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_第1页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_第2页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_第3页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_第4页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

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

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C

【详解】据“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

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

数量不断增加。”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C项正确;国企改革是1984年,排除A项;经济建

设的发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才开始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1980年,

排除D项。故选C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

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B.背景C.内容D.影响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判断出来,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内容,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A项排除;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情况,材料明确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B项

第1页共18页.

排除;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D项排除;故选C项。

3.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B.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通过改革开放

促进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增长,A项正确;截止2017年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尚未建成,排除B项;

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排除C项;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4.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九大的召开

【答案】B

【详解】根据“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

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于第一阶段、1956年社会主

义改造完成,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均属于第二阶段,排除ACD项。故选B项。

5.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

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答案】A

第2页共18页.

【详解】根据“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

可得出这主要是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扩大了对外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特指是去日本,排除B项;C

项提出于1953年,排除C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于新时代,时间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观察下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A.“一五”计划的完成B.改革开放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设立D.香港、澳门的回归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看出,197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

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在1957年,排除A项;经

济特区的设立设立在1980年,排除C项;香港回归1997年;澳门回归199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许多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

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的精神,激发出空

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材料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伟大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

【详解】依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许多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摆

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知材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

大意义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排除

BC项;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也没有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

第3页共1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8.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

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1月至

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

四个”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故A正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故排除B

项;深化改革是在21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D项是政治角度,故排除D

项。故选A。

9.下表是《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中数据中国内地占绝对优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

1971年(比率)1981年(比率)1991年(比率)

日本(18.9%)中国内地(19.3%)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美国(11.5%)美国(20.9%)

印尼(9.1%)印尼(10.2%)德国(6%)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策略B.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C.实行“一国两制”的国策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可知表中数据1981年、1991年中国内地

占绝对优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A排除;实行“一

国两制”的国策,与祖国统一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排除。故选

B。

10.“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

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4页共18页.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住房及工资多年未上涨,这说明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因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正确;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A排除;住房体制改革仅是

材料的一方面,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与科技体制改革无关,D排除。故选B。

11.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

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可知,从1978

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故D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时间不符,故

排除A项;一五计划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进行的,题目考查的是农业生产,故排除B项;1953-1956年,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C项。故选D。

12.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

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答案】C

【详解】“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摸索,这一做法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正确;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这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

错误;这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故D错误。

13.山西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走进家乡历史”系列活动,同学们在整理“山西现代企业改革”的资料时,

有这样一段叙述:到2011年,山西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由35户重组为21户,企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发展壮

大;绝大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制度改革。与

材料相关的改革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5页共18页.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到2011年,山西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由35户重组为21户,企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发展壮

大;绝大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制度改革”可

知,材料反映的是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其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农村,

材料反映的是企业改革,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早在1956年底就已经完成,与材料不符,

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素,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

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中共十四大提出()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1978年,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排除B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排除C项。故选D项。

15.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仍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的年均收入

在50元以下,有1亿多人口粮不足。为改变上述状况,党和政府()

A.实行土地改革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详解】结合题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为了改变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低,口粮不足的情况,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实行土地改革、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在1978年之前,排除AC项;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排除B项。故选D项。

16.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

第6页共18页.

A.农民翻身做主人B.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D.土地使用权的变化

【答案】B

【详解】题干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农民加

入农业合作社,土地归合作社所有,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经营权,促进了农业发

展,因此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土地经营权的变化,B项正确,排除D项;农民翻身做主人是1950-1952年土

地改革运动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或土地经营权的变化,没有体现乡镇企业的异

军突起,而且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不是两幅图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B项。

17.据统计,199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13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9%;五年后流动人口几乎翻了两番,

达到7073万人,占比提高到5.86%。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高新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B.外国大型融资集团的吸引

C.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答案】D

【详解】根据“199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13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9%;五年后流动人口几乎翻了两番,

达到7073万人,占比提高到5.86%。”可得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及逐步建立,市场的活力

加大,因此人口流动性增强,D项正确;AB项都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B项;C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

排除C项。故选D项。

18.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详解】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

品总额与构成》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

第7页共18页.

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的失调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

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出口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的信息,C不

符合题意。故选D。

19.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梳,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

术同步前进。口口口口口口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B.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成立亚投行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重要举措,

为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阶段,C正确;建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的试验田,A排除;一带一路旨在借用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

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B排除;亚投行的成立宗旨是为了

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D排除。

故选C。

20.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

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

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意

味着中国对外开放,D项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我国的外交成就,不是“对外开放”的开始,排除A项;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

空间,中国走向世界,排除B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1997年,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说,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

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

A.经济特区B.开发区C.沿海开放城市D.经济开放区

【答案】B

第8页共18页.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

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

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

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某同学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时,梳理知识结构如下,其中▲处应该是()

名称重要意义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思想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

科学发展观

的科学回答。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斗的行动指南。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根据

材料“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可以判断出是邓小平理论,D正确;

材料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无关,AB排除;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革命道路斗争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问

题,C排除。故选D。

2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9页共18页.

【答案】A

【详解】据题意可知,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

不要过度强调计划或市场,是为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A;邓小平思想指导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而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

政策,排除C;邓小平的这番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D。

2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详解】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1992年召开的中共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此后,我国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武装斗争为主线B.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实事求是,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符合二人探索的共同点,B项正确;以武装斗争为主线是毛泽东的探索成就,不是共同点,

排除A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的探索成就,排除C项;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B项。

26.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

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中共十二大

第10页共18页.

C.邓小平南方谈话D.中共十三大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92年初,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人们对是否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

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C项正确;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

27.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这个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项正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实

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排除B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百年”目

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8.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

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题干说明了我国思

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生态

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第11页共18页.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B.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D项正

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其他理论成果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成

果,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不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30.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

1949-1956年1957-1965年1977-1992年1993-2012年

高频人民、工作、和人民、生产、改人民、发展、社人民、发展、市

词平革会主义场经济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四个时期,均有人民,这体现出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人民,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开放、经济手段,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共4小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合计4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

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进入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办一个出口加工

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

路来。”

第12页共18页.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什么决定。(2分)

材料三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三所述“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2分)

(5)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邓小平。(2分)

【答案】(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建立经济特区。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

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改革开放这场新

的伟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

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股份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

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因此,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

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据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

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可知,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广东等地建立经

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

(4)根据材料三“……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根据材料及问题的探究可知,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

第13页共18页.

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2000年24915.82253.4

2016年112091.312363.4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

行这一政策的作用?(4分)

材料二: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5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1154.44722.939600

1984年1990年2000年2015年

引进外资

270.51028.95935.61262.7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

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3分)

材料三: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

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第14页共18页.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3分)

【答案】(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

得到改善。

(2)政策:对外开放;窗:经济特区或深圳。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

小平理论;引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等等。(言

之有理即可)

【详解】(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1978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材料一图表中的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知,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2)据材料二中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引进外资”的数据可知,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对外开放的

实施。据“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

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靠近港澳台地区的广东和福建率先实行试点,建立经

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共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汕头、厦门、珠海,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

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

行开放,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邓小平理论,引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等

等。这些都是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

33.(10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

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

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

第15页共18页.

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

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

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

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捆住手脚的“现行体制”是指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

取了什么政策?(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3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2分)

【答案】(1)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政策: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2)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3)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公正地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详解】(1)体制、政策:根据材料一“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

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及所学知识,当时实行的经济体制为计

划经济,后来,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