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指导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幻文艺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往往被描绘为人类依凭现代科技创造出的某种“物件”,与其他工业产品并无本质区别,但其中体现出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伦理挑战的初步思考。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科幻文学的先驱之作。当时,“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尚未被正式提出。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美国出版商的大力推动,科幻文学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科幻电影在这一时期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兴的视觉媒介为人工智能想象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开始超越早期科幻文艺对人工智能的片面想象,着眼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的科幻生态对创作的种种标准化要求逐渐桎梏科幻创作。科幻创作者与读者开始意识到,科幻通俗故事既缺乏现实感,又丧失了新奇感。当时科幻文学作为通俗文学,也不受主流文学界重视。以上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科幻文学变革。1965年夏,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开始鼓励科幻创作将写作手法接近主流文学表达方式,并开始融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1968年,英国编辑家朱迪·梅丽尔正式将一部科幻选集命名为“新浪潮”作品。科幻文艺的“新浪潮”时代正式到来。这一时期,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赋予更加接近“智能”的特质。在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的形象也经历了多样化发展。科幻创作者探索更加复杂和现实的人工智能议题,如人工智能的自主可能、情感、道德和哲学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技术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所谓“人机共生”现实的到来,科幻文艺对人工智能的描绘走向了多元发展的阶段,诸多作品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存在意义、本体论价值以及与人类之间可能达成的某种共存未来。人工智能想象不再是单一的科幻概念,而是成为文化、社会、伦理和哲学探讨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这些作品也积极思考关于人工智能权利和地位的问题,探讨在一个由人工智能辅助或主导的世界中,人类如何保持其独特的“人类价值”。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技术的认知,也引发了对人性、伦理和未来的深刻反思。科幻文艺发挥着“预言”与“寓言”的双重作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幻作品将更加深入地探讨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情感以及与人类共生的可能性,并激发我们对技术发展负责任的思考和行动。(摘编自李广益、童博轩《人工智能想象在科幻文艺中的百年演变》)材料二:机器人一直是科幻文学的重要题材。机器人一方面属于“超人”,它摆脱了人类身体诸多束缚,满足了人们探索自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具有“类人”特性,它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外形、思维和情感,这两方面的张力支撑起大多数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和矛盾冲突。成功的科幻作品往往侧重写机器人的人性而非物性,凸显的是“他”而不是“它”。在早期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造出的怪物自认为是人,它在挨打后学会躲闪……这样,读者很容易同情地把“它”看作人群中受排斥的“他”。小说还描写了怪物的情感等“人际”需求。这时,“他”和“它”的边界被凸显出来,躯体肖似不足以让怪物成人,道德、信仰和人性才是关键。机器人具有“人”与“物”的二重性。作为小说主角,有人性才能唤起人的共情。对于与人的外貌和“性情”难以区分的机器人,读者天然具有一种移情作用,对其发生同情和怜悯。作为即时反映当下发展潮流的网络文学,与传统科幻作品相比,文中的机器人有情有欲,但我们深入阅读,又难免觉得这“人”的称号被授予得过于随意,其并未触及真正复杂的人性。如今,机器组织日渐呈现出从亚类型进化为主宰地位的趋势,科幻作品中的人与机器人的界限变得模糊。比如,小说《公鸡王子》则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狼孩”“猴孩”等兽孩故事,推演到人与机器的交往中,暗示人与机器原生状态下的无差别性。但科幻作品如果一味地宣扬技术至上,就只会加重人对未来的焦虑。总之,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机器人形象怎样变迁,作品的价值标准都应始终围绕人,人才是引导未来科幻想象的根本驱动力。机器人题材科幻创作应该回归人文主义,重新思索机器人定位,把握“人”与“物”二重性,使机器人“为人所难为”而非“夺人所愿为”。(摘编自许苗苗《“超人”还是“类人”:机器人形象塑造如何深入人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文艺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原本就是一个工业产品,只不过,随着科幻文艺的不断发展,其形象才得以丰富起来。B.科幻文学的诞生是在“人工智能”概念出现之前,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才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概念。C.科幻文学经过了诞生期、“黄金期”、“新浪潮”与多元发展期等阶段,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D.对于机器人来说,科幻作品要凸显“他”而不是“它”,“他”是指机器人的“人性”,“它”则是指其“物”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文艺曾遇到了科幻生态对其创作的约束,这种情形让创作者与读者发觉了,这是科幻文艺变革的一个诱因。B.“新浪潮”时代,科幻文艺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多样化,它身上所赋予的“智能”特质超越了前面各个历史时期。C.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和矛盾冲突要想得以顺利实现,只能由机器人“超人”与“类人”这两个属性的张力支撑。D.当下,有些网络科幻作品虽将机器人塑造得有情有欲,但真正复杂的人性没有触及,人与机器人之间界限模糊。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机器人具有‘人’与‘物’的二重性”观点的一项是()A.科幻电影《变形金刚》,将机器人赋予更加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使它们成为故事中的关键角色,与人类角色共同推动情节发展。B.《卫煌》的主角卫煌是个低端机器护工:完全不能共情,没有性别和面貌,只会机械做任务。主人去世后,它会自动清除数据、中止运行。C.《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在对“机器”躯体的惊奇美学式展现上加强情感渲染,将“人性”加在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机器躯体上。D.《人工智能》主角大卫是个专为满足母爱而设计的儿童机器人,当购买他的“父母”不再需要并遗弃它时,大卫无法理解,“情感”上更不能接受。4.材料一中大量使用了表示年代的时间词语,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5.文学社举行“科幻与文学”座谈会,邀请某知名科幻作家就“如何写好科幻文学作品”进行指导。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给他列一个提纲。【答案】1.B2.C3.B4.①清晰呈现科幻文学发展脉络。②增强历史感和可信度。③突出发展的阶段性和变化。5.①了解科幻文学发展历程,关注科技发展趋势。②塑造丰富的人工智能形象。③突出机器人的“人”与“物”二重性。④融入社会科学元素。⑤回归人文主义。【解析】【导语】文章梳理了科幻文艺中的人工智能形象从19世纪至今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而不断变化的特点。材料一以年代为线索,展示了科幻文艺在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和影响,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材料二则聚焦于机器人题材,探讨其“人性”与“物性”之间的张力,强调人文主义在科幻创作中的重要性。【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才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概念”错误。材料一提到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科幻文学的先驱之作,当时“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尚未被正式提出。但不能得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才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这一结论,“人工智能”概念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进程,并非单纯由科幻文学的发展促使其产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C.“只能由机器人‘超人’与‘类人’这两个属性的张力支撑”错误。材料二提到机器人一方面属于“超人”,一方面又具有“类人”特性,这两方面的张力支撑起大多数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和矛盾冲突。但说“只能由机器人‘超人’与‘类人’这两个属性的张力支撑”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提出“机器人具有‘人’与‘物’的二重性”观点,即机器人既有“人性”又有“物性”。A.科幻电影《变形金刚》将机器人赋予更加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体现了“人性”一面,同时它们本身作为机器人又具有“物性”,能作为论据支撑该观点。B.卫煌完全不能共情,只会机械做任务,体现了“物性”,但没有体现“人性”,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该观点。C.《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在对“机器”躯体的展现上加强情感渲染,将“人性”加在机器躯体上,体现了“人”与“物”的二重性,能作为论据支撑该观点。D.《人工智能》主角大卫作为儿童机器人,有“情感”上的反应,体现了“人性”,同时其作为机器人又具有“物性”,能作为论据支撑该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色的能力。①清晰呈现科幻文学发展脉络:通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1965年夏、1968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具体时间节点,清晰地勾勒出科幻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科幻文学的演变历程。②增强历史感和可信度:这些明确的时间词语使论述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一部科幻文学的编年史,让读者感受到科幻文学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增强了论述的可信度。③突出发展的阶段性和变化:不同的时间阶段对应着科幻文学不同的发展状态和特点,如“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多元发展阶段等,突出了科幻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和进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幻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了解科幻文学发展历程,关注科技发展趋势。根据文本“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1965年夏”“1968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具体时间节点可知,科幻文学经历了早期科幻文艺对人工智能的初步想象、“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的变革以及多元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分析不同阶段科幻文学与当时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紧密跟踪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动态,了解其最新成果和未来走向,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人性、伦理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将这些思考融入到作品中。②塑造丰富的人工智能形象。根据文本“机器人一直是科幻文学的重要题材。机器人一方面属于‘超人’,它摆脱了人类身体诸多束缚,满足了人们探索自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具有‘类人’特性,它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外形、思维和情感,这两方面的张力支撑起大多数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和矛盾冲突”可知,我们应该避免将人工智能简单地描绘为工业产品,而是赋予其更加丰富的特质,如情感、道德、哲学思考等,从而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塑造丰富的人工智能形象。③突出机器人的“人”与“物”二重性。根据文本“机器人具有‘人’与‘物’的二重性”可知,在描写机器人时,既要展现其物性,如强大的功能、机械的行为等,又要挖掘其人性,如情感、道德、信仰等。把握好“人”与“物”的平衡,使机器人形象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人性和未来的思考。④融入社会科学元素。根据文本“1965年夏,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开始鼓励科幻创作将写作手法接近主流文学表达方式,并开始融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可知,我们应该借鉴“新浪潮”时代的创作手法,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融入科幻文学创作中,使作品更具现实感和深度,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应对策略。⑤回归人文主义。根据文本“机器人题材科幻创作应该回归人文主义,重新思索机器人定位”可知,我们应该明确作品的价值标准始终围绕人,以人类为根本驱动力引导未来科幻想象,思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如何保持其独特的“人类价值”,以及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舞会(节选)李娟秋天最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哪儿也不想去。深深地坐在店里的缝纫机后面,一针一线地干活。但是抬头望向窗外的时候,那一汪蓝天蓝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针别在衣襟上,锁上店门出去了。我在村子里的小路上慢慢地走。虽然这个季节是喀吾图人最多的时候,羊群也全下山了。但此时看来,喀吾图白天里的情景与往日似乎没什么不同。路上空空荡荡,路两边家家户户院落紧锁,院墙低矮。有时候会看到有小小的孩子在院墙里“伊伊吾吾”地爬着玩。我知道,秋天里的喀吾图,欢乐全在夜晚……渐渐地快要走到村头的水渠边了。这一带,院落零乱了起来,高高低低地随着小坡的走势而起伏。更远的地方是空地。有一个男孩正在那里和泥巴翻土坯。那块空地上都快给敦敦厚厚的土坯块铺满了。这些土坯晒干后,就可以盖房子了。但是,谁家会在这种时候盖房子呢?秋天都快过去了,一天比一天冷。这个男孩发现我在注视他后,一下子有些不好意思似的。本来干得利索又欢快的,这会儿磨蹭起来,有一下没一下地用铁锹搅着和好的泥巴,等着我赶快走开。他是胖医生巴定的小儿子哈布德哈兰,还在上初中呢。他打着赤臂,脊背又黑又亮。估计是在打零工赚钱。我站在那里,东看看,西看看,和他没话找话说。“干吗呢?盖房子啦?娶媳妇啦?”他汉话不太利索:“没有没有,娶媳妇不是的。全围墙嘛,你看,墙垮了……”他飞快地指了一下前面。我还没看清楚,他就缩回手去了。继续心慌意乱地搅他的泥巴。他脸上全是泥巴粒,裤子上都结了一层发白的泥壳子。我笑嘻嘻地走了,越想越好笑。我走到土路尽头的高地,前面再走下去,就是戈壁滩和旱地了。水渠在身边哗啦啦流淌着,水流清澈而急湍。我沿水渠走了一会儿,上了一架独木桥。然而一抬头,就看到了麦西拉。他也在翻土块。他正在水渠对面不远处的空地上,弯着腰端起沉重的装满泥浆的木模子,然后紧走几步,猛地翻过来,端正地扣在平地上,再稳稳揭开,扣出来的泥坯整整齐齐。他的侧面还是那么漂亮,头发有些乱了,由于正在干脏活,穿了件又脏又破的衣服。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静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这双手此时正有力地握着铁锹把子。我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总不能像和哈布德哈兰开玩笑一样也来一句“干吗呢?盖房子啦?娶媳妇啦”吧?幸好他干得很认真,没有注意到我来了。我怔了一下,赶紧转个身,顺原路快快地走掉了。我不愿意如此悠悠闲闲、衣着整洁地见到浑身泥浆的麦西拉……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静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这双手此时正有力地握着铁锹把子。但是我知道,它拨动过的琴弦,曾如何一声一声进入世界隐蔽的角落,进入另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我真庆幸,有一些话,自己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回去的路空荡又安静。路上我又碰到了小库兰。她的头发慢慢长出来了(我们这里的小孩子到了夏天都剃光头的),只有一寸多长,又细又软,淡淡的金色和浅栗色掺杂着。在夏牧场上晒黑的脸现在捂白了一些。她一看到我就站住了,站在马路中央,捂着缺牙的嘴冲我笑。我远远地看着这个浑身灿烂的美丽小孩,又抬头看天,看鲜艳的金色落叶从蓝天上旋转着飘落……这美丽的秋天,这跳舞的季节,怎能没有希望?和库兰分别后的一路上就再没有人了,我真想跳着舞回去。我仍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干必需的活,赚必需的钱。生活平静繁忙。但是我知道这平静和这繁忙之中深深忍抑着什么。每当我平静地穿针引线时,我会想到,我这样的身体里面有舞蹈;每当我不厌其烦地和顾客讨价还价,为一毛钱和对方争吵半天时,会有那么一下子也突然惊觉,我这样的身体里是有舞蹈的;每当我熬到深夜,活还远远没有干完,疲倦得手指头都不听使唤了,瞌睡得恨不得在上下眼皮之间撑一根火柴棍……我这样的身体里是有舞蹈的呀!我想要在每一分钟里都展开四肢,都进入音乐之中——这样的身体,不是为着疲惫、为着衰老、为着躲藏的呀!我在夜里深深地躺在黑暗之中,听着遥远地方传来的电子琴声,几次入梦,又几次转醒。梦里也在回想过去时候的一些情景——当我和邻居家(也是裁缝)的几个女孩子手拉手,走在通往村里那条黑暗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厚厚的尘土里,跌跌撞撞往拖依上赶……到了地方鞋就很脏了,于是在院门口捡几片落叶反复地擦,然后干干净净地进门。我们一进去,就有人大声喊了起来:“哦——裁缝家的丫头们来了!”我们洁净新鲜地站在一排,很不好意思地——其实是暗自得意地——笑。很快人群把我们簇拥进舞蹈之中。有人穿过重重的人群,笔直来到我的面前,热烈地看着我,向我伸出手来……(选自《我的阿勒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交代了“我”的身份、天气以及外出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我”与哈布德哈兰等人的相遇。B.“路上空空荡荡”和“家家户户院落紧锁”之语点出了村落冷清的情形,意在暗示当时村里的经济十分萧条。C.文章按照游踪来构思,用地点的变化来串联写作内容,线索清晰,过渡自然,文脉贯通,层次分明。D.文章用排比手法写在生活中“我这样的身体里面有舞蹈”,既引入入梦情节,又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7.关于文中结尾“入梦”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梦”所写的内容是“我”和邻居参加舞会的情况,其实是真实发生过的。B.“深一脚浅一脚”写出赶赴舞会道路的艰难,“赶”则表达出对舞会的渴望。C.用落叶反复擦鞋的细节暗含女孩子的爱美天性,符合其赴活动前的心理状态。D.“很不好意思”与“暗自得意”矛盾,表明女孩子害怕与舞会上的人们交流。8.阅读文章,请分析“我”在途中碰到哈布德哈兰、麦西拉和库兰时的不同心理状态。9.阅读分享会上,甲同学认为,李娟的文章呈现原生态,富有生活的温情;乙同学认为,她的文章视野和格局不大,过于浅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B7.D8.①碰到哈布德哈兰时,“我”的心情是比较轻松、愉悦且带着点看小孩子干活时那种饶有兴致的状态。②碰到麦西拉时,“我”羞涩、紧张,还有一丝爱慕、欣赏却又不敢轻易表露的心理。③碰到库兰时,“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充满着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9.李娟的文章呈现原生态,富有生活的温情:①对日常场景的描绘:文章描写的都是乡村生活中极为平常、质朴的画面,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状态,充满着生活的原生态气息。②人物形象与互动: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都鲜活而真实。“我”与他们之间简单的对话、互动,都体现出乡村邻里之间那种自然又纯粹的情感,充满着生活的温情。③内心感悟表达:文章展现出“我”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这种从日常点滴中感悟到的美好与温暖,进一步强化了文章富有生活温情的特点。【解析】【导语】李娟的《乡村舞会》以描绘村庄秋日的宁静景象为背景,通过一个女裁缝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纯朴且富有生活质感的乡村氛围。文章以人物的日常状态和内心情感为线索,刻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李娟善于从细微之处捕捉生活的温情,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独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生活哲学,既接地气又富有诗意。【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路上空空荡荡”“家家户户院落紧锁”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白天村子里相对安静、闲适的氛围,并非意在暗示村里经济萧条。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D.“……矛盾,表明女孩子害怕与舞会上的人们交流”错误。“很不好意思”与“暗自得意”并不矛盾,“很不好意思”是表面上呈现出的一种羞涩、内敛的状态,而“暗自得意”则是内心因为受到关注、能去参加舞会等情况而产生的一种小小的满足、喜悦之情,并不是表明害怕与舞会上的人们交流。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①碰到哈布德哈兰时的心理状态:最初“我”看到哈布德哈兰在翻土坯,出于好奇注视着他,心态比较轻松随意。当看到他因为自己的注视而变得不好意思、磨蹭起来后,“我”觉得好笑,是一种带着善意调侃、觉得有趣的心理,所以会没话找话地问“干吗呢?盖房子啦?娶媳妇啦?”,之后便笑嘻嘻地离开了,整个过程“我”的心情是比较轻松、愉悦且带着点看小孩子干活时那种饶有兴致的状态。②碰到麦西拉时的心理状态:“我”看到麦西拉时,先是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内心有些慌乱和纠结,因为麦西拉在“我”心中有着特别的形象,高大、漂亮且有着柔和清静的心和艺术的手,“我”很在意自己在他面前的形象,所以不能像和哈布德哈兰开玩笑那样随意搭话。而后“我”选择转身快快走掉,并且庆幸有些话没说出来,这体现出“我”面对麦西拉时的羞涩、紧张,还有一丝爱慕、欣赏却又不敢轻易表露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③碰到库兰时的心理状态:看到库兰时,“我”先是被她可爱的模样所吸引,远远地看着这个浑身灿烂的美丽小孩,内心涌起一种欣赏、喜爱的感觉。随后“我”抬头看天,看到金色落叶飘落,进而联想到这美丽的秋天是跳舞的季节,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整体的心理状态是充满着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生活怀揣希望的积极状态,有一种被眼前的美好所触动的柔软与温暖的心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表明对李娟文章风格特点的观点,李娟文章之所以能的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她的文章具有自己的特色,李娟的文章呈现原生态,富有生活的温情。然后再阐明理由。①文章从“我”坐在缝纫机后干活,因窗外蓝天而出门散步写起,接着细致地描写了喀吾图村子里白天的景象,如路上空空荡荡、院落紧锁、小孩子在院墙里玩耍,还有哈布德哈兰翻土坯、麦西拉翻泥块、小库兰站在路中冲“我”笑等场景,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极为平常、质朴的画面,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状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又有着烟火气的喀吾图村,充满着生活的原生态气息。②文中刻画的人物,像还在上初中打着赤臂打零工的哈布德哈兰,害羞又朴实;有着漂亮侧面、柔和清静的心和艺术双手的麦西拉,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还有可爱的小库兰,站在马路中央捂着缺牙的嘴笑,他们的形象都鲜活而真实。“我”与他们之间简单的对话、互动,比如“我”和哈布德哈兰没话找话的调侃,面对麦西拉时内心的羞涩与在意,看到库兰时的欣赏喜爱,都体现出乡村邻里之间那种自然又纯粹的情感,充满着生活的温情。③“我”在生活中,无论是穿针引线、讨价还价还是熬夜干活时,都能感受到身体里“有舞蹈”,对生活怀揣着希望,还有回忆里和邻居家女孩子一起去参加舞会的那些美好又羞涩的过往,都展现出“我”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这种从日常点滴中感悟到的美好与温暖,进一步强化了文章富有生活温情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材料二: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索援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道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忠孝A人君人亲之B所甚欲也C显荣D人子人臣之E所甚愿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求学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B.疾,“努力”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的“疾”字意思不相同。C.神明,“非凡的智慧”,这与《劝学》“神明自得”的“神明”含义相同。D.“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与《师说》中“道之所存”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父母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臣下子女的忠孝,子女、臣下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最终都是不努力学习造成的。B.“圣人生于疾学”,与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有着相同的看法,都承认后天努力的重要。C.人之所以能够精神集中,感应事物的变化,通晓道理的要领,游览广阔的天地,是因为人的心神能够自由遨游。D.人年幼时勤奋学习并向老师请教,修养自己的本性,晚世的人不能这样做,偷懒懈怠空暇日子太多,失去了根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2)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14.刘向强调学习“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如何“求师正本”?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ACD11.D12.C13.(1)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不要计较学生权势的轻重、地位的尊卑、贫穷还是富裕,而要看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2)人在幼年蒙昧的时期,如果不拜师来端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14.①尊师重道,不论师者的贵贱贫富;②尊重、相信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解析】【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两段古代文献,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尊师重道的理念。材料一着重指出不知理义源于不学习,提出成圣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和勤奋学习;材料二则进一步强调向老师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不努力学习会导致失去人生的本义。两者共同强调了通过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即通过尊重知识和教师、努力学习,实现个人成长与成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与“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是两个完整的主谓句,可在C处断开;然后每个句子的主谓之间断开,以强调“忠孝”“显荣”,即AD处断句。故选AC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B.正确。努力;/劲疾。句意:圣人来自努力学习。/声音并没有更加劲疾。C.正确。句意:使自己真的拥有非凡的智慧。/自然会获得非凡的智慧。D.错误,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这些都是人的才能可以达到的。/道理存在的地方。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人的心神能够自由遨游”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可见“精神集中,感应事物的变化,通晓道理的要领,游览广阔的天地”是“人的心神能够自由遨游”的原因。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教”,教诲学生;“道”,理义。(2)“幼稚童蒙之时”,幼年蒙昧的时期;“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全”,保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尊师重道,不论师者的贵贱贫富。材料一中写“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这句话强调古代的圣王都尊敬老师,并且在尊师重道的过程中,不去考虑老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尊师重道,是指无论老师的身份高低、财富多少,都同样给予尊重,因为老师是道义和学问的传播者。尊重老师是确保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是求学者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②尊重、相信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在材料一中提到“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这说明,求学者要尊重和信任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道理,以实现全面发展。“疾学”意味着勤奋努力地学习,这种努力是基于对老师教导的信任。学习者如果敬慕并信任老师的教诲,才会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才干。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不要计较学生权势的轻重、地位的尊卑、贫穷还是富裕,而要看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努力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那么他的言语就被信从,他的思想也被传论。所以上门教学生的老师不能教化学生,请老师到家中的学生不会听教化,自卑的老师不能令学生听从,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听从老师。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想要自己的思想被传播、自身被尊重不也就太遥远了吗?学生处在不被教化、不听从教化的情况中,自己做自认为对的事,想声名显赫、身体安泰,这是怀中藏有腐臭之物却想散发芳香,是跳入水中却厌恶被弄湿一样的不可能。材料二:人在幼年蒙昧时期,如果不拜师来端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必定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唐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疗饥,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请教,以此来修养自己的本性。如果人们真能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真的智慧非凡,细察事物的感应变化,通晓大道的要领,观察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游览广阔辽远的境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逍遥,在尘世之外任意往来,高高地独自屹立,远远地超凡出世,这就是德才最高尚的人心神得以遨游的原因。但是后世的人不能做到。悠闲地生活,用心去思考,弹弹琴读读书,追思古代圣人,与贤人为友;求学好问、演讲辩论,每天都自得其乐;探索分析人间事务、分清利和害;计划得与失,观察祸与福;设立法度,作为依据;探究事物的过程,寻找事物实情;死后留下事业,活着赢得美名。这些都是人的才能可以达到的。然而有人不能达到,那是因为偷懒怠惰无所事事的缘故,所以失掉了根本就无法获得美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鞣①,汉箭朝飞金仆姑②。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胡鞣(lù):箭袋。②金仆姑:古代有名的箭。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拥”“飞”二字,写军容之盛和义军南奔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况,有声有色。B.词的下片前两句,今昔对比,一“追”与一“叹”,由上片的忆旧过渡到下片的叙今。C.本词用语平实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顺应自然、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隐士情怀。D.词的末尾“换得”一句与苏轼《念奴娇》中的“一尊还酹江月”意蕴相似,悲切感人。16.词的下阕“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手法巧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词人采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时光飞驰,人生易老的喟叹。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词人渴望恢复青春活力,建功立业。③运用对比手法,将“春风”与“白髭须”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词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解析】【导语】辛弃疾的《鹧鸪天》通过追忆壮年时建功立业的豪情和眼下功业未成的惆怅,对比鲜明地表现了词人志向未酬的感慨。“春风不染白髭须”句中,以春风繁华对比白须衰老,流露出岁月蹉跎的无奈,整首词感情真挚而深沉,寓意丰富。【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C.“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顺应自然、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隐士情怀”错,这首词是辛弃疾追念少年时事,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词中充满了对过去抗金斗争经历的怀念和如今报国无门的感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①“春风不染白髭须”,说春风不能把自己花白的髭须染黑。这一句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包含着深深的感叹:自己老了,虚度了年华,流失的时光再也不能回来了。②赋予“春风”人的行为特征“染”。在现实生活中,春风是自然现象,它没有主动染色的意识。但词人通过拟人化的表达,让春风具有了主动的行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这里词人希望春风能像染色剂一样,将自己的白胡须染黑,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对恢复青春活力的渴望。③以“春风能染万物”与“不能染白髭须”形成鲜明对比。春风可以让大地回春,花草树木重新焕发生机,染上嫩绿等色彩,然而面对词人的白胡须,却无能为力。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词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表达了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表现词人不屈服于年华老去的心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便天涯海角,心却能相通,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是“________,________”用行路来表达了积累的重要。(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许多古村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听着鸡犬之声,一名游客随口吟出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同是天涯沦落人②.相逢何必曾相识③.故不积跬步④.无以至千里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沦、跬、至、吠、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头(1),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2),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3),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甲)。“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他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①其实这个筛子虽然帮助了人和人间的关系,②而且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③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④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⑤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李长吉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乙)。(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18.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病句序号,并修改。20.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①.皱②.紧③.沉19.①改为“其实这个筛子虽然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②改为“但是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20.甲:意义可以完全不同乙:连语言都可有可无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语境用“眉头”“嘴角”“皮肤”“手指”“头”等动作来表情达意,此处表达的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故可用“眉头一皱”“皮肤一紧”“头一沉”等来表达,即所填的动词为:(1)皱;(2)紧;(3)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①搭配不当,“帮助……关系”搭配不当,应为“帮助……了解”;②关联词使用不当,由前句“虽然……”,可知后句与前句应为转折关系,可把“而且”改为“但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甲:语境阐述的是动作可以用来表情达意,不同的动作可以用来表达相同的情感,而同样的两个字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故此处可填写:意义可以完全不同。乙:根据语境“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可知,在乡土社会中,文字和语言的作用淡化了,上句“不但……”可知,该处表递进,故此处可填写:连语言都可有可无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路上看看野景,倒也容易走过;眼看离家不远,忽然想到这次出门,连本搭利,几乎全部搞光,马上要见老婆,交不出账,少不得又要受气,得想个主意对付她。怎么说呢?……陈奂生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非常的便宜。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果然,打这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光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节选自高晓声《陈奂生上城》)2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构成,并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2.本选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你结合文本就选文语言的突出特点写一段短评,字数在60左右。【答案】21.比喻。本体是“愉快地划着快步陈奂生”,喻体是“一阵清风”,比喻词是“像”。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陈奂生愉悦、轻快的心情和步伐,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和得意。22.选文语言幽默诙谐,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通俗的口语,刻画出陈奂生的内心活动及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讽刺意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构成为:本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订单合同4篇
- 专业安装劳务协议规范文本2024版
- 《a临时起搏器》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矿业权转让中的水资源利用合同3篇
- 2024版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慧能源场标准化改造项目合同协议书4篇
- 2024科研机构与制药公司之间的药物研发合同
- 2024石子加工与新型建材研发生产合同3篇
- 2025年度厂房出租合同附带租赁双方权利义务界定4篇
- 2025年度茶楼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合同4篇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山西省太原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2024年农民职业农业素质技能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高考对联题(对联知识、高考真题及答案、对应练习题)
- 新版《铁道概论》考试复习试题库(含答案)
- 【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计时收费)模板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词汇清单高中英语人教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