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少新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其文学体裁属于()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2、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这表明两者()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3、“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评判。”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这说明: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5、有学者认为“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里的“科学”具体指()A.经典力学体系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6、《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7、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8、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9、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10、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11、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2、宗教改革人士主张“信徒皆为祭司”“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由此可知其观点是()A.否定神职人员特权B.因信称义C.鼓励信徒成为祭司D.否定上帝权威13、2018年2月21日,很多人再次学习《共产党宣言》,以纪念这部伟大著作发表170周年。这部著作的内容包括()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指出了无产阶级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D.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14、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削弱中央集权D.推行分封制15、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B.反对教皇的权威C.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D.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16、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A.井田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B.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C.“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D.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共3题,共24分)17、【题文】下列表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填涂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18、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______(判断对错)19、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了《论持久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周恩来会见缅甸代表团首次提出,其提出是为了改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它有助于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______。(判断对错)21、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______(判断对错)22、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______(判断对错)2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2分)(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25、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依据材料“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可以看出该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C项正确。

A项强调的理性;排除。

B项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排除。

D项强调反传统;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考查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2、B【分析】根据材料“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可知;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康德的人文主义提高了人的地位,同样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哥白尼从自然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康德从人文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故A项错误;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促进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运动的发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二者在人的地位方面的论述,没有涉及中世纪的封建神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科学和思想发展的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3、D【分析】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与“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评判。”相符,故D正确;

戊戌变法主张变革制度;故A错误;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打着君主立宪的幌子;实行君主专制的运动,故B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高考中对新文化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③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解析】D4、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弊端,但是在成了"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说明了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AB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不符合事实。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解析】【答案】C5、A【分析】【分析】从题目材料看:“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指的是启蒙运动,而经典力学体系的产生有助于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故选A。6、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主要体现了国家主权的丧失,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D【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涉及的是少数民族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实行一系列促进本民族封建化的措施,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少数民族改革;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以及影响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以及影响等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以恩格斯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以及影响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D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8、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得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国两制”的保障。所以选B。【解析】【答案】B9、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罗马版图的扩大。不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其它是正确的。所以选C。【解析】【答案】C10、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得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国两制”的保障。所以选B。【解析】【答案】B11、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罗马版图的扩大。不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其它是正确的。所以选C。【解析】【答案】C三、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2、A|B【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基督徒的自由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和服从国王的权威的观点,否定神职人员特权,故AB正确;

CD均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

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影响: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解析】【答案】AB13、ABD【分析】《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故ABD正确;

C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BD。

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解析】ABD14、AB【分析】A.“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可以避免过多的地方行政机构造成“冗官”或是管理不善的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正确。

B.“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可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正确。

C.两级制加强了而非削弱中央集权;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

故选:A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考点属于高考高频考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①历代地方的管理制度;②不同朝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③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解析】AB15、B|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认识。根据材料“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即体现”肯定王权,服从王权“,D项正确。进一步可知:A项本身错误,改革后的基督教,仍然信奉上帝,排除A。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即能够体现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B项正确。C项与宗教改革相悖,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D。【解析】【答案】BD16、AC【分析】据材料“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应了朱熹认为井田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故A正确;

朱熹指出“封建实是不可行的。”说明宋代不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故B错误;

材料体现了朱熹与时俱进的思想;故C正确;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发展;故D错误。

故选:A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点:①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主张;②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③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的结合;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答本题要能够从题干所述的材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理解材料中“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的具体含义。【解析】AC四、填空题(共3题,共24分)17、略

【分析】【解析】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与中共最低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也成为两者合作的政治基础。【解析】【答案】A18、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故材料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文艺复兴,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解析】A19、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论持久战》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论持久战》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论持久战》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B五、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0、B【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首次提出。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解析】B21、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发展,而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影响的识记。同时需要掌握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原因、影响等知识。【解析】B22、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需要掌握孟子仁政思想的来源。解题的关键是对孟子仁政思想来源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孟子仁政思想的来源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A23、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人欲是指人的欲望,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抑制人的欲望,即反抗意识,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存天理灭人欲”含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朱熹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六、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第(3)问易回答;第(4)问较自由,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言之有理即可)25、(1)根据材料信息“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回答。

(2)比较两段材料;材料一“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材料二“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等信息回答。

(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