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升级解决方案TOC\o"1-2"\h\u4581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242441.1政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4225121.2系统集成与升级需求 4119521.3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 432455第2章系统集成总体设计 5323662.1系统集成框架 5104672.1.1确定集成范围:梳理政务信息化系统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库、硬件设备等,明确集成范围。 54382.1.2设计集成接口: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系统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接口,保证各系统间高效、稳定地互联互通。 5126342.1.3制定集成策略:针对不同业务系统特点,制定相应的集成策略,包括数据同步、数据转换、业务流程整合等。 5276542.1.4构建集成平台: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效率。 5141852.2技术路线与标准 567792.2.1技术路线: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政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路线。 5151732.2.2技术标准:参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系统集成的技术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安全标准等。 5281202.2.3技术选型:根据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库系统等,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5323812.3系统架构设计 6240302.3.1总体架构: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构建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总体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6113882.3.2数据层设计: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 6226142.3.3服务层设计:构建政务信息服务总线,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6132762.3.4应用层设计:根据政务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保证各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6208602.3.5展示层设计:采用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可视化展示,提高用户体验。 616310第3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6226983.1数据资源现状分析 6307403.1.1信息系统现状 6234133.1.2数据资源分布 6110423.1.3数据标准与规范 6211493.2数据整合策略与方案 7196783.2.1数据整合目标 7121483.2.2数据整合原则 7269653.2.3数据整合方案 7219433.3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7178373.3.1数据共享原则 733053.3.2数据共享机制 737193.3.3数据交换方式 828071第4章应用系统整合与升级 898634.1应用系统现状分析 8129534.1.1系统架构分析 8322564.1.2业务流程分析 8209664.1.3数据标准分析 8258764.1.4系统功能与安全分析 8110974.2整合与升级方案 850694.2.1技术架构整合 8144884.2.2业务流程优化 9163734.2.3数据整合与治理 9225504.2.4系统功能提升 958154.2.5系统安全加固 9206594.3系统迁移与切换策略 9246624.3.1迁移策略 9233214.3.2切换策略 916544.3.3培训与支持 910082第5章基础设施优化与扩展 9147915.1硬件资源评估与优化 9185695.1.1硬件资源现状分析 966895.1.2硬件资源评估 9319165.1.3硬件资源优化策略 1072395.2网络架构优化 10164345.2.1网络架构现状分析 107455.2.2网络架构优化目标 10192815.2.3网络架构优化策略 10114265.3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 10216365.3.1云计算应用 10181835.3.2大数据应用 1120365.3.3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 1114078第6章信息安全策略与实施 11253116.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1186756.1.1风险识别 11234236.1.2风险分析 1140166.1.3风险处理 11166546.2安全策略制定 11201836.2.1物理安全策略 11237486.2.2网络安全策略 11302926.2.3数据安全策略 12256176.3安全措施实施与监控 1277476.3.1技术措施实施 1234246.3.2管理措施执行 12120606.3.3监控与响应 1225631第7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12347.1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 1276537.1.1项目组织架构 12180247.1.2项目管理制度 124917.1.3项目沟通与协作机制 13166217.2项目进度与质量把控 13156727.2.1项目进度管理 13129517.2.2项目质量管理 1343917.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32867.3.1风险识别与评估 13305197.3.2风险防范与应对 1318461第8章系统测试与验收 14277188.1测试策略与方法 14271128.1.1单元测试 14262718.1.2集成测试 14132708.1.3系统测试 14218958.1.4回归测试 1466938.1.5用户接受测试(UAT) 14159178.2系统测试实施 14285718.2.1测试环境准备 14269278.2.2测试用例设计 14244648.2.3测试执行 14279088.2.4缺陷管理 15258748.2.5测试报告 1513018.3验收标准与流程 1541488.3.1验收标准 15251678.3.2验收流程 1513002第9章用户培训与支持 15187889.1培训需求分析 1561809.1.1用户角色与职责划分 15133519.1.2用户现有技能水平评估 16183119.1.3培训内容与目标 1657899.2培训方案与实施 1639499.2.1培训计划 16117039.2.2培训教材与工具 16183949.2.3培训方法 16114839.2.4培训评估 16277219.3售后服务与支持 1622069.3.1建立售后服务体系 16291739.3.2制定售后服务流程 16205719.3.3技术支持与维护 1796219.3.4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17219089.3.5定期回访与培训 1729630第10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7594710.1系统运行管理策略 172291710.1.1运行监控 172260910.1.2运维团队建设 172640210.1.3运行管理制度 171753810.2系统维护与升级规划 171960710.2.1定期维护计划 172321110.2.2系统升级策略 172679610.2.3升级实施与验收 172160110.3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182170110.3.1系统功能优化 181510210.3.2技术更新与迭代 183183010.3.3可持续发展建议 18760910.3.4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政务信息化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各级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系统集成程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二是部分系统设备老化,难以满足当前业务需求;三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现有系统亟待升级改造。1.2系统集成与升级需求针对政务信息化现状,本项目旨在对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与升级。具体需求如下:(1)系统集成:梳理政务部门业务流程,整合各部门信息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2)设备更新:对现有老化设备进行更换,提升系统功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3)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提高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1.3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本项目目标如下:(1)实现政务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务工作效率。(2)提升政务信息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降低运维成本。(3)提高公众满意度,优化政务服务。预期效果:(1)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业务处理速度加快。(2)系统稳定性增强,故障率降低,运维成本减少。(3)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公众满意度提高。(4)为政务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2章系统集成总体设计2.1系统集成框架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框架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基础与核心,旨在实现各独立系统之间的有效整合,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能力。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系统集成框架:2.1.1确定集成范围:梳理政务信息化系统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库、硬件设备等,明确集成范围。2.1.2设计集成接口: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系统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接口,保证各系统间高效、稳定地互联互通。2.1.3制定集成策略:针对不同业务系统特点,制定相应的集成策略,包括数据同步、数据转换、业务流程整合等。2.1.4构建集成平台: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效率。2.2技术路线与标准为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本章节将阐述以下技术路线与标准:2.2.1技术路线: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政务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路线。2.2.2技术标准:参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系统集成的技术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安全标准等。2.2.3技术选型:根据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库系统等,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3系统架构设计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架构设计是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以下为系统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2.3.1总体架构: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构建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总体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2.3.2数据层设计: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2.3.3服务层设计:构建政务信息服务总线,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2.3.4应用层设计:根据政务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保证各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3.5展示层设计:采用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可视化展示,提高用户体验。通过以上设计,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将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效整合,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能力,为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第3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3.1数据资源现状分析3.1.1信息系统现状政务信息化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部门已建立了大量的信息系统,但普遍存在数据孤岛、标准不统一、资源共享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服务效能的提升。3.1.2数据资源分布政务数据资源分布广泛,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济运行等。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在质量和可用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3.1.3数据标准与规范政务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编码规范、元数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数据整合与共享带来了难题。为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3.2数据整合策略与方案3.2.1数据整合目标数据整合的目标是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和便捷共享。通过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数据质量、降低数据冗余,为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3.2.2数据整合原则(1)统一规划:按照国家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数据整合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2)需求导向: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保证数据整合工作符合实际应用需求。(3)标准引领:遵循国家相关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体系。(4)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提高数据整合效率。3.2.3数据整合方案(1)数据梳理:对现有政务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数据来源、类型、用途等。(2)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集成:采用数据集成技术,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4)数据管理: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检索、维护和更新。3.3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3.3.1数据共享原则(1)安全可控:保证数据共享过程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2)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的分级分类共享。(3)及时高效:提高数据共享效率,保证数据在第一时间内满足需求。3.3.2数据共享机制(1)数据交换平台: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2)目录服务:建立政务数据目录服务,方便用户查找、申请所需数据。(3)数据接口: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为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持。3.3.3数据交换方式(1)主动推送:根据用户需求,主动将数据推送给相关部门和人员。(2)被动拉取:允许用户在数据交换平台上主动拉取所需数据。(3)定期同步:建立定期同步机制,保证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实时更新。第4章应用系统整合与升级4.1应用系统现状分析政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单位已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系统在技术架构、数据标准、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诸多信息孤岛。本章首先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评估现有系统的成熟度、可维护性、扩展性及业务适应性,为后续整合与升级提供依据。4.1.1系统架构分析分析现有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包括系统分层、模块划分、技术平台、开发工具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技术落后、架构不合理、系统耦合度高等。4.1.2业务流程分析梳理现有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的合理性、高效性、灵活性,为整合升级提供业务优化方向。4.1.3数据标准分析对现有系统的数据标准进行统一梳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字典、数据规范等,查找数据不一致、重复、缺失等问题,为数据整合提供依据。4.1.4系统功能与安全分析评估现有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找出功能瓶颈、安全隐患等问题,为系统升级提供方向。4.2整合与升级方案针对现有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整合与升级方案,以提高系统功能、降低运维成本、提升业务协同能力。4.2.1技术架构整合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如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架构等,对现有系统进行重构,实现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4.2.2业务流程优化在保持业务稳定性的基础上,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干预程度。4.2.3数据整合与治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数据清洗、转换、整合等技术,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4.2.4系统功能提升通过优化数据库设计、引入缓存技术、负载均衡等手段,提高系统功能,满足政务信息化的需求。4.2.5系统安全加固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4.3系统迁移与切换策略为保证整合与升级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系统迁移与切换策略。4.3.1迁移策略根据业务重要性、系统复杂度等因素,制定分阶段、分批次的迁移策略,保证迁移过程的顺利进行。4.3.2切换策略制定详细的系统切换计划,包括切换时间、切换步骤、应急预案等,保证系统切换过程中业务不受影响。4.3.3培训与支持对政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系统的使用方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第5章基础设施优化与扩展5.1硬件资源评估与优化5.1.1硬件资源现状分析针对政务信息化系统现有硬件资源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关键硬件的配置、功能、利用率和维护状况。5.1.2硬件资源评估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硬件资源进行评估,确定硬件资源的需求量,为优化和扩展硬件资源提供依据。5.1.3硬件资源优化策略(1)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2)硬件升级: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硬件进行升级,提升系统功能;(3)硬件设备更新:淘汰落后、故障频发的设备,引入高功能、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4)绿色节能:选择绿色节能的硬件设备,降低能源消耗。5.2网络架构优化5.2.1网络架构现状分析对政务信息化系统现有网络架构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网络拓扑、带宽、安全策略等方面。5.2.2网络架构优化目标(1)提高网络带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提升数据传输速度;(2)优化网络拓扑: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故障率;(3)增强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2.3网络架构优化策略(1)升级网络设备:引入高功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提升网络功能;(2)合理规划带宽: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分配带宽资源,保证关键业务的优先级;(3)网络安全策略优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4)网络监控与运维: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提高运维效率。5.3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5.3.1云计算应用(1)构建政务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政务信息化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弹性扩展;(2)云服务部署: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模式(IaaS、PaaS、SaaS);(3)云安全策略:加强云平台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5.3.2大数据应用(1)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2)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政务数据的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3)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整合。5.3.3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摸索政务信息化系统中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为决策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支持。第6章信息安全策略与实施6.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6.1.1风险识别确定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关键资产和敏感信息。识别可能遭受的威胁及其潜在影响。分析现有安全措施的不足与潜在漏洞。6.1.2风险分析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按照风险等级进行排序,为后续的风险处理提供依据。6.1.3风险处理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减轻、接受或转移策略。确定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和实施计划。6.2安全策略制定6.2.1物理安全策略保证数据中心和设备物理位置的安全。制定并执行访问控制程序,限制物理访问权限。设立环境监控和灾害预防措施。6.2.2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规则。实施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保证数据传输加密和网络安全协议的采用。6.2.3数据安全策略定义数据的分类和敏感度级别。设立数据访问、使用和存储的标准和规范。实施数据加密、脱敏和备份机制。6.3安全措施实施与监控6.3.1技术措施实施部署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系统。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定义和系统补丁。实施日志记录和审计系统,保证操作的可追溯性。6.3.2管理措施执行制定并推广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6.3.3监控与响应实施连续的安全监控机制,包括入侵检测和异常行为分析。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迅速采取行动。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保证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第7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7.1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效的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本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7.1.1项目组织架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员、进度管理员、风险管理员等关键角色。7.1.2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各个阶段的流程规范。同时建立项目变更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7.1.3项目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项目沟通与协作机制,保证项目各方高效沟通、协同工作。通过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沟通计划等方式,提高项目沟通效率。7.2项目进度与质量把控为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本项目采取以下措施:7.2.1项目进度管理(1)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各任务的时间节点。(2)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PERT图等,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监控。(3)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7.2.2项目质量管理(1)制定项目质量标准,明确各阶段的质量要求。(2)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审查、系统测试等。(3)对项目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项目质量满足预期。7.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针对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本项目采取以下防范与应对措施:7.3.1风险识别与评估(1)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分析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2)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7.3.2风险防范与应对(1)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2)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3)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通过以上措施,本项目将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第8章系统测试与验收8.1测试策略与方法为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升级后能够稳定、高效运行,本章将阐述系统测试的策略与方法。测试策略包括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安排合理的测试资源以及识别潜在风险。以下为具体的测试方法:8.1.1单元测试对系统模块进行独立测试,验证模块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1.2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组合,测试模块间接口是否正常,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协同工作。8.1.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以验证系统满足政务信息化的需求。8.1.4回归测试在系统集成与升级过程中,对已通过测试的模块进行回归测试,保证修改或新增功能未对现有功能产生影响。8.1.5用户接受测试(UAT)邀请实际用户参与测试,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用户业务需求,及时发觉并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8.2系统测试实施8.2.1测试环境准备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8.2.2测试用例设计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8.2.3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分阶段、分任务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8.2.4缺陷管理发觉缺陷后,及时记录、分类、跟踪和修复,保证系统质量。8.2.5测试报告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总结、缺陷统计、风险评估等,为系统验收提供依据。8.3验收标准与流程8.3.1验收标准系统验收需满足以下标准:(1)所有测试用例执行完毕,且通过率100%;(2)缺陷修复完毕,无严重缺陷;(3)系统功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满足需求;(4)用户接受测试(UAT)通过,用户满意度较高;(5)系统文档齐全,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指南等。8.3.2验收流程(1)提交验收申请:项目组根据测试报告和验收标准,向验收委员会提交验收申请;(2)验收委员会评审:验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确认是否满足验收标准;(3)验收报告:验收委员会编写验收报告,对系统进行评价;(4)验收通过:验收委员会宣布验收通过,系统正式投入使用;(5)后续跟踪:项目组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9章用户培训与支持9.1培训需求分析为了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升级后,用户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应对用户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1.1用户角色与职责划分根据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使用对象,对用户进行角色划分,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权限。针对不同角色的职责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9.1.2用户现有技能水平评估对用户现有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了解用户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9.1.3培训内容与目标根据用户角色和现有技能水平,确定培训内容,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应包括系统操作、业务流程、管理维护等方面。9.2培训方案与实施在明确培训需求后,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并分阶段实施。9.2.1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课时、培训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转让公司协议
- 商超布展合作协议
- 《雅思阅读技巧》课件
- 2025版五星酒店厨师长职位竞聘与特聘合同书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商用蘑菇杀菌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便携式ALD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氧化铌蒸发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磁力锁支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手语口译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非接触式26G高频雷达物位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化学-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三)试题和答案
- 智慧农贸批发市场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式微课版)教案22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欠电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区数学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汇编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