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团体标准
T/CSMXX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hysicalactivityassessmentand
intervention
征求意见稿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发布
1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
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民对于健康的重视和医疗卫生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加,落
实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势在必行。以主动健康和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指
导科学运动,进行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后个性化的精准干预,应作为人口老龄化、青少年运动
能力下降及全人群慢病发病率增加等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
通过整体评估确定安全有效的运动生理阈值、发现身体活动能力的不足与不均衡、筛查
识别日常生活活动与运动锻炼中急慢性伤病的潜在风险、并依据评估结果出具精准运动方案,
以满足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中测评方案、流程、安全保障、运动锻炼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与监
督等各环节的规范及专业化需求。
1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技术规范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的从业人员、评估环境、评估设备、评估内容以
及干预方案设定的基本技术规范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健康体检机构对受检者开展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医院临床科室对患
者功能水平进行评估以及特定人群的功能评估与筛查等非健康体检中的身体活动能力评估
与干预;亦适用于其他有需求开展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项目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
任何可以引起骨骼肌收缩并在静息能量消耗基础上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体力活动。
3.2身体活动能力评估physicalactivityevaluation
对受检者运动和生活活动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在对评估结果定性与定量的标准处
理后进行科学分析的过程。
3.3身体活动能力干预方案physicalactivityinterventionprogram
4
在对受检者开展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后,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可重复的体力活动
方案,促进或维持受检者的一种或多种身体活动功能。
4身体活动能力评估与干预基本原则
4.1身体活动能力评估的基本原则
4.1.1科学性原则
根据身体活动能力评估目的,遵循医学与体育科学的评估标准,选择相应的评估程序和
方法,制定科学评估方案,使得评估结果科学合理,干预方案设置科学严谨。
4.1.2安全性原则
充分了解受检者疾病史、健康状态,在评估过程中及时调整评估方案,对受检者做到有
效保护;干预方案的制定宜兼顾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以实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好
的运动效果。
4.1.3可行性原则
评估内容以及干预方案制定应考虑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体能情况制定。
4.1.4普适性原则
选择普遍地适用于更多人的能够客观且正确反映更多身体活动能力相关数据的测试方
法。
4.1.5个体化原则
充分尊重个体的生活习惯、年龄、生理周期等不同的阶段以及身体、心理的变化,根据
个人具体情况以及功能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调整。
4.1.6综合性原则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宜综合考虑受检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全面评估其
身体活动能力需求和效果。
4.1.7连续性原则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测评前、中、后的评估和监测。评估结果
应该及时反馈给受检者与评估团队,以调整评估方案,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4.2干预的基本原则
4.2.1FITT-VP原则
在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后,根据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科学证据,给予符合受检者
实际情况的包括频率(Frequency,多久一次)、强度(Intensity,费力程度)、时间(Time,
持续时间或多久)、方式(Type,模式或类型)以及运动总量(Volume,总和)和进阶
(Progression,进展)的运动方案。
4.2.2动机激励原则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受检者主动接受干预的动机和行为。
5
4.2.3有效控制原则
要求对干预实施有效控制,如每周的定期随访,3-6个月后的复测。
4.2.4适宜负荷原则
根据受检者现实情况和人体机能的运动适应规律,以及提高受检者身体活动能力的需求,
在干预中给予相应程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4.2.5区别对待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运动习惯、身体状态给予受检者不同的干预方案建议。
5身体活动能力评估方案
5.1一般要求
5.1.1评估内容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应包括风险评估、运动系统体格检查、身体姿态评估、运动素质评估
和心肺耐力评估。
5.1.2评估环境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的环境应安静、独立、封闭,温度适当;评估场所宜为浅色墙面,地
面平整、防滑。
5.1.3隐私保护
身体活动能力评估过程中应保护受检者个人隐私。
5.2沟通内容
开展身体活动能力评估时应与受检者进行充分沟通。
5.2.1评估前
穿着便于身体活动的贴身运动服装。衣物活动时不易产生静电,避免影响心电图等结果。
宜携带替换衣物,待测评后及时更换保持干燥舒适;测评当天不提前进行运动锻炼和体力劳
动,避免产生的疲劳影响评估结果;正常进餐,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运动造成不适。不饮酒、
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避免影响心率、血压等结果;确认受检者目前是否有规律
运动习惯或未来的运动计划。
5.2.2评估中
在无不适的情况下,尽力完成评估动作以表现出最佳身体活动能力水平;评估中若产生
不适,立刻停止并告知医务人员。
5.2.3评估后
评估后建议安静休息10~20分钟,确定无不适后即结束评估;适当多饮水,补充测评运
动中的水分消耗,缓解肺功能检测后口干等不适状态;评估过程中有中高强度的运动,可能
6
产生疲劳及其后2~3天内的肌肉迟发性酸痛,是肌肉疲劳后的正常反应,如关节等出现明显
疼痛并加重,建议尽快就医。
5.3风险评估
5.3.1评估人员
风险评估应由经过系统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对受检者开展,以内科医生、全科医生为佳。
5.3.2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应包括不适症状、既往病史、医学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5.3.3评估要求
不适症状及既往病史
应按表1的要求对受检者急、慢性不适症状及既往病史进行询问。如出现表1中所列任意
一种情况,受检者不应进行心肺耐力评估。
表1不适症状及既往病史询问的内容和要求
询问内容询问要求
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晕厥、咳嗽、咯血、水肿、间歇性
不适症状急、慢性不适症状
跛行,骨骼、关节、肌肉疼痛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情不稳定者
心力衰竭病情不稳定者
严重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肌病病情不稳定者
心血管疾病瓣膜病重度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史
肺血管病病情不稳定者
先天性心脏病病情不稳定者
急性心肌炎半年内相关病史
急性心包炎相关病史
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病情不稳定者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病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未控制的支气管哮喘
间质性肺病病情不稳定者
外周动脉狭窄病情不稳定者
外周血管疾病
深静脉血栓未治愈者
贫血中度或重度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相关病史
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相关病史
电解质异常
低钠血症、低钙血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病史
肾脏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情不稳定者
7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损伤不能耐受体力活动的急慢性运动系统损伤
精神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病情不稳定者
医学体格检查
应按表2的要求对受检者开展医学体格检查。如出现表2中所列任意一种情况,受检者不
应进行心肺耐力评估。
表2医学体格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
体温≥37.2℃、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90/60mmHg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60/100mmHg
皮肤、粘膜贫血、紫绀、水肿、外伤等
肺部听诊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或其他异常呼吸音
心脏听诊心律不齐、≥3级的收缩期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奔马律、喀喇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部检查腹部压痛、腹部肿物、脏器肿大等
神经肌肉认知功能下降、肌力下降、病理征等
辅助检查
应按表3的要求对受检者开展医学辅助检查。如出现表3中所列任意一种情况,受检者不
应进行心肺耐力评估。
表3辅助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
ST-T改变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异常Q波、r波递增不良、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
心电图
失常、左室高电压
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50%
心室扩大、升主动脉增宽、室壁增厚、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瘤、心肌病、中度
超声心动及以上瓣膜狭窄或反流、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50%、心包积液中量及以上、心
包缩窄
5.4运动系统体格检查
5.4.1检查人员
受检者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应由经过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进行,以外科、
康复医学科医师或康复治疗师为佳。
5.4.2检查设备
受检者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应配备独立房间和诊查床。
5.4.3检查内容
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应包括运动系统伤病史和运动系统查体。
5.4.4检查要求
运动系统伤病史
应按表4的要求对受检者运动系统伤病史、工作及运动习惯进行询问。
表4运动系统伤病史、工作及运动习惯询问的内容和要求
8
询问内容询问要求
伤病诊断:
运动系统伤病史伤病手术情况:□否□是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病预后:□恢复正常□有后遗症但不影响运动□不影响生活□生活受影响
工作性质:□久坐办公□坐站交替活动□久站办公□长时间活动
运动习惯:□无□有
工作及运动习惯
运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频率:□每周1~2次□每周3~5次□每天锻炼
运动系统体格检查
受检者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表5运动系统体格检查方案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
有无关节肿胀
有无关节畸形
肩关节
各方向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对比是否有异常
各个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有无关节肿胀
肘关节活动度是否受限
各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有无关节肿胀
腕关节活动度是否受限
各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有无关节肿胀
髋关节活动度是否受限
各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有无关节肿胀
有无关节畸形
膝关节
活动度是否受限
各个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有无关节肿胀
踝关节活动度是否受限
各个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活动度(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是否受限
颈椎
各个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活动度(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是否受限
胸腰椎及骶尾部
各个方向肌肉力量是否减弱
5.5身体姿态评估
5.5.1评估人员
受检者身体姿态评估应由经过身体姿态评估系统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以外科、康复医
学科医师或康复治疗师为佳。不具备身体姿态评估设备的机构,评估人员应为具备执业资质
的医师或康复治疗师。
9
5.5.2评估设备
如有留存影像资料的需要,可配备相应设备拍摄照片。
a)如受检者穿着衣物过于宽松不易确定体表及骨性标志时,相关机构宜提供紧身衣物测
评,并确保在完成动作时不被干扰。
b)可采用在墙面设置数条垂线与水平线作为身体姿态评估参考标记线的方式进行评估,
若有留存影像资料的需要,可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采用相应设备记录资料。
c)可采用智能评估系统,设备应包含但不限于摄像头、显示屏、主控台、主机,可自动
生成个性化身体姿态评估报告、身体姿态骨骼模拟图、肌肉报告分析图以及肌肉波纹
报告等信息。同时,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应至少每年检修一次。
5.5.3评估内容
身体姿态评估应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5.5.4评估要求
静态评估
静态评估应包括自然站立姿态、站立位体前屈姿态、站立位脊柱后伸姿态、站立位体侧
屈姿态和站立转体姿态评估。
表6静态评估方案
评估内容评估要求
头颈部是否处于正中:自然站立时头部正中,力线正直。
头颈部是否存在右/左偏斜:自然站立时头部稍右偏/自然站立时头部稍左偏。
头颈部是否存在右/左旋转:自然站立时头部稍右旋/自然站立时头部稍左旋。
头颈部是否存在头前伸:自然站立时存在头前伸姿态。
双侧肩峰是否等高:双侧肩峰等高/双侧肩峰不等高,右侧肩部稍高/双侧肩峰不
等高,左侧肩部稍高。
自然站立姿态双侧肩胛骨位置:双侧肩胛骨等高且稳定贴紧胸壁/右侧肩胛带稍前伸/左侧肩胛
带稍前伸。
骨盆位置及姿态:骨盆处于中立位,姿态及稳定性良好/骨盆存在右上提姿态/骨
盆存在左上提姿态/骨盆存在右旋姿态/骨盆存在左旋姿态/骨盆存在前倾姿态/骨
盆存在后倾姿态。
双侧下肢形态及力线:下肢力线正直/膝关节稍过伸现象/存在膝关节内翻现象/
存在膝关节外翻现象/存在踝关节内翻现象/存在踝关节外翻现象。
是否完成动作
膝关节是否保持伸直
动作完成是否良好
站立位体前屈姿态胸椎屈曲较多/不足
胸腰结合段屈曲较多/不足
腰椎屈曲较多/不足
髋关节屈曲较多/不足
是否完成动作
站立位脊柱后伸姿态膝关节是否保持伸直
动作完成是否良好
10
胸椎伸展较多/不足
胸腰结合段伸展较多/不足
腰椎伸展较多/不足
髋关节伸展较多/不足
骨盆、髋关节、下肢是否代偿增加活动幅度
是否完成动作
肩带是否保持稳定
肩带活动是否较多
骨盆是否能保持稳定
站立位体侧屈姿态动作完成是否良好
胸椎侧屈较多/不足
胸腰结合段侧屈较多/不足
腰椎侧屈较多/不足
骨盆带、肩胛带是否代偿增加活动幅度
是否完成动作
肩带是否保持稳定
肩带活动是否较多
骨盆是否能保持稳定
站立转体姿态评估动作完成是否良好
胸椎旋转较多/不足
胸腰结合段旋转较多/不足
腰椎旋转较多/不足
骨盆带、肩胛带是否代偿增加活动幅度
动态评估
动态评估应包括双臂上举蹲起姿态、双手叉腰单腿提膝站立姿态。
表7动态评估方案
评估内容评估要求
是否完成动作
上身前倾是否代偿
双臂上举蹲起姿态手臂前伸是否代偿
下肢脊柱协调配合是否不足
身体重心是否不稳
是否完成动作
左右重心移动幅度是否平衡
左/右腿支撑时重心移动是否较多
双手叉腰单腿提膝站立姿态
支撑下肢稳定膝关节是否伸直
支撑下肢不稳膝关节是否弯曲
抬起下肢是否能保持髋膝屈90°
5.6运动素质评估
5.6.1评估人员
11
受检者运动素质评估应由经过运动素质评估系统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进行,以医师、
护士或康复治疗师为佳。
5.6.2评估设备
宜配备人体成分分析仪或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反应时测试仪、握力计或握力测试仪、
背力测试仪、闭目单脚站立测试仪或秒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仰卧起坐测试
仪、俯卧撑测试仪。
评估设备宜精确到十分位(小数点后一位),屏幕分辨率满足基本需求(如实时显示评
估数值或触屏功能),设备校准周期建议至少一年一次,具体标准参照各机构执行要求或当
地质监部门规定,以保证测试安全结果可靠。
5.6.3评估内容
对受检者运动素质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a)身体成分评估;
b)肌肉力量评估;
c)肌肉耐力评估;
d)身体柔韧性评估;
e)平衡能力评估;
f)反应速度评估;
g)爆发力评估。
5.6.4评估要求
身体成分评估宜包括:
a)身体质量指数(BMI),以身高计、体重秤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体重(kg)
/身高2(m2);
b)腰围、腰臀比,测量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
c)人体成分分析,提供体脂肪(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和躯干部位具有单独数值)、体
脂百分比、肌肉含量、节段肌肉量(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和躯干部位具有单独数值)、
内脏脂肪面积;
d)皮皱厚度,用皮脂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
肌肉力量评估宜包括:
a)握力,通过用手部抓握测试设备把手并在最大力量处保持稳定测试握力数值,左右
手均应测试;
b)背力,通过站立体前屈30°姿态直体上拉设备拉杆测量最大力量。
肌肉耐力评估宜包括:
a)1分钟仰卧半起坐(女性),通过1分钟时间内可完成仰卧半起坐(或称半程仰卧起
坐)的最多次数,评估人体前侧脊柱屈曲相关肌肉的力量素质及持续做功能力;
b)1分钟俯卧撑(男性),通过1分钟时间内可完成俯卧撑的最多次数,评估人体上肢
及躯干上部前侧相关肌肉的力量素质及持续做功能力。
身体柔韧性评估宜包括:
12
坐位体前屈,测量坐位维持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手臂可向正前方触及的最远距离。单位:
厘米。
平衡能力评估宜包括:
闭目单腿站立,测量双手叉腰闭目单腿站立时可维持身体稳定的最长时间。单位:秒。
反应速度评估宜包括:
反应时,通过识别光信号后,由上肢完成按压相应按钮的最快速度的时长,评估反应时。
单位:毫秒。
爆发力评估应包括:
纵跳,通过双腿原地纵跳的最大高度,评估人体下肢为主的相关肌群的爆发力。单位:
厘米。
5.7心肺耐力评估
5.7.1评估人员
受检者心肺耐力评估应由经过心肺耐力评估系统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进行,以医师、护
士或康复治疗师为佳。操作中需至少2位从业人员在场。
5.7.2评估设备
以下测试过程中均应配备血压计、血氧计、抢救药品、简易呼吸器及除颤仪以保证评估
进行中的安全性。
6分钟步行试验
应配备硬质地面(室内外均可)、皮尺、醒目的胶带、锥桶、指尖脉率测试仪。
2分钟踏步试验
应配备墙或稳固的扶手、秒表、皮尺、醒目的胶带、计数器、指尖脉率测试仪。
12分钟跑测试
应配备室外跑道、秒表、皮尺、指尖脉率测试仪。
台阶试验
应配备30cm(男性)、25cm(女性)测试台阶、台阶测试仪(含指尖脉率测试功能)。
心电图运动试验
应配备跑步机或功率车等运动刺激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试系统。
心肺运动试验
宜设置采光良好、通风顺畅、测试环境大于20m2的房间,并应配备跑步机或功率车等
运动刺激器与心肺运动测试系统。
5.7.3评估内容
13
心肺耐力评估的内容宜选择6分钟步行试验、2分钟踏步试验、12分钟跑测试、台阶试
验、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等。
5.7.4评估要求
6分钟步行试验
试验前受检者在起点旁坐椅子休息≥10分钟,测量心率、血压及脉氧饱和度,介绍试验
过程及注意事项,记录运动前Borg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测试中密切关注受检者的临
床表现,6分钟结束后用Borg分级评价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程度,统计总步行距离,监测
并记录心率和脉氧饱和度。推荐用6分钟步行试验绝对值变化比较(如距离提高),而不
是将每次的结果与正常值来比较。
2分钟踏步试验
用胶带将受检者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高度在墙上进行标识,嘱受检者在墙边进行
原地踏步运动,计量其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该高度的次数,并依据参考值对受检者的心
肺耐力水平进行评估。
12分钟跑测试
一种动态的心肺系统健康检测,观察指标包括运动的距离和脉率的测定。具体方法为按
照不同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测量在12分钟内跑出的最长距离,根据相应的健康标准判断
受检者的心肺功能属于哪种等级。此外,12分钟内尽力跑出最长距离以后的3分钟内的脉
率应低于180-年龄,为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提供了监控的指标,可避免产生运动过量的问题。
台阶试验
按照节拍器发出的提示音做上下台阶运动,连续重复3分钟后,受检者立刻静坐在椅子
上,记录运动停止后1分到1分半钟、2分到2分半钟、3分到3分半钟的三次脉搏数。如
果受检者3次不能按照节拍器发出的节奏完成上下台阶或不能坚持运动,应立即停止运动,
记录运动持续时间,并以同样方法记录三次脉搏数。台阶指数=运动持续时间(S)/2/三次
测量脉搏数之和。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越高,可对健康人群
心血管系统功能做出一般性评估。
心电图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
对受检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和心功能评定。运动试验观察指标有:最大运动量、从静息到最大
运动量以及恢复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运动中是否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异常(ST
段变化或心律失常)、运动终止的原因等。让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
方案自动分级递增速度与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达到目标心率,次极量负荷水平=(220-
年龄)×0.85。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运动前描记卧位、立位心电图并测量血
压作为对照,运动终止后一般观察6分钟。
心肺运动试验
在逐渐递增的运动负荷下,通过收集受检者呼出的气体并加以分析,监测机体在运动状
态下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排出量、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一系列数据指标,评
估和了解心脏、肺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贮备能力。心肺运动试验可阐明运动不耐受、
14
运动相关症状或状况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且在运动方案制定、康复效果评价、疾病鉴别
诊断、预后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6身体活动能力干预方案
6.1身体活动能力干预方案制定的通用原则
6.1.1安全性原则
充分考虑受检者健康状况、心肺耐力及运动素质水平,选择符合身体活动能力水平和健
康状况、不增加各种急慢性伤病风险、不影响基础伤病治疗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6.1.2全面性原则
综合考虑受检者运动系统体格检查结果、身体姿态评估结果、运动素质评估结果、心肺
耐力评估结果、受检者运动习惯及运动偏好、运动场所及器械等的可实现性等因素,方案建
议中不出现与以上结果不符的运动形式或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6.1.3循序渐进原则
方案制定中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时长从低至高逐步增加,建议的运动对于受检者各项运
动素质要求从低至高逐渐增加,使受检者逐渐适应、逐步提高功能,以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
几率。
6.1.4调整性原则
a)方案建议中应给出可自行调整的标准及调整范围的建议,使受检者在运动中可根据
即刻状况以及身体适应情况等进行调整;
b)方案建议应根据阶段性评估的结果,随受检者功能水平、健康状况及运动需求的变
化适时调整。
6.1.5针对性原则
a)针对受检者健康状况及基础伤病,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受检者可重点辅助防治疾病或
损伤康复的运动建议;
b)针对评估结果给予受检者可重点提高功能短板的运动建议,以逐步提高各项功能均
衡度,降低急慢性伤病发生的几率,整体提高健康水平;
c)针对受检者的运动期望,在与以上各项原则不互斥的前提下,给予受检者可提高其
期望进行运动相关功能的建议。
6.1.6多样性原则
建议应在同一强度或类型运动中给出不同具体运动项目或方法的示例,以保持运动多样
性。避免长期单一进行某项运动强化优势功能,造成或加重功能的不均衡,增加伤病风险。
6.2身体活动能力干预方案的基本内容
身体活动能力干预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及频率、运动时间、运动调整
及阶段性评估建议、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整理活动的建议。
15
6.2.1运动类型
根据不同运动对于功能要求的侧重不同进行运动类型分类,可便于干预方案的制定及受
检者理解干预方案提高实现性与持续性。运动均需各项功能协调完成,并非单一功能对应某
项运动,故在分类举例以及给予受检者运动建议中通常存在交叉与重合。
增强心肺耐力的运动
有节律、大肌群参与的全身性运动为宜。低强度运动可选择健步走、走跑交替、广场舞、
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中等强度可选择慢跑、跳绳、划船机、游泳、椭圆机、交谊舞、
健身操、普拉提等,高强度可选择跑步、越野徒步、体育舞蹈、武术等。
增加肌肉质量与力量的运动
兼顾大肌群与小肌群的练习。提高大肌群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通常采用大型固定器械进
行,如深蹲架、卧推架等提供固定运动轨迹的大型练习器械和方式。提高小肌群肌肉耐力及
控制能力通常选用自由式练习器械,即哑铃、杠铃、弹力带、瑜伽球、战斗绳等需要自行控
制运动轨迹的练习器械和方式。
提高柔韧性的运动
应涵盖四肢与躯干各部位,可采用瑜伽、普拉提、武术等方式,并可针对不同身体部位
进行牵拉练习,如体前屈、全蹲、扩胸运动、下腰、压腿等。
提高平衡能力的运动
平衡能力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各项运动中均可获得一定程度练习效果。可建议进行单
脚站立、燕式平衡、平衡垫站立等针对平衡能力的单项练习,也可选择太极拳、瑜伽、普拉
提、舞蹈等运动提高平衡功能。滑雪、滑冰、冲浪、帆板、皮划艇等冰雪及水上运动项目对
于平衡功能要求更高,需根据受检者功能水平与运动习惯等酌情选择。
提高敏捷性的运动
较快速的、对抗性竞赛类运动可更有针对性提高敏捷性,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
球、篮球、排球、壁球、搏击等,需根据受检者功能水平与运动习惯等酌情选择。
提高协调性的运动
全身性整体运动为主,可采用武术、瑜伽、普拉提、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
球、篮球、排球等,需根据受检者功能水平与运动习惯等酌情选择。
6.2.2运动强度及频率
增强心肺耐力的运动
增强心肺耐力的有氧运动根据心肺耐力评估中实际测定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心率、心率
储备、主观疲劳感觉指标,按照表8确定和区分运动强度。根据不同强度对应不同练习频率。
中等强度每周不少于5次;或高强度每周不少于3次;或中等和高强度相结合的运动每周3~
5次。
表8运动强度与心肺耐力的关系
运动强度峰值摄氧量(%)峰值心率(%)心率储备(%)主观疲劳感觉(分)
低强度﹤40﹤55﹤4010-11
16
中等强度40-6955-7440-6912-13
高强度70-8575-9070-8514-16
增加肌肉质量与力量的运动
以重复最大力量RM(RepetitionMaximum)设定力量练习的强度。通常采用
15-20RM(15-20RepetitionMaximum,15-20次重复最大力量)作为负荷,即采用正确动作只能
重复15-20次动作的阻力大小。15-20次/组,4-6组练习连续进行。通常建议将身体分为上
肢、躯干、下肢等不同部位轮流练习,每周每个部位练习2-3次,间隔1-2天进行。
提高柔韧性的运动
柔韧性练习的强度以受检者练习中的主观感觉为标准,练习中相关软组织有明显牵拉感
即可,不宜强度过大造成损伤或增加损伤风险。通常建议将身体分为上肢、脊柱、下肢等不
同部位轮流练习,每天或隔天1次进行一个部位各活动度方向的柔韧性训练,每周完成身体
各部位的练习。
提高平衡能力的运动
运动强度以受检者练习中的主观感觉为标准,练习中感需要较努力才能完成运动、运动
后1小时无明显疲劳感为度。平衡练习运动强度较低,可每日进行。
提高敏捷性的运动
敏捷性练习需要快速对运动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为全身性整体运动,以受检者练习
中的主观感觉为标准,练习中感需要较努力才能完成运动、运动后1小时无明显疲劳感为度,
每周2-3次间隔进行。
提高协调性的运动
协调性练习通常为全身性运动,运动强度以受检者练习中的主观感觉为标准,练习中感
需要较努力才能完成运动、运动后1小时无明显疲劳感为度,每周2-3次间隔进行。
6.2.3运动时间
增强心肺耐力的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30-6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较大强度运动每
天至少15-30分钟,每周不少于75分钟;或中等和高强度相结合的运动。可以在一天中连
续完成上述运动,也可以在一天中以每次至少10分钟的多次活动累计完成。
增加肌肉质量与力量的运动
力量练习包括运动前10分钟左右热身、运动后10分钟左右整理牵拉拉伸及组间休息时间
在内,总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为宜。
提高柔韧性的运动
除其他运动前的热身及运动后的整理活动中的柔韧性练习,单独进行的柔韧性建议每次
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提高平衡能力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住宅装潢协议范本(2024年修订)版
- 2025年度叉车安全操作培训课程优化与推广合同4篇
- 2025版厂房买卖及土地使用权变更与售后服务合同4篇
- 专业咨询顾问合作合同(2024年度版)版B版
- 2025年度拆除宴会厅墙体改造项目施工协议4篇
- 2024陶瓷杯系列新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税务筹划与合规合同3篇
- 2025年新能源电站设备购销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医疗中心场地租赁及医疗设备租赁补充协议3篇
- 2025年度医疗设备存放租赁合同(2025年度)4篇
- 茶室经营方案
- 军队文职岗位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电抗器噪声控制与减振技术
- 中医健康宣教手册
- 2024年江苏扬州市高邮市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消费医疗行业报告
- 品学课堂新范式
- GB/T 1196-2023重熔用铝锭
- 运输行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