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9900字_第1页
《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9900字_第2页
《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9900字_第3页
《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9900字_第4页
《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9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以我国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究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对公司基本治理质量特征变化中比较突出因素的企业董事会持股与公司管理层股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董事会持股的占比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的占比与内部控制质量的正相关关系;以及董事会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正向关联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这些结果可得出,公司治理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起着促进影响。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公司治理特征;董事会持股;管理层持股1引言内部控制质量是衡量内部控制能力与内部控制运转效果的综合指标。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它的存在不仅可以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还可以提高企业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缩小意外错报和故意欺诈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重大错报风险。但是,目前关于我国企业内部风控制管理信息报告对外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与信誉。既2010年《内控制评价指引》发布后,内部控制评价的披露已不再是企业的独立任务,而受着外界的监督并针对其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转进行认定与评价。现有研究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虽已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方案,但执行工作并不那么有效。所以得出只有适合本企业的内控管理系统才能提高所在。公司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是代表公司作出经营决策,并有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层指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在公司内部成立的具有管理责任的团队或者个人。在每个企业中,董事会相当于大脑,管理层相当于神经系统,二者结合共同推动企业发展。本文以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公司治理特征的角度出发,探索发现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2文献综述2.1国外文献二十一世纪以来,内控问题一直都是学界探讨研究的热点,随着经济全球格局发展变化及现代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修订标准逐步完善,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内容和视角均有了深入和延伸,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其的研究较国内早。HaroldKoontz(1961)在企业管理视角下认为内部控制本质是“企业管理工具”。之后于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中指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KrishnanJ.等(2005)等人人都曾明确指出,高质量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水平将是被众多企业管理层视为的真实的有用证据的可靠保证[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互相配合,互相互补的。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自我执行能力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公司治理体系是以董事会为中心的。HillmanandDalzie等(2003)也曾试图将一家公司董事分为四个不同财富类型的董事,其为本公司提供四种不同的财富。当公司在没有积极作为机制的情况下,董事会成员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累计的信息资源,发现某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让公司近期快速实现创新发展[2]。由此看出董事会在企业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企业的发展和董事会的思辨、创新能力息息相关。YuL.AndYueC.等(2018)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提出董事会将在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由此可见,董事会在加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建设及如何确保与保障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实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3]。对于管理层,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起着正面影。HambrickandMason等(1984)提出的“高阶理论”,他们认为高层管理人员是公司战略决策的主要机构,高管的行为反映出其个性特征,如对事物认知、价值观、处事经验等[4]。Tsui等(1995)等人发现,当上下级的纵向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务年限等有显著差异时会对组织和下属的绩效考核得分产生正向影响[5]。在本世纪,更是得出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正面影响,Li等(2010)等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层会利用自己所学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6]。2.2国内文献国内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研究较晚于国外学者。主要分为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影响及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影响。根据我国对于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总体得出,研究学者认为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企业董事会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董事会特征主要体现为:董事会持股、两职合一、董事会会议、独立董事占比等。李清等(2020)对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经行研究得出:内部控制指数与董事会持股比例及董事会薪酬呈正相关[7]。雷辉等(2014)根据研究数据企业,考虑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对董事长负责制和按照总经理级管理层级架构实施分工和负责制有利于企业提高以及企业实现内部管理控制及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若董事长同时具备两项职能,即董事长和总经理所处职位合并为同一人时,董事会职能将缺失,造成内部控制机制的失效,从而会诱发更多舞弊现象[8]。之后,朱和平等(2017)等人指出董事会会议越多可能是内部控制缺陷所导致的[9]。这也从侧面表示出董事会会议次数不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对于董事会里面的独立董事,谈礼彦等(2019)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增加和独立董事持股比例的增加将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10]。张梦宇等(2019)发现我国独立董事与内部控制效果的联系较为密切[11]。因此在我国当前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完善上市企业健全的有效公司的治理制度结构,减少其内部管理控制的漏洞也将能够促使该企业得以更好快的生存发展。但也存在有些研究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仲旦彦等(2020)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构成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内部是否仍然存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缺陷问题没有实质影响,导致该企业继续存在企业内控严重缺陷问题的主要因为仍是该企业管理层协调沟通时间过长,从而错过决策时机,且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有限,无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2]。国内研究者对于管理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与国外研究者大致相同,其认为管理层特征促进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张颖等(2010)学者发现,较少企业注意到到管理者特质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风控意识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质量[13]。以及,沈红波等(2012)研究后发现公司管理层职工持股激励机制是当代公司经营治理方式中常用的其中一种重要激励机制,其在实践中成功的实施能够提高了公司绩效[14]。公司绩效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在此之后,张继德等(2013)得出结论认为,管理层人员的未高度充分重视才是可能影响公司内部控制措施有效性低下的真正关键影响因素之一[15]。其原因在李儒婷(2020))研究管理层认为在管理团队中具备一种天然竞争的优势,特别是管理层得到的信息和地位方面,让更容易通过某些方式影响本公司做出重大投资决策,如投资方案制定、董事会投票等[16]。这些决定了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管理层的正确领导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也有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同时,内部控制对于管理层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喻凯等(2021)通过2017-2019年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调查发现,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导致部分企业持续采用自我保守主义作为持续治理核心机制。若处于相反情况,高级管理层者可能去利用这机制并实施相关控制,以谋求本人或本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确保股东价值最大化,从而阻碍及时丧失利益和披露[17]。蔡晓凤等(2020)人的研究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对于遏制公司管理层腐败有着积极的效果,同时管理层也会利用所得到的权力抑制其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18]。也有部分学者将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结合成一体进行分析其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张梦宇等(2019)通过研究后发现独立董事作为独立监督者,在单层管理制度下能有效避免企业管理层出现忽视内部控制的现象,对于企业内控部控制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19]。2.3文献评价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回顾,目前国内外对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国外探究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较早,从中得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董事会承担主要责任,而管理层素质的提升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对于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对于管理层方面,国内学者从双方角度出发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能够约束住企业管理层,同时管理层也能够起着抑制住内部控制的效果。总体来说,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但也存在特例,如董事会会议。但是研究董事会、管理层与内部控制质量三者的关系文献较少。但在经行这项研究工作过程事件中,仍存在些须不足还需完善之处:(1)样本针对性有待提高,公司治理特征的具体变量缺乏逻辑性。(2)董事会、管理层与内部控制质量三者关系相干的研究文献不多。(3)研究样本的规模有限,现研究大多是A股上市公司,并考虑未上市的各类公司。基于以上文献搜集与分析,董事会持股、管理层持股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性尚未过多讨论。董事会和管理层决定了一个企业内部决策的提出和实施,在如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持股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上影响到其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了解企业内董事会持股与管理层持股来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论文将从董事会持股、管理层持股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切实保证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切实通过有用高效的现代公司治理方能案在企业管理内部集权制衡与分权、协调竞争与内部激励制度方面发挥积极直接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公司代理制度冲突和战略选择不当,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坚实基础。因此,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有效内部风险控制最好的工作状态计数保证。李连华等(2005)根据西方公司的治理架构和内部控制理论制作出了二者的关系嵌合图,将根据其特点进行边界划分[20]。公司治理结构分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等其他结构;内部控制包括公司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各下属企业执行岗位设置;嵌合区域划分为董事会和总经理,前者组织的核心是公司董事会,后者的管理中心点为总经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处在顶层,因此对公司内部质量控制管理水平肯定会随之产生很大影响。从中可大致看出公司管理中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整体内部治理控制的影响较大,且持有股权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最有效实施的方法就是让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各自实际持股数量比例有所提升,带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董事会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建立和实施负有主要责任,可见董事会在内部管理架构的发展和保证内部管理的执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董事会对内部质量控制的影响,有助于确保企业财务报告合法合规、准确性和透明度,同时帮助企业维护资产安全和提高运营效率,最终促进业务发展。董事会的持股能够使实现更大限度突出和激发董事会成员主动投入日常工作学习研究事业的创造性最大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股权比例,能做到较能切实且合理有效的有效地保证将有效保证了董事会成员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公司利益紧密联系、紧密结合,鼓励公司广大全体董事会成员更加齐心协力共同为和推进了公司长期持续地发展与事业建设尽心尽力,也会因此起到更好地保证和接受董事会通过严格地监督与审查内部投资决策及控制等相关制度规则体系和决策审批的程序,更不会因出现由于个别董事会成员追求其所谓个人私利而会产生而导致的放弃本公司利益,甚至发生背离。所以提出假设一。假设一: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会持股比例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在企业管理内部关系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最直接表现是在高层经理没有实际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使得经其尽心尽力所增加的企业盈利与自己所获无法相等或不成等比,使其在过程中无法付出全身心的努力,而经理的表现大多管理层的想法,这不平等的待遇不利于企业发发展。根据伯利和米恩斯所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股东个人和企业管理层一般都分别拥有其私人所有权和公司的经营权,而在这种委托代理的利益冲突中,管理层极可能会减少或牺牲股东利益来谋取其个人利益,,导致产生非效率性的投资[21]。管理层持股可以解决股东和管理层在公司两权分离中的直接利益冲突。同时,管理层持股机制对进一步提高集团内部控制质量能力提升也发挥一定是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减少企业对于提升内部控制的精力,从而去更好去经营和发展企业未来。为此提出假设二。假设二: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大多企业存在这种现象,众多的中小股东一般不会过多关注公司内部控制,他们只是追求短期内获得利益。所以公司为保证内部控制持续积极发挥,就需要确保存企业具有在一定规模数量以上的控股股东。这类股东之间的核心利益会与对公司未来的战略长远投资利益紧密绑定,使其积极参公司日常管理,也不会存在因为短期股票价格快速变动所出现的短期价格套利行为。由此看出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持股有益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根据公司现行的法律中相关规定,股东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管理层是执行机构。当董事会和管理层持有股权时,将股权、决策权、执行权达到了顶峰,极大得推动了企业发展,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产促进影响。再者就是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层内部的员工相互的督察,双方相互持股也会顾虑到对方的情况,进而去监督对方的工作进度,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的提升。由此提出假设三。假设三: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董事会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正向关联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4研究设计4.1样本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6-2020年的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剔除异常样本来切实保证本文数据有效性,本文重点剔除了以下类型样本:第一,除去所有其他无法直接有效地获取企业年报中完整财务数据相关的数据来源信息的所有各类公司样本。第二,除去创业板上市公司与金融类企业。第三,除去B股、H股的样本。第四,除去被标记ST公司的样本数据,是由于ST标记表明该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第五,排除了资产负债率大于或等于1的数据,因为资产负债率大于1意味着企业负债大于资产,对于企业来说资本是无力偿债的。本文主要是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变量;对于数据库无法提取的部分变量,则通过手工搜集整理。例如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持股比均来自企业所披露的股东总数以及其占股数统计得出。本文运用SPSS25.0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在剔除以上样本之后,本文一共统计7043个有效样本。4.2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本文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董事会持股比、管理层持股比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了对假设1进行验证,此文在多元回归模型(1)的支撑下展开分析:为了对假设2进行验证,此文在多元回归模型(2)的支撑下展开分析:为了对假设3进行验证,此文在多元回归模型(3)的支撑下展开分析:研究变量的定义见表4.1。表STYLEREF1\s4.1研究变量的定义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ICQ)取自“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定义为该指数/100。数”,定义为该指数/100。解释变量董事会持股比例(BSR))董事会成员所持有股权/总股数管理层持股比例(MBO))管理层持股数/总股数控制变量董事会会议频率(FM)董事会每年召开会议的次数。独立董事占比(ID)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公司规模(ASSET)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风险(RISK)以资产负债率表示上市时间长短(YE)当年减去公司上市年份5实证分析5.1描述性统计表STYLEREF1\s5.1描述性统计结果NMINMAXMEANSDICQ70430.0008.9326.1052.783BSR70430.0000.8000.157379.048MBO70430.0000.7500.107275.060FM704304610.18018.660ID70430.2000.6670.3760.003ASSET704317.65427.01122.2481.339RISK70430.0080.9890.4150.038YE704312910.34055.170表使用5.1报告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描述性统计来看,反映内部控制质量(ICQ)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8.932,最小值和最大值数字悬殊,这表明样本中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差异很大,平均值为6.105,可见得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总体发展的标准差为2.783,发展较为优秀,体现出仍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表面内部控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董事会持股比例(BSR)的范围在0.000至0.880,均值为0.157,标准差为379.048,说明样本公司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差距较大且平均持股比在15.7%,管理层持股比例(MBO)拥有0.107的平均值个275.060的标准误差,这能见研究企业中,存在管理层持股的企业占比为10.7%,说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推行管理层持股的企业较少且企业之间差距较大。此外,董事会会议频率(FM)的均值为10.180次,但是最大值为46,存在部分公司开会次数较高的情况。独立董事占比(ID)的平均值为0.376,总体上满足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独董数量达到1/3的要求。公司规模(ASSET)的最小值为17.654,最大值为27.011,均值为22.248,标准差为1.339,表明样本中各企业的公司规模存在一些不同。财务风险(RISK)的最小值为0.008,最大值为0.989,平均值为0.415,标准差为0.038,表明在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多低于50%,总体负债率不高。上市时间长短(YE)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9,均值为10.340,标准差为55.170。5.2相关性分析为了验证上文中所提出的假设,本文对于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技术来逐一衡量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如表5.2所示。表STYLEREF1\s5.2相关性分析ICQBSRMBOFMIDASSETRISKYEICQ1BSR0.143***1MBO0.113***0.784***1FM-0.039***-0.090***-0.075***1ID0.019-0.064***0.065***0.0101ASSET0.145***-0.240***-0.245***0.329***-0.067***1RISK-0.121***-0.213***-0.197***0.315***-0.031***0.477***1YE-0.203***-0.532***-0.457***0.136***-0.024**0.310***0.248***1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表5.2将不同变量的相关系数罗列出来。由此表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内部控制质量(ICQ)与董事会持股比例(BSR)的相关系数为0.143,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董事会持股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假设1得到初步证实。内部控制质量(ICQ)与管理层持股比例(MB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3,二者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正向关联,由此可知,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初步证实假设2。内部控制质量(ICQ)与董事会会议频率(FM)成负相关,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未实施或者实施状况不佳,存在过失情况较多,使得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增加。内部控制质量(ICQ)与独立董事占比(ID)成正相关,说明了独立董事持股占独立董事会人数比例的越大,越能实际起到和制衡各大关联股东的在整个公司里的影响力,预防了公司管理层因各大关联方股东的持股的比例相对过高而由此引发管理层的内控监督和机制被弱化,使得管理层内部有效控制机构形同虚设。此外,财务风险(RISK)、上市时间长短(YE)与内部控制质量成负相关,公司规模(ASSET)与其成正相关,以上数据仍需进一步检验。对于假设3相关性分析不能明显证实,为了更加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假设3,本文旨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就是为了进一步更深入清楚全面地来研究假设各相关变量及其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5.3多元回归分析本文为了更准确验证前文所提出的相关假设,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多元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董事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其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表5.3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STYLEREF1\s5.3回归分析ICQ(1)(2)(3)BSR0.005***0.003**(4.457)(1.771)MBO0.005***-0.005**(3.613)(-1.658)BSR×MBO0.001**(2.329)FM-0.021***-0.021***-0.021***(-4.483)(-4.512)(-4.448)ID0.878**0.898**0.896**(2.440)(2.496)(2.416)ASSET0.493***0.495***0.494***(25.667)(25.670)(25.653)RISK-1.711***-1.722***-1710***(-15.307)(-15.419)(-15.310)YE-0.050***-0.052***-0.051***(-16.337)(-17.904)(-16.428)_cons-3.838***-3.820***-3.816***(-8.268)(-8.841)(-8.626)R20.1300.1290.130adj_R20.1290.1280.129F174.584173.285131.780N704370437043注:(1)***、**、*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2)样本数为7043;(3)括号内为t值。上表5.3为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从(1)中可以看出,董事会持股比例(BSR)的系数为0.005,在1%的水平下呈显著,这表明董事会持股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积极作用,董事会持股比例增加有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可得出假设1是正确的。由(2)得,管理层持股比例(MBO)的系数是0.005,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于改进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决策具有很大促进推动作用,此得出假设2成立。(3)中可以看出董事会持股比例(BSR)的系数是0.003,在5%的水平下显著;管理层持股比例(MBO)的系数为-0.05,在5%的水平下显著;董事会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交互项(BSR×MBO)性系数为0.001,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董事会成员和公司管理层成员进行适当激励后能进一步显著有效提高我公司管理层内部自我控制约束水平,假设3成立。管理层持股在(3)模型下成负相关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公司管理层持股过高会增加错误选择的可能性和道德风险,财务信息腐败,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同时可能为了大股东的利益放弃或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甚至使得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降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20]。二是从反向思维来看,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上市公司部分投资行为,当公司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时,管理层员工的经营决策行为能受到很好的约束,从而就降低了过度投资的可能性[19],因此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层的决策力度,这也会影响到管理层的控股情况。三是管理层持股过高使得出现信息沟通困难、企业三权分立情况打破等状况,使得内部控制质量下降。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合理控制管理层持股比例6结论本文以2016-2020年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公司治理特征中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质量变化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升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具有推动力,同时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正向关联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数据中可得出有较多公司的董事会持股比例为0,其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可得出,上市公司可建立董事会成员持股长期奖励机制,通过增加董事会持股比例来促进董事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共同发展公司,加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和目标的实现。再者,管理层持股的增加使得企业管理层通过共同承担企业风险和共同享受企业利润回报,管理者可以放弃短暂的个人机会主义,为企业的长远着想,到最后实现企业个人双丰收的情况,这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所以企业应该丰富并完善管理层激励制度,增加管理层工作积极性。董事会和管理层持股数越多,表明其对应收到的收益越多,为此其能够更加卖力的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二者之间相互监督,比如: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不高,董事们之间可能会与公司整个的公司业务之间联系相对还不甚的紧密,出于的某种利己主义思想,从而能更有效而及时有效地去监督该企业管理层员工行为的行为。这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大大加强了本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推进和优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的运行,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本文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是基于到本文样本企业数量仍较为的有限,且样本还并未进行统一地进行了行业规模的详细分。二是通过以往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关于公司治理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关系观点有所不同,总体上是支持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质量起积极作用,但考虑到不同控制变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范围较小并未十分精确。参考文献[1]Krishnan.J,ZhangY.AuditorLitigationRiskandCorporateDisclosureofQuarterlyReviewReport[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05,24(1):115-138.[2]HillmanA.J.andT.Dalzie.2003.Boardsofdirectorsandfirmperformance:Integratingagencyandre-sourcedependenceperspective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8(3):383-396.[3]YuL.andYueC.The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ofboardmembersandinternalcontrolweakness:EvidencefromChina[J].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2018,(51):75-94.[4]HambrickDC,MasonPA.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itsmanager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4,9(2):193-206.[5]TsuiAS,X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