶的催化作用增加,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②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会使酶失活。(3)丙图说明: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A[试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除两试管把握温度不同之外,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思路导引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试验原理、方法、过程及结果,尤其留意对比试验的设计,要突出单一变量等原则,然后逐项分析。试验链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试验结果的鉴定方法本试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由于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试验需严格把握不同的温度。课后作业1.C[试验过程中人为转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除了自变量外,试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本试验中,人为转变的因素为温度,所以温度是自变量,而pH为无关变量。]2.D[由题意知,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放入沸水中片刻,破坏了有关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变性失活,可溶性糖不能再转化成淀粉,所以能保持其甜味。]3.D[蛋白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炒、煮等措施都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酶失活。]4.C[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但它并不转变反应平衡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B、D均转变了此反应的平衡点,都是错误的。曲线C,酶促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即反应速率提高),而不转变反应的平衡点。]5.B[题干的意思是唾液用量极少与用量较多的催化效率一样,说明酶具有高效性。]6.D[从图可知,40℃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50℃及507.A[干面包中还没有检测是否含有还原糖。]8.D[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特性及元素组成。由题意知,该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故该物质为酶。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的影响,低温时酶的活性受抑制但不会变性,高温、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主要含C、H、O、N四种元素,有的蛋白质还含P、S等元素;酶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9.D[人体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对应曲线Ⅱ;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Ⅲ应与虚线(酶含量为a)有一部分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