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学案: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_第1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学案: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_第2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学案: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标要求】课标无要求【学习方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预习提纲】一、改革开放的背景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_____后,文革结束,中国在政治局面上消灭了两年的_______________局面,_____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工作方针。2.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1978年5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党全国真理标准大争辩,它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宏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重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如何生疏?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改革为什么从经济领域进而从农村开头?2.当时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什么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什么?3.农业改革进程:首先是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1984年,改革进入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开头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改革比农村晚,先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实行产权分别;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法律上加以规范,主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改革进入新阶段。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来。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也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格局。探究:中国近代(1840—1949)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见有哪几种?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1.__________________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0年,_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白方向。2.______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独立而紧迫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近20年的探究,我国政治体制开头由传统的__________模式向____________模式过渡。3.农村_______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四、团结一心奔小康党的十二大提出人民物质水平在20世纪末达到______水平,十三大提出了有名的___________战略,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的目标。探究: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分别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区分?【学问整合】1.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分别指什么?【重难点】1.真理标准大争辩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力量训练】一、选择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缘由是()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待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内容与中共十四大无关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的确立B.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3.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宏大转折,是由于它()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B.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进展的需要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D.只要把农夫的乐观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方案和设想5.改革开放后,使中国很多农夫“离土不离乡,致富进城镇“的措施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组织劳务输出D.进展乡镇企业6.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的大事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的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7.我国进展战略结构的新变化是指从“小康水平”到()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C.更全面水平的小康社会D.进展比较均衡的小康8.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精确     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前者的进展C.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导致上述状况的因素不包括()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改革开放的政策C.各方面政策的落实和调整,调动了各个方面的乐观性D.国际环境始终安定10.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二、阅读下列材料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连续探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回答: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意义。⑵党的“十四大”在这一探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进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12.材料一“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如是说。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格外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今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请回答:⑴全部免征农业税有何意义?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白什么问题?⑶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生疏?参考答案一、改革开放的背景3.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上来,民主集中制,党史上的宏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探究:⑴政治上,遵义会议撤销了王明代理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从“左”倾中解放出来,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心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结束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心领导集体。⑵思想上和组织上都重新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其他(略)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经济是基础。农夫占中国人口多数,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全部制结构简洁,简洁开展。探究: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主见确定平均土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见;中共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见变地主土地全部为农夫全部。【学问整合】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快速进展,使农村开头消灭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盛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进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重难点】1.1976年,十年动乱虽已结束,但“左”倾路线仍在连续。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和关键,是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1978年5月开头的真理大争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的关键。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是真理大争辩的目的。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农业特点打算的。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属于第一阶段。为了使农夫放心致富顺心进展,从2000年又开头了农村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和农夫之间的安排关系。【力量训练】一、1D2B3B4A5D6C7B8C9D10D二、1.⑴内容: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意义: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进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⑵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共同进展的经济格局;从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⑴全部免征农业税,理顺了国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