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成就——改革开放后1通览主干知识2研学核心命题目录索引
3突破大题题型1通览主干知识知识建构阶段特征总特征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政治制度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经济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内改革,中国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思想成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秉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传统,另一方面,外交活动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展开,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时代风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增强,文化教育快速发展主干知识一、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拨乱反正(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重新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确立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拨乱反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冤假错案平反,落实党制定的众多行之有效的政策(3)总结经验: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民主与法制建设民主政治①宪法: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政治协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完善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族: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法治建设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成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指导思想(2)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3)两岸关系发展:改革开放后,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增强,形成了“九二共识”,2015年两岸领导人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链高考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意义(2021海南,1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2释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3释误区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4图解历史“一国两制”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与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1)改革开放的启动①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①,随后,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②开放:1980年,国家首先开放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2)改革开放的深化①改革: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②开放: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①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②举措a.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宽领域: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③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④形成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回答和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③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共十九大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⑤历史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链高考
农村专业户的时代特征(2022重庆,10)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2链高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影响(2023湖北,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3释重点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4释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5链高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效(2023海南,9)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三、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与基层治理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际影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文化的获得感的增强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①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助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确保粮食安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的手段确保食品安全②卫生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中国的卫生事业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③教育发展: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④城市生活: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休闲娱乐场所众多基层治理的完善(1)总目标的制定: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基层治理的发展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城市实行社区自治制度②社会保障体系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③,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③关税个税治理:改革开放后,关税条例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④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6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的战略任务学考转换·回归教材1链高考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2022北京,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2链高考
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的原因(2024广东,1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3深挖掘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a.政治(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b.经济功能: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c.道德功能:体现合理责任、提升社会道德。4释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中共十八大作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安排,中国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越走越坚定。2研学核心命题高考风向标备考建议1.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法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较少,相比较而言,法治建设的考查结合了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疫情防治等内容,考生要注意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的结合。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与理论创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是高考的长效热点,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侧重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等方面的复习。3.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与基层治理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都是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但是,其背景又与《中外历史纲要》(上)内容(改革开放)密切相关。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注意纲要和选必修的联系。微点1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1.(2022浙江6月卷,14)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77年,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的重要决策,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故选A项;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排除C项;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排除D项。A命题角度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2.(2024全国甲卷,31)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从事教育、科学、技术、艺术等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这一规定(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实行B.开启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C.规范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D.确立了科教文化发展方向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82年”可知此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表明国家用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的自由,有助于重新贯彻落实因“文化大革命”而遭到破坏的“双百”方针,故A项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开启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排除C项;科教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由中共中央确定的,题干中法律内容的规定只是对“双百”方针起保障作用,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3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3.(2020北京卷,10)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文件名称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
D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多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条例,着力于完善相关法制体系,故选D项;表格内容并不涉及政治制度、舆论监督、民主管理等信息,A、B、C三项与材料主题关联很小,排除。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考向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考生对此要重点把握和理解。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954—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B【典例1】
(2024云南楚雄高三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规定在第一条之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用以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增设居住权,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人们对生活居住的需要等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B.“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定位C.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D.回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
材料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单独设立人格权编,保障人们的居住需求,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法律真正为人民服务,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高度的完整性”不符合逻辑,其与材料只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内容相悖,排除C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及的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未涉及经济纠纷的条文,排除D项。2.考查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考向解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典例2】
(2024福建福州八县高三联考)下图的报刊头条是一则媒体时评,据此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正式颁布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解析
由图片可知,这是针对1979年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所做的时评,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所以其背景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C项;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与题干时间“1979年”不符,排除A项;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排除B项;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3.学术研究——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考向解读
实施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而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典例3】
(2024湖南怀化高三期末)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国家机构”之前,还强调了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缺一不可,并恢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等。这些变化(
)A.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求B.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突出了公民的地位,认可了非公有制经济,这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故选A项;1992年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1954年宪法,排除C项;题干主旨强调的是宪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完善内容,而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背景和内容上的适用性相关问题,排除D项。模拟演练1.(2024福建莆田二模)1982年,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这(
)A.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新突破B.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C.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D.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适应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机构改革,而非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D项。C2.(2024河南商开大联考)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
)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D.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82年宪法的总纲承认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的积极作用,这与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相吻合,故选C项。D3.(2024广西北海高三期末)香港回归之后,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中国的“一国两制”和平解决领土主权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
)A.消除了霸权主义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实现了世界和平D.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一国两制”和平解决领土主权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消除”说法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至今仍然存在,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B项;“实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微点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与理论创新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国企改革对人才流动的影响1.(2024安徽卷,9)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某国企—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欲入职以高薪相邀的江苏某乡镇企业;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他最终被湖北某偏远山区县委书记“用事业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诚意感动人”的做法打动而入职当地企业。这体现出(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私有制经济有效补充公有制经济C.改革开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D.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流动空间D解析
材料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某国企一副总工程师曲折的求职历程,从他历经波折的求职经历和面临的多种选择,可以推知,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了人才的流动空间,D项正确。D命题角度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现代化2.(2024甘肃卷,10)下面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解析
题干图表的主旨是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逐步增长,其中在21世纪初有明显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化改革,交通运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交通现代化得到了推动,私人拥有汽车量增加,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私人汽车在整个交通出行工具类型中所占比重,也就无法判断私人汽车是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也无法判断人们拥有私人汽车的目的,故B、C两项错误。D命题角度3
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3.(2022湖南卷,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析
将“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保险”能够更精准地将劳动保障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劳动者,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表明我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说明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很多失业现象并不是经济改革造成的,排除A项;此时我国刚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已经完善”的说法明显过于夸张,排除C项。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向解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它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集中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方,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C【典例1】
(2024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78年后,全国农副产品产量有了很大幅度地提高,农村集市数量也有较多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故选C项。2.考查重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特点
考向解读
改革开放一直是高考的长效热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都是考查的重点。农村突破,城市跟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巨大成功。农村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循序渐进,逐渐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呈现出渐进性特点,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到城市,其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然后逐渐扩大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相互促进一方面,改革后的企业要求走出去,从而促进了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倒逼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了国内的改革,两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坚持公有,市场导向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举【典例2】
(2024山东聊城一模)据下表,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迁移变化应归因于(
)1982—2000年人口迁移总量与流向比较(单位:万人)年份迁移总量迁入城市迁入城镇1982—1985年3044.0546.0428.01985—1990年3384.0629.0637.01990—1995年3323.01027.0311.01995—2000年14439.14543.41429.4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 D.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入城镇的人口数量差距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迁入城市的人口远远超过了迁入城镇的人口,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故选C项;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农村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不是材料中人口流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不是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3.历史解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考向解读
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有涉及,考生应加大关注。【典例3】
(2024广东佛山高三期末)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
)A.设立经济特区 B.乡镇企业的创办C.实行对外开放
D.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是对外开放政策下中外合资企业的典型案例,所以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对外开放,故选C项;设立经济特区与华南毛纺厂没有直接关联,且华南毛纺厂不是因为开在经济特区而取得成功,而是因为开创合资出口的先河而成功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中外合资和对外开放的影响,排除B项;1983年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排除D项。C模拟演练1.(2024山东临沂一模)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
)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乡镇企业产值不断增长,直到超过农业总产值,其增加值达到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故选C项;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与政治生活相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而农村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农业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不会因为乡镇企业产值的提高而改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2.(2024安徽黄山二模)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某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但厂里一些老工人无法接受和适应这种新变化,这反映了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故选C项。C3.(2024山东青岛二模)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铺开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善,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故选C项;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排除A项;股票市场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善是改革开放中对内改革的内容,不是对外开放的表现,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微点3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与基层治理真题聚焦命题角度1
国家对人口流动的管理1.(2024湖北卷,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D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但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人员流动较少等,最终没有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口流动量增大,因此居民身份证条例得以实施,这说明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国家人口管理政策调整,D项正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是基本国策,A项错误;人口管理政策调整不属于基层自治,B项错误;人口管理的政策是针对全国的,不能缩小城乡差距,C项错误。B命题角度2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主张2.(2024山东卷,9)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A.结伴而不结盟B.改善南北关系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解析
材料中邓小平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发展经济,与之相契合的是中国主张改善南北关系,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命题角度3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调整的目的3.(2024山东卷,8)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A.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C.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解析
1979—1984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工作重心正逐步转向经济建设,科学院办院方针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才流动,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考向剖析1.核心概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考向解读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内容,也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保证。近几年高考非常关注民众和基层,也是命题热点之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居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B【典例1】
(2024浙江温州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逐渐探索出一些诸如“海选”模式、“两票制”模式、“整体提名”模式、“组合竞选”模式等村委会选举模式,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农村选举制度尚不完善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C.“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农村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到实处解析
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逐渐探索出一些村委会选举模式,体现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B项正确。2.考查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考向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考生在复习时应多加关注。A【典例2】
(2024河北邯郸一模)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文盲率大幅度降低,并逐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代教育成果显著,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高等教育,排除B项;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仅从材料无法推出国民综合素质提升,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方面,排除D项。3.重要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责任观”考向解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行动和模式,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大国的国际担当。也是近几年高考的关注点。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责任观是以公平、平等、正义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关切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典例3】
(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
)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C.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从而缓和了中东局势,说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D项;沙特和伊朗不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沙伊之间恢复外交关系,未涉及两国经济的合作,排除B项;沙特和伊朗不属于发达国家,排除C项。模拟演练1.(2024山东菏泽高三期中)下图为1979—2017年我国GDP与人均GDP规模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国际地位的日趋提高C.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D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1979—2017年中国GDP总体呈增长趋势,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促进了GDP变化,故选D项;顺应时代主题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际地位的日趋提高并不能直接促进GDP的增长,排除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是在外交领域,并非GDP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2.(2024山东联合调考)下面是1970—1979年中苏贸易额度变化图。这一时期中苏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A.中苏同盟关系的强化B.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D.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B解析
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苏贸易数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与大批欧洲国家建交,苏联做出了恢复和发展中苏双边贸易的务实选择,故选B项。3.(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B.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C.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D.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B解析
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使得网络购物成为民众新的消费渠道,从而产生了对快递的大规模需求,故选B项;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是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与国内快递业的发展没有必然关联,排除A项;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是快递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对国内特快专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3突破大题题型题型专项9历史短文类解法与技巧题型特点
历史短文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特定的主题撰写短文。体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学科功能。
此类试题命题形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厨房设备升级改造项目采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合同4篇
- 2025年度交通枢纽害虫防治与旅客安全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影视制作合伙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项目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合作销售协议文本4篇
- 建筑工程2025年度铺路钢板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至2030年十字型缆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国际电子产品出口代理协议4篇
-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承包服务协议3篇
-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4章 飞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
- 收养能力评分表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拓展部)(无答案)
- 羊水少治疗护理查房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