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苏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5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ABCD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黄巢参加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唐末农民起义C.抗金斗争D.黄巾起义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共同点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4、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A.蒙恬B.卫青、霍去病C.窦固D.窦宪5、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有精美的瓷器②瓦舍中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杂技、歌舞等节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④⑤6、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史记》B.《贞观政要》C.《唐律疏议》D.《隋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在位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把____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8、晓军问:“小丽,我想了解西晋灭亡的历史,该看什么书?”小丽说:“那还不简单,就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诊断结果:理由:9、(1)____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

(2)“颜筋柳骨”指的是____和____的书法。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____和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____朝印制的《____》。

(5)签定澶渊之盟的双方是____和____

(6)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10、916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人,在______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各部的大业,建立了契丹国。1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______人,______人,______人。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是腊八节。1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军事上积贫积弱的隐患。

15、唐太宗贞观年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完善规章制度,开创了唐朝的繁荣时代,史称“开元盛世”。()16、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7、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栗。()T.正确F.错误18、唐朝后期爆发了黄巢起义,使唐朝至此灭亡。。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2题,共6分)19、提出实行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是庄子。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2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4题,共8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一图二材料二某人类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良好。材料三某人类遗址的许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大量的粟粒,说明这里的居民在每年秋收以后,把一部分粮食藏在仓窖和住房里,供一年使用。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2)材料二、三中的遗址分别是哪个人类遗址?(3)材料二、三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居住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房屋?22、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请根据所给信息,填写相应内容。

(1)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2)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末,项羽在______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23、(1)“看我抓起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这是周杰伦歌曲歌颂的明代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2)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_______所编写的《__________》。(3)《___________》是一部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_______体的通史巨著。(4)绘有《送子天王图》被称为“画圣”的唐代著名画家是_________。24、29(10分)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太宗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分)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什么朝代废除?(1分)③这种制度的影响是什么?(5分)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柳宗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1分)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1分)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图一图二(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结合上图,指出他对外交往的起点?“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4分)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图二指出,这位“僧人”是谁?(1分)结合图一指出“这条求知之路”的终点是哪里?(1分)“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是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1分)(5)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分)26、隋唐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是什么?(2分)(2)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谁?其突出成就是什么?(4分)(3)各民族平等友好是我国的那一项基本政策。请举出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2分)(4)隋唐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分)27、简答题: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唐太宗。(结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统治措施或民族交往,字数100左右)2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探究二经济篇(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探究三文化篇。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民族篇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青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4)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探究五对外交往篇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5)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

(6)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A.政权分立B.繁荣开放C.统一浪潮D.社会危机

探究六启示篇(7)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是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通高1.33米,口长1.10米,口宽0.79米,重达832.84公斤C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D是战国编钟。故选B考点:考查学生对青铜文物司母戊鼎的识别能力【解析】【答案】B2、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唐僖宗初年,政治腐败,科敛繁重,灾荒连年,劳动人民无以为生,被迫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领导起义,王仙芝战死后,起义军由黄巢领导,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起义军攻入洛阳,占领长安,黄巢称帝,国号“大齐”,唐僖宗逃往成都。起义军没有乘胜追击唐军,唐僖宗得以集结力量反扑,黄巢撤出长安,兵败自杀。题干的诗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描写的黄巢那种决心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唐朝反动统治,建立政权。故选B。【解析】B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政权的并立。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相同点包括: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但只有宋金的绍兴和议中规定了以大散关和淮水为界,使南北对峙局面最终形成。故选D。【解析】D4、B【分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选B.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析】B5、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依据教材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有精美的瓷器。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也繁荣起来,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在瓦子中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杂技、歌舞等节目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写到方便的纸币使用“交子”。故①②③都是宋代社会风貌的反映;在宋代城市居民主要以“两进院”为主;士大夫出行除骑马外,还有人力轿子。所以④⑤不正确,排除带④⑤的选项。故选C。【解析】C6、C【分析】唐朝唐太宗时;实行贞观新政,编订律法《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本题以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贞观新政在政治、经济和律法方面的措施.【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科举制的完善。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解析】【答案】武则天诗赋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知识,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传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题目中西晋在汉代以后,表述错误。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解析】【答案】诊断结果:错。理由:《史记》记载时间截止到汉武帝时期,而西晋是在汉代以后。9、589年颜真卿柳公权广州泉州唐金刚经北宋辽安史之乱【分析】【分析】(1)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3)根据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等内容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5)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6)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对唐朝后期产生巨大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隋唐重大史实的识记能力。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内容,第(1)小题学生往往容易错误的认为581年隋朝统一全国,实际上是这一年隋炀帝刚刚建立隋朝,但没有完成南北统一。10、略

【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故答案为:

阿保机.

本题考查契丹国的建立;知道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契丹国的建立.【解析】阿保机11、略

【分析】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故答案为:

元谋;北京,山顶洞。

本题考查了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典型代表。【解析】元谋;北京;山顶洞12、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背景。【解析】√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是元旦(后来叫春节)。【点评】考查宋代的节日。14、√【分析】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军事上积贫积弱的隐患。此题正确。故选T。【解析】T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善于用人,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纳谏,采取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的措施,所以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题干“开元盛世”错误,应将“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故选F。【解析】F16、×【分析】【分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开始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栗。故此题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灭亡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腐朽贪婪;藩镇割据,对百姓残酷压榨,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黄巢等人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后失败,但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历史结束。由此可知唐朝被藩镇所灭,故题干说法错误。故选B。【解析】B四、改错题(共2题,共6分)19、庄子韩非【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

错误:庄子;改正:韩非。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韩非的思想主张。【解析】庄子韩非20、略

【分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

故答案为:

错误:四羊方尊;改正:司母戊鼎.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

要注意区分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解析】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五、列举题(共4题,共8分)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这是第一课的两个重点知识。本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2)主要考查半坡、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二中“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材料三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说明当时人们种植水稻、种植粟,分别是由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说明他们都过着农耕生活。所以答案应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3)材料二中“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可以得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农作物--水稻;依据材料三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可以得出: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农作物--粟。所以答案应为水稻、粟。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二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圈养家畜家禽;材料三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所以答案应为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解析】(1)北京人、山顶洞人(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3)水稻、粟;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22、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牧野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牧野之战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所以答案是:牧野之战。(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平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所以答案是:长平之战。(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巨鹿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将秦军主力歼灭。所以答案是:巨鹿之战。【解析】(1)牧野之战。(2)长平之战。(3)巨鹿之战。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故填《本草纲目》。(2)本题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这部书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第一空应填宋应星;第二空应填《天工开物》。(3)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生活在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故第一空应填《资治通鉴》;第二空应填编年。(4)本题考查吴道子的相关知识。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吴道子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故填吴道子。【解析】(1)《本草纲目》(2)宋应星;《天工开物》(3)《资治通鉴》;编年(4)吴道子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科举制度。(2)科举制开始于隋朝,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到了清末,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3)科举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也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曾通过考试选官。【解析】(1)、科举制(2)、隋朝,唐朝,清朝(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曾通过考试选官。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对外交往。“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太宗的称呼。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遣唐使。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鉴真,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日本,他对外交往的起点是扬州,鉴真东渡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材料四所反映的“僧人”是玄奘,“这条求知之路”的终点是天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是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的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答案】(1)唐太宗(1分)(2)遣唐使(1分)(3)鉴真(1分)日本(1分)扬州(1分)唐玄宗(1分)(4)玄奘(1分)天竺(1分)唐太宗(1分)(5)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分)26、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废除于1905年。(2)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李春,他的突出成就是设计并建造赵州桥,赵州桥是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现的最古老的石拱桥。(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主要有: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当时的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4)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表现为它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具体表现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十分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空前活跃。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解析】【答案】(1)科举制度(2分)(2)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4分)(3)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者金城公主入吐蕃)(2分)(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分)27、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唐太宗的认识。结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统治措施或民族交往等描述你心中的唐太宗,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还设立安西都护符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太宗派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的文化交流。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