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5000字_第1页
《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5000字_第2页
《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5000字_第3页
《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5000字_第4页
《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50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2960大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1171.1国内研究现状 156761.1.1心理疏导及相关概念的研究 1311381.1.2关于人文关怀和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方法的关系研究 3228721.1.3关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4223661.1.4关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途径研究 549981.2国外研究现状 61.1国内研究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搜索“心理疏导研究”、“心理疏导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等条目,可以检索到136相关期刊文章和112相关论文。这些研究文献以不同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应用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许多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然而,截至目前,新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研究还没有取得很大进展,整体成效也有所欠缺,目前一些零散的期刊文章仍是主要研究阵地。在对相关文献、论文、专著、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后,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学术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1.1.1心理疏导及相关概念的研究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其涵义不同于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疏导,因而对其概念作清晰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学界主要有两大流派来界定心理疏导的概念。一是心理疏导的目的是“疏通”和“引导”,意在通过心理疏导或心理引导等形式,帮助教育对象解决思想困惑,疏通心理堵塞,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类派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仕民教授、邱伟光教授等。如王仕民教授在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指教育者充分依照人的心理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此同时,营建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在与教育对象形成友好的沟通关系基础上,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知与内在心理问题进行疏通,进而将其引向正轨。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邱伟光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一书中阐述心理疏导的方法为“疏通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对象表达意见、观点的欲望,畅通表达渠道。引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提倡正确的观念,批判不正确、极端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把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教授称心理疏导为“疏导教育法”,并将其概念定义为“疏即为疏通,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导就是引导,运用说服教育,把各种思想和言论引入正确、健康的渠道。疏导教育法就是面对思想认识问题,既需敞开言路,也要擅长引导,提升对象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水平。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此外,佘双好将心理疏导表述为:“心理疏导方法是疏通和引导人们心理和思想问题的方法。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0):143-15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8,000(003):43-46.另外一个派别则偏向于认为心理疏导方法会运用到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是交叉学科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类派别的代表有杨芷英教授等。杨芷英教授在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教育对象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采用言语和非语言的社交途径,以交流为媒介,与对象进行讨论与分析,给予对象以感同身受、理解和启迪,疏通教育对象的情感、心理、态度问题,转变对象的思想认知或心理、行为。提高教育对象的社会适应性,消解不良心态,形成良好思想政治道德的一种心理方法。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陈万柏教授,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一书中,把心理疏导法表述为“咨询疏导法”,认为咨询疏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取相关理论和咨询专长,通过言语、书面文字等形式和教育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为其思想认知、心理和外在行为提供协助、启迪与引导的方法。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杨鑫铨教授创新性地将心理疏导的概念表述为“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的扩充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革新与成长。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此外,解秀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心理学基础理论,采用言语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对人的思想认知、情绪心理和意志进行感化的活动通常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心理疏导。解秀华.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02):51-53.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解秀华.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02):51-53.李术红,张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接受心理与心理疏导方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05):114-117.虽然学界目前对心理疏导方法的概念界定存在分歧,但对心理疏导方法的目的是存在近乎一致的看法的,即通过疏导,使教育对象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或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其社会适应性。1.1.2关于人文关怀和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方法的关系研究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后,学术界对其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愈来愈多,在这部分于知网内页搜索相关词条可查到914篇学术期刊,350篇学位论文,笔者整理综合其研究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应以人文关怀为主导,并对心理疏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如闫军秀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在这一指导下,新形势下的高校在心理疏导中要注重主动性、个性化、常态化,同时优化心理疏导方法,关注高校学生的多样化的个体诉求,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70-73.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70-73.第二类观点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行有机联合,共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如杨鑫铨教授提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目标、价值、内容上高度契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机融合,两者之间存在着对象整合、目标整合、功能整合、方法整合和流程整合的内在联系。应当以此构建一个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刘蕾也认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具有目标和理念的一致性,人文关怀蕴含着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凸显了教育的外在条件和教育的人文氛围,是心理疏导有效性的外在保证。心理疏导也包含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突出了心理技术的运用,这也是人文关怀有效性的内涵根基。刘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陈思坤在《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价值统一》中提出,“人文关怀与疏导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人文关怀在心理疏导中起着统领功能,这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陈思坤.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价值统一性[J].理论导刊,2012(06):75-77+108.”此外,有学者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同时,对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分析,例如,耿俊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探析》中提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关注现实,把握客观规律,充分重视其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环境,全方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刘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陈思坤.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价值统一性[J].理论导刊,2012(06):75-77+108.耿俊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1):113-115.臧运霞,赵绍利.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01):13-16.1.1.3关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问题都更加严峻,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常态性的特点,同时多元思潮所夹杂的诸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也在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抉选,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必要性也愈加被学界重视。首先,心理疏导有助于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和发展。心理疏导注重学生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做到因地制宜疏通引导。例如,曹天梅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革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渐渐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开始关怀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曹天梅.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在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刘青在《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也表明,“心理疏导可以排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人格、达到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达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营造和谐安定的心理环境。曹天梅.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在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刘青.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其次,心理疏导也是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增强主体意识,培养成熟、独立、健全的人格。张喜英认为,“重视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学生感受到体贴和关爱,自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张喜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00(030):198-199.”王慧认为,“心理疏导通过教育者的引导,使教育对象重新确定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自觉性,培育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人格和增强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即让教育对象形成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自身的正确认知,实现由内而外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形成内在心理上的独立人格。张喜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00(030):198-199.王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的心理疏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1.1.4关于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途径研究近年来,针对如何有效增强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路径设想和对策分析,其建议角度大多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一是注重整体环境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杨芷英教授认为:应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构建问题,拓展大学生心理疏导渠道,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杨芷英.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的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67-70.”郑冬肖在《心理疏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中也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心理疏导环境范围从学校拓展到家庭和社会,实现三者的协同共进,联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杨芷英.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的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67-70.郑冬肖.心理疏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第二,建立相应的心理疏导机制和平台。刘清华提出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将管理、教育、服务融为一体,建立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刘清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钟涛,李昌勇,王乃河在《完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中提出应当“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机制,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刘清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种涛,李昌永,王乃河.完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J].求实,2014(A01):195-196.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这样的观点很多。如岳春燕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中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疏导意识和能力。岳春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D].河南理工大学.”张欣然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提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水平,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核任用机制。岳春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D].河南理工大学.张欣然.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大学.1.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这一概念以及相应的文献及专著,但与之概念相近的心理辅导在西方国家有相应的研究,对于高校心理辅导方面,其研究角度据笔者查阅,大致有以下几个维度:关于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心理辅导这一概念追其溯源可至1900年,彼时美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冲击,大量工人丢失生计,同时数量庞大的移民涌入更加剧了社会资源的争夺,生产力革新所推动的经济进步带来的社会转型,导致阶级矛盾与社会问题日益加剧,恐慌和焦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