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024.1本试卷共7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A.古人类的起源 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夏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代表,在这些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器、礼仪性建筑、城址等,能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B项正确;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古代人类,远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没有青铜器的发现,并非青铜文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玉器、石雕、陶器、铜饰等,没有涉及农业耕作技术,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农耕技术没有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A.户籍制度的实施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井田制逐步瓦解 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意思是,国家四境内的男女都在国家户籍上登记上了名字,新生的人就注上,死了的就注销,这可直接佐证秦国户籍制度的实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户籍管理,不涉及百姓如何缴纳赋税,排除B项;户籍制度不能佐证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排除C项;什伍连坐制属于基层治理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户籍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3.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是()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B项正确;“异姓封王”是汉高祖时期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裁并郡县清查田户是汉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多为农业需要而修建,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①正确,据材料“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②正确,中国的灌溉工程入选世界工程遗产名录,体现了对灌溉工程的重视,作为世界工程遗产,更能够推动对这些灌溉工程的保护,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对于文化遗产应更多的挖掘其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不能因为经济价值和效益对其造成永久性破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反映出宋代()①日常生活的丰富②饮茶之风的盛行③商帮群体的壮大④门第观念的淡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可知,宋代在日常生活中国的“闲事”种类较多,反映了日常生活的丰富,①正确,据材料“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知,茶与油盐酱醋一样成为“每日不可缺者”,反映了饮茶之风盛行,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商帮出现的时间是明清时期,排除BC项;门第观念淡化的表现是“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材料体现的日常生活,没有涉及门第观念淡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列史料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结论A(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秦国实行上计制选拔官员B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代建立起中央监察体系C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抑制了门阀士族的发展D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官吏管理关系治国理政的效果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可知,这表达的意思是对官吏的考核和管理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关系到国家治国理政的效果,D项正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反映的是军功爵制,并非上计制,排除A项;“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反映的察举制的运行,并非监察体系,排除B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及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士族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7.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三省六部制,②是元朝的一省二院制,③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④是清朝的军机处,所以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C项正确;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排除ABD项。故选C项。8.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这一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在朝鲜大败,符合材料“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符合材料“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所以材料中的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尚未建立近代海军,排除A项;中法战争虽然偷袭马尾军港,但没有“覆我海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没有进攻中国的藩属国,不符合材料“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排除D项。故选C项。9.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未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有学者对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进行研究。以下理解合理的是()相关史料24日,未署年月北洋政府曾发给代表团训令签约的电报。6月8日《晨报》刊载上文电报并注明,“上月廿四(24)日国务院发出电报”6月26日北洋政府电令中国代表称,如不能保留山东,即拒绝签字。学者推断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当时向巴黎发电需数日才能送到,26日发电为时已晚。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A.北洋政府坚决拒签和约 B.《晨报》支持五四运动C.拒签促使学生运动爆发 D.北洋政府推卸签约责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商人、工人广泛参与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来,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考虑民意,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但其发出电报时间晚于签字仪式时间,表明其推卸签约责任,D项正确;从材料看,北洋政府时期拒签合约的态度并不坚决,排除A项;《晨报》刊载电报不能说明其支持五四运动,排除B项;C项颠倒事实,学生运动在前,拒签在后,排除C项。故选D项。10.某次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指出……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诞生初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促进国共合作,推动革命一战线建立,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期不符,排除B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C项;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是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做出的决议,与材料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是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对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分析合理的是()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③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④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正确;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与各国“改订新约”,“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正确;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属于第一阶段1912—1920年数据变化的原因,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2.在1932年出版发行的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序言中,作者写道:“当本书发排之际,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事态重大,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在现代史中,实为最可注意最可悲痛的材料。因附撰两章于第六篇国民革命之后,俾读者知所警惕,而共谋挽回我中华民族的厄运。”表明作者意在()①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②警惕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③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④增添了史学研究最新成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学历史教科书序言”“当本书发排之际,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体现了教科书将时事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①正确,据材料“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俾读者知所警惕”可知,作者提出警惕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②正确,据材料“而共谋挽回我华民族的厄运”可知,有利于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增添了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并非作者的目的,而是作者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

的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如表摘引自某史学著作的目录节选。根据所学判断,表格中的空白处应该是()第一部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缘起与发展1949—1956第二节与苏联结盟第四节抗美援朝第五节援越抗法与参加日内瓦会议第六节第七节参加亚非会议A.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破中美关系僵局 D.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休会期间,在中印、中缅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B项正确;中日民四条约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1992年我国相继出台《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并说“当时想创立企业,可是不知道资本从哪儿来,有了这两个文件后,就可以去募集资金,可以去依据一种商业模式寻找投资人来投资。”这体现了当时()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 B.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两个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C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间是1978年,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中国国内的条例,不涉及国际规则,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2000年柴达木盆地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工程、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部开工。2001年,包括青藏铁路在内的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这一战略()A.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B.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 D.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战略在西部实施,建设一批重大重点工程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D项正确;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国高铁出口的史实,排除B项;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有研究认为,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因为亚历山大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这种力量主要是指()A.用武力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地区B.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与任用波斯人为官员C.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D.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与埃及人的科技成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为了更好的巩固帝国,在其疆域范围内推广希腊文化,并同时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统治,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C项正确;据材料“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可知,材料并非强调武力征服,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主要任用希腊人为官,并非波斯人,排除B项;亚历山大在其疆域内推广希腊文化,所以材料中的“精神的力量”主要以希腊文化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17.有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那里存在着支配性的大小权力,首先是法兰西的国王,如果当时的法兰西可称为“国家”的话,国王便是“全国的”统治者;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这表明()①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②法国王权已经达到顶峰③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④封建领主仍有较大权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4世纪(法国)。据材料“: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可知,作者在研究14世纪法国时,从“基本资料出发”,体现了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①符合题意,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及所学知识可知,伯爵等封建领主拥有较大的权力,④符合题意,①④正确,B项正确;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可知,此时期封建领主拥有较大权力,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②错误,排除CD项;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是在工业革命之后,③错误,排除A项。故选B项。18.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提出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人类不是以公历纪年,而是以人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纪年,就应该以1687年为元年。这种观点强调的是()A.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展 B.宗教改革过程中文化教育得到发展C.人应该更多的关注本身和现世世界 D.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7年(世界)。据材料可知,牛顿在1687年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并推动了科学革命,以1687年为元年,是强调其意义,A项正确。牛顿的成就属于近代科学成就,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度的是牛顿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的重大意义,强调关注自然规律,而不是关注人本身,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9.1847年成书的美国小说《瓦尔登湖》体现了对社会的反思,文中有许多双关语,比如,借枕木(sleeper)写道“铁路底下躺着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铁轨就铺在他们身上……如果有人乐意坐火车,就必须有人遭受被碾轧的命运”。这反映出()①铁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②工业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影响③作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影响④作者反思资本主义物质文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据材料“铁路底下躺着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铁轨就铺在他们身上……如果有人乐意坐火车,就必须有人遭受被碾轧的命运”可知,小说中铁轨、铁路和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代表,小说内容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对工人的压榨,反映了工业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在反思工业文明引起的贫富差距等问题,②④正确,D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有些人“乐意坐火车”,但据材料不能得知铁路在人们出行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不能得知,铁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晚于材料时间,作者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0.如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的美国。海岸边站着的几人分别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的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该漫画的寓意是()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B.欧洲列强彻底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C.美国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识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于19世纪末(美国)。据本题材料“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可知,19世纪末旨在禁止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确立的“门罗主义”出台了,使得美国进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出“门罗主义”的出台,没有提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及其成果,排除A项;“门罗主义”只是美国的态度和政策,却无法说明列强是不是结束了欧洲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门罗主义”打出的旗号,“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0分。21.人口与历史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时期年份口数出处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晋书·地理志》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晋书·地理志》隋581年(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隋609年(炀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隋书·地理志》唐705年(中宗神龙元年)约3700万《通典·食货》唐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通典·食货》唐760年(肃宗乾元三年)约1700万《通典·食货》唐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600万《旧唐书·穆宗纪》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1)原因: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前,战乱频繁等因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量户口依附于豪强地主,导致政府控制人口低于实际人口。价值: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价值较高的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2)(3)变化: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快速上升到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阐释:唐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轻徭薄赋,重视社会救济;农耕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上升,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盛世局面的出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影响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反映了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至西晋(中国)。原因:据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量户口依附于豪强地主,导致政府控制人口低于实际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前,战乱频繁等因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价值: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中统计的人口出自官方统计,由于战乱、豪强地主隐藏人口等原因,并非当时的全部人口,通过这种不同可以用来研究影响人口统计的因素;同时这些统计数据来自《晋书》《隋书》等官修正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在人口变化、户籍制度、赋役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隋文帝时期到隋炀帝时期,人口增长较快;隋炀帝到唐中宗时期,人口下降;唐中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增长较多;唐玄宗至唐肃宗时期,人口减少较快;唐肃宗至唐宪宗时期,人口继续减少。在变化图中应体现出这五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变化: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中宗神龙元年到唐肃宗乾元三年在时间上都处于8世纪,从唐中宗神龙元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央政府控制的人口快速上升,由约3700万到约5300万;再到唐肃宗乾元三年时期的约1700万,政府控制的人口急剧减少。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增长的因素可以从唐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轻徭薄赋,重视社会救济;农耕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等角度进行说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上升,是中央集权加强和盛世局面的体现。唐玄宗到唐肃宗时期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可以从安史之乱、繁镇割据等角度进行说明,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影响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反映了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唐朝逐步走向衰落。22.士人群体与时代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材料二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掊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答案】(1)影响:新型士人群体提倡复兴儒学,促进了理学的形成;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理国家的理念,推动了文治局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专制;新型士人群体提倡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被反思与质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推行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和所学可知,新型士人群体提倡复兴儒学,促进了理学的形成;据材料一“ 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和所学可知,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理国家的理念,推动了文治局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专制;据材料一“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和所学可知,新型士人群体提倡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时间信息和所学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据材料二“他们尖锐地掊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和所学可得出,西方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被反思与质疑;据所学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据材料二“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所学可得出,清政府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推行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3.体育观念材料一1932年政府声明,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宗旨包括(1)打破日本利用奥运会将傀儡政权合法化的阴谋。(2)有一个中国人参赛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30年代“体育救国”的口号响彻全国。材料二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说:“运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50年代,清华大学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材料三1980年,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打造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新口号。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2001年新华社在社论中高呼:“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潜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体育观念的历史变迁。【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体育观念与救国图强相结合。30年代日本侵略不断加剧,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主题。这种体育救国的观念激发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鼓舞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观念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中国成立时,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了人民的体质,为保卫和建设国家作出贡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体育观念被赋予了拼搏竞争、民族振兴、融入世界等内涵。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在国际性体育赛事赢得荣誉,激发了中国人民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展现出中国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体育观念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时代主题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从争取民族独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反映了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打破日本利用奥运会将傀儡政权合法化的阴谋”“体育救国”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体育观念与救国图强相结合。30年代日本侵略不断加剧,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主题。这种体育救国的观念激发了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鼓舞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决心。根据材料“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观念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中国成立时,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了人民的体质,为保卫和建设国家作出贡献。根据材料“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潜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体育观念被赋予了拼搏竞争、民族振兴、融入世界等内涵。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在国际性体育赛事赢得荣誉,激发了中国人民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展现出中国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综合近代以来体育观念的变化可知体育观念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时代主题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从争取民族独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反映了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计,16-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14万余吨)。据研究,其中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流向了西欧诸国,其中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重要地位。材料二(中国)吸食鸦片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把钱花在鸦片上,导致了对其他商品之需求停滞,其后果是市场的普遍萎缩。此外,鸦片的持续流入引起了白银的不断外流。在1828-1836年间,英国人获取了3,790万元的白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这种白银外流的情况最为严重,每年约有400万到500万元的白银流出。白银的枯竭扰乱了国内经济,震动了市面上白银与铜钱之间的兑换率。(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任选一条白银流向路线加以说明并简析影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谈谈你对“白银的枯竭扰乱了国内经济”这一现象的理解。【答案】(1)路线①:美洲白银通过贸易经由太平洋流向东南亚后,大量流入中国。影响:白银的流入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围绕白银输入的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推动明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推行了“一条鞭法”。路线②:美洲白银由欧洲殖民者经大西洋流向欧洲。影响:美洲受到欧洲殖民者剥削和掠夺、带来巨大灾难,改变了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增加了资本积累,出现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带动商业格局的变化,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路线③:欧洲国家掠夺自美洲的大量白银,经大西洋、印度洋贸易流向印度、东南亚地区、中国。影响:推动了近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贸易枢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理解:白银的枯竭是随鸦片走私引发的大量外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萎缩,造成贸易逆差;形成银贵钱贱的状况,加重了农民负担,引发社会危机;造成国家财政困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6-19世纪(世界)。路线①: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信息可知,美洲白银通过贸易经由太平洋流向东南亚后,大量流入中国。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银流入中国后,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赋役制度方面,推动明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推行了“一条鞭法”;从货币推广的角度,围绕白银输入的贸易网络逐步形成。路线②: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信息可知,美洲白银由欧洲殖民者经大西洋流向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银流入欧洲,增加了资本积累,出现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带动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的价格革命的内容,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从消极角度分析,美洲受到欧洲殖民者剥削和掠夺,给美洲带来巨大灾难,改变了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路线③: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信息可知,欧洲国家掠夺自美洲的大量白银,经大西洋、印度洋贸易流向印度、东南亚地区、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近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贸易枢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40年代(中国)。据材料二“导致了对其他商品之需求停滞,其后果是市场的普遍萎缩”可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萎缩;根据材料二“鸦片的持续流入引起了白银的不断外流”可知,伴随鸦片走私引发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贸易逆差;根据材料二“震动了市面上白银与铜钱之间的兑换率”可知,造成银贵钱贱的状况,加重了农民负担,引发社会危机,也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兰克学派关于“世界历史”的观念,近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最初,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以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对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来说,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遇到大危机,整个社会洋溢着信心和乐观主义,这成为兰克学派及其观点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兰克在其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1494-1514)》的前言中写道:“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代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望。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发生了”。同时强调,“我的注意力将放在(欧洲)日耳曼或日耳曼拉丁后裔的民族之上,其历史是整个现代史的核心”。该学派的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军事、外交史料,因为其认为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是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书信、讲演稿等。而进入20世纪,其光芒逐步褪去。分析兰克学派史学观盛行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简要评价其史学观念。【答案】(1)背景: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欧洲通过殖民确立了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增强。(2)积极:注重历史的客观叙述;强调史料的可靠性。局限:理论上,认为世界历史以欧洲为核心(欧洲中心论)这忽视了其他地区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作用,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内容上,偏重于政治,缺乏对社会的全面性认识。【解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背景:据材料“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遇到大危机,整个社会洋溢着信心和乐观主义”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欧洲的“称心如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在经济上,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欧洲通过殖民确立了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在思想上,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增强。影响:积极方面,据材料“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发生了”可知,注重历史的客观叙述;据材料“比较可靠的史料是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书信、讲演稿等”可知,强调史料的可靠性。局限方面,理论上,据材料“我的注意力将放在(欧洲)日耳曼或日耳曼拉丁后裔的民族之上,其历史是整个现代史的核心”可知,认为世界历史以欧洲为核心,这忽视了其他地区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作用,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据材料“派的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军事、外交史料”可知,内容上,偏重于政治,缺乏对社会的全面性认识。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024.1本试卷共7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A.古人类的起源 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夏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代表,在这些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器、礼仪性建筑、城址等,能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B项正确;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古代人类,远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没有青铜器的发现,并非青铜文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玉器、石雕、陶器、铜饰等,没有涉及农业耕作技术,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农耕技术没有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A.户籍制度的实施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井田制逐步瓦解 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意思是,国家四境内的男女都在国家户籍上登记上了名字,新生的人就注上,死了的就注销,这可直接佐证秦国户籍制度的实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户籍管理,不涉及百姓如何缴纳赋税,排除B项;户籍制度不能佐证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排除C项;什伍连坐制属于基层治理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户籍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3.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是()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B项正确;“异姓封王”是汉高祖时期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裁并郡县清查田户是汉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多为农业需要而修建,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①正确,据材料“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②正确,中国的灌溉工程入选世界工程遗产名录,体现了对灌溉工程的重视,作为世界工程遗产,更能够推动对这些灌溉工程的保护,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对于文化遗产应更多的挖掘其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不能因为经济价值和效益对其造成永久性破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反映出宋代()①日常生活的丰富②饮茶之风的盛行③商帮群体的壮大④门第观念的淡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可知,宋代在日常生活中国的“闲事”种类较多,反映了日常生活的丰富,①正确,据材料“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知,茶与油盐酱醋一样成为“每日不可缺者”,反映了饮茶之风盛行,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商帮出现的时间是明清时期,排除BC项;门第观念淡化的表现是“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材料体现的日常生活,没有涉及门第观念淡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列史料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结论A(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秦国实行上计制选拔官员B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代建立起中央监察体系C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抑制了门阀士族的发展D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官吏管理关系治国理政的效果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可知,这表达的意思是对官吏的考核和管理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关系到国家治国理政的效果,D项正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反映的是军功爵制,并非上计制,排除A项;“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反映的察举制的运行,并非监察体系,排除B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及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士族的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7.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三省六部制,②是元朝的一省二院制,③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④是清朝的军机处,所以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C项正确;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排除ABD项。故选C项。8.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这一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在朝鲜大败,符合材料“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符合材料“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所以材料中的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尚未建立近代海军,排除A项;中法战争虽然偷袭马尾军港,但没有“覆我海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没有进攻中国的藩属国,不符合材料“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排除D项。故选C项。9.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未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有学者对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进行研究。以下理解合理的是()相关史料24日,未署年月北洋政府曾发给代表团训令签约的电报。6月8日《晨报》刊载上文电报并注明,“上月廿四(24)日国务院发出电报”6月26日北洋政府电令中国代表称,如不能保留山东,即拒绝签字。学者推断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当时向巴黎发电需数日才能送到,26日发电为时已晚。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A.北洋政府坚决拒签和约 B.《晨报》支持五四运动C.拒签促使学生运动爆发 D.北洋政府推卸签约责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商人、工人广泛参与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来,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考虑民意,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但其发出电报时间晚于签字仪式时间,表明其推卸签约责任,D项正确;从材料看,北洋政府时期拒签合约的态度并不坚决,排除A项;《晨报》刊载电报不能说明其支持五四运动,排除B项;C项颠倒事实,学生运动在前,拒签在后,排除C项。故选D项。10.某次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指出……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诞生初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促进国共合作,推动革命一战线建立,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期不符,排除B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C项;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是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做出的决议,与材料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是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业增长率统计,对第二阶段统计数据分析合理的是()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③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④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②“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正确;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与各国“改订新约”,“国民政府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正确;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日后中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属于第一阶段1912—1920年数据变化的原因,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2.在1932年出版发行的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序言中,作者写道:“当本书发排之际,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事态重大,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在现代史中,实为最可注意最可悲痛的材料。因附撰两章于第六篇国民革命之后,俾读者知所警惕,而共谋挽回我中华民族的厄运。”表明作者意在()①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②警惕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③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④增添了史学研究最新成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学历史教科书序言”“当本书发排之际,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体现了教科书将时事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①正确,据材料“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俾读者知所警惕”可知,作者提出警惕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②正确,据材料“而共谋挽回我华民族的厄运”可知,有利于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增添了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并非作者的目的,而是作者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

的方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如表摘引自某史学著作的目录节选。根据所学判断,表格中的空白处应该是()第一部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缘起与发展1949—1956第二节与苏联结盟第四节抗美援朝第五节援越抗法与参加日内瓦会议第六节第七节参加亚非会议A.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破中美关系僵局 D.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休会期间,在中印、中缅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B项正确;中日民四条约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1992年我国相继出台《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并说“当时想创立企业,可是不知道资本从哪儿来,有了这两个文件后,就可以去募集资金,可以去依据一种商业模式寻找投资人来投资。”这体现了当时()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 B.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当时有人认为这两个条例‘是中国企业发生真正变革的转折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两个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C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间是1978年,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中国国内的条例,不涉及国际规则,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2000年柴达木盆地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工程、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部开工。2001年,包括青藏铁路在内的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这一战略()A.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B.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 D.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战略在西部实施,建设一批重大重点工程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D项正确;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国高铁出口的史实,排除B项;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有研究认为,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因为亚历山大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这种力量主要是指()A.用武力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地区B.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与任用波斯人为官员C.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D.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与埃及人的科技成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为了更好的巩固帝国,在其疆域范围内推广希腊文化,并同时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统治,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C项正确;据材料“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可知,材料并非强调武力征服,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主要任用希腊人为官,并非波斯人,排除B项;亚历山大在其疆域内推广希腊文化,所以材料中的“精神的力量”主要以希腊文化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17.有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那里存在着支配性的大小权力,首先是法兰西的国王,如果当时的法兰西可称为“国家”的话,国王便是“全国的”统治者;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这表明()①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②法国王权已经达到顶峰③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④封建领主仍有较大权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4世纪(法国)。据材料“: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可知,作者在研究14世纪法国时,从“基本资料出发”,体现了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①符合题意,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及所学知识可知,伯爵等封建领主拥有较大的权力,④符合题意,①④正确,B项正确;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可知,此时期封建领主拥有较大权力,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②错误,排除CD项;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是在工业革命之后,③错误,排除A项。故选B项。18.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提出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人类不是以公历纪年,而是以人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纪年,就应该以1687年为元年。这种观点强调的是()A.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展 B.宗教改革过程中文化教育得到发展C.人应该更多的关注本身和现世世界 D.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7年(世界)。据材料可知,牛顿在1687年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并推动了科学革命,以1687年为元年,是强调其意义,A项正确。牛顿的成就属于近代科学成就,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度的是牛顿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的重大意义,强调关注自然规律,而不是关注人本身,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9.1847年成书的美国小说《瓦尔登湖》体现了对社会的反思,文中有许多双关语,比如,借枕木(sleeper)写道“铁路底下躺着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铁轨就铺在他们身上……如果有人乐意坐火车,就必须有人遭受被碾轧的命运”。这反映出()①铁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②工业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影响③作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影响④作者反思资本主义物质文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据材料“铁路底下躺着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铁轨就铺在他们身上……如果有人乐意坐火车,就必须有人遭受被碾轧的命运”可知,小说中铁轨、铁路和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代表,小说内容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对工人的压榨,反映了工业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在反思工业文明引起的贫富差距等问题,②④正确,D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有些人“乐意坐火车”,但据材料不能得知铁路在人们出行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不能得知,铁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晚于材料时间,作者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0.如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的美国。海岸边站着的几人分别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的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该漫画的寓意是()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B.欧洲列强彻底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C.美国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识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于19世纪末(美国)。据本题材料“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可知,19世纪末旨在禁止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确立的“门罗主义”出台了,使得美国进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出“门罗主义”的出台,没有提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及其成果,排除A项;“门罗主义”只是美国的态度和政策,却无法说明列强是不是结束了欧洲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门罗主义”打出的旗号,“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0分。21.人口与历史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时期年份口数出处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晋书·地理志》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晋书·地理志》隋581年(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隋609年(炀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隋书·地理志》唐705年(中宗神龙元年)约3700万《通典·食货》唐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通典·食货》唐760年(肃宗乾元三年)约1700万《通典·食货》唐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600万《旧唐书·穆宗纪》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1)原因: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前,战乱频繁等因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量户口依附于豪强地主,导致政府控制人口低于实际人口。价值: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价值较高的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2)(3)变化: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快速上升到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阐释:唐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轻徭薄赋,重视社会救济;农耕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上升,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盛世局面的出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影响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反映了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至西晋(中国)。原因:据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大量户口依附于豪强地主,导致政府控制人口低于实际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前,战乱频繁等因素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价值: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中统计的人口出自官方统计,由于战乱、豪强地主隐藏人口等原因,并非当时的全部人口,通过这种不同可以用来研究影响人口统计的因素;同时这些统计数据来自《晋书》《隋书》等官修正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在人口变化、户籍制度、赋役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隋文帝时期到隋炀帝时期,人口增长较快;隋炀帝到唐中宗时期,人口下降;唐中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增长较多;唐玄宗至唐肃宗时期,人口减少较快;唐肃宗至唐宪宗时期,人口继续减少。在变化图中应体现出这五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变化: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中宗神龙元年到唐肃宗乾元三年在时间上都处于8世纪,从唐中宗神龙元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央政府控制的人口快速上升,由约3700万到约5300万;再到唐肃宗乾元三年时期的约1700万,政府控制的人口急剧减少。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增长的因素可以从唐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轻徭薄赋,重视社会救济;农耕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等角度进行说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上升,是中央集权加强和盛世局面的体现。唐玄宗到唐肃宗时期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可以从安史之乱、繁镇割据等角度进行说明,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影响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口数量锐减,反映了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唐朝逐步走向衰落。22.士人群体与时代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材料二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掊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