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_第1页
【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_第2页
【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_第3页
【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淌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其次养分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在生态系统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养分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养分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3.(2021·南昌调研)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4.(2021·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③细菌占有其次、三、四、五4个养分级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头的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③④5.依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一般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养分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6.(2021·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7.(2022·合肥二模)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其次养分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其次养分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养分级同化的能量是158.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确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第三养分级流向第四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q\b\lc\(\rc\)(\a\vs4\al\co1(\f(③+④,②)))×100%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D.食物链中的各养分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9.(2021·合肥模拟)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所处的养分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甲、乙、丙之间确定存在生殖隔离10.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淌,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假如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1.(2021·淮安模拟)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养分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2kJ/m2)750200.9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养分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削减,乙的数量增加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12.(2021·连云港模拟)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养分级,每个养分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养分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b、c代表的全部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a养分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图中所示各养分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养分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养分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二、非选择题13.为了了解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某生物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请回答下列问题:被捕食者捕食者甲乙丙丁戊己乙+丙++丁+戊++己+庚++(1)表中未列出的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养分级的生物是________,所处养分级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3)乙与丙的关系是________;庚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______、________。(4)庚为外来物种,当其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已知庚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在图乙中画出庚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数值。14.(2021·济宁模拟)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淌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箭头所示。(2)该生态系统必不行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A外,还有________(填字母)。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养分级。(3)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填字母)。(4)大豆、蓝藻、硝化细菌都属于A生产者,其中硝化细菌是以________作用的方式合成有机物的。这三种生物中细胞结构相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释放的能量d是通过生物E的________作用实现的。15.(2021·泉州模拟)某生态果园中有桃树等果树,有害虫蚜虫、叶螨等,还有它们的天敌小花蝽、瓢虫、食蚜盲蝽等。科研人员争辩了该生态果园里害虫中的能量流淌过程,并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1)流经该生态果园害虫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m-2·a-1。人类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进行调查争辩,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害虫与它们的天敌属于不同的种类,属于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它们通常分布在果树的不同高度进行活动,这体现了群落在________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3)果园中存在简洁的捕食关系,维持了果园的生态稳定,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果园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整。欲调查该果园中蚜虫种群密度,则通常接受________法。答案1.选C在生态系统中,不是全部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2.选D各养分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养分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由于所处养分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3.选A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全部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养分级,是四级消费者。4.选B细菌不参与构成食物链,故在食物链(网)中不占养分级。5.选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淌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依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养分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6.选D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可排解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则确定与光照有关,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这说明它有CO2的消耗,但与光照无关,所以应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b、c同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的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b曲线只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7.选A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其次养分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养分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养分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养分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其次养分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依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其次养分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养分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养分级同化的能量。8.选C由图示知,第三养分级流向第四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粪便属于初级消费者自身的同化量;在食物链中各养分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第一养分级与各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方式不同;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鱼所获得的能量不只是来自生产者,可能更多地来自人工投放的饲料。9.选B依据题意及图中曲线分析可知,物种甲、乙、丙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小鱼所处的养分级最高,含能量最少。虾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确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水塘的生物群落除含有题述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10.选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a1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假如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1/d可以表示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1.选B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养分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养分结构应为:;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则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eq\f(20+50,500)=eq\f(7,50)=eq\f(0.98,7)=0.14;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削减;除去甲和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可推想戊的数量削减,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削减。12.选C捕食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一养分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依据能量流淌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养分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养分级获得的能量削减。13.解析:(1)表中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列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循环、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2)由表格供应的信息,甲为生产者,被捕食者中无庚,庚处于最高养分级。表中包含的食物链有:①甲→乙→丙→己→庚;②甲→丙→己→庚;③甲→丁→戊→庚;④甲→戊→庚。从而得出处于第三养分级的生物有丙、已、戊、庚;处养分级最多的生物是最高养分级的庚。(3)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为竞争关系;丙又能以乙为食,两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庚的同化量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及未利用三部分。(4)图中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变为0,意味着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行)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缺一不行)(2)4丙、己、戊、庚庚(3)捕食与竞争呼吸消耗未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