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_第1页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_第2页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_第3页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_第4页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押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择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修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1分)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1分)科学探究是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程序或过程。科学探究中经常应用“假设一检验”“实践一认识”的认知模式。下列认知过程不需要假设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B.探究花生种子的萌发条件 C.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米勒的模拟实验3.(1分)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 B.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 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 D.冬天,青蛙、蛇蝎进入冬眠4.(1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①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甲表示生产者,它通过①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乙是次级消费着,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5.(1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若载玻片上写有数字“6”,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6” B.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正方形视野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 D.上升显微镜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6.(1分)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履虫能够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但草履虫不能繁殖 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C.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细胞,且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7.(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是诗人袁枚对苔鲜植物(如地钱)的生动写照。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A.“白日不到处”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B.“青春恰自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 C.“苔花如米小”地钱长出的孢子很小 D.“也学牡丹开”“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8.(1分)明明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一粒胚不成熟的水稻种子放入如图的实验装置中,整个实验装置放置于暗处且温度适宜的环境,结果种子不萌发。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缺乏对照组,不具说服力 B.种子数量太少,偶然误差太大 C.本实验证明结构不完整的种子也能萌发 D.水分、氧气和温度满足种子萌发的要求9.(1分)如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发育期天数需水量(米3/公顷)返青期29635拔节期23876抽穗期20956灌浆期311192A.小麦通过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构建自身 B.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 C.小麦在灌浆期蒸腾作用最强,因此每天平均需水量最大 D.小麦返青期光合作用最弱,因此每天平均需水量最小10.(1分)观察某植物叶片的背面图。请判断它最可能是()A.水绵 B.地钱 C.凤尾蕨 D.美人蕉11.(1分)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输卵管结扎后,女性不产生卵细胞,但月经正常 B.胚胎发育期间,所有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 C.性激素没有作用,也不会影响个体性器官的发育 D.青春期和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和发育的高峰期12.(1分)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80℃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可能变蓝 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会变蓝13.(1分)植物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这种症状可能是缺乏含什么的无机盐?()A.铁 B.磷 C.钾 D.氮14.(1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15.(1分)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A. B. C. D.16.(1分)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液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如表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成分葡萄糖尿素无机盐蛋白质血浆0.10.030.727.5尿液0.031.81.10.1A.尿液中含少量葡萄糖很正常,无需理会 B.尿液中的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的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D.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是肾小管重吸收出了问题17.(1分)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8.(1分)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狗被切除胰腺后,狗可能患有糖尿病 B.胰腺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含有多种消化酶 C.狗被切除胰腺后,狗的胃消化能力减弱 D.狗的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定向运输至大肠19.(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分生区的伸长 B.银杏是裸子植物,有花、果实和种子 C.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花托 D.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20.(1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保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废旧电池不乱扔 B.不随地吐痰 C.向车外随意扔垃圾 D.不焚烧农作物秸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每空1分,共20分)21.(5分)请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影响观察。(2)经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3)欲使视野里模糊的细胞图象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4)如果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即使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为暂时的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的缘故。(5)画口腔上皮细胞图时,一般用的绘图铅笔绘制,图中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要用铅笔表示。22.(5分)张大爷患有糖尿病,一直靠肌肉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的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张大爷在肌肉注射时会出现颤栗,而后感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图是此反射的反射弧,图中B称为,E称为。感觉疼痛的中枢位于。(2)若B处受损,再给张大爷肌肉注射,他(会/不会)感到疼痛,原因是。(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土要功能是调节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导致血糖浓度(高于/低于)正常水平。医生给张大爷注射而不让他口服的原因是:。23.(6分)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生理过程叫。(2)进行图中的5生理过程时,膈肌处于(填“收缩”或“舒张”)状态。(3)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4)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时,血液变成血。(5)某肾炎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此人肾脏的可能发生了病变。(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以及毛细血管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包括壁很薄、只由构成等,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24.(4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为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A、B均是透明的。请据图回答:(已知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某同学想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步骤如下:①取两套装置,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的A瓶中注入,作为对照;在乙组的A瓶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将两套装置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测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来确定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理论上分析:甲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2)另一位同学想利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那么,该同学应在A瓶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并延长导管使之没入A瓶液面以下;同时,为了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还应将B瓶。(3)又有一位同学把图中的A撤去,让B瓶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一天中密闭的B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最终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曲线。影响b~f段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择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修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1分)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解:A、蜜蜂属于动物,百花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柳、葵花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春蚕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1分)科学探究是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程序或过程。科学探究中经常应用“假设一检验”“实践一认识”的认知模式。下列认知过程不需要假设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B.探究花生种子的萌发条件 C.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米勒的模拟实验【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即: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解答】解: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属于科学探究,直接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即可,不需作出假设的过程,符合题意;BCD、此三项都属于科学探究过程,都需要先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前提),再进行探究检验,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3.(1分)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 B.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 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 D.冬天,青蛙、蛇蝎进入冬眠【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春天,气温回升,桃花、梨花竞相开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D、青蛙、蛇、蝎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4.(1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①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甲表示生产者,它通过①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乙是次级消费着,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2、分析图示过程,甲为生产者、①是光合作用,乙是消费者、②③为呼吸作用,丙为分解者、④是分解作用。⑤⑥表示物质、能量流动方向。【解答】解:ABD、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可表示呼吸作用;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消费者、C分解者不都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图中食物链为A→B,所以⑥不能表示捕食关系,属于分解者的分解过程,乙是初级消费着。ABD错误;C、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C正确。故选:C。【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1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若载玻片上写有数字“6”,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6” B.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正方形视野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 D.上升显微镜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解: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6”,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9”,A错误;B、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择遮光器上的较大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小,C正确;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1分)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履虫能够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但草履虫不能繁殖 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C.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细胞,且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2)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解答】解:A、履虫能够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是不能持续生长的,当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裂繁殖,A错误;B、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C、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而生殖细胞是体细胞的一半,C错误;D、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特点。7.(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是诗人袁枚对苔鲜植物(如地钱)的生动写照。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A.“白日不到处”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B.“青春恰自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 C.“苔花如米小”地钱长出的孢子很小 D.“也学牡丹开”“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分析】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苔藓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解答】解:A、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正确;B、“青春恰自来”是地钱的繁殖季节,正确;C、地钱属于苔藓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苔花如米小”形容地钱长出的孢子很小,正确;D、台花是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和叶;牡丹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错误。故选:D。【点评】熟记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8.(1分)明明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一粒胚不成熟的水稻种子放入如图的实验装置中,整个实验装置放置于暗处且温度适宜的环境,结果种子不萌发。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缺乏对照组,不具说服力 B.种子数量太少,偶然误差太大 C.本实验证明结构不完整的种子也能萌发 D.水分、氧气和温度满足种子萌发的要求【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据此解答。【解答】解:A、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此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缺乏对照,不具说服力,A正确;B、1粒种子太少,偶然性太大,一般用20粒种子,B正确;C、种子的胚损伤了,使胚不完整,所以不可能萌发,此实验无法证明,C错误;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此题放入一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看出明水分、氧气满足种子萌发要求,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以及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9.(1分)如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发育期天数需水量(米3/公顷)返青期29635拔节期23876抽穗期20956灌浆期311192A.小麦通过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构建自身 B.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 C.小麦在灌浆期蒸腾作用最强,因此每天平均需水量最大 D.小麦返青期光合作用最弱,因此每天平均需水量最小【分析】植物生长的时期不同,它的需水量也不同,分析表中的数据答题。【解答】解:A、小麦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构建自身,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A错误;B、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B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小麦不同时期每天的需水量也不同,返青期:635÷29=21.9(立方米/天),拔节期:876÷23=38.1(立方米/天),抽穗期:956÷20=47.8(立方米/天),灌浆期:1192÷31=38.5(立方米/天),由以上可知小麦的抽穗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C错误;D、小麦返青期需水量最小,与其蒸腾作用弱有关,D错误。故选:B。【点评】此考点主要考查基础题,注意培养解读数据,以选择、填空为主,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即可。10.(1分)观察某植物叶片的背面图。请判断它最可能是()A.水绵 B.地钱 C.凤尾蕨 D.美人蕉【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是蕨类植物的生殖依然离不开水,还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宜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解答】解: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由此观察题干中植物叶片的背面图,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可以判断它最可能属于蕨类植物,水绵是藻类植物,地钱是苔藓植物,凤尾蕨属于蕨类植物,美人蕉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故选:C。【点评】熟记掌握蕨类的主要特征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1分)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输卵管结扎后,女性不产生卵细胞,但月经正常 B.胚胎发育期间,所有营养物质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 C.性激素没有作用,也不会影响个体性器官的发育 D.青春期和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和发育的高峰期【分析】根据人的生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发育的特点,分析作答。【解答】解:A、输卵管结扎后,女性既产生卵细胞,又能正常产生月经,错误;B、胚胎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黄,错误C、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错误。D、青春期和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和发育的高峰期,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人体的女性生殖器官,可结合人体的生殖器官图示及功能记性记忆。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12.(1分)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80℃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可能变蓝 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会变蓝【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解答】解:A、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B、应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量最强,B不正确;C、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过多,淀粉会被分解为麦芽糖,与碘液不会变蓝,C不正确;D、2号试管滴加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变蓝,D正确。故选:BC。【点评】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3.(1分)植物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这种症状可能是缺乏含什么的无机盐?()A.铁 B.磷 C.钾 D.氮【分析】此题考查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氮磷钾的缺乏症状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一株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表明该棵番茄缺少氮肥。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缺少氮磷钾对植物的影响。14.(1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A错误;B、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C正确;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除供自身需要外,都散失到无机环境中,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5.(1分)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A. B. C. 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会增加。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认真识图有利于做好该题。16.(1分)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液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如表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成分葡萄糖尿素无机盐蛋白质血浆0.10.030.727.5尿液0.031.81.10.1A.尿液中含少量葡萄糖很正常,无需理会 B.尿液中的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的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D.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是肾小管重吸收出了问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去的蛋白质,透过去了。【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液中含少量葡萄糖,要及时检查治疗,A错误;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B正确。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部分无机盐。C错误。D.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去的蛋白质,透过去了,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D错误。故选:B。【点评】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17.(1分)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解答】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B。【点评】关键点: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18.(1分)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狗被切除胰腺后,狗可能患有糖尿病 B.胰腺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含有多种消化酶 C.狗被切除胰腺后,狗的胃消化能力减弱 D.狗的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定向运输至大肠【分析】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1、分泌功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2、分泌部位:胰腺内的胰岛3、异常症:分泌不足→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解答】解:A、狗被切除胰腺后,狗可能患有糖尿病,正确;B、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含有多种消化酶,错误;C、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狗被切除胰腺后,对狗胃的消化能力没有影响,错误;D、狗的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错误;故选:A。【点评】熟记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19.(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分生区的伸长 B.银杏是裸子植物,有花、果实和种子 C.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花托 D.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2)叶芽的结构: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解答】解:A、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错误;B、银杏是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错误;C、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错误;D、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其中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根尖的结构和理解掌握叶芽的结构和发育。20.(1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保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废旧电池不乱扔 B.不随地吐痰 C.向车外随意扔垃圾 D.不焚烧农作物秸秆【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解:A、废旧电池不乱扔,正确;B、不随地吐痰,正确;C、不能向车外随意扔垃圾,错误;D、不焚烧农作物秸秆,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每空1分,共20分)21.(5分)请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2)经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3)欲使视野里模糊的细胞图象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4)如果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即使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为暂时的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的缘故。(5)画口腔上皮细胞图时,一般用3H的绘图铅笔绘制,图中较暗的地方,不能涂阴影,要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解答】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2)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因此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3)欲使视野里模糊的细胞图象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4)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如果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则尽管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的缘故。(5)画生物图时要注意:①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②用3H铅笔。③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钢笔细线。④标注的名称一般要在图的右边,指示线要水平的;⑤图的下面写上所画结构的名称。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气泡;(2)细胞核;(3)细;(4)细胞壁;(5)3H;点上细点【点评】有关实验步骤的看图填空题是生物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要注意熟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规范,这就要求平时在实验课中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在实验中培养学习兴趣并注意实验的严谨性。22.(5分)张大爷患有糖尿病,一直靠肌肉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的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张大爷在肌肉注射时会出现颤栗,而后感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图是此反射的反射弧,图中B称为传入神经,E称为效应器。感觉疼痛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若B处受损,再给张大爷肌肉注射,他不会(会/不会)感到疼痛,原因是传入神经受损,切断了疼痛感觉的通路。(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土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导致血糖浓度高于(高于/低于)正常水平。医生给张大爷注射而不让他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如果口服可能被消化酶水解,失去疗效。【分析】如图所示: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解答】(1)张大爷在肌肉注射时会出现颤栗,而后感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图是此反射的反射弧,图中B称为传入神经,E称为效应器。感觉疼痛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若B处受损,再给张大爷肌肉注射,他不会感到疼痛,原因是传入神经受损,切断了疼痛感觉的通路。(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土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医生给张大爷注射而不让他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如果口服可能被消化酶水解,失去疗效。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效应器;大脑皮层;(2)不会;传入神经受损,切断了疼痛感觉的通路(3)糖;高于;胰岛素是蛋白质,如果口服可能被消化酶水解,失去疗效【点评】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23.(6分)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生理过程叫吸收。(2)进行图中的5生理过程时,膈肌处于收缩(填“收缩”或“舒张”)状态。(3)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4)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时,血液变成静脉血。(5)某肾炎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则此人肾脏的肾小管可能发生了病变。(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以及毛细血管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包括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