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湖南省湘潭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纹饰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纹饰很少出现动物纹,较多的是植物纹。马家窑文化晚期,出现一种形纹,好像先民在播撒种子,除此之外马家窑彩陶中有许多与水有关的纹饰。这表明当时()A原始宗教崇拜盛行 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C.剩余产品大量出现 D.渔猎活动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纹饰较多植物纹,与水有关,动物纹少,出现播撒种子的纹饰,表明当时原始农业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宗教崇拜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彩陶纹饰,与剩余产品无关,排除C项;“消失”表述过于绝对,原始农业发展并不意味着渔猎活动逐渐消失,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晁错提出“入粟拜爵”,这在客观上便利了富商购买爵位。景帝时期,降低了缴纳算赋做官的标准,以免使廉洁之士长期不能做官,但商贾之人可从中谋取厚利。汉初这些政策()A.导致抑商政策的废弛 B.导致社会风气败坏C.迟滞了经济复苏进程 D.有助于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景帝时期,降低了缴纳算赋做官的标准,以免使廉洁之士长期不能做官,但商贾之人可从中谋取厚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成立之初,复驰商贾之律。文帝时期,实行“入粟拜爵”等政策,有助于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延续了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导致抑商政策的废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夸大了汉初商业政策的消极作用,排除B项;汉初这些政策客观上促进经济的复苏,排除C项。故选D项。3.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将诗人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A.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 B.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C.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 D.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唐(中国)。根据材料“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与“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允许士人通过考试获得功名和官职,不依赖于家族背景或财富。这确实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壁垒,使得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有机会上升,诗句强调了士人登科后家族地位的提升,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变化,A项正确;虽然科举制有助于社会流动,但它并没有完全实现四民(士、农、工、商)的平等,排除B项;科举制确实注重士子的文化才能,因为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然而,材料中的诗句更多强调的是科举成功后的社会影响,而不是培养过程,排除C项;“科举促进社会流动”,有助于缓和了统治阶级与下层士人的矛盾,不是统治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元政府规定除“五岳四渎等载在祀典者,所在官司依例岁时致祭”外,不许在城邑、村坊“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到元代中期,对城乡“唱词聚众的勾当”等娱乐活动也明令禁止。元政府此举()A.冲击了社会人伦道德观 B.意在强化地方社会控制C.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 D.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政府的规定旨在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防止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禁止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和娱乐活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潜在的群体性事件,B项正确;本题主要表述元朝对于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不是社会人伦道德观,排除A项;加强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与“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严禁民间聚集性活动,而“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礼仪规范,稍有逾越就要受到来自文官的参劾和指责。皇帝不能与他的臣僚一样既有阳也有阴,任何个性的展露都被视为逾越规矩。这表明明朝()A.伦理道德左右了政府的决策 B.君主专制受到严重挑战C.文官集团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治国理政重视法律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皇帝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礼仪规范,稍有逾越就要受到来自文官的参劾和指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文官集团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文官集团”,而“伦理道德左右了政府的决策”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而“君主专制受到严重挑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文官集团”,而“治国理政重视法律教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为1885年绘制的《服之不衷》,其配文曰:“……差役等大半狐裘黄黄,邑尊(知县)大怒曰:‘尔何人斯?乃衣斯?衣其平时所入钱文必多不义!’饬从人将其丽服剥去,堆积于堂下而火之。每人给钱二千文易制布衣。闻者为之大快。”画中知县的做法()A.揭示了社会矛盾激化 B.表明反帝斗争的高涨C.展示出新旧交替特征 D.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知县因差役服饰不合规制而愤怒,并用火烧掉了违制华服,说明深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反抗,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事物的发展和旧事物的交替,排除C项。故选D项。7.美国有学者曾撰文指出:“1852年,上海租界内的地皮平均每英亩售价50英镑,到1862年已涨到平均每英亩10000英镑。”清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也记载,当时“上海租屋获利最厚,租界内洋商出赁者十有六七”。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洋人恶意开发哄抬地价C.民族资本企业的崛起 D.上海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2年-1862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内地,特别是南方地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社会动荡和人口流动,许多富商和地主为了逃避战乱选择到上海租界避难;这导致了上海租界人口剧增,从而推动了地皮和租屋的需求,进而使得价格上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洋人有恶意开发或哄抬地价的行为,排除B项;民族资本企业的崛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城市化不是材料中租金上涨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宋庆龄在《回忆孙中山》一文中写道:“从孙中山四十年的革命实践看起来,他在晚年的伟大转变符合中国人民的要求。”这一“伟大转变”()A.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的建立 B.标志着孙中山阶级立场转变C.适应了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 D.指引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孙中山四十年的革命实践看起来,他在晚年的伟大转变符合中国人民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孙中山晚年,他看到人民大众的力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民工”的方针,推进了国民革命,促进国共合作,适应了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C项正确;孙中山希望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不是工农联盟政权,排除A项;孙中山阶级立场一直是资产阶级,其阶级立场没有发生转变,排除B项;孙中山的思想促进革命的发展,但是“指引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9.1934年3月,苏区各级机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竞赛,党校学生、瑞金县的同志也每人每日减少二两米伙食费。“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已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这说明()A.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B.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C.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胜利 D.“左”倾错误理论得到纠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已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积极节约粮食,支持革命战争,说明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B项正确;材料主旨为“民众认同”,而材料并未体现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排除A项;根据材料“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在进行反围剿斗争,还没有取得胜利,排除C项;“左”倾错误理论得到纠正发生在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说明()A.中法具有独立自主共性 B.欧美关系已经走向对峙C.美苏冷战加剧东西方对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法国)。根据材料“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时期,法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中国力图摆脱苏联的控制,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具有独立自主的共性,A项正确;在冷战时期,美国与欧洲处于合作时期,“欧美关系已经走向对峙”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述中法两国在外交上的共性,不是东西方对立,排除C项;本题主张为“中法两国独立自主的共性”,而“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某学者评价苏格拉底:“因为当他遵守该古代信仰的礼仪之同时,他排斥传统,希望将每一项法则置于理性的观察,将道德建立在个人的良知上,而不是在社会利益或天命上,并且以使理性本身陷入内心紊乱而不接受任何风俗与信仰的怀疑论作为结束。”这表明苏格拉底()A.注重培育公民参政素养 B.维护雅典社会的公序良俗C.坚持民主政治运行规则 D.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素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希望将每一项法则置于理性的观察,将道德建立在个人的良知上,而不是在社会利益或天命上,并且以使理性本身陷入内心紊乱而不接受任何风俗与信仰的怀疑论作为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人的良知和理性,他提倡将道德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依赖社会利益或天命。这种强调个人理性和良知的态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即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个人在追求真理和道德中的主体地位,D项正确;本题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地位,而不是公民参政素养,参政是政治权利问题,排除A项;“维护雅典社会的公序良俗”与材料“而不是在社会利益或天命上,并且以使理性本身陷入内心紊乱而不接受任何风俗与信仰的怀疑论作为结束”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政治,对于民主制度抱着怀疑态度,“坚持民主政治运行规则”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位于伦敦西郊的汉姆别墅花园是一座建于17世纪的贵族府邸,这里保存有完整的日式壁柜、屏风,中国漳州产的青花瓷茶具,还有印度杉木茶桌和一个藤编椅面的靠背椅。这座建筑内的陈设可以用来佐证()A.殖民活动的残酷 B.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C.世界贸易发展 D.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一座英国贵族的府邸,有日式的家具、中国的茶具和印度的桌椅,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市场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C项正确;材料反映世界贸易的发展,与殖民活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一座英国贵族府邸的装饰,无法得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权力中心的转移与英国政治变革有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1784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巴黎公演。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A.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 B.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 D.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对贵族阶级的讽刺和批判,反映了启蒙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剧中费加罗的独白揭示了贵族的无能和虚伪,这些观点与启蒙时代人们对自由、平等和理性的追求相呼应。观众的热烈掌声表明了他们对这些观念的认同和支持,B项正确;“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是表面现象,没有指出“启蒙思想”的本质目的,排除C项;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应该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4.华兹华斯的诗体故事《迈克尔》(1800年)歌颂浪漫主义理想的自然人性。勤劳淳朴的农村小伙子路克自从到城市工作以后,开始工作很努力,但“在那座荒淫浪荡的城市里,他终于陷进了泥坑;丑事和耻辱弄得他没脸见人,最后他只得逃到海外去”。据此可知,这一作品()A.基于对工业革命的深刻反思 B.凸显出原始积累的野蛮C.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D.批判了殖民扩张的罪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英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华兹华斯的诗体故事《迈克尔》通过描述农村小伙子路克到城市工作以后的种种际遇,反映了工业革命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据此,这一现象基于对工业革命的深刻反思,A项正确;原始积累通常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资源的掠夺和对劳动者的剥削,此时已经不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排除B项;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地占有由工人的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材料中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本质,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反映路克逃离城市前往海外,不能反映殖民扩张的罪恶,排除D项。故选A项。15.关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威尔逊的想法是“对国际社会进行改造,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势政治,最终将民族国家的私利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威尔逊的这一主张()A.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深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材料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的主张,是想建立以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从而达到美国霸权目的,美国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D项正确;威尔逊的主张意在建立美国一战后的霸权地位,排除A项;威尔逊的想法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的霸权没有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为冷战时期,列平斯基画《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该漫画意在()A.反映美苏争霸时期的欧洲 B.呼吁欧洲国家实现联合C.揭露美国控制西欧的野心 D.强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是要扶植并且控制欧洲,也就说明了美国援助的目的意在控制西欧,该漫画揭露美国控制西欧的野心,C项正确;漫画主要表述了美国依照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进行控制,而“美苏争霸时期的欧洲”,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呼吁欧洲国家实现联合是法国等欧洲的国家,不是美国,排除B项;马歇尔主要涉及政治与经济领域,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是思想文化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纸)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於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藉以衣,饥藉以食,贫藉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材料二马端临编制《文献通考》时,元代官修《宋史》尚未成书,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正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文献通考》“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按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一是由于《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二是认为《通典》“不无遗憾”,“未有集著述之大成”,于是便“有志于缀辑”;加之家学的影响,取材于旧籍和当世学者的议论和朝臣的奏疏,遂成此书。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弥补了唐玄宗天宝以后至宋宁宗嘉定以前的典章经制,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摘编自史彬彬《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其经济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端临的观点,并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献通考》的进步之处。【答案】(1)观点:纸币代替铜币,避免了铸铜的困难和铜材的稀缺等问题;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易和流通。评价:正确地描述了货币形式从贵重物品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这种演变的必然性和优点;

但没有认识到纸币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发行纸币会引起通货膨胀。(2)进步之处:认识到经济、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补充了《宋史》中‘志’的不足,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分类科学,范围广泛,论证精密;继承并发展了《通典》“会通”思想(或继承并发展了《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宋代(中国)。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堵(纸)为钱矣”“然铜重而堵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可得出纸币代替铜币,避免了铸铜的困难和铜材的稀缺等问题;根据材料一“至于以褚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借以衣,饥借以食,贫借以富,盖未之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易和流通。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作者对货币形式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正确地描述了货币形式从贵重物品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这种演变的必然性和优点;但没有认识到纸币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发行纸币会引起通货膨胀。【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二“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可得出补充了《宋史》中‘志’的不足,具有较高史学价值;根据材料二“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可得出分类科学,范围广泛,论证精密;根据材料一作者对纸币的态度,材料二“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继承开发展了《通志》“会通”思想(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认识到经济、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趋势:近代以来,开滦煤矿产量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在增长。原因:得益于清政府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身份,民族资本的参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广大工人阶级勤奋努力,开滦煤矿前身开平矿务局在1881-1900年产量不断增长。1900年开平煤矿矿权易手初期,产量有所下降,但英国人入主开平后进行了制度上的“外科手术”,包括裁汰冗员、改革机构等,使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式经营管理企业,因而产量不断增长。1907年滦州公司创立即与开平公司形成竞争之势,双方损失严重,产量再度有所下降。由于1912年二矿联合后的规模经济效应、经营调整、集中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鼓励发展工业等因素,导致1912年至1940年,开滦煤矿产量虽有曲折,但总体上不断增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41年开滦煤矿被日本夺去,遭到中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抵抗,开滦煤矿产量不断下降,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掠夺,开滦煤矿产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1945年日本投降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厂矿设备受到破坏,且接管后的煤矿机构臃肿,人数庞大,开滦煤矿产量虽不断增长,但没有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影响:开滦煤矿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煤炭资源;加快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近代开滦煤矿的发展,结合史实,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根据图表可得出:近代以来,开滦煤矿产量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在增长;其次,结合洋务运动、西方殖民者的经济侵略、民国建立、抗日战争等相关史实,分析开滦煤矿的产量变化的原因,从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分析影响。要注意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在当时的欧洲社会,西班牙所面对的敌人有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基于英西海战的失败,西班牙被迫面临破产窘境,当其身陷困局之时,不得不通过与法国签订《韦尔万条约》的方式,保存自身实力。1604年,当《伦敦条约》正式签署后,西班牙同英国、法国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此后,西班牙则专注于国内各个行政的统治。对于英国而言,英西海战的胜利使得其后续的发展政策得到相应确定,基于英国国内急功近利氛围的影响,英方并未及时抓紧机会,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摘编自罗伯特·哈钦森(英国历史学家)《西班牙无敌舰队》史料二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的的确确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决定了已经没有人能够仰仗武力,重新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众多继承者身上强加宗教的统一。经此一役,领土国家这种未来将会塑造现代欧洲的新兴国家模式也已经开始呼之欲出,最终它将被冠以“民族”国家之名。1588年以后的每一个主要国家现在不仅获得了自由,而且与日俱增地感受到了这种自由,各国将会孕育出自己内部的独特潜能,而无须再对任何从外部强加于己身的信仰体系唯命是从。——摘编自加勒特·马丁利(美国历史学家)《无敌舰队》材料二无敌舰队的五次远征均以失败而告终,西班牙不得不放弃侵略英格兰的野心。曾几何时,如此强大富裕,不可一世的帝国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就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石岛晴夫(日本作家)(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探究无敌舰队之战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兴衰”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史料一有助于研究无敌舰队之战的国际背景、结果及对英国、西班牙的影响,可以推断无敌舰队之战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使英国后续的发展政策得到相应确定;史料二有助于研究无敌舰队之战对欧洲国家发展、宗教改革的意义,可以推断无敌舰队之战有利于新教在英国的发展,促使欧洲民族国家的产生,使欧洲国际格局发生改变。(2)〖示例〗论题: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兴衰反映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阐述:16世纪,西班牙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一度成为海洋霸权的象征。无敌舰队的组建,更是彰显了其对于海洋控制权的野心。然而,西班牙帝国的内部矛盾和衰退,使其在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战败。这不仅使西班牙失去了对英格兰的侵略野心,更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