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1)诗人最喜欢描写月亮。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描写秋月高悬,仿佛和流水一起伴随诗人远行的诗句是“,”;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凄神寒骨的边城月色来抒发情感的诗句是“,”。(2)乡愁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主题。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欲借北归的鸿雁传书,深刻表达诗人思乡情愁的句子是“?”;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提到故乡,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的诗句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切的句子是“,”。二、名著阅读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题。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______》,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及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shuò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选自《朝花夕拾》小引)(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闪shuò()
屡次()
蛊惑()(2)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有个错别字的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将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4)语段中提到的《朝花夕拾》原名是《》,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集。(5)《朝花夕拾》共有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在《》中写出了“我”准备出发看会时的期待和兴奋之情;《》中写了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出自《》一文;而“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出自《》这篇文章。三、综合性学习3.综合性学习。卧龙中学七(1)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主持人李华想在开场白中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诗句,使语言更加精彩。根据你的积累,你认为下面哪句诗不合适?(
)(只填字母序号)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活动中,大家对有关友情的成语感兴趣,请参照示例,根据成语出处猜成语。示例:《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成语:见贤思齐①《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成语:②《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成语:③《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成语:(3)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修改。我叫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平时不大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甲】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我以后要多参与集体活动,认识并结交朋友,【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改为“”。②【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可将“”改为“”。(4)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零食、打游戏,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和校外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人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节选自《往事依依》)【材料二】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现选入人教版课文。于漪通过回忆自己的往事,展现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从而激发读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她还希望通过这些往事的分享,表明自己成长的源头是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共鸣中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材料三】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5.仔细阅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语言填写下表。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①②代课老师③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材料一】画线成语“油然而生”在句中的语境意思是:7.【材料一】画线句子“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中的“培养”属于词性,“兴趣”是词性8.【材料一】“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句中“传染”一词能否改为“传遍”,为什么?9.找出【材料一】中最能体现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10.根据《往事依依》的课文内容,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于漪老师写《往事依依》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擦星星的人》(王伟锋),完成下面小题。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漫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见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⑧潘老师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⑪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我想起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⑫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⑬“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⑭“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11.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我”潘老师→“我”潘老师→“我”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12.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1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1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人不知而不愠()(4)三军可夺帅也()
(5)不逾矩()16.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由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C.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D.【乙】选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18.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选文中“友人”的做法。六、作文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扶手,生活中处处有。楼道里的扶手,公交车上的扶手,商厦滚梯的扶手……都给人带来安全与方便。扶手,人生之中也很多。儿时学步,妈妈的双手,扶助你;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诲,启发你;参加工作,同事的指导,引领你。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你以“,你是我的扶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选好角度,将题目补充完整;(2)叙事要完整具体;(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参考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峨眉、羌、烽、霜、雁。2.(1)烁lǚgǔ(2)及刻即刻(3)他们难道不是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吗?(4)旧事重提(回忆性)散文(5)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闪烁,shǎnshuò,(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屡次,lǚcì,反复,一而再再而三的意思。蛊惑,gǔhuò,可指迷惑、诱惑、使人心意迷惑、惑乱、迷乱等。(2)本题考查字形。及刻——即刻。即刻,jíkè,意思是立即;马上;在很短时间之内。(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句即是一个肯定句,所以要把“也许”改为“难道不是”,结尾加语气助词“吗”,且要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艺术作品。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写出了“我”准备出发看会时的期待和兴奋之情的是《五猖会》,《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写了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描绘了夏季在百草园里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按斑蝥的脊梁,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美好快乐的场景及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出自《藤野先生》一文。《藤野先生》:鲁迅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到日本学医,在东京,厌恶部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就去仙台;对日暮里和水户两处地名牢记不忘:在仙台,因“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因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和侮辱而愤懑,为国人的麻木表现而痛心,决定弃医从文。而“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出自《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写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写出自己在阅读这两个故事时所表现出的强烈反感,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3.(1)C(2)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或“手足情深”)推心置腹(3)书名号(《》)引号(“”)不耻下问虚心请教(4)小明,你好!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行为不良的人,你说是不是呢?【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含义理解。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此句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距离不是问题的豁达态度,适合用于交友活动的开场白;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为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此句同样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信任,适合交友场合;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为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此句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与交友主题不符,不适合作为交友活动的开场白;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为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此句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虽含离别之意,但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适合在交友活动中引用以表达对朋友的珍视;故选C。(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①根据给出的《庄子·大宗师》中的句子“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四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笑,彼此心意相通,于是成为了朋友。因此,这个成语是“莫逆之交”。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②根据给出的《吊古战场文》中的句子“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像手和脚一样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因此,这个成语是“情同手足”。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③结合“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意思:萧王用真心待人,人们怎么能不为他效命呢,由此可得成语“推心置腹”,指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3)①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有朋自远方来”是活动主题,不是书籍名称,应使用双引号。应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②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不耻下问”这个成语中,“下问”指的是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但在这里,老师和同学并非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因此使用“不耻下问”并不恰当。我们可以将“不耻下问”替换为“虚心请教”。(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要求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明,改变他近期为了请朋友吃零食、打游戏而频繁向家长要钱,以及与校外行为习惯较差的人交往过密的行为。劝说内容需要体现对小明行为的担忧、对其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指出,以及引导其树立正确交友观和消费观的建议。示例:小明,你最近的行为我有些担心。请朋友吃零食、打游戏虽然能增进友谊,但频繁向家长伸手要钱并不合适。还有,与校外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人走得太近,可能会对你产生不良影响。希望你能理性交友,合理规划消费,做一个有担当、有原则的人。4.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5.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②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③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6.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7.动词名词8.不能。因为“传染”重在突出一个“染”字,说明老师的情感不仅“传递”给“我们”,而且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的心灵;而“传遍”重在突出一个“传”的意思,说明“我们”听懂了,但没有被这种情感所感染,太平淡。9.“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10.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在70岁高龄时通过对萦绕心怀的往事的回忆,就是想告诉青少年要珍惜金色年华,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思考,要有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风格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展现了热情、感染力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和成长的积极作用。文章深刻表现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情感和视野的启迪。两位老师的朗诵技巧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新文学的兴趣。作者通过个人成长经历的分享,意在激发读者热爱文学和积极阅读的热情,并思考自身成长与文学阅读的关系,彰显文学教育的深远影响。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根据材料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可知,文本主要描写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文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一位爱朗诵,一位喜欢教白话文,他们入情入理的讲解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走上文学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概括为:我中学时代的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地讲课情形和对我的影响。5.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第①空:根据材料一“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可概括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第②空:根据材料一“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可概括为: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第③空:根据材料一“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可概括为: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6.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根据语境“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可知,文中指国文老师朗诵辛弃疾的词时慷慨激昂,作为学生的“我”和同学们的爱国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7.本题考查词语词性。对于“培养”一词,从句子“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中可以看出,“培养”在这里是动词,作谓语,因为它表示的是对“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一名词进行的一种行为或动作,即“培养”了某种“兴趣”。对于“兴趣”一词,从句子“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中可以看出,“兴趣”是名词,是宾语,因为它被“培养”这一动词所支配,作为“培养”的对象或结果,表示的是“我”对于课外阅读的一种喜好或倾向。8.本题考查词语效果。“传染”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气氛等受影响,强调的是一种“被感染”或“受影响”的深入程度。“传遍”则更侧重于描述某种信息或状态在空间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强调的是传播的广度和范围,在【材料一】中,“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描述的是老师的情感通过朗诵和表情传递给了整个教室的学生,并且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这里的“传染”不仅表达了情感的传递,更强调了情感的深入影响和感染。如果将“传染”改为“传遍”,则只能表达出情感在教室内的广泛传播,“我们”听懂了,而无法表达出情感对学生心灵的深刻感染,显得太平淡。9.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分析。在【材料一】中,最能体现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是:“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第一句:“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句话是整段材料的开头,它明确指出了老师的讲课方式对于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是作者回忆往事的起点,也是整段材料主题的引入。第二句:“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这句话出现在材料的结尾部分,它是对前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作者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由于老师的讲课方式,自己对于新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进而阅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这句话不仅与开头相呼应,也进一步强调了老师讲课方式对于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因此,这两个句子在整段材料中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它们不仅使材料结构更加紧凑,也更好地突出了主题,即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二“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于漪通过回忆自己的往事,展现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从而激发读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她还希望通过这些往事的分享,表明自己成长的源头是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共鸣中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可提炼原因为: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在70岁高龄时通过对萦绕心怀的往事的回忆,就是想告诉青少年要珍惜金色年华,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根据材料三“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可知,于漪老师不仅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进步的师者楷模。她通过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在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也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据此可提炼原因为:要学会思考,要有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11.惧怕亲近心疼12.①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②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③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答对任意两点即可)13.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潘老师的心疼。14.①暗示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潘老师;②蕴含着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③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④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主人公回忆对恩师潘老师的深刻印象,展现了教师为学生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潘老师对学生严肃又关爱,他的教育方式不仅帮助主人公在学习上有所提高,更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长久的影响。文章以“擦星星的人”为题,运用了寓意深刻的比喻,传达了教师如同擦星星一般,细心培育和照亮学生的心灵,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敬重和对恩师的感恩。11.本题考查梳理情感脉络。第①空:由第③段中“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等内容可知,个头瘦小、身子单薄且面孔严肃的数学老师潘老师是班主任,“我”学习越来越差且越来越怕,磨磨蹭蹭地准备去潘老师办公室挨批。由此可见,“我”害怕潘老师。第②空:由第⑤段中“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⑦段“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等内容可知,潘老师仔细为“我”讲解题目直到“我”听懂为止,从那之后“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我”看着他批改作业。据此可得:“我”亲近潘老师。第③空:由第⑧段中“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⑨段“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可知,“我”发现潘老师衣服单薄且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难以握住粉笔头,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着下课铃响起,“我”能感觉到潘老师身上的冷。据此可得:“我”心疼潘老师。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③段“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可知,个头瘦小、身子单薄且面孔严肃的数学老师潘老师抓住逃课去山上挖蝎子的“我”,并狠批了“我”一顿。由此可见,潘老师外表严肃,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由⑤段“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可知,潘老师仔细为“我”讲解题目直到“我”听懂为止,他的办公室放着小床,批作业、备课晚了就直接睡在办公室。由此可见,潘老师耐心细致,热爱学生;生活俭朴,十分敬业。由⑥段“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可知,潘老师为“我”准备晚饭,由此可见,潘老师关心学生。由⑧段“潘老师他从不缺课”可见,潘老师对工作很负责、兢兢业业。由⑩段“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可知,“我”始终牢记潘老师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迟到,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淘气的孩子。由此可见,潘老师对工作负责,关心热爱学生,公正平等,一视同仁。1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是外貌描写,“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是动作描写,这里的外貌和动作表现的又是生活中的细节,即细节描写。这一句写的是潘老师衣着单薄又淋了雨,寒冷着为学生上课的情景,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老师心疼的情感。14.本题考查标题鉴赏。标题“擦星星的人”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文学色彩和想象力,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美好的画面:一个人在夜空中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星星,使它们变得更加明亮。这种画面感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题目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如结尾处“那夜,我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擦星星呀!’”,与开头“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有的耀眼明亮,有的看起来灰蒙蒙的,时隐时现”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脉络更加清晰。“擦星星的人”这一题目中“擦星星”含蓄表现了潘老师一心为学生成长奉献的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赞美潘老师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潘老师就像一个擦星星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学生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15.约定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生气,恼怒改变越过法度16.(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2)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7.B18.选文甲中的“友人”有对人不礼貌、不尊重,又不讲信用的缺点,但是他也有知错就改的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友人”知错能改的优点,这就是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要摒弃他那种对人不礼貌、不尊重,又不讲信用的缺点,正如孔子所说“其不善者而改之”。【导语】这篇阅读文章结合了两篇古文,分别选自《世说新语》和《论语》。【甲】文通过陈太丘未按约定赴约引起的事件,展示了其子元方在对待父亲和朋友之间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敢,体现出儒家儒仪之风。【乙】文则为孔子言论的集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自我完善的哲学。文章通过这两篇讲述了为人处事、学习进步的智慧,展现了古代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两者相互呼应,表达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追求内心修养的态度。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期:约定;(2)句意: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3)句意: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愠:生气,恼怒;(4)句意: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夺:改变;(5)句意:也不会越过法度。逾矩:越过法度。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2)择:选取;善者:优点,好的方面;改:改正。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有误。《论语》本书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故《论语》不仅只记录孔子言行,也记录孔子弟子的言行。故B项不正确。故选B。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选取他人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不讲信用,没有按约定时间到,而且对着孩子骂父亲,也没有礼貌。所以按照孔子待人的方法,针对不讲诚信,不礼貌的缺点要摒弃。根据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芳,可见“友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知错就改的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这一优点。【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约定同行,舍弃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乙】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纪委办调查专业人才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常州消防设施检测与鉴定合同4篇
- 2024版水泥混凝土运输合同书
- 2025年度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拆迁施工合同4篇
- 专业菊花供应商2024年销售协议版B版
- 《流行病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原材料期货交易合同6篇
- 2024年03月广东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版存量房市场政策研究合同3篇
- 2024简易散伙协议规范格式
- 食堂经营方案(技术标)
- 代收实收资本三方协议范本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乒乓球比赛表格
- 商务接待表格
- 肠梗阻导管治疗
- word小报模板:优美企业报刊报纸排版设计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五 其他内容类型的生产
- 汉语教学 《成功之路+进步篇+2》第17课课件
- 三十颂之格助词【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 浙江省绍兴市2023年中考科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