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1页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2页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3页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

涉及考点

考点01古代日本

考点02阿拉伯帝国

古代日本

1.(2022秋·福建三明·九年级统考期中)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转折点”解释准确的

是日本()

A.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入封建社会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D.废除了贵族世袭制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是646年开始,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这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B项正确;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是大化革

新的影响,排除A项;废除了土地私有制是大化革新的内容,排除C项;废除了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是

大化改新政治上的内容,不是对“转折点”的准确解释,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秋·重庆云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这项改革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

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这项改革的成功()

A.壮大氏族贵族的力量B.加速日本封建化进程

C.直接推翻幕府的统治D.完全消灭了土地兼并

【答案】B

【详解】“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指的是古代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的改

革,即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

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贵族各有

自己的私有领地,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所以,大化改新不是壮大氏族贵族的力量,而是削弱了贵族的力

量,排除A项;直接推翻幕府的统治的是倒幕运动,排除C项;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兼并盛行,

说明大化改新没有完全消灭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

第1页共19页

3.(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1300多年前,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日本贵

族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一时期两国的结缘推动了日本()

A.市场经济的发展B.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天皇的权利的削弱D.贵族的特权的加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

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

才逐渐形成的,排除A项;大化改新加强了天皇的权利,排除C项;削弱了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故选

B项。

4.(2022秋·福建三明·九年级统考期中)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实施者学习对象性质影响

孝德天皇中国隋唐封建制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

A.采邑改革B.大化改新C.派遣唐使D.幕府统治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孝德天皇”“中国隋唐”“封建制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可知反映的事件

应是大化改新,公元七世纪日本孝德天皇时期,大力学习中国隋唐制度文化,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正确;采邑改革一般是指中世纪欧洲由查理·马

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日本派遣唐使学

习中国隋唐文化,排除C项;大化改新数百年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排除D

项。故选B项。

5.(2022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中)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其内

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分封贵族为诸侯D.没收农民拥有的耕地

【答案】B

【详解】孝德天皇即位后,年号大化,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实行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B项正确;贵族世袭制原本就有,排除A项;分封贵族为诸侯是指分封制,不属于大化改性内

容,排除C项;大化改性将土地分给农民,排除D项。故选B项。

第2页共19页

6.(2022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中)《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

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

下列与该记载相关的是()

A.大化改新的推行B.中央集权的推行

C.唐朝文化的影响D.赋税制度的确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

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可知,这是大化改新在土地政策上实行

的班田收授法。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A项正确;中央集权的推行与材料无关,排

除B项;大化改新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赋税制度的确立与题干无关,排除D

项。故选A项。

7.(2022秋·湖北孝感·九年级统考期中)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

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

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材料表明当时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

A.武士集团威胁王室的权益

B.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C.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及周边崛起国家的刺激

D.幕府与天皇并存,幕府将军威胁天皇的统治

【答案】C

【详解】据“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

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崕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可知,材料说明当时日本进

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大和的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和在与邻国的实力对比中处于劣势,C项正确;武士集

团威胁王室的权益是在大化改新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

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但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排除B项;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与天皇并存,幕府将军威胁天皇的统治是在大化改新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中)646年元旦,孝德天皇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

《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

A.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B.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C.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D.明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C

第3页共19页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

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C

项。

9.(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中)8〜10世纪中叶,日本境内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为争夺土地,

保护庄园,建立起私人武装力量。这种武装组织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A.领主集团B.市民阶层C.武士集团D.庄园制度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

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

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

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因此材料中的武装组织逐

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武士集团。C项正确;领主集团、市民阶层、庄园制度,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BD项。故选C项。

10.(2022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中)如下图是日本《盛甲武士》图,武士阶层在古代日本社会()

A.属于统治阶层B.政治地位较低C.从事农耕生产D.阻碍大化改新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建立起来天皇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特有的民

族精神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武士阶层,属于统治阶层,A项正确;武士阶层

地位较高,排除B项;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朝廷不得

不承认国家体制外的武装力量的合法性,并不从事农业,排除C项;武士阶层出现于大化改新后,排除D

项。故选A项。

11.(2022秋·云南玉溪·九年级统考期中)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

A.大化改新B.幕府统治C.启蒙运动D.殖民扩张

【答案】A

第4页共19页

【详解】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

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天皇

制封建国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A项正确;幕府统

治发生在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之后,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排除C项;殖民扩张不

是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中)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

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A.国家B.主公C.天皇D.镰仓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并结合所学可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

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而是他的主公,B项正确;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

是他的主公,排除A项;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

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排除C项;镰仓幕府是幕府统治时期的一

个阶段,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2秋·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

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实行幕府统治B.进行大化改新C.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D.形成武士道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

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

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项正确;日本实行幕府统治、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形成武士道均与日本模仿唐朝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2022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中)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一文中指出“日本通

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据下列图片判断日本此次“开国”事件是指()

第5页共19页

A.大化改新B.幕府独裁C.种姓制度D.宗教改革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年号大化;)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

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12世纪晚期(1192年),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排除B项;

种姓制度是印度的,排除C项;宗教改革是欧洲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5.(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大和国家正式改称为日本国是在()

A.公元5世纪B.大化改新前C.大化改新后D.大化改新时

【答案】C

【详解】6—9世纪,日本仿效唐朝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C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2022秋·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关于“转折点”的

解释,准确的是()

A.建立种姓制度B.废除土地私有制

C.使日本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使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实行社会转型,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一种社会体系。排除A项;大化改新除了在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

土地私有。还包括政治上等系列措施。B项概括不准确不全面。排除B项;使日本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

革是明治维新。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2秋·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中)“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

国家。”材料中的“本国”指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日本

第6页共19页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结合所学可知,

646年日本向唐朝学习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并未向中国学习,排除ABC

项。故选D项。

18.(2022秋·福建福州·九年级校考期中)“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

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A.历史背景B.改革措施C.成败得失D.历史影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

动日本进行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7世纪,日本部民制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6—9世纪,

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A项

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化改新的成败得失,排除C项;材料未

涉及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2秋·湖北武汉·九年级统考期中)《作坊里的日本》里写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

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在“第一位老师”影响下进行的重要改革()

A.使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效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C.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使大和政权实现了统一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7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几次了日本统

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大化年间进行的,因此

称为“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日本仿效的是中国唐朝制度,

排除B项;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打败了平氏武士集团,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5世

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2秋·福建龙岩·九年级统考期中)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

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离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

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

【答案】B

第7页共19页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新”诏书的内容即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或内容,B项正确;大化改新的背景

是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以及大和皇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题干没有涉及改革背景,

排除A项;大化改新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题干没有涉及改革性质,排除C项;大化改新的

影响是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指的封建国家,题干也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2秋·山东潍坊·九年级统考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其中“作用更为重大”主要体

现在()

A.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B.推动了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

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可知与大化改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

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

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

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

权统一了日本,排除A项;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明治维

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中)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

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B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形成了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

C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

D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0~9十个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幕府统治时期天

皇大权旁落,C项正确;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标志着罗马帝国建立,不是罗马共和

国,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即封君与封臣制,而

第8页共19页

不是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排除B项;0~9十个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而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排除D

项。故选C项。

23.(2022秋·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中)“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为日本国的别名。

7世纪后半叶,改新后的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材料中的“改新”使日本()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7世纪后半叶,改新后的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

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是在幕府统治时期,即12世纪

晚期以后,排除B项;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在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后,排除C项;进入幕府统治时

期是在12世纪晚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4.(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校考期中)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

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汉谟拉比国王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B.屋大维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实行元首制

C.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D.拜占庭帝国在奥斯曼帝国打击下灭亡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大化改新促

进日本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属于历史观点,评价了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是“促进日本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项正确;“汉谟拉比国王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属于两河流域当时的真实状况,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

“屋大维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实行元首制”属于罗马当时的政治状况,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在

奥斯曼帝国打击下灭亡”叙述的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2秋·山西忻州·九年级统考期中)李老师在进行《古代日本》一课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板书。小

华同学据此整理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概要,其中对“标题二”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古代日本

一、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二、以中为师,强兵富国改性质

第9页共19页

三、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A.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B.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C.改革后的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D.地方豪强组成了由武士组成的军事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仿效

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

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

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是

对“标题一”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是奴

隶制国家,排除C项;地方豪强组成了由武士组成的军事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对“标题三”所反映内

容的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

26.(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校考期中)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

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

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

【答案】C

【详解】“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是对大化改新史实的叙述,属于历史叙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

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对大化改新影

响的叙述,属于历史解释,所以构成这段文字的是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项正确;ABD项内容与这段材

料的构成明显不符,排除。故选C项。

27.(2022秋·福建福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进行一系列改革,日本()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B.开始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D.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

第10页共19页

建国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正确;大化改新加强了天皇的权力,AD项排除;大化改新使日

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推动了封建经济发展,C项排除。故选B项。

28.(2022秋·福建厦门·九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中)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

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

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D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排除A项;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大

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排除C项。故选D项。

29.(2022秋·山东济南·九年级校联考期中)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

和“欧化”,“汉化”是指()

A.明治维新B.大化改新C.大和统一D.武土集团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化,唐朝的统一和强盛强烈刺激了日本,于是日

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改革。当时的天皇是孝德天皇,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B项正确;明治维新

是日本学习西方的改革,排除A项;大和统一不是模仿其他国家,排除C项;武士集团是日本国家特有的

阶层,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2秋·山东潍坊·九年级统考期中)“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探究封建时

代欧、亚国家的内容中,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具有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答案】D

【详解】日本大华改新使日本有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8世纪前期,法

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到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这次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D项正确;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华改新的影响,排除A

项;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是西欧封建制度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是西

欧封建制度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第11页共19页

阿拉伯帝国

31.(2022秋·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从对人类文明贡献的角度看,阿拉伯帝国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

()

A.实行政教合一的集权体制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创造了伊斯兰教文化D.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从对人类文明贡献的角度看”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

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

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实行政教合一的集权体制,不

属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属于疆域的广大,

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创造了伊斯兰教文化不是最大的历史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2.(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校考期中)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

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A.奥斯曼土耳其B.古希腊C.古代波斯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民族矛盾丛生,民不聊生,渴望统一。穆罕默

德顺应历史的发展需求而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他从麦加出走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作出巨大贡献。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

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

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将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虽地跨欧亚非三洲,但其建

立时间与8世纪中叶不符,排除A项;古希腊、古代波斯不是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排除BC项。故选

D。

33.(2022秋·贵州铜仁·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

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B.奴隶制中央集权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说明哈里

第12页共19页

发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宗教领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C项正确;哈里发独揽

国家的军政大权体现的是阿拉伯帝国实行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又强调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

说明阿拉伯帝国实行的不仅仅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是封建国家,实行的不是

奴隶制中央集权,也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排除BD项。故选C项。

34.(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

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

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

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项正确;AD项都是阿拉伯人的成就,排除AD项;古印度人

创制了0到9十个数字,排除C项。故选B项。

35.(2022秋·江西萍乡·九年级统考期中)“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

国。”这个“大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查理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利用宗教力量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后继者继续扩张,到8世纪

中期,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通过武力扩张的方式,建立了

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查理曼帝国是西欧的封建帝国,并未地跨三大洲,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由罗马

帝国分裂而来,不是利用宗教而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6.(2022秋·江西萍乡·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入欧

洲,把西方的医学、化学传到东方”材料所述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

A.内容B.背景C.作用D.结果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入欧洲,把西方的医学、

化学传到东方“可知,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C项正确;题干材料”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四

大发明和印度的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入欧洲,把西方的医学、化学传到东方“的内容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

方交流中的作用,并未体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内容、背景和结果,排除ABD项。故选C项。

第13页共19页

37.(2022秋·陕西西安·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文化能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基础上,创造自己独特风格。

下面能体现出阿拉伯文化特点的有()

①“阿拉伯数字”

②将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

③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推行“大化改新”

④将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到欧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哈里

发延揽翻译人才,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

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在文

学方面,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在文化传播

方面,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些都体

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B项正确;根据所学,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推行“大化改新”,③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8.(2022秋·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②创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③创立伊斯兰教④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A.③②④①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②①③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

德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

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

一,可以得出,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②④①,A项正确;BCD项的排序都是错误的,排除BCD项。故

选A项。

39.(2022秋·福建泉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这说明阿拉伯()

A.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答案】C

第14页共19页

【详解】根据材料中“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

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出文明影响广泛深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长于借鉴缺少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40.(2022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

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中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在于阿拉伯帝国()

A.物产比较丰富B.地理位置优越C.思想相对开放D.文明独具特色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

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并结合所学,从材料可以看出巴格达城有来自当

时四面八方的商品财富,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非常繁荣,沟通了东西商贸,B项正

确;A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1.(2022秋·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

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

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创造了阿拉伯文化B.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D.阿拉伯帝国经济的发达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

象牙、金砂,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可以看出,阿拉伯商

人通过贸易交流的方式实现了东方和西方商品物资的流通交换,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阿拉伯文

化的创造,只反映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

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沟通东西方贸易交流,材料内容并不能证明阿拉伯帝国经济发达,排除D项。

故选C项。

42.(2022秋·山西运城·九年级统考期中)“花拉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

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宫”D.甲骨文的应用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花拉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

第15页共19页

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

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

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项正确;公历的由来、甲骨文的应用与题干无关,排除AD项;阿拉伯帝国繁荣时

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不符合

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

43.(2022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

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古代阿拉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脍炙人口的《荷马史诗》是阿拉伯留给后世的文学瑰宝

B.阿拉伯人改造了欧洲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C.阿拉伯人开辟了新航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D.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

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项正确;《荷马史

诗》是古希腊留给后世的文学瑰宝,排除A项;阿拉伯人改造了古代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

非欧洲创造,排除B项;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排除C项。故选D项。

44.(2022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中)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

寺()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答案】C

【详解】据材料“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可知,麦地那是伊斯兰

教的圣地,有助于了解穆斯林的生活习俗,C项正确;佛教产生于印度,排除A项;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

坦,排除B项;道教产生于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45.(2022秋·云南玉溪·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图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A.处在世界中心B.沟通东西方文明

第16页共19页

C.医学成就巨大,如《医学集成》等D.文学成就巨大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阿伯人将中国的科技发明、印度的食糖和计数法传到欧洲,说明了阿拉伯人对世

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沟通东西方文明,B项正确;图示无法说明阿拉伯处在世界中心,排除A项;图示没

有涉及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和文学成就,排除CD项。故选B项。

46.(2022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