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章到第三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行星大十字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即天空中太阳、八大行星、月亮和矮行星组成“十字架”形状(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出现行星大十字现象的前提是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A.共面性 B.近圆性 C.同向性 D.无序性2.行星甲、己最可能是()A.土星和金星 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水星 D.火星和土星3.图中主要涉及的天体系统有()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太阳系④可观测宇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A2.B3.A【解析】【1题详解】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共面性使得它们在特定角度下有可能在天空中呈现出类似“十字架”的形状,A正确。近圆性主要是指行星轨道接近圆形;同向性是指行星公转方向相同,而无序性不符合实际情况,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图中位置来看,行星甲距离太阳最近,为水星,己距离太阳较近,处在甲与地球之间,为金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图中天体主要涉及太阳、八大行星、月亮和矮行星,涉及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主要包括太阳和八大行星)和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①③正确;图示天体都在太阳系,与河外星系无关,②错误;可观测宇宙范围广,图中涉及的天体可以具体到太阳系和地月系,结合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自东向西受海洋水汽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图(单位:MJ/m2)。据完成下面小题。4.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昼长 B.植被 C.纬度 D.降水5.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煤炭是间接使用太阳能B.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缺点C.太阳辐射不会引起地球地表景观的改变D.太阳辐射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能到达地球【答案】4.D5.A【解析】【4题详解】内蒙古地区西部距海较远,晴天多,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较强,而东部地区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云量较多,太阳辐射量相对低于西部,D正确;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高值和低值区虽然在纬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内蒙古自治区整体上都处于中纬度地区,同一时期昼长差异不大,且纬度较低的东南部地区也存在太阳辐射低值区,故昼长和纬度不是影响其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植被对太阳辐射量影响很小,B错误。故选D。【5题详解】虽然太阳能清洁环保,但其受昼夜变化和天气影响较大,发电不稳定,B错误;煤炭是太阳辐射能的积累,因此燃烧煤炭是间接使用太阳能,A正确;太阳辐射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外力作用会塑造地表形态,引起地球地表景观的改变,C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如下图)位于北京怀柔,该基地使用各类观测仪器监测太阳相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借助该基地观测仪器看到太阳圈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A.光球层一色球层一日冕层 B.色球层一日冕层一光球层C.日冕层一光球层一色球层 D.日冕层一色球层一光球层7.据观测,2025年将达到本轮太阳活动峰值,则下一次观测高峰期可能为()A.2028年 B.2032年 C.2036年 D.2040年8.在观测黑子的高峰活动时应使用()A.光球层观测设备 B.色球层观测设备 C.日冕层观测设备 D.日核观测设备【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太阳大气的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非常稀薄但温度极高;色球层位于日冕层和光球层之间,呈现出玫瑰色;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主要来自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如果2025年是本轮太阳活动峰值,那么下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应该在2025年加上11年左右,即2036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观测太阳黑子需要使用专门观测光球层的设备,A正确。色球层主要观测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主要观测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日核在太阳内部无法直接观测,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耀斑爆发时抛射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2.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有关;3.耀斑爆发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2024年7月,科学家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发现了长兴鱼属新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念忠长兴鱼”。科学家研究发现,“念忠长兴鱼”繁盛于距今444亿年—4.19亿年的浅海中。下图示意地质年代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念忠长兴鱼”繁盛于()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0.“念忠长兴鱼”的发现,表明塔里木盆地()A.由浅海变为陆地 B.气候由干旱变湿润C.由氧化环境变为还原环境 D.由深海变为陆地11.“念忠长兴鱼”繁盛时期()A.鸟类繁盛于陆表 B.联合古陆已解体C.两栖类动物出现 D.裸子植物大繁盛【答案】9.B10.A11.C【解析】【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念忠长兴鱼”繁盛于距今4.44亿年—4.19亿年的浅海中,根据地质年代图可知:4.44亿年—4.19亿年属于古生代志留纪,B正确,ACD错误,【10题详解】科学家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发现了长兴鱼属新种化石,而“念忠长兴鱼”繁盛于距今4.44亿年—4.19亿年的浅海中,说明塔里木盆地由浅海演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干旱,A正确,BD错误;无法具体判断氧化环境、还原环境的演变,C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据第一题可知:“念忠长兴鱼”繁盛在古生代,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B错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D错误;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C正确。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A错误。故选C。【点睛】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1月5日,日本“首都圈”的千叶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7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 B.外核 C.上地幔 D.下地幔13.震源所在圈层的特点为()A.均由固体岩石组成 B.只有纵波可以穿过C.上界为古登堡面 D.软流层位于其上部14.本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是()A.震源较浅 B.震级较低 C.周边人口较少 D.提前预报【答案】12.C13.D14.B【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70km,陆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震源位于上地幔,所在圈层地幔的特点为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但不全由岩石组成,A错误;横纵波均可穿过,B错误;上界为莫霍界面,C错误;软流层位于其上部,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本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是震级较低,只有4.1级,B正确;震源较深,A错误;位于日本的都市圈,人口较多,C错误;地震无法提前预报,D错误。故选B。【点睛】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虎跳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峡谷全长18km,峡谷垂直高差3790m,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图是虎跳峡局部河段实景图。据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虎跳峡河段位于河流的()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头16.虎跳峡大峡谷形成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侧蚀作用C.河流的溯源侵蚀 D.流水的下蚀作用【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虎跳峡是典型的V形谷,V形谷是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一般分布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的河段,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的河段多出现在河流上游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跳峡位于长江的金沙江河段,处于宜昌以上,属于长江的上游,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6题详解】一般来说越是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的河流,河水在河道中流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下蚀作用,从而会使得河流的下蚀加深作用快于侧蚀拓宽作用,从而形成河道横断面呈“V”字型形态,虎跳峡大峡谷是典型的V形谷,因此虎跳峡大峡谷形成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下蚀作用,与河流的堆积作用、河流的溯源侵蚀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在坡度较大的山地河流中,水流可推动很大的砾石向前移动,在这些砾石向前移动过程中,互相撞击并磨蚀河床底部。当河水流过可溶性岩石组成的河床时,河水将岩石溶解也是一种很强的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在下切过程中使河床向其源头后退称为溯源侵蚀(或向源侵蚀)。侧方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河谷展宽。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牛轭湖发育广泛。图示意该河段河流与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由图和所学知识可推测,牛轭湖多分布于()A.河流北岸 B.河流左岸C.河流凸岸 D.河流凹岸18.长江荆江河段常见自然灾害是()A.滑坡 B.洪涝C.泥石流 D.沙尘暴19.发育有牛轭湖的河段,还广泛发育()A.江心洲 B.峡谷C.冲积扇 D.三角洲【答案】17.D18.B19.A【解析】【17题详解】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河流,侧蚀作用强,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凹岸,D正确;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不会形成牛轭湖,C错误;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不同半球、不同流向的河流,河流的北岸、左岸不一定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岸,AB错误。故选D。【18题详解】长江荆江河段,地势低平,河道曲折,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山区,长江荆江河段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A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沙尘暴发生概率较低,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牛轭湖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明显减小,大量较细的泥沙在河底沉积下来,泥沙的高度不断升高,逐渐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因此发育有牛轭湖的河段,还广泛发育江心洲,A正确;峡谷是在河流上游,由于落差大,河水流速快,在下蚀作用下形成,B错误;冲积扇是在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C错误;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口处,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冲积扇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①从土壤条件来说,扇缘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发育条件较好②流水沉积物具有典型的分选性的特征,即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从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逐渐变小,颗粒之间的孔隙逐渐变小,透水性变差,保(蓄)水性越好。③从水分条件来说,扇缘地下水埋藏浅,可能出露地表,水分条件较好。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龙里县南部,风景区内的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表现为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分布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自然景观,以及由这些地形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气候、植被等有机组合。如图示意该风景区一洞穴内部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下列与图中地貌对应正确的是()A.a——石芽,b——石柱,c——石笋 B.a——石钟乳,b——石笋,c——石柱C.a—石芽,b—石笋,c—石柱 D.a—石钟乳,b—石柱,c—石笋21.下列关于猴子沟风景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分布广泛 B.洼地储水条件良好C.气候温暖湿润 D.适合大规模放牧22.天坑形成之前,应该发育的地貌是()A.洼地 B.峡谷 C.沟谷 D.溶洞【答案】20.B21.C22.D【解析】【20题详解】石芽是溶沟间突起的石脊;石钟乳是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碳酸钙堆积体;石笋是由洞底向上生长的碳酸钙堆积体;石柱是石笋和钟乳石连接起来形成的柱状体;观察题目中的图片,a从洞顶向下生长,且较为细长,a为石钟乳;b从地面向上生长,且较为矮小,b为石笋;c是上下连接在一起的柱状体,c为石柱,石芽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该处展现了溶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该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与岩浆岩关系不大,A错误;喀斯特地貌岩石易被溶蚀,出现渗漏,洼地储水条件良好错误,B错误。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C正确;大规模放牧会破坏植被,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易出现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不适合大规模放牧,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先有地下溶洞的形成,随着溶洞顶部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坍塌,逐渐扩大形成天坑,D正确;而洼地、峡谷、沟谷与天坑的形成关系相对较小,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图1示意某冰川上的甲、乙终碛堤,图2示意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横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下列关于终碛堤的说法,正确的是()A.终碛堤组成物上大下小 B.终碛堤组成物上小下大C.终碛堤组成物杂乱无章 D.终碛堤组成物大小一致24.若L1、L2分别对应图1某些位置,则最可能的对应关系是()A.L1—甲L2—乙 B.L1-乙L2-丁 C.L1一丙L2一甲 D.L1一丙L2一丁【答案】23.C24.D【解析】【23题详解】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所以终碛堤应在冰川带的下限,是冰川侵蚀物形成的堆积物,其特征就是这些物质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根据图2横剖面形态,L1对应较为陡峭、狭窄的槽谷,丙位置可能地形更陡;L2对应较平缓、宽广的槽谷,丁位置地形较缓,应对应丁的位置。ABC错误,故选D。【点睛】“终碛堤”指的是冰川在退缩或停止前进时,在其末端堆积起来的砾石和碎屑物形成的堤状地貌。这些堆积物通常由冰川搬运的泥沙、砾石等组成,标志着冰川活动的最远端位置。简单来说,“终碛堤”就是冰川末端堆积的石头和泥沙形成的一道天然屏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有机质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图为光合作用下有机质体(植物)的生成图。据完成下面小题。2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主要人为原因是()①人口减少②火山喷发排放多③化石燃料的使用④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6.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提高植被覆盖度能有效缓解()A.温室效应 B.冷岛效应 C.焚风效应 D.臭氧层空洞【答案】25.D26.A【解析】【2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得绿地面积减少,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③④正确;世界人口在增加,①错误;火山喷发不属于人为原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2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与焚风效应、冷岛效应、臭氧层空洞关联性较小,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在近地表85km以下,其成分可分为两类,定常成分(氮、氧、氩和微量惰性气体氖、氪、氙、氦等)和可变成分(水汽、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硫等)。臭氧分为好臭氧和坏臭氧。好臭氧像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生物圈,使动植物免受紫外线危害,需要加以保护。坏臭氧是一种污染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会引发城市光化学烟雾,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对植被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臭氧层漫画。据完成下面小题。27.好臭氧和坏臭氧分别位于()A.对流层、平流层 B.高层大气、平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 D.电离层、对流层28.臭氧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答案】27.C28.B【解析】【27题详解】结合图中好臭氧与坏臭氧的分布高度分别为10--30km、0--10km,所以好臭氧和坏臭氧分别位于平流层、对流层中,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常识可知,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垂直分层: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③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热气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探险者和旅游爱好者。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及在湖南某景区放飞的观光热气球,该气球飞行高度为10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该热气球飞行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A.水汽少,多晴朗天气 B.海拔增加,气温升高C.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D.以氮、氧为主要成分30.适合乘坐热气球游览的天气为()A.晴朗无风 B.风大天晴 C.阴云密布 D.细雨蒙蒙【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湖南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材料,该热气球飞行高度为1000m,则该热气球飞行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该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水汽较多,天气复杂多变,A错误;由图可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B错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大气处于电离状态,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而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因此对流层以氮、氧为主要成分,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乘坐热气球游览需要保障游客安全,故无风是比较理想的天气,同时晴空便于观赏风景,A正确;风大、阴云密布、细雨蒙蒙的天气不便欣赏风景且乘坐热气球比较危险,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较为稳定,几乎没有雨、雪天气现象,空气较为干燥。平流层有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平流层由大气稳定,天气现象少,是航空的理想空域;在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不同而不同,低纬度17~18千米,高纬度8~9千米,夏季厚冬季薄,平均厚度在12千米;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千米,高层大气在距地表50千米以上的高空,而在80~500千米的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河床海拔近4000m。雅鲁藏布江宽窄相间,宽谷河段沙丘广泛发育。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植被低矮稀疏。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河段谷坡沙丘分布。(1)说出图中沙丘形成经历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一年中该处沙丘冬春季节发育较快的原因。(2)推测图中沙丘主要的沙源。(3)试分析雅鲁藏布江沙丘主要分布在宽谷河段的原因。【答案】(1)风力堆积。原因:处于枯水期,河漫滩、江心洲出露面积大,沙源充足;低矮植被旱季拦沙作用弱;冬春季大风天数多,大风挟带的沙尘易沉积。(2)河漫滩;江心洲;枯水期的河床。(3)宽谷河段河道宽,河流流速慢,谷底形成大面积河漫滩,沙源多;宽谷河段风速慢,颗粒物大量沉积;宽谷河段空间充足,为沙丘形成提供了理想场所。【解析】【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某河段谷坡沙丘分布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风沙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外力作用地表形态,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沙丘位于河谷地区。雅鲁藏布江宽谷河段沙丘广泛发育,根据所学可知,雅鲁藏布江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在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床沉积物在河床出露,河漫滩、江心洲出露面积大,物质来源丰富;植被低矮稀疏,旱季对风沙拦截作用弱。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遇到山坡处风速下降,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不断沉积,形成沙丘,因此图中沙丘形成经历的主要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