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七(分值:7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湖南娄底三模)九一八事变后,钱昌照等人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谋划创办钢铁、机械、电器、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门类的国有企业,甚至仿效苏联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力图启动重工业建设。这()A.表明大危机使中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B.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D.解决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前,我国工业体系并不健全,主要是轻工业发展迅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结合中国国情,启动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利用国家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与经济大危机无关,排除A项;这些举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排除B项;这些措施处于计划阶段,无法得出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问题得到解决的结论,且南京国民政府没有解决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排除D项。2.(2024辽宁大连二模)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国民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工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工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32年正值日本侵华期间,文章希望能够国内团结和一致对外,这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故选B项;材料信息是回应日本侵华,而不是回应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排除A项;一篇文章仅起到动员的作用,并不能由此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排除C项;1932年抗日战争刚开始不久,文章表达的是团结御侮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说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排除D项。3.(2024安徽蚌埠高三期末)1933年,国民政府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这一规定()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在任用公务员时任用那些与国民党有密切关系的功勋人物,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选C项;政治涉及的是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则涉及的是这些政策的执行,政治和行政难以分离,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是指以考试铨定官员的资格,材料中的选官方式属于委任或举荐,因此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一规定是为国民党专制独裁服务的,排除D项。4.(2024山东滨州高三期末)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此举意在()A.改善苏区经济窘况B.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推动土地革命进展D.重构商品贸易体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1931年处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根据地物资匮乏,保护贸易自由、准许经商有利于促进根据地商业发展,缓解经济窘况,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强调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与材料中强调的贸易自由等不符,且并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这一时期土地革命强调“打土豪,分田地”,集中在分配土地等方面,与贸易自由关系不大,排除C项;1931年中国共产党只是放开了贸易限制,并不强调要构建商品贸易体系,且当时根据地被严密封锁,仅凭放开贸易的政策也无从构建商品贸易体系,排除D项。5.(2024福建厦门二模)1930年,赣西南特委的一份报告提及:苏府(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许多不认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国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解释。这反映了()A.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共产国际的宣传深入社会基层C.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趋于瓦解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赣西南苏区是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工农群众对各种政治力量都能辨别并且支持中国共产党,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影响力,基层地区国际歌的普及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而不是共产国际的宣传,排除B项;民族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支持力量得到发展和巩固,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6.(2024湖南怀化二模)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彰显执政党的民族责任感B.主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筹备着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全面客观把握了主要矛盾变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一战略方针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形势下,对中国社会形势加以分析判断的结果,故选D项;1935年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为执政党,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排除B项;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C项。7.(2024湖南衡阳二模)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经济建设,如实行减租减息、探索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公营企业、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等。这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贯彻B.民营经济在边区获得迅速发展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D.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逐渐缓解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全国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贯彻的成果,故选A项;仅凭材料中“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不能说明民营经济在边区迅速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扩大,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促进边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能得出“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逐渐缓解”这一结论,排除D项。8.(2024山东淄博三模)1938年8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在胶济铁路西段进行大规模铁路破袭战。同时,三支队七团与友军配合,一直打到济南历城,并一度攻入黄台、北关两车站。八路军的这一做法是为了()A.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B.积极参与百团大战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配合正面战场抗战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八路军在胶济铁路西段进行铁路破袭战,并与友军配合攻击济南车站。该行动与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抗战相呼应,形成对日军的多面夹击,故选D项;日军“囚笼政策”实施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1940—1941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已经正式建立,排除C项。9.(2024广东卷,9)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达了国民党试图通过排斥其他政治力量来独占抗战成果的意图,故D项正确;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出现裂痕,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得到改善的问题,排除B项;此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才成为主要矛盾,排除C项。10.(2024广东佛山二模)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发展民众教育,并通过拉家常、贴标语、喊口号等多种形式,掀起扫盲运动高潮。这些措施()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与落实C.体现了“三三制”民主原则D.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的矛盾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发展民众教育的方式,提高边区人民的政治和思想觉悟,争取群众对于抗战和根据地政权的支持,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故选B项;1937年,苏维埃政权转变为了抗日民主政权,即边区政府,排除A项;“三三制”民主原则是边区政府在政权建设的人员组成上采取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员代表的是工人和农民的利益,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矛盾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11.(2024福建三明一模)全国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流通法币。1938年因辅币短缺,边区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辅币,可兑换法币。自1941年边区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即边币),其面额有壹角至伍仟元10种。边币的发行()A.打破了日军对边区金融封锁B.体现了边区金融体系的成熟C.为解放区政权巩固奠定基础D.为敌后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而后独立发行边币。这些措施有利于稳定物价,繁荣市场,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为敌后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故选D项;边币的发行打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开展金融工作的经验还不多,边区金融体系比较简单,排除B项;材料所述发生在全国抗战时期而非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12.(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晋冀鲁豫边区规定:(一)每月初由区按规定之公杂费、菜金、粮食数额尽数领回发于各村。(二)各村每月终开具粮款交出数目,连同单据报区审核。……(四)超支不能报销者,得于其下月份粮款中扣除之。该规定着力于()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B.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C.农民摆脱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D.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该规定有利于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故选D项;国民革命时期即1924—1927年,与题干所述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财政制度,与土地革命和土地制度无关,排除B、C两项。13.(2024天津和平一模)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国共产党报刊在报道中国共产党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国共产党军队开始使用“人民解放军”的称谓。这些做法旨在()A.完善解放军军事理论B.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C.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答案C解析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等做法是为了尽快适应抗战胜利后新的政治斗争的需要,故选C项;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而非为完善解放军军事理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利局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民主党派的措施,排除D项。14.(2024湖北卷,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A.巩固统一战线B.坚持实事求是C.转变工作重心D.注重自身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每个解放区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最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针对的是党内,A项错误;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示各个解放区,不是强调党的自身建设,D项错误。15.(2024福建南平三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强调:为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故将外国政府派在中国的代表作为外国侨民而非正式的外交人员对待。这一规定()A.承继了三民主义提出的反帝主张B.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C.适应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需要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自主性答案C解析根据“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外国政府派在中国的代表作为外国侨民而非正式的外交人员对待”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摆脱过去屈辱外交的影响,适应了中华民族即将实现独立解放、要以全新姿态开展外交的需要,故选C项;这一规定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外交指示与三民主义并无直接承继关系,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在主动地采取外交策略,确保自己在外交上的主动权,而不是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排除B项;194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排除D项。16.(2024河北保定一模)194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该指示突出强调了要区别对待官僚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对于政治机构不能加以利用,必须建立新的机构;对于经济机构总的原则是“原封不动”,实行“原职、原薪、原制度”的政策,先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造其生产关系。这一指示()A.着眼于物价的根本稳定B.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相适应C.迎合了三大改造的需要D.蕴含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没收官僚资本过程中区别对待官僚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对于经济机构不破坏原来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注意分析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和道路,故选D项;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2024山东泰安四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歌曲中的历史1939年3月,塞克写下一组以生产与抗战为主题的诗,旋即被冼星海谱成《生产大合唱》的组曲之一《二月里来》。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月里来》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参考答案《二月里来》赏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改变战略,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面对艰难处境,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力图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塞克和冼星海创作了歌曲《二月里来》。《二月里来》歌词质朴生动,旋律流畅婉转,描绘了陕北农民参加生产运动的场景,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对劳动的热爱。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体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民众对抗日民主政权的拥护。展现了全民族积极参与抗战的热情和人民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念,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歌曲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这首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生动记录,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红歌。18.(2024浙江杭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时间概况1929年8月通过第一部《考试法》: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