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和现代文明的共存与竞争(一战至今)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主题一PART01第一部分主题一两次世界大战及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概况:1914年7月,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同盟国”和“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____________,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2)影响:①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国际秩序,成立了国际联盟。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日益高涨。帝国主义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两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1)概况: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势力上台,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从1931—1945年,二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在________________的努力下,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2)影响①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的威望。②建立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是促使国际格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国际法的发展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2.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规定的形成决议的“________”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3.1928年制定《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全体一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概况(1)亚洲:中国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抗法斗争;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____________”运动。(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41年__________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3)拉丁美洲:阿根廷工人的罢工、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____________。2.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非暴力不合作埃塞俄比亚卡德纳斯改革√考向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变化
角度1知识与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征(2024·高考湖北卷,T14)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解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的贸易状况变化:多米尼加与德国贸易清零;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量价齐跌;巴西咖啡贸易受影响;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影响,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故选C项。√角度2素养与价值——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2024·高考山东卷,T13)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
)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解析:根据题干图文信息可知,协约国总指挥福煦(大兵)对英美法三国领导人说:如果你们要走这条路,小心踩雷。该漫画揭示出1918年10月23日,一战即将结束(11月11日德国投降),即将面临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英美法三国的利益纷争使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必将困难且脆弱,故选C项。题干图文未强调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排除A项;漫画主题是强调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没有涉及战争的性质问题,排除B项;英、法、美各有其利益的考量,排除D项。√角度3知识与能力——殖民统治的特点(2024·高考重庆卷,T14)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宣布尊重传统统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由此可见英国(
)A.授予北尼日利亚的治权B.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C.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D.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英国颁布土著政权法,通过一系列条件笼络土著政权的上层人士,以此让土著政权成为其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这明显是利用土著政权来进行间接统治,故选B项。北尼日利亚的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表明英国并未授予北尼日利亚治权,也没有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排除A、C两项;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间接统治,而不仅仅是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排除D项。1.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2)它的建立是一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必然引起列强之间的矛盾。(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5)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1)高涨原因上:各国国情不同,影响高涨的原因各不相同,深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战或十月革命的影响等。(2)一战过程中:英法等殖民国家暂时放松了侵略,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发展创造了条件。(3)发展道路上: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民族民主运动的目标和程度不同。(4)斗争方式上: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5)领导阶级上: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6)指导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时期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等。考向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角度1知识与能力——两次世界大战与民族解放运动(2023·高考湖北卷,T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殖民国家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而二战时期殖民国家则是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是因为经过一战,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角度2知识与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2022·高考天津卷,T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解析:据题干可知,英国官方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保卫民主的战争,导致了英国普通士兵召开模拟议会,体现出英国普通士兵参与民主决策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了维护民主和独立的进步意识,说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唤醒了英国普通士兵的进步意识,故选D项。英国普通士兵的行动反映了其要求民主的进步意识,其模拟议会的行动反映了对参与民主决策的渴望,这迎合了当时英国官方的宣传,排除A项;英国普通士兵的行动是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和希望获得民主决策权利的愿望的体现,不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英国普通士兵模拟议会是受英国政府宣传的影响,不能得出英国政府宣传引发社会对立的结论,排除C项。√角度3素养与能力——二战期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2023·高考重庆卷,T14)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解析:据题干可知,该观点认为殖民国家对于亚洲的剥削会加剧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新的混乱。所以结合所学可推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回亚洲,B项正确。随着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宣告瓦解,排除A项;这一观点是在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返亚洲,而不是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亚洲贫困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观点是在鼓励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而不是反对法西斯侵略,排除D项。1.英美对两次世界大战政策的变化及影响(1)英国政策变化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极力推行干涉苏俄的政策;凡尔赛会议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最终干涉苏俄的活动失败;为德国保存了元气,有利于德国的恢复和发展。②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放弃绥靖政策,采取对法西斯的强硬政策,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取得了胜利。(2)美国政策变化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前期保持中立,通过贸易和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后期,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捞取战利品。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华盛顿体系,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③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势力。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2.认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局部抗战,抗击日本法西斯。(2)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将其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3)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全力抗击德国,无暇东顾。中国牵制了日本法西斯主力,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消耗和牵制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5)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最终胜利。√演练1学术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1908年,当时一篇颇受欢迎的俄国评论写道,“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了,被肢解了,那么俄罗斯的未来将会化为灰烬”。在此前后,德国权威报刊声称“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如果我们后退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材料反映出一战前(
)A.俄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B.报刊舆论左右国际局势C.塞尔维亚地区冲突日益升温
D.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极端民族主义强调牺牲其他国家利益,寻求本民族利益,材料体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在俄国和德国的影响,故选D项。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报刊舆论不能“左右”国际局势,这夸大了报刊舆论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意图和德国对俄国扩张的态度,没有涉及塞尔维亚地区的冲突,排除C项。演练2历史概念——委任统治(2024·东莞三模)一战后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所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任务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而努力的“文明之神圣任务”。美国这一倡议旨在(
)A.确立战后殖民统治的新方式B.借机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C.解决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D.缓和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体现了其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意图,美国打着殖民地“其居民尚不能自立”的旗号,实际上是借机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B项正确。“确立战后殖民统治的新方式”是其手段,真正目的是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美国做法的目的不是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排除C项;“缓和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是委任统治的客观效果,不是目的,排除D项。演练3历史概念——《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安理会的投票程序(
)A.体现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B.延续了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C.维持了冷战时期的强权政治D.突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解析: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安理会的投票程序,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体现了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反映出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故选A项。材料中的“大国一致”原则就是在吸取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的教训后建立的,并非延续,排除B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并未体现美苏争霸相关内容,排除C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主要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并未突出体现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排除D项。演练4知识拓展——卡德纳斯改革的目的(2024·惠州模拟)1936年11月,卡德纳斯颁布“征收法”,宣布国家有权随时以任何理由征收产权,并根据该法令将国外垄断组织控制的铁路、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外国公司财产由政府10年内给予补偿。卡德纳斯此举旨在(
)A.仿效苏联制度B.发展民族经济C.应对经济危机D.铲除封建残余√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卡德纳斯宣布国家有权征收产权,并将在墨西哥的国外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发展墨西哥民族经济,B项正确。主题二PART02第二部分主题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俄国十月革命1.列宁主义:20世纪初诞生,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十月革命(1)概况: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局面。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与临时政府俄国十月革命(2)意义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无产阶级苏联社会主义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实行__________等措施。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1)内容①农业方面通过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2)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余粮收集制粮食税苏联社会主义探索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概况: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2)特点: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3)影响: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调整1.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调整: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世界经济遭重创,导致金本位制崩溃。美国通过__________扭转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模式,影响深远罗斯福新政√考向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角度1知识与能力——十月革命的背景(2024·高考新课标卷,T34)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解析:材料时间背景是“1917年10月8日”,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前夕。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执行委员会以及大城市领导组织中,布尔什维克党占据主导,这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占据了当时俄国大城市苏维埃的领导地位,这也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故选B项。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本完成,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排除C项;苏维埃政权取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排除D项。√角度2素养与能力——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特点(2022·高考湖北卷,T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解析: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烧制的瓷器中,既有革命的标记,也有尼古拉二世的标记,并且在国外成为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革命政权输出的产品保留专制的标记,说明政治对现实的妥协,故选B项。输出革命文化只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A项;瓷盘的出口只是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不能打破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中瓷盘兼有两个时代的标记是向现实的妥协,本身不涉及艺术审美旨趣,排除D项。列宁的主要贡献及评价(1)贡献①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②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2)评价①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考向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与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
角度1知识与素养——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2·高考广东卷,T15)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解析: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巩固无产阶级的统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项正确。提升国防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发展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C项;恢复市场作用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D项。√角度2能力与素养——二战前夕苏联社会发展的特征(2024·高考江苏卷,T14)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期。重视体育可以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培养坚忍的意志品质,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通过鼓励民众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广泛开展体育运动也有助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军事人才,增强国家在体育赛事和军事领域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故选C项。重视体育活动培养的是体育方面的人才,不能直接培养技术人才,排除A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主要通过经济政策和工业发展来突破,体育活动对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作用有限,排除B项;此时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角度3知识与素养——苏联机构设置变化体现的特征(2023·高考广东卷,T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以后,苏联的工业建设随之大规模铺开,新建的工厂企业与日俱增,新兴的工业部门也不断增多,特别是重工业的门类迅速增加,有鉴于此,苏联领导人认为单靠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这个单一系统管理所有工业企业已经不相适应了,于是开始实行工业管理体制大改组,成立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C项正确。√角度4知识与能力——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特征(2023·高考全国乙卷,T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势力趁机大肆活动,美国国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的表现,故选A项。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推行新政,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成效显著,排除C项;面对经济危机,德、日等国家的法西斯分子登上政治舞台,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侵略扩张,当时美国并没有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1.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的主要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一切力量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是必要的,但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其本质目的是发展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但新经济政策过早被取消。(3)苏联模式: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和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军事强国,为二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单纯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2.多角度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促使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演练1素养情境——十月革命的意义(2024·深圳模拟)美国某记者亲历20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某一历史事件,并作出如下评论:“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
)A.开启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B.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D.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D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已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发展之路,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经过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苏联才逐渐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C项。√演练2历史概念——新经济政策无论是苏俄内部还是列宁,他们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退却,但列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同看法,他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认识的变化(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适应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解析:从“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可知,列宁这一正确认识,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实行时期,苏俄革命已经结束,B项错误;列宁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C项错误;苏联模式适应了早期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项错误。√演练3社会情境——苏联的经济建设1929—1933年,苏联农民将自有的牛、马等大量宰杀,各种牲畜的存量几乎都下降了一半。直到1953年,苏联牛、马的头数仍低于1929年之前的水平。这一现象源于(
)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推行B.现代化机械的生产替代C.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纷纷宰杀牲畜、家禽,以免被充公或被划为富农,故选A项。1929—1933年,苏联农业现代化机械水平不高,排除B项;苏联农民被迫大量宰杀牲畜,不是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表现,排除C项;经济危机主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关系不大,排除D项。√演练4知识拓展——美国经济发展的措施(2024·揭阳模拟)1933年3月,美国制定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保护队在8年多时间里,先后吸纳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和公园。美国此举意在(
)A.“以工代赈”应对经济大危机B.以国家政权干预生态环境保护C.以宏观调控刺激国有经济发展D.以公共工程建设改善社会福利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的以工代赈政策,主要是为了吸纳就业,促进经济恢复,稳定社会秩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以工代赈”,并不是刺激国有经济发展,排除C项;改善社会福利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突破高考大题PART03第三部分修改、补充类
修改、补充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具有开放性和半开放性的特点。命题主要形式有:一是修改建议类小论文形式,根据提供的材料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角度,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修改建议进行论证,以支持自己的论点;二仅是补充型,这类试题需要在提供的范例下补充对某一历史现象的陈述;三是补充说明型,这类试题的补充内容一般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内,对历史发展具有某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且需要阐释补充的理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不自由,毋宁死”——民族解放运动贯穿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始终,也是学术界目前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该领域的历史学家。记者:您从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阐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阐发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请您对此做一下解读。历史学家: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各国自身经济、政治等发展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社会背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斗争方式和结果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土耳其是在凯末尔领导下的世俗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英语配音及兼职外教合作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度厂区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抵押贷款合同贷款额度追加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借款给公司担保责任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淋浴房定制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4篇
- 2025届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度道路维修专用铲车租赁合同规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科研机构研究员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蔬菜种植基地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车轮胎零售合作协议书2篇
- 宫腔镜术后护理查房1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藏毛囊肿不伴有脓肿的护理查房
- 创新科技2024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 喜迎藏历新年活动方案
- 进修人员培养考核鉴定簿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前程无忧IQ测评题库
-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件
- 江苏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12月大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