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也称庖牺氏)”、“神农氏”是我国传说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及其事迹,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材料中的四位传说时期的人物,能够突出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畜牧业状况的是()A.有巢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神农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据材料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畜牧业状况,相传伏羲氏教人们将那些受轻伤的小兽豢养起来,从而揭开了人类饲养猪、马、牛、羊、鸡、狗的序幕,C项正确;有巢氏传说是颂扬一位发明巢居的人类始祖,排除A项;燧人氏相传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排除B项;神农氏相传是农业的始祖,排除D项。故选C项。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理论选择失误 B.废分封而推行郡县C.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D.统治阶级施行暴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说明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以武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A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度创新与秦朝速亡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统治阶级施行暴政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但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农作图70余幅。尤其是发现于莫高窟第445窟中的曲辕犁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敦煌壁画的画工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他们所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劳动场景。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古代风俗画的发展演变 B.是曲辕犁产生地的有力实物依据C.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D.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敦煌壁画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劳动场景,其中第445窟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敦煌壁画不都属于风俗画,而且也没有体现发展演变,排除A项;第445窟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但不能说明曲辕犁产生地,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第445窟农作图中描绘有曲辕犁,但未体现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A.注重养生 B.俸禄较低 C.力行节俭 D.崇尚理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据本题材料可知,无论是司马光还是陆游在饮食上都追求简单清淡,不奢靡,C项正确;从材料对两人饮食情况的叙述来看,他们不是注重养生,只是简单和清淡,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言明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俸禄低,无从知道,排除B项,概括得出结论是:ABCD项正确。追求饮食清淡简单,并不是理学对人的必然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5.《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除详述诸地程途地点与里数外,还收录了不少总结性的程途诗诀,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甚至被预设为商旅精神上的指引。此类“程途指南”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表明()A.徽商精神成为民众价值取向 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松弛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影响,南北交流频繁,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认为1840年7月5日英军大举入侵舟山(浙江),才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据此推断,英国重点进攻此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出其不意攻打海防空虚薄弱地方 B.扼咽喉之地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C.富裕之地攻占后便于补充战略物资 D.当时广州地区防卫森严攻打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和所学可知,舟山群岛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同广东比较而言,定海在地理上更靠近清政府所在地北京。占领定海,不仅可以直接威胁中国最富庶的沿海各省,而且能够切断南北海上交通,B项正确;晚清时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海防力量实力虚弱,非定海海防虚弱,排除A项;定海相对其它地方,富裕优势并不凸显,排除C项;材料与广州地区的防卫森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其实唐胥铁路申建过程中,顽固派借口机车驶动“震动陵寝”,引发了“阻路”风波,铁路修建一度搁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B.推翻专制是当务之急C.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 D.早期现代化步履维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可知,当时修筑铁路非常艰难,之所以艰难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由这一事件可以看出,顽固派对来自于西方的新事物的排斥和反感,人为的设立许多的障碍,使得早期现代化步履维艰,D项正确;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国为在中国谋取更大的经济资源利益,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排除A项;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件事,就是唐胥铁路申建过程中几经波折,这与推翻专制没有联系,排除B项;唐胥铁路修建这件事情不能证明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8.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此,()A.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B.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C.组织发动百团大战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据材料的地点在华北,可以得出日军遭受的打击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的失败,按时间推断D项符合,D项正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是1937年的洛川会议,排除A项;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根据的,排除B项;组织发动百团大战是在日本遭受的打击之前的军事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9.1958年8—10月间,文化部先后召开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表明,此时()A.文学创作取材逐渐转向基层 B.左倾思想影响到文艺领域C.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可喜成就 D.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8年(中国)。据材料“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伴随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提出,左倾思想逐渐影响到群众文化领域,对人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左倾思想的消极影响,并不是文学创作取材的转变,排除A项;这一时期文化部的要求,并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党的群众基础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是()A.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B.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2012年,其中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A项正确;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排除B项;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由此可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亚历山大帝国兴起,A项正确;率先实行行省制度的并非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排除D项。故选A项。12.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令人惊叹。促使这方面高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祭司阶层亲自掌握。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据此推断,古代玛雅祭司阶层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神学观念影响 B.关注民生保证农时C.压榨民众维护统治 D.文化垄断控制人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可以看出祭司阶层亲自掌握天文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以便更好剥削民众,以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宗教神学的影响,排除A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剥削民众,进而维护统治,并不是关注民生,排除B项;控制人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3.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 B.自然科学受到重视C.“光荣革命”影响法国 D.思想启蒙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8年的法国。材料表明在法国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进行讽刺,说明还有一定的愚昧思想,这说明思想启蒙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质疑科学,不是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科学不受重视,不是收到重视,排除B项;“光荣革命”是英国的,并且材料和“光荣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国际歌》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愤然创作。其译文(节选)如下: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C.是最早社会主义革命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劳动群众虽然受尽了人间的苦,即便遇到很多困难,劳动群众依然要做世界的主人,这充分体现了巴黎公社者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人类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之一是没有密切联系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谈话中的相关措施()A.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 B.减少了盲目竞争C.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 D.恢复了银行信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美国)。据材料“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可知,美国人不希望单纯的得到救济,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报酬,结合所学是罗斯福新政推行的以工代赈政策,其影响在于可以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C项正确;以工代赈政策部分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A项太绝对了,排除A项;减少了盲目竞争是调整工业生产的影响,排除B项;恢复了银行信用是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6.2005年3月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讨论了安理会扩大的改革提案,其中包括两个方案,方案A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及3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亚洲和亚太地区各增加2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方案B新增8个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2个常任席位。这项改革提案表明()A.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D.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亚太地区的国家、欧洲、美洲、非洲在联合国的席位增加,可见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无,但“有效遏制”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各州在联合国席位增加,属于政治领域而非经济领域,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各洲在联合国席位变化的提案,提案是否通过没有结果,不能体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4分,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谕曰:“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又诏曰:“应天、太平、镇江、宣城、广德供亿浩穰。去岁蠲租,遇旱惠不及下。其再免诸郡及无为州今年租税。辛巳,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久经战乱、人烟稀少的安中东部),给资粮牛种,复三年。是月,徙山后(今内蒙古地区)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是月,免河南、陕西、广东、湖广田租。丁卯,罢王府工役。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十二月壬辰,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摘编自《明史·太祖本纪》根据材料,归纳明太祖“休养安息”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表现:减免赋役;迁民垦田;实行屯田;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历史意义:有利于战乱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稳定统治);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发展。【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得出减免赋役;据材料“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久经战乱、人烟稀少的安中东部)”,得出迁民垦田;据材料“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得出实行屯田;据材料“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得出兴修水利;据材料“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得出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历史意义:据材料“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得出有利于战乱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据材料“徙山后(今内蒙古地区)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得出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稳定统治);据材料“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得出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从纺织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俊琴《三角贸易》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图中的“三角贸易”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图中左侧的“三角贸易”是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欧洲廉价的工业品贩运到非洲,换取、诱捕黑人,然后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换取金银和原料(烟草、棉花、甘蔗等)运回欧洲,再制成工业品运到非洲,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图片中间的“三角贸易”是鸦片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向印度输出棉织品印度,同时强迫印度种植鸦片,并将鸦片运到中国,再从中国换回英国所需的茶叶、生丝等,这样卖鸦片的钱就可以支付买茶叶的钱,英国的贸易通过这种三角关系取得平衡。对中国而言,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重百姓负担,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图中右侧的“三角贸易”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全球物种大交换,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传入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加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欧洲将从美洲掠夺的金银运到中国换取欧洲人所需的香料、丝绸等产品,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了当时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总结,近代史上的“三角贸易”使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审清题题干要求,仔细阅读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图片中的三组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图片中左图为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中间图为鸦片三角贸易,右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性贸易。其次,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对应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作答,例如:图中左侧的“三角贸易”是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欧洲廉价的工业品贩运到非洲,换取、诱捕黑人,然后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换取金银和原料(烟草、棉花、甘蔗等)运回欧洲,再制成工业品运到非洲,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图片中间的“三角贸易”是鸦片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向印度输出棉织品印度,同时强迫印度种植鸦片,并将鸦片运到中国,再从中国换回英国所需的茶叶、生丝等,这样卖鸦片的钱就可以支付买茶叶的钱,英国的贸易通过这种三角关系取得平衡。对中国而言,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重百姓负担,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图中右侧的“三角贸易”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全球物种大交换,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传入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加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欧洲将从美洲掠夺的金银运到中国换取欧洲人所需的香料、丝绸等产品,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了当时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8年,光绪(38岁)和慈禧(73岁)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材料一史料1“清之亡,虽为隆裕(光绪的皇后),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也。”—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史料2“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散,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材料二为了研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一些史学家历时三年,进行《清光绪帝死因专题课题》研究,现节选部分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表:(注: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尸体上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检测数据部分,均系北京市公安局张新威先生提供。)—摘编自戴逸《光绪之死》(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别试写实验结论。结论1结论2结论3【答案】(1)史料1和史料2均为原始史料(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两则史料均说明光绪帝死因,据史料1推断慈禧谋害光绪,据史料2推断光绪系正常死亡。但根据二重证据法原则,孤证不立,因此以上史料要结合考古发现具体分析。(2)结论1:光绪体内砷含量远高于常人。结论2:光绪体内砷毒是死前进入身体。结论3:光绪体内砷毒是急性中毒。【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08年晚清(中国)。依据材料出处“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及“《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可得出,史料1和史料2均为原始史料(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依据材料“1908年,光绪(38岁)和慈禧(73岁)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可得出,两则史料均说明光绪帝死因;依据史料1“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也。”及史料2“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可知,史料1推断慈禧谋害光绪,史料2推断光绪系正常死亡,但根据二重证据法原则,孤证不立,因此以上史料要结合考古发现具体分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结论1:依据材料分析不同人物和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对比分析可知,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比隆裕高261倍,比正常人高132倍,可得出光绪体内砷含量远高于常人。结论2:依据材料光绪体内的砷含量是棺椁内物品最高砷含量的83倍,是墓外砷含量的97倍,可得出:光绪体内砷毒是死前进入身体或砷毒并非来自地下棺椁环境污染。结论3:由慢性砷中毒与光绪砷中毒柱状图,可以看出光绪帝在某一期砷中毒较重,可得出光绪体内砷毒是急性中毒,而非慢性中毒。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未终止。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把文化资源治理、收获,开发出智慧、精神,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提供经久不损的基石。文明归根结底是和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的,并为它们服务的。生活包括“硬件”和“软件”。生活的条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这就是“硬件”,也叫做“经济基础”。与此相对的是生活“软件”,则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也就是“上层建筑”。——摘编自谭中(印)耿引曾(中)著《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印两大文明交流的桥梁。(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两大文明之间对话的其它史实。(古代史和现代史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差异的因素。【答案】(1)佛教。(2)郑和下西洋(古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3)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治制度的差别;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不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印)。据材料“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得出佛教。【小问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现代(中印)。从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分析,得出郑和下西洋(古代);从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角度分析,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印)。从两国的地理环境分析,得出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据材料“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据材料“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得出政治制度的差别;从两国的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得出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不同。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也称庖牺氏)”、“神农氏”是我国传说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及其事迹,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材料中的四位传说时期的人物,能够突出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畜牧业状况的是()A.有巢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神农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据材料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畜牧业状况,相传伏羲氏教人们将那些受轻伤的小兽豢养起来,从而揭开了人类饲养猪、马、牛、羊、鸡、狗的序幕,C项正确;有巢氏传说是颂扬一位发明巢居的人类始祖,排除A项;燧人氏相传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排除B项;神农氏相传是农业的始祖,排除D项。故选C项。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理论选择失误 B.废分封而推行郡县C.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D.统治阶级施行暴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说明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以武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A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度创新与秦朝速亡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统治阶级施行暴政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但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农作图70余幅。尤其是发现于莫高窟第445窟中的曲辕犁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敦煌壁画的画工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他们所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劳动场景。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古代风俗画的发展演变 B.是曲辕犁产生地的有力实物依据C.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D.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敦煌壁画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劳动场景,其中第445窟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敦煌壁画不都属于风俗画,而且也没有体现发展演变,排除A项;第445窟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但不能说明曲辕犁产生地,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第445窟农作图中描绘有曲辕犁,但未体现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A.注重养生 B.俸禄较低 C.力行节俭 D.崇尚理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据本题材料可知,无论是司马光还是陆游在饮食上都追求简单清淡,不奢靡,C项正确;从材料对两人饮食情况的叙述来看,他们不是注重养生,只是简单和清淡,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言明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俸禄低,无从知道,排除B项,概括得出结论是:ABCD项正确。追求饮食清淡简单,并不是理学对人的必然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5.《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除详述诸地程途地点与里数外,还收录了不少总结性的程途诗诀,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甚至被预设为商旅精神上的指引。此类“程途指南”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表明()A.徽商精神成为民众价值取向 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松弛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影响,南北交流频繁,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认为1840年7月5日英军大举入侵舟山(浙江),才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据此推断,英国重点进攻此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出其不意攻打海防空虚薄弱地方 B.扼咽喉之地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C.富裕之地攻占后便于补充战略物资 D.当时广州地区防卫森严攻打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和所学可知,舟山群岛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同广东比较而言,定海在地理上更靠近清政府所在地北京。占领定海,不仅可以直接威胁中国最富庶的沿海各省,而且能够切断南北海上交通,B项正确;晚清时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海防力量实力虚弱,非定海海防虚弱,排除A项;定海相对其它地方,富裕优势并不凸显,排除C项;材料与广州地区的防卫森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其实唐胥铁路申建过程中,顽固派借口机车驶动“震动陵寝”,引发了“阻路”风波,铁路修建一度搁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B.推翻专制是当务之急C.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 D.早期现代化步履维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可知,当时修筑铁路非常艰难,之所以艰难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由这一事件可以看出,顽固派对来自于西方的新事物的排斥和反感,人为的设立许多的障碍,使得早期现代化步履维艰,D项正确;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国为在中国谋取更大的经济资源利益,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排除A项;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件事,就是唐胥铁路申建过程中几经波折,这与推翻专制没有联系,排除B项;唐胥铁路修建这件事情不能证明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8.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此,()A.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B.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C.组织发动百团大战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据材料的地点在华北,可以得出日军遭受的打击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的失败,按时间推断D项符合,D项正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是1937年的洛川会议,排除A项;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根据的,排除B项;组织发动百团大战是在日本遭受的打击之前的军事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9.1958年8—10月间,文化部先后召开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表明,此时()A.文学创作取材逐渐转向基层 B.左倾思想影响到文艺领域C.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可喜成就 D.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8年(中国)。据材料“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伴随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提出,左倾思想逐渐影响到群众文化领域,对人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左倾思想的消极影响,并不是文学创作取材的转变,排除A项;这一时期文化部的要求,并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党的群众基础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是()A.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B.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2012年,其中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A项正确;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排除B项;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由此可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亚历山大帝国兴起,A项正确;率先实行行省制度的并非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排除D项。故选A项。12.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令人惊叹。促使这方面高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祭司阶层亲自掌握。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据此推断,古代玛雅祭司阶层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神学观念影响 B.关注民生保证农时C.压榨民众维护统治 D.文化垄断控制人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可以看出祭司阶层亲自掌握天文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以便更好剥削民众,以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宗教神学的影响,排除A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剥削民众,进而维护统治,并不是关注民生,排除B项;控制人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3.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 B.自然科学受到重视C.“光荣革命”影响法国 D.思想启蒙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8年的法国。材料表明在法国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进行讽刺,说明还有一定的愚昧思想,这说明思想启蒙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质疑科学,不是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科学不受重视,不是收到重视,排除B项;“光荣革命”是英国的,并且材料和“光荣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国际歌》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愤然创作。其译文(节选)如下: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C.是最早社会主义革命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劳动群众虽然受尽了人间的苦,即便遇到很多困难,劳动群众依然要做世界的主人,这充分体现了巴黎公社者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人类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之一是没有密切联系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谈话中的相关措施()A.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 B.减少了盲目竞争C.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 D.恢复了银行信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美国)。据材料“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可知,美国人不希望单纯的得到救济,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报酬,结合所学是罗斯福新政推行的以工代赈政策,其影响在于可以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C项正确;以工代赈政策部分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A项太绝对了,排除A项;减少了盲目竞争是调整工业生产的影响,排除B项;恢复了银行信用是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6.2005年3月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讨论了安理会扩大的改革提案,其中包括两个方案,方案A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及3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亚洲和亚太地区各增加2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方案B新增8个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2个常任席位。这项改革提案表明()A.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D.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亚太地区的国家、欧洲、美洲、非洲在联合国的席位增加,可见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无,但“有效遏制”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各州在联合国席位增加,属于政治领域而非经济领域,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各洲在联合国席位变化的提案,提案是否通过没有结果,不能体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4分,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谕曰:“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又诏曰:“应天、太平、镇江、宣城、广德供亿浩穰。去岁蠲租,遇旱惠不及下。其再免诸郡及无为州今年租税。辛巳,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久经战乱、人烟稀少的安中东部),给资粮牛种,复三年。是月,徙山后(今内蒙古地区)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是月,免河南、陕西、广东、湖广田租。丁卯,罢王府工役。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十二月壬辰,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摘编自《明史·太祖本纪》根据材料,归纳明太祖“休养安息”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表现:减免赋役;迁民垦田;实行屯田;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历史意义:有利于战乱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稳定统治);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发展。【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得出减免赋役;据材料“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久经战乱、人烟稀少的安中东部)”,得出迁民垦田;据材料“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得出实行屯田;据材料“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得出兴修水利;据材料“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得出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历史意义:据材料“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得出有利于战乱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据材料“徙山后(今内蒙古地区)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得出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稳定统治);据材料“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得出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从纺织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俊琴《三角贸易》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图中的“三角贸易”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图中左侧的“三角贸易”是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欧洲廉价的工业品贩运到非洲,换取、诱捕黑人,然后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换取金银和原料(烟草、棉花、甘蔗等)运回欧洲,再制成工业品运到非洲,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图片中间的“三角贸易”是鸦片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向印度输出棉织品印度,同时强迫印度种植鸦片,并将鸦片运到中国,再从中国换回英国所需的茶叶、生丝等,这样卖鸦片的钱就可以支付买茶叶的钱,英国的贸易通过这种三角关系取得平衡。对中国而言,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重百姓负担,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图中右侧的“三角贸易”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全球物种大交换,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传入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加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欧洲将从美洲掠夺的金银运到中国换取欧洲人所需的香料、丝绸等产品,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了当时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总结,近代史上的“三角贸易”使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审清题题干要求,仔细阅读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图片中的三组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图片中左图为大西洋上的奴隶贸易,中间图为鸦片三角贸易,右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性贸易。其次,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对应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作答,例如:图中左侧的“三角贸易”是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欧洲廉价的工业品贩运到非洲,换取、诱捕黑人,然后把非洲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换取金银和原料(烟草、棉花、甘蔗等)运回欧洲,再制成工业品运到非洲,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础。图片中间的“三角贸易”是鸦片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向印度输出棉织品印度,同时强迫印度种植鸦片,并将鸦片运到中国,再从中国换回英国所需的茶叶、生丝等,这样卖鸦片的钱就可以支付买茶叶的钱,英国的贸易通过这种三角关系取得平衡。对中国而言,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重百姓负担,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图中右侧的“三角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