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题型: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练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题型: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练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题型: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练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题型: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练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题型:文言文阅读双文本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

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别致于治此其所得也至昧者则苟

简怠情,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权,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

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步是也;至蓄者则作为聪明,弃理任智,轻坤独用,强民以从

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照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日:“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日:

“譬如琴瑟不调,必改而更张之。”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

日:“方今治当何先?”对目:“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鼠尧舜为法。”上日:“卿可

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丙

寅,命司马光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

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日:“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莫效以尽民财。”安石日:“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

不加赋而国用饶。”二年二月发于,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剂为司,名目同制近.

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

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光曰:“安石性不晓事而愎,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

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

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

力应按,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上乃从其请。光自是绝口

不复论新法。

(节选自《宋史仝文•卷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独A可B以C因D人E所F利G据H旧I而J补K其L偏M以N驯0致P于Q治R

此S其T所U得V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变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B.肆,指恣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相同。

C.更张,改换琴弦,重新张设,比喻变革:与“改弦更张"的"更张"意思相同。

D.箕敛,指苛敛民财;其中“敛”与《促织》中“科敛丁口”的“敛〃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于无事的人主张固守成法,喜于作为的人则认为旧法不足守,需要大刀阔斧进行

改革。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非改革不可;文彦博表示支持,王安石则建议从择术

入手。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应节约用度、增

加赋税。

D.司马光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从此闭口不再谈论

新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

(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位改革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

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二者皆法尧弁而已矣。不以弁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

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孝句上》)

材料二:

贞现元年,太宗日:“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

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注

簿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日:“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

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日:“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

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联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

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京之以

成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日:“饬兵备寇虽是

美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

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日:“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

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

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日:“陛下能知此言,

天下幸甚!”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仁义》)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世A必B有C才D随E时F听G用H岂I待J梦K傅L说M逢N吕。尚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与“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B.“以仁义为治者”与〃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中的“治”字含义不相同。

C.“胜隋日远矣”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胜"字含义不相同。

D.“而群下怨叛故也”与"公问其故”(《普刿论战》)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分析总结了唐以前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诚信和仁义是君王治理国家的

正道,有助于铲除虚伪之风。

B.王珪赞赏唐太宗谈到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提出施行仁政的关键是要任用贤能的人才,

这样才能将仁政的理念付诸实施。

C.唐太宗与侍从的大臣们改变了原来对风俗习惯的看法,认为恩威并举、顺应民心就

可以使社会自然的平定安静下来。

D.唐太宗为了说明多施仁义的意义,举了林和鸟、水和鱼的例子,还强调要坚持推行

仁义,就像饮食需要持久饱腹一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2)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

10.唐太宗选择“仁”作为治国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GMR句意:只有其才可以凭借对人有利的,根据旧法补充其偏颇的地方,逐渐达到

天下大治,这是他们所得到的。

“独可以因人所利”,“人所利”作“因”的宾语,其后应断开;

“据旧而补其偏","而"连词,连接“据旧”“补其偏”两个动宾结构,本句主语省略单独成

句,前后断开;

“此其所得也〃,“此……也”判断句,前后断开。

2.B

A.正确。

“权,然后知轻重”的“权”,用秤称。句意:却不知道变通双衡。/称一称,这样才能知

道是轻还是重。

B.“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

“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扩张。句意:轻率恣意单独行世。/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C.正确。

“改弦更张”意思是: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

方法。

D.正确。

句意:不过是苛敛民财罢了。/向百姓摊派费用。

被采纳,于是请求担任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同意了他的请求。司马光从此之后闭口

不言新法之事。

6、DHM句意: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

遇吕尚。

“世必有才〃中“有”是谓语动词,“才”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才”后断开,故D处断;

“随时听用”,句意完整,且“岂"表反问语气,领起下文,可知“用〃后需断开,故H处断。

“梦傅说,逢吕尚”是并列结构,“说”后需断开,故M处断。

综上,DHM处断。

7.A

A.“含义相同〃错,“所以〃,用来......的。/表原因。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不以舜用来侍

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的原因。

B.正确。“治〃,治理。/太平,引申为“国家安定”。句意: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明晓

国家安定与否的道理。

C.正确。“胜”,胜过。/尽、完。句意:发现已远远超过隋朝了。/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

酷刑。

D.正确。“故”,缘故。句意: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的缘故。/君主问曹刿胜利的缘故。

8.C“唐太宗与侍从的人臣们改变了原来对风俗习惯的看法”错误,由文中“太宗谓侍臣

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

可知,此处是唐太宗对侍臣的谈话,“故知人无常俗”是唐太宗个人的观点,并非唐太宗与侍

从的大臣们共同的观点。

9.(1)使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2)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只想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

务必竭尽忠贞。

10.①以仁义治国,可以使国运长久,否则会很快灭亡;

②仁义施政可以改变百姓的风俗习惯,社会安定;

③广施仁义可以使百姓自然归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盂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作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想做国君,就要走君主的道路;想做臣子,就要走臣子的道路。这二者不过是效法尧、弁

罢了。不以舜用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就是不尊敬自己的国君;不以尧来治理民众

的作为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原则不外乎两种,仁德

与不仁德而已。'”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使用严

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既然我们看到了前代

帝王成事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用作统治国家的典范。现在,我们要以诚信、仁义作为治

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铲除近代的虚伪之风。”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

凋疲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在天下积弊之时统领国家,弘扬古代圣贤的遗风,实乃万民

之福。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太宗说:“我求贤若渴,即

使夜晚做梦都梦到贤才。”给事中杜正伦说:“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

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太宗十分赞赏他的话。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原来认为在离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会

很难改变,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洁和羞耻,官员庶民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

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关键要看施政是治还是乱。所以,治理

国家,必须用仁义来抚慰百姓,同时还要显示出朝廷的威信,顺应民心,废除苛刻的法令,

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这样社会自然会平定安静。你们应该共同来做好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上奏说:“最近,我检查武器库里的铠甲兵器,发现已远远超过隋

朝了。”唐太宗说:“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只想要求你们把心思

用于治国之道,务必竭尽忠贞,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真正要的铠甲兵器。隋炀帝

难道是因为铠甲兵器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

你们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啊!”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

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注顺。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

就不会产生。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

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就能够维持生命。”

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其是天下的大幸啊!”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后稷教民稼稻,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文本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来味有美恶,粒实有息

耗。地势有良海,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簿地宜早,晚

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

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

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泰、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

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戋重挞夏种欲浅直置

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秽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

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秽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

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平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秽难治。其收任多

少,从岁所宜。平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食者,民之本;民者,国

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逆长,五谷蕃

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

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

之本,在于反性。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凡A春B种C欲D深E宜F曳G重H挞I夏J种长欲1浅M直N置0自P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稼稻,种植叫“稼”,收割叫"稽〃;”稼稿”泛指农业劳动。

B.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

C.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相同。

D.匪,文中指〃不〃,其与《诗经•氓》中“匪我愆期”的“匪”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了养育。百姓不仅要吃

饱穿暖,住得舒服,还需要接受教育。

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根据田地的肥沃或贫瘠、山田或泽田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

措施,以期获得应有的收获。

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入泉水中砍树,只会空

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国家是君主的根本,所以明君必须要对天时地利了如指掌,教导百姓耕种收割,指

导他们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树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秽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

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稽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秦穆公使公子禁吊公子重耳于狄,日:“寡君使紫吊公子之比,又重之以丧。寡人闻之,

得国常于饭,失国常于丧。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

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

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导君义?''再拜不稽

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繁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奖芮日:“秦人勤我矣!''翼芮

日:“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无爱财!”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

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繁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

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银

白玉之所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祭返,致命穆公。穆公日:“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索曰:“君之言过矣。

君若求置皆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

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

文本二: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咎犯而问日:“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日:“臣闻繁礼之

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因招雍季而问之,雍季曰:“竭泽而

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

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源。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孔子闻之,曰:

“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节选自《吕氏赤秋•义赏》,有删减)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诈[A]伪[B]之[C]道[D]虽[E]今[F]偷[G]可[H]后口]将[j]无[K]

复[L]非[M]长[N]术[O]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是敬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义不同。

B.稽首,中国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C.“与”意为“支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含义相同。

D.“纳〃意为赠送,与《伶官传序》中“及凯旋而纳之〃的“纳〃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繁奉命到狄国吊问重耳,并劝他抓住晋国办丧事的机会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在

与男男子犯商量之后,拒绝了公子装的建议。

B.公子夷吾私下会见公子紫,表示里克、丕郑支持自己,如果没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国

家,他愿意割让河外五座城池来换取秦国的支持。

C.公子紫回国复命,秦穆公欣赏公子重耳的品质,公子萦认为,立一个不仁的君主来

扰乱晋国有利秦国,于是立公子夷吾为晋君。

D.晋文公与楚人作战前先后咨询咎犯与雍季,最终采纳了咎犯的建议,在城濮击败楚

人。战后晋文公给雍季的赏赐却超过咎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

(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10.晋文公重耳历经艰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结合选文概括他成功的原因。

答案

1、EIM句意:凡是春天下种的,要种的深些,(而且)应当用重的〃挞“拖过压下去;

夏天下种,就要种得浅些,撒下去便可以出芽了。

“春种欲深”和“夏种欲浅”是两个结构一致的句子,前后各自独立断开,应分别从E、I、

M后边断开。

2.C

A.正确。

B.正确。句意:栽培谷物。/把桑树种植在它上边。

C.错误。宜,适合。句意:不同的地形条件,有不同适合的作物。/宜:应当。句意:

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D.正确。句意:不仅大雨会把种子冲走不能发芽。/不是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

3.D”所以明君必须要对天时地利了如指掌”错,原文"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

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

畴,滋殖桑麻”,选项说法绝对,于文无据。

4.(1)顺应播种的气候条件,估量地理上的有利形势,那么用力少却收获多。

(2)早种的田地干净容易整治,晚种的田地杂草多难以整治。田地收成能有多少,和

(当年)年岁是否适宜(田地的种植收割)相随。

5.①使百姓丰衣足食。②便于教化百姓懂得人伦。③使社会安定。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后稷教导百姓种庄稼,栽培谷物;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了养育。人之所以为人,

吃饱了,穿暖了,居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忧虑,

便派遣掌管教育的司徒,用胃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教导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

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节选自《孟子•膝丈公上》)

文本二:

大凡谷子:成熟有早有晚,谷苗茎秆有高有矮,收下的果实有多有少,植株质地性状

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米粒的味道有的好有的不好,谷粒舂成米时有的耗折多有的耗折少。

种谷的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肥沃的田地适合种植得晚一点,贫瘠的田地适合种植得早一

点。肥沃的田地,不仅适合晚些种,种早了也不会有妨害;贫瘠的田地适合早种,种晚了

一定不能结成果实。不同的地彩条件,有不同适合的作物。山地,(适合)种坚强的苗避

免风霜(指避免气候剧烈变化的损害);低而多水的地,(适合)种较软弱的苗来求得较

高的收获。顺应播种的气候条件,估量地理上的有利形势,那么使用人力少却收获多。如

果放任主观感情,违反天然法则,便会辛劳却没有收获。潜入泉水中砍伐树木,攀登山峰

去捉鱼,只能空手回来;逆着风向泼水,从平地往坡头滚球,形势上就困难。凡是种谷的

田地:绿豆小豆的地最好;麻、黍、胡麻就差些;芜菁、大豆最不好。一亩肥沃的土地,

用五升的种子;一亩贫瘠的土地用三升的种子。种谷的田地一定要年年更换。凡是春天下

种要种的深些,(而且)应当用重的“挞”拖过压下去;夏天下种要种得浅些,撒下去便

可以出芽了。凡是种谷子,都以雨后下种为好:遇到小雨,应该趁湿时种;遇到大雨,等

杂草发芽后再种。春天如果遇到干旱,(去年)秋天耕过的地,可以敞开垄沟等待下雨。

夏天如果敞开垄沟,不仅大雨会把种子冲走不能发芽,而且发芽时庄稼和杂草一起都长出

来了。大凡谷田,要早种晚种相错杂。有闰月的年份,节气落后于日期,适合晚一些种田;

然而种田大都要早一些,早种的田比晚种的田加一倍。早种的田地干净容易整治,晚种的

田地杂草丛生难以整治。田地收成能有多少,和(当年)年岁是否适宜(田地的种植收割)

相随。早谷皮壳毒,米粒充实而且数量多;晚谷皮壳厚,米粒少而且不饱满。食物,是百

姓生活的根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所以国君向上顺应四季的气

候条件,向下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中间利用人的力量,因此一切生物顺遂生长,各种

谷物繁殖;教导百姓养育各种家畜家禽,按照季节种植树木,致力于整修田地,多种桑树

和麻。治理国家的根本,一定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一定在于使

大家财用富足;财用富足的根本,一定在于不侵占生产活动的时间;不侵占生产活动时间

的根本,在于减少(官府要求完成的)事务;减少事务的根本,在于节制贪欲;节制贪欲

的根本,在于返回天性。返回从自然接受的纯正的天性。不会有摇动了根本却能使末端安

定的事,不会有弄浑浊了水源却让水流清澈的事。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6、DHL句意:欺诈虚伪的办法,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以后就不可再用了,不是

长久之道。

第一个分句,“诈伪之道,,是后文中三个分句的主语,需要短暂停顿,其后要断句,所以

第一处断在“D”处;

第二个分句,“虽今偷可〃与“后将无复”中,通过“今〃与"后”可知,这两句为对称结构,

应在“后”前进行停顿,所以第二处断在“H”处;

第三个分句,“非长术也〃为否定判断句,其主语为前文的“诈伪之道〃,应在“非〃前断开,

所以第三处断在"L”处。

7.C

8.A.正确。仁者播其惠”的“惠”解释为“恩惠〃。句意:承蒙你来吊慰逃亡之人。/仁爱

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

C.“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失其所与”的〃与〃解释为“结交”。句意:中大夫里克已支持我

做国君。/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

D.正确。”及凯旋而纳之”的“纳”解释为“收藏”。句意:请赏给左右的随从。/等打了胜

仗回来就把箭收进宗庙。

8.B“没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国家”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可知,“亡

人〃应为“逃亡的人%指公子夷吾,而不是“没有人”的意思。

9.(1)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考虑这件事情。

(2)面对危难时采用诈术,足以击退敌军;返回后却尊崇贤人,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