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_第1页
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_第2页
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_第3页
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_第4页
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手册TOC\o"1-2"\h\u12040第一章:概述 2174761.1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的意义 3272451.2培训与教育的发展历程 3326521.3培训与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15823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政策解读 432832.1我国三农政策法规体系 4149282.1.1宪法与法律 4313422.1.2行政法规 4224632.1.3地方性法规 4165102.1.4部门规章 4141112.2农业现代化相关政策解读 4265732.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4252212.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114672.2.3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5155152.3农村产业政策解读 5100982.3.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596152.3.2农村产业扶贫政策 517932.3.3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 518494第三章:农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5104933.1农业基础知识培训 5229903.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6196763.3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 610016第四章: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 7292404.1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7262984.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775574.3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715131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8244855.1农村社会事业概述 8288235.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78735.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保障 96957第六章: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建设 9213376.1农村基层组织概述 971596.1.1村级组织 10170016.1.2村民小组 1048956.1.3农民专业合作社 10179336.2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0108816.2.1民主选举 10266.2.2民主决策 10180206.2.3民主管理 10282756.2.4民主监督 10217446.3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1223176.3.1强化组织领导 11313006.3.2完善制度保障 11293826.3.3加强队伍建设 1116316.3.4创新工作方法 1111498第七章:农民素质提升与教育培训 11192587.1农民素质提升的意义 11226937.2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12237477.3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 1223288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2208908.1农业科技创新概述 12100178.1.1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1347938.1.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 135368.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3310948.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成 13284378.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13139548.3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策略 13299728.3.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445478.3.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4117028.3.3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1421067第九章: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14204659.1农业品牌建设概述 14222009.2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14157229.3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的协同发展 1527058第十章: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管理 15394810.1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管理体制 153160710.1.1管理体系概述 151865410.1.2管理部门 152880710.1.3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161552510.1.4农村基层组织 163044710.2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质量保障 162977810.2.1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6788710.2.2课程设置 1627710.2.3师资队伍 16614510.2.4教学设施 161260010.2.5教学评价 161793510.3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评估与反馈 161402110.3.1评估内容 16944110.3.2评估方法 162867010.3.3反馈机制 17301510.3.4持续改进 17第一章:概述1.1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的意义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大领域。加强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有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培训与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2培训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是普及小学教育和开展农村扫盲工作。(2)发展阶段(19782003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逐渐形成了以普及初中教育为主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3)提升阶段(2003年至今):我国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进入全面提升阶段,注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1.3培训与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三农工作培训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体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重点推进农村初中教育,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2)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3)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农民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5)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政策解读2.1我国三农政策法规体系我国三农政策法规体系是保障农业、农村、农民利益的重要基石。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宪法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专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2.1.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三农政策法规体系中,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条例》、《农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2.1.3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对本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如《四川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等。2.1.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三农政策法规体系中,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2.2农业现代化相关政策解读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下为相关政策解读:2.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2.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旨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2.2.3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旨在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2.3农村产业政策解读农村产业政策旨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下为相关政策解读:2.3.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旨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创新等。2.3.2农村产业扶贫政策农村产业扶贫政策旨在发挥农村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监管,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等。2.3.3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旨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村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推动农村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农村产业新动能,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环境等。、第三章:农业知识与技能培训3.1农业基础知识培训农业基础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的认识,为其从事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以下是农业基础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1)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介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民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2)农作物种植知识:培训农民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农业机械化知识:介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机械化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帮助农民掌握机械化操作技能。(4)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讲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及政策,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3.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旨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下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1)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农民掌握农作物高效栽培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2)设施农业技术:介绍设施农业的类型、结构、设施设备及其应用,培训农民掌握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3)农业信息技术:讲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4)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农民掌握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3.3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旨在帮助农民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以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的主要内容:(1)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讲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特点、意义,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2)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介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模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帮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3)农业产业化链条建设:培训农民掌握农业产业链条的构建、延伸和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4)农产品市场开拓与营销:讲解农产品市场调查、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销售效益。通过以上培训,农民可以系统地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实用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第四章: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4.1农村经济发展概述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市场、农村金融等。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4.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农村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流转、征用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3)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4)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保障机制。(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6)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3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农村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而农村经济发展则为农村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农村改革与发展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农村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2)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改革的目标。改革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农村改革与发展相互制约。改革不到位,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反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也会制约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4)农村改革与发展需要相互协调。在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改革与发展的相互促进。通过深入分析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第五章:农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5.1农村社会事业概述农村社会事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社会福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活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是衡量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社会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2)农村教育事业:包括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3)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医疗救助等。(4)农村文化事业:包括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5)农村体育事业:包括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人才培养等。5.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下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3)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4)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形成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格局。5.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保障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保障:(1)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保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实施有法可依。(2)资金保障: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保证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来源稳定、使用高效。(3)人才保障: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技术保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5)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6)监管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监管机制,保证农村公共服务公平、公正、透明。第六章: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建设6.1农村基层组织概述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级组织、村民小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些组织在政策宣传、社会服务、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1.1村级组织村级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支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村庄的日常事务管理,村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则负责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6.1.2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是村级组织的延伸,负责本小组范围内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等工作。村民小组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1.3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服务、市场开拓、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2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保障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支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选举结果合法有效。6.2.2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民主决策涉及村庄规划、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6.2.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主要包括村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民生保障等方面。6.2.4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在实施决策、管理过程中,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民主监督有助于发觉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6.3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农村基层组织是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民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另,民主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农村基层组织在推进民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以下作用:6.3.1强化组织领导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民主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民主建设有序推进。6.3.2完善制度保障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保证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6.3.3加强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为民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6.3.4创新工作方法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摸索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民主建设的实效性。第七章:农民素质提升与教育培训7.1农民素质提升的意义农民素质提升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民素质提升的几个方面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农民素质提升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3)改善农村社会风貌。农民素质提升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升有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农民实现全面小康。7.2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制保障。(2)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3)培训资源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以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体系。(4)培训内容体系。根据农民需求,构建涵盖农业技术、农村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内容体系。(5)培训方式体系。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培训需求。7.3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的需求。以下几种教育培训模式值得探讨:(1)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产学研结合。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科研、产业的结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培训覆盖面和实效性。(4)分段式培训。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特点,采取分段式培训,保证培训时间与农民生产生活相适应。(5)个性化培训。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8.1农业科技创新概述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等领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涵盖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8.1.1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8.1.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1)生物技术创新:包括农作物育种、植物保护、动物疫苗等领域;(2)信息技术创新:包括农业信息化、智能农业、大数据应用等;(3)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包括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环保等;(4)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包括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8.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为主导,企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为主要任务的系统。8.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成(1)推广部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2)科研机构: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参与农业技术推广;(3)企业:参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4)农民合作组织:协助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技术水平;(5)媒体: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普及农业技术知识。8.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8.3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策略8.3.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2)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3)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8.3.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1)强化推广部门职责,提高推广效率;(2)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合作,形成多元化推广格局;(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8.3.3提升农民科技素质(1)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2)推广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建立农民科技人才库,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第九章: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9.1农业品牌建设概述农业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以农产品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生产、提升品质、塑造形象等手段,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业品牌建设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定位:明确品牌的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和竞争优势,为品牌发展奠定基础。(2)品牌命名:遵循易读、易记、易传播的原则,为品牌取一个具有特色和记忆点的名称。(3)品牌形象设计:通过视觉元素(如LOGO、包装、广告等)展示品牌个性,传递品牌价值。(4)品牌宣传推广: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5)品牌保护: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品牌权益,防止品牌侵权和假冒伪劣现象。9.2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为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几种策略值得关注:(1)产品策略: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包装等方面,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2)价格策略:合理制定农产品价格,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市场接受程度。(3)渠道策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农产品展销等。(4)推广策略:运用广告、公关、促销等手段,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服务策略:提供优质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强品牌忠诚度。9.3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的协同发展农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1)品牌建设为市场营销提供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